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处暑节祝福

    一、处暑节要干什么

    处暑是华南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前期。

    这时华南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为多。因此,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抓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

    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会出现连续阴雨水天气,对农牧业生产不利。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时也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

    一般年辰处暑节气内,华南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华南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可是少数年份也有如杜诗所"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的景况,秋绵雨会提前到来。

    所以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搞好抢收抢晒工作。

    二、处暑节气民间谚语有哪些

    有关处暑的谚语,有的表示处暑的天气状况对未来天气的预示,如: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

    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处暑一声雷,秋里大雨来。

    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

    处暑晴,干死河边铁马根。处暑出大日,秋旱曝死鲫。

    处暑东北风,大路做河通。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有的表示处暑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如: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处暑下雨烂谷箩。处暑不觉热,水果免想结。

    处暑有下雨,中稻粒粒米。立秋种白菜,处暑摘新棉。

    处暑种荞,白露看苗。处暑萝卜白露菜。

    处暑处暑,处处要水。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处暑三日稻有孕,寒露到来稻入囤。处暑白露节,夜凉白天热。

    处暑不抽穗,白露不低头,过了寒露喂老牛。 处署不出头,是谷喂了牛。

    处暑早,秋分迟,白露种(冬)麦正合时。处暑田豆白露荞,下种勿迟收成好。

    立秋处暑八月天,防治病虫管好棉。处暑处暑,热煞老鼠。

    处暑蕾有效,秋分花成桃。

    三、处暑代表什么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春是蠢动,天气逐渐回暖,广阔大地将呈现一片万掏复苏的景象,这一天春季开始。

    雨水:表示气候逐渐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多。 惊蛰:春雷响动,惊动万物,蛰伏地下冬眠的动物开始出土活动。

    春分:分就是半,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叫春分,这一天昼夜相等。 清明:清洁明净的意思。

    气候温暖,草木开始萌发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的意思。

    这一天起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立夏:夏天开始,农作物渐将借温暖的气候而生长。

    小满:满指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 芒种:芒种也为忙种,麦类等有芒的作物开始成熟收割,同时也是秋季作物播种的最繁忙时节。

    夏至:至者权也,这一夭日影短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气温将继续升高。

    小暑:暑是炎热,小暑就是气候炎热而还没有热到极点。 大暑:炎热到极点,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立秋:暑去凉来,秋天开始。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此后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白露:此时因夜间较凉,近地面水汽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为白色露珠,是天气转凉开始的意思。

    秋分: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一天昼夜再次相等,从这一天后,北半球日短夜长。 寒露:气温继续下降,入夜已寒气袭人,露滴凝冷,是气候将逐渐由凉变冷的意思。

    立冬: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小雪:北方开始降雪,但雪量还小,次数也不多。

    大雪:雪将由小到大,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地面渐有积雪。 冬至: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小寒:冷气积久而为寒,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达极点。 大寒:天气冷到极点,到了天寒低冻的时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四、处暑节气该怎么养身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在季节变换之际,我们该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呢?第一,化解“秋乏”。

    处暑期间,天气由热转凉,人们身体出汗明 显减少,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机体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 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 要化解 “秋乏”,可以从调节人体节律入手,合理调整日常起居,避免熬夜, 睡眠要充足,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 品和豆制品等,多吃蔬菜水果,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食物以及油腻食 物。

    另外,还要适当加强户外运动,有助于情绪平静、解除秋乏。 第二,睡好觉。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 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 息也要相应地调整。睡眠是调整的重要方面所在。

    古人在睡眠养生法中 还强调了子午觉的重要性,认为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及衰,体内 气血阴阳失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 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 4点,体113内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 ~ 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 时间。

    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 此,子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道理。

    第三,防“秋燥”。处暑期间,天气往往较为干燥、少雨,很多 人早晨起床时会感到嗓子发干,干咳无痰,皮肤也变得紧绷、干燥,还 可能出现毛发枯燥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嘴唇干燥或裂口,或者产生大 便干结等症状,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

    为了有效防治“秋 燥”和感冒,可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喝水,在白开水中加盐或蜂蜜;调 整起居作息,尽量早睡早起;在保持室内通风的前提下,可在室内养些 绿色植物。第四,出游迎秋。

    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云彩也显得疏散而 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因此,处暑过后正是人们畅游郊 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民间向来在处暑之日,有“七月八月看巧云” 之说,暗藏“出游迎秋”之意。

    因此,处暑时节,不妨抽个时间出门旅 游,恰情悦目。

    五、处暑是什么意思

    chǔshǔ 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

    《月令十二集解》曰:“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这时的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所以称“暑气至此而止矣”。

    全国各地也都有“处暑寒来”的谚语,说明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 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此时晴天下午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季,这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秋老虎,毒如虎”的说法。

    这也提醒人们,秋天还会有热天气的时候,也可将此视为夏天的回光返照。著有《清嘉?》的顾铁卿在形容处暑时讲:“土俗以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谚云:处暑十八盆,谓沐浴十八日也。

