译文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注释

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发生:萌发生长。

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重:读作zhòng(重在这里的意思是:沉重。所以读作第四声。)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参考资料: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58-159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80-181

春夜喜雨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761年(上元二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80-181 .

2、程千帆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522-523 .

  这是描绘春夜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

  颔联写的“发生”,进一步表现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好”的特点。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一般是伴随着和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受到冷空气影响由变成。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下得很凶暴。这时的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伴随着和的细,那个“好”字才落实了。“随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是伴随和而来的细,而且表明那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不很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颈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这准会下到天亮。这两句写出了夜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尾联是想象中的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最能代表春色,也就带开放,红艳欲滴。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的海洋。“红湿”“重”等字词的运用,充分说明诗人体物细腻。

  浦起龙说:“写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的、也就是“好”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喜爱这们的“好”。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润物”的时候,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是诗人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的。看见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润物”的喜悦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朗读
()

猜你喜欢

云山一段画,秋雨来夺之。模糊米家村,墨汁方淋漓。

老颠瞥然见,狂叫叹绝奇。使我有意为,必不得如斯。

()

旅宿依沙际,帆樯两岸阴。村舂涵树乱,市酿傍花斟。

风定猿声密,波澄鸟语沉。客怀聊自慰,清夜听歌音。

()

雀舫翩翩发大江,江干瑞霭晓行幢。文章似锦裳堪补,意气如虹鼎并扛。

万里浪头鳌驾六,五云天际凤飞双。与君共挟芙蓉锷,一扫群英力尽降。

()

镇淮楼下旌旗,晶明辉映云山阁。宸旒倚重,折冲千里,无逾秋壑。缓带轻裘,纶巾羽扇,从容筹略。使毡裘胆破,丁宁边吏,无生事,空沙漠。
二十四桥风月,称断楼、卷尽帘箔。绂麟华旦,饱吟玉蕊,款簪金药。驿骑朝驰,宝鞍卖赐,御筵宣押。更赐环促如,中书入令,作汾阳郭。

()

英英道山友,赠我深林芳。入室与俱化,同心如此香。

纫之可为佩,不采庸何伤。三复韩子操,援琴鼓扬扬。

()

夷甫终隳晋,群胡迫帝居。王纲板荡后,国势土崩初。

戈戟连梁苑,头颅塞浚渠。天心应助顺,侧听十行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