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二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二朗读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译文

紫色边塞隔断白云,春天时节明月初升。

面对如此美酒良辰,遭逢别离惆怅满胸。

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滴尽水珠叮咚。

思君念君想赠什么?献书论政是我初衷。

注释

悠悠:遥远。洛阳道:通往洛阳的路。

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这里泛指北方边塞。

青春:此指春天。

滴沥:形容滴水。

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陈子昂在光宅元年(684年)以布衣身份,诣阙进上《谏灵驾入京书》和《谏政理书》,可谓上了“大臣书”。

参考资料:

1、王岚 译注.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107-109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二创作背景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旋即写成这组离别之作。

参考资料:

1、陶慕渊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0-51

  这首诗诗继续写宴会上的情景,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表明自己此行是向朝廷上书论政,倾吐自己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

  后首诗开头“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二句写景,前句写旅程之展望,为虚写;后句写眼前之场景,是实写。此联形式上为对仗,内容上既点明诗题的“春夜”,又可见一种高迈的情怀。接着“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二句,是说虽然处于良辰美景之中,但在这个充斥着离情别意的场面上,一切都变得黯然,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五六二句“清冷露满,滴沥檐宇虚”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冷情境,这两句与前首五六两句意境相通,寓情于景,从景物描写中可见人物心理,表达出朋友离别依依不舍的深情。最后二句作者自豪地向友人宣告:“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表明作者此行非为其他,而是向国家献书论政,本是为了政治事业。因此他对友人没有什么世俗礼品可赠,只愿他们能理解和支持自己的这次远行。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基础,因而诗篇虽略有感伤色彩,但基调却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任何低徊悲抑之感。

  这组诗因反复渲染离情而带上了一层淡淡的愁绪,但作者并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应不温不火。“火”则悲吟太过而感情浅露;“温”则缺乏蕴藉而情致不深。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陈子昂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

陈子昂朗读
()

猜你喜欢

禾黍连云待岁功,尔曹窃食素餐同。平生贪黠终何用,看取人间五技穷。

()

荣路徘徊力已疲,保全恩惠剧春熙。

须知散栎无庸日,方到群材构厦时。

()

浮舟欢赏画楼西,烟树微茫夜欲迷。辟暑堪同河朔饮,游仙漫问武陵溪。

涧泉响逐歌声远,山月光随舞袖低。既醉难倾今夕意,笑余潦倒有新题。

()

石梁无病涉,杖屦时相逢。昔闻横空霓,今见跨水龙。

()

秦塞君校笔,章台妾倚栏。雁书何寂寞,龙剑有艰难。

烽燧春华暮,琵琶晓泪寒。自知容色落,不忍对花看。

()

岿岿石翁,霜松雪柏。冶春之姿,非我阡陌。大涤洞天,时雨沾益。

虽复桃李,亦生骨力。书带环之,懋昭明德。不言成蹊,同岑一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