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佩兰

梁佩兰(1629 ~1705)清初诗人。字芝五,号药亭、柴翁、二楞居士,晚号郁洲,广东南海人。年近六十方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未一年,遽乞假归,结社南湖,诗酒自酬。其诗歌意境开阔,功力雄健俊逸,为各大诗派一致推崇,被时人尊为“岭南三大家”与“岭南七子”之一。 著有《六莹堂前后集》等。 梁佩兰的诗文(18篇)

()

主要成就

  诗作

  梁佩兰诗,多酬赠和吟咏景物之作,也有发泄功名失意的怨辞,间亦杂有兴亡之感。较有意义的作品是某些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章,如《养行》、《采珠歌》、《采茶歌》、《雀飞多》、《樵父词》等。这类诗,内容清新,语言通俗,感情自然,不失为佳作,但不多见。他的大多数诗仿古的习气过重,笔调较为平淡直致。总体来看其诗成就还不能与屈、陈并论。《清史列传》等典籍及当时的名人如何巩道、近人徐世昌等则盛赞其诗。

  书画

  梁佩兰兼擅书画,画善水、兰,但并不多见;书法则以行书见长,为清初岭南书坛的佼佼者。《国朝书画家笔录》称其书法受王羲之影响,近人麦华三、国权等则称其书法由苏、米上溯李北海、钟繇、王羲之等,并形成自己格。据《广东传世书迹知见录》称,梁佩兰传世主要书迹大致约37件,《壮陶阁书画录》与《满楼书画录》均有记载。其书法以《行书七言联》(广东省博物馆藏)为代表。该作品书文为“偶值放衙闲啸咏,何妨拄笏对云”,很有一种厌倦官场、偷得清闲的放浪形骸。此作是送给当时两广总督吴兴祚的,其意义也就更加耐人寻味。近人陈伯任称此书“顺笔纵书,尚存明代习”。今观此书,则雄奇高古,笔力劲健。近有好事者将之镌刻于广州白云碑廊。

  “岭南三家”的诗文各擅胜场,在书法上也是各有千秋。古人书法汇编序》中专门论及三家书法之不同处。书中道:幼曾记吾粤屈翁、梁药亭、陈独漉三先生相聚论书。三君惟独漉以八分擅名,梁谓之曰:“公书有本领,有学问,然世上多有之。仆书没本领,没学问,然掩其姓字,出书示人,识者必曰:想见此子不俗。”因谓屈曰:“公书何如?”曰:“仆书不管有本领,没本领;有学问,没学问,只自己写成一屈翁耳。”三公之言,得毋亦贵有天趣之谓耶?从中可看出三家之书,均能自鸣天籁。在书法史上均有其一席之地。再观梁佩兰的行书,这种感觉则愈显。

人物生平

  梁佩兰生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腊月,少年时从学于陈邦彦,攻读经史百家之学 ,他聪敏过人,记忆力强,能“日记数千言”,素有才名。顺治十四年(1657)乡试第一,此后三十年间断断续续6次赴京会试,均落第,自号漫溪叟,潜心治学,一时雅称盛。梁佩兰每有所作,均被人们争相抄传。梁诗在当时名气极大,名公巨卿、达官贵人,都以获得他的题咏为荣。

  康熙二十年(1681)冬,与朱竹垞等结诗社。康熙二十七年(1688)徐乾学主持会试,使用“通榜法”录取大批名士,梁佩兰第七次赴考,金榜题名得中进士,但这时他已是60岁的甲之年了。朝廷任他为知县,他以年老而不赴任,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梁以留京写诗为乐,士大夫争相延请品题吟哦。其间,他与中原的名诗人交往唱和甚多,诗作颇受好评,被公认为诗坛宗匠,名士王公多与其交往。满清贵胄、著名的词人纳兰性德,因慕其名,特修书邀他共同选编宋、元词集。纳兰性德死前七日,还与他和姜宸英、顾贞观等人饮宴赋诗。。他考取进士后因年事渐高而无意仕途,未久因故离开翰林院,南归隐居广州以诗酒自酬,并与友人结成诗社以再振岭南诗为己任,致力培养诗坛新秀。

  次年梁佩兰即告假归里,隐居于广州丛桂坊(今丛桂路附近),集骚人,结诗社,共唱吟,一住十四年。梁佩兰早年曾与一批粤中诗人在广州城西结西园白莲诗社。告假还乡后,他召集一批诗友,在法性寺重开兰湖白莲诗社,由他和屈大均、陈恭尹主持,长期组织诗会,吟咏唱和,交流切磋,扶掖后学。客以他事请者,引疾不听闻;持诗文者,则披衣倒屣,讲论不休。经他教导的后辈诗人,著名的有被王士祯称为“岭南二妙”的王隼、梁无技,以及陈阿平、韩海和女诗人王瑶湘等,很多外地诗人也慕名前来就教。此外,梁、屈、陈还主持过越台诗社、东皋诗社、探梅诗社等。据《清史列传》记载:“是时岭海文社数百人,推梁佩兰执牛耳。”他的诗歌创作为诗坛各方瞩目,所作意境开阔,功力雄健俊逸,为各大诗派一致推崇,被时人尊为“岭南三大家”与“岭南七子”之一。梁佩兰亦善作词、书法、绘画。词作被誉为清初粤词大家。书法合李邕、苏轼、米芾三家为一体而自成格。

  康熙四十一年(1702)岁末,为庆祝翌年三月康熙帝五十寿辰,诏敕庶吉士久在外者赴馆供职。梁佩兰奉召进京,抵京不一月,例值翰林院散馆考试,梁佩兰等三十人以不习满文而被革去庶吉士职位。梁佩兰不肯屈身赴选知县,翌年深秋便离京回乡。他与诗人沈用济结伴南下,沿途吟赏唱和抒怀吊古。次年春,梁佩兰抵粤。 越年病逝广州,卒后门人私谥文介先生,葬于广州市东北郊白云柯子岭南麓,现保存尚好。

  梁佩兰著有《六莹堂集》前后集、文集共16卷传世,收录了他近二千首诗。他还曾参与修纂《阳春县志》(已失),为康熙三十年(1691)新修《南海县志》作序。

百寻古阁郡城东,帘卷前山一角风。哀壑有光星在底,明河无影月临空。

群生静息鸿蒙里,秋气森归耳目中。不是夜深能独醒,海门谁见日初红?

()

春日鸣仓庚,北雁整归翮。故人在关外,三载犹作客。

平生论王霸,中具胆与识。边地多苦寒,欲以鍊筋骨。

()

张公少年好画马,用笔不在韩干下。画鹰或作乌尾讹,一时好事传宣和。

此幅猕猴更希有,我惊见之不离手。深山古崖霜气严,石壁洗出峰棱尖。

()

乘螭游不周,垠堮骋八荒。在昔为灵均,君也今颉颃。

入秦纪山川,葱郁怀帝王。想见登太华,天风吹衣裳。

()

垂杨叶老莺乱飞,牡丹花尽黄蜂稀。桑乾河水长三尺,渡头舟子催人归。

我独临时归不得,搔首看天判南北。长安当面背面尘,孤客缁衣素衣色。

()

市中宝刀五尺许,市中贾人向予语。红毛鬼子来大洋,此刀得自日本王。

王使红毛预斋戒,三日授刀向刀拜。龙形虎视生气骄,抽出天上星摇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