    ”意思是还要经历大约十八天的流汗日。这时太阳黄经为150度,历书记载:“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

    从农业角度看,更有“谷到处暑黄”“家家场中打稻忙”的秋收景象。另外,处暑后的绵绵秋雨时常会光顾我们,所以农民朋友要特别注意气象预报,抓住每一个晴天,不失时机地做好秋收工作。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进入秋季养生,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是人所周之的。

    但历代医家和养生家对睡眠养生的重视就很少有人通晓,其实,科学的摄生保健更需要全面地掌握睡眠规律及方法。 中医的睡眠理论从唯物的形神统一出发,认为睡眠、清醒是人体寤与寐之间阴阳动静统一的功能状态,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它包括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昼夜阴阳消长决定人体寤寐。

    由于天体日月的运转,自然界处于阴阳消长变化之中,其表现为昼夜的交替出现,昼为阳,夜为阴。 而人体的阴阳之气也随着消长而变化,于是就有了寤和寐的交替。

    寤属阳为阳气所主,寐属阴为阴气所主。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灵枢·营卫生会》言:“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零枢·口问》对此又进一步解释为:夜半“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白昼“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二、睡眠的生理基础是营卫运行;人的寤寐变化是以人体营气(营气是行于脉中,富有营养作用的气)、卫气(卫气是行于脉外,具有保卫功能的气)的运行为基础,其中以卫气运行最为相关。

    《灵枢·卫气行》曰:“卫气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夜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而《灵枢·营卫生会》也有相同得说法:“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这里说的“起”指起床,止即入睡。由此可见,当卫气行于阴时则阳气尽而阴气盛,故形静而入寐(人体进入相对静止状态而欲睡);行于阳,则阴气尽而阳气盛,故形动而寤起(人体进入动态而睡醒)。

    所以说人体的睡眠与清醒是受心神的指使,神静则寐,神动则寤;情志过极则难寐。 现代医学研究将睡眠分为四期:①入睡期,②浅睡期,③中等深度睡眠期,④深度睡眠期。

    当你进入①和②期时是在朦胧状态,易被唤醒,③与④期则处于熟睡状态,一般地说熟睡时不易被叫醒。 秋季养生之所以强调保证睡眠时间,是因为睡眠有很好的养生作用。

    马王堆出土的《十问》医书中说:“夫卧非徒生民之事也,举凫、雁、?霜(?鸘)、蛇檀(鳝)、鱼鳖、耎(蠕)动之徒,胥(须)食而生者,胥卧而成也……。故一昔(夕)不卧,百日不复”,可见不但人需要睡眠,任何生物都离不开睡眠。

    也就是说没有正常的睡眠,就不能很好地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睡眠的作用包括五个方面: 一、消除疲劳 睡眠时,人提的精气神皆内守于五脏,若五脏安舒,则气血和调,体温、血压、心率均相对下降,呼吸及内分泌也明显减少,使代谢率降低,体力得以恢复; 二、保护大脑 大脑在睡眠状态中的耗氧量大大减少,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脑细胞能量的储存,帮助恢复精力,提高脑力效率; 三、增强免疫 睡眠不但是智力、体力的再创造过程,还是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

    睡眠中能产生更多的抗原抗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因此现代医学常把睡眠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用来治疗顽固性疼痛及精神疾病; 四、促进发育 睡眠与儿童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儿童的生长速度在睡眠状态下增快,所以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是儿童身高增长的条件之一; 五、利于美容 睡眠对皮肤健美有很大的影响。 这是由于在睡眠的过程中,皮肤表面分泌和清除过程加强,毛细血管循环增多,加快了皮肤的再生,使得皮肤因劳累过度所造成的颜面憔悴、皮肤出现的细碎皱纹在睡眠中得以恢复。

    所以说,睡眠也是皮肤美容的基本保证。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老年朋友,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具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

    古代养生家说:“少寐乃老人之大患”,《古今嘉言》认为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这是符合养生学的观点的。另外,古人在睡眠养生法中还强调了子午觉的重要性(即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认为子午之时,阴。

    六、处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每年公历8月23日或24日是处暑。

    “处”含有躲藏、终止之意,“处暑”表示炎热暑天即将结束。从农业角度看,更有“谷到处暑黄”“家家场中打稻忙”的秋收景象。

    处暑节气,全国各地气温开始下降,形成下沉、干燥的冷空气,宣告我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正式进人秋季。 此时往往出现刮风、降雨天气。

    处暑有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到此节气时老鹰已经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像祭祀那样陈列食物;接着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到处充满了肃杀的气氛;再过几天,黍、稷、粱等农作物也开始成熟了。

    虽然处暑后,绵绵秋雨常会光顾大地,但是我国南方在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会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到高温天气。 处暑后太阳的紫外线辐射指数较大,大家千万不要被晒伤了皮肤,还要预防秋燥和暑湿。

    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不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处暑天大多数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

    处暑前后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 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常为止,都会举行普度布施活动。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