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祝福模式

    祝福模式

    一、《祝福》的叙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尾。除此之外,作者还通过双重框架式结构、叙述视角的转换、语言的讽刺和对比等手法反映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在《祝福》中,主要人物祥林嫂的经历是作为叙述者“我”的回忆片段陈列出来的。它集中在“我”的一天的思绪活动之中,结构方式与《孔乙己》有所不同。作品采用了双重框架式结构。一是外围的大轮廊框架,它以祝福的节庆鞭炮为框,里面布满了沉寂不安的悲剧气氛和悲剧情感;一是内涵的依附于叙述者思绪活动的小框架,它以回忆为框,展示的是祥林嫂的苦难经历。双重框架形成了双重情境。外围情境是由过年的祝福气氛与祥林嫂死亡的悲剧气氛和叙述者的悲剧情感交织构成的场面情境,它以强烈的反差衬托着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并为叙述者的回忆创造了浓郁而强烈的悲剧氛围。内涵情境是回忆之中祥林嫂生存经历的动态情境,它由群体动作构成,但表现方式趋于复杂。

    作品中的叙述者“我”是祥林嫂经历的知情者,而不是目击者,因此不能像《孔乙己》那样将人物经历片段放在叙述者的视野之内,让读者随同叙述者的视线目睹一幕幕生动的情景。当回忆的屏幕打开之后,“我”引退幕后,但“我”的叙述视角还保留着。只不过转换成了第三人称视角,在画面的鲁家及其周围移动变换着。这样一来,无形中又形成了一个定位视点,将祥林嫂的经历简化加以剪裁,画面上只摄取样林嫂在鲁家及其周围的活动和境遇,而将她新寡出逃,水边遭劫、逼嫁山里、丧夫再寡、失子被逐等一系列重大灾难事件通通做背景处理或间接描写,典型地体现了鲁迅叙事小说淡化戏剧性情节,突现群像型情境这一叙述模式的突出特征。这样的模式设计显然放弃了戏剧性情节尖锐紧张的刺激作用,消除了集苦难不幸于一身、聚意外巧合于一事的编造痕迹,而是致力于发掘社会群体活动情境之中人物的心灵被挤压而破碎的深层意蕴,显示出生活本相朴实的吸引力和朴实的之中发微显隐、见其弊害的震撼力。

    鲁迅的叙事性小说大都记叙了主要人物壮年之中走向死亡的大段经历,这与作家、理论家认为短篇小说“只是叙述一个事件”,描写生活的“横断面”,“写出故事中最精练最生动的一个场面”等见解明显不同。鲁迅的这类作品大都安置了一个第一人称的叙述者,并采用回忆的方式,将任务经历的片段显示在回忆的屏幕之上。这个叙述者的首要职能是结构职能,即使有情感的流露,也不是直接说明主题,而是或反衬、或戏谑,发挥着不同的审美修饰作用。与契诃夫相比,鲁迅的这种方式,既保留了人物现场行为的动态画面,同时又传达出其幕后行为的大量信息,画面显示更富有动感,富有生气,其内容含量也不失饱满厚重。而且鲁迅的这种方式不含任何变相的主观评述,完全是客观的展现。其主题意蕴却鲜明突出,感染效果也相当强烈。仔细审视就会发现,这与鲁迅这类小说中的情境设置密切相关。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