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祝福脑图

    祝福脑图

    一、如何教会学生学好地理

    首先要树立学生信心,多鼓励;再次对地理感兴趣,多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三是要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如区域性,要多看地图,综合性,要注重地理要素的关联性,四是注意多做高考真题,掌握高考方向和重点。

    下面给你看一下我的一篇文章,供参考。方法一,夯实基础、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 高考要考察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掌握程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立足课本,重视基础,落实好每一个知识点,对重难点问题一定要搞清楚,过好第一关。

    高考以能力立意,不可能对基础知识直接考查。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淡化基础知识的学习。

    因为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足够的基础知识积累才可能形成能力。学好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第一、抓“概念”重“消化”。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

    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恒星日、太阳日;时区、区时;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内流河、外流河;水资源、水力资源;城市、城市化;荒漠化、沙漠化等。

    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第二、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

    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出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第三,重视阅读课本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

    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2、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知识结构体系,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的结构: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高中地理的结构:分布(区位选择)、成因、特点、问题、解决措施。3、巧妙记忆地理知识①谐音记忆法。

    例: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养闺女,贴给哪家美?)②口诀记忆法。例: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川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③想象记忆法。例:记忆国家、省区轮廓,澳大利亚像只大螃蟹,巴西像块大鸡腿,墨西哥像只大羊角,意大利像只大鞋子踢出的两个足球,黑龙江像只天鹅,云南像只孔雀,山东像头骆驼,广东像只大象头,青海像只雪兔,陕西像跪着的兵马俑。

    ④简称记忆法。例:美国五大湖由上游到下游的分布可以记为:苏密休伊安。

    方法二:利用好地图,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地理学科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区域性。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

    高考题很多资料都是以图的形式给出的,在各种图中,要特别重视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第一、“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

    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即形成“脑图”。在历次高考地理试卷中,都有许多无图考图的题目,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十分重视构建“脑图”的训练。

    第二、抓“读图”明“空间”,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从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试题直接或间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

    在区域地理学习中更应重视地图的运用。第三、地图学习要学会分类、读图、变图、用图。

    学会分类,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原理示意图、漫画图、数据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学会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①先读图的主题,即图名;②看清图例、比例尺和方向;③注意细节,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④联系实际问题,有的放矢。

    学会变图,如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图文转换等。 学会用图,如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用图记忆等。

    用图记忆就是记 地理事物的时候,应该直接把文字放到图上记,当涉及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你的脑子里反映出来的是有文字的图片而不单是文字,不管是文字题还是读图题都可以解决。 学习地理要学会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养成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

    二、作文要怎么写啊

    善于观察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常听有些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

    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 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

    内容 空泛笼统,不知所云。针对这些情况,我常常鼓励学生,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作文。

    而要想有话说 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切忌胡编乱造,闭门造车。由于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料 ,因而才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 。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 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

    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 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 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

    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 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后来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 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鲁 迅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

    由此可见,要 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但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呢?这里我想谈两点: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

    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 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高中生已具备了较强的是非分辨能力,他们往往有 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

    教师要紧紧抓住这种欲望,引导他们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教学大纲对各个年级的作文教学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课内落实。

    课内作文,要 求具体,学生各方面都受到约束,往往显得比较被动,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上一直是采取 “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课内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练笔。

    比如,去年我接了刚 入学的两个高一班,除了两周一篇大作文外,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隔周抽查一次,并进行讲 评。 写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

    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 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

    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 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 。

    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人生。内容 越来越丰富:班级的生活与风波,家庭的欢乐与忧愁,社会见闻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尽入笔底。

    有个学生对校园常作细致观察,从景到人,从人到事,连续写了校园生活之一、之二、之三……在随笔里,我 看到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也有到了学生因创作热情而引出的观察兴趣。不仅有话可写,而且更真实,更贴近生 活。

    一年多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不少学生谈了写随笔的体会,一致认为写随笔的要求促使他们去观察,去 思考。

    有的说:“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寻找。”有的说:“由于写随笔的需要,无论在家里、在车上 、在学校里,我无时无刻不在观察、在谛听……”两个班的学生全部完成了我布置的每周三篇的任务,而且由 于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不少人自觉多写,并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同时,在课内作文的教学中,我也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比如,我布置一篇作文《记本班一位最 熟悉的同学》,要求大家以班里一位同学为描写对象,抓住其外貌特征进行描绘、刻画,看谁观察得细,写得 像。

    而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抓住自己所写的人的特征来写。再比如,在上完《景泰蓝的制作》后,我又布置一篇 作文《**菜的制作》,从而引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于是乎,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创作热情被激发了,纷纷 写出了切合实际的优秀作品。总之,要想使学生写出好的文章,首先必须让他们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

    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怎样去观察。 我曾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波斯有位珠宝商很会做生意,他在出售金银首饰时,常常盯住顾客的 眼睛不放,结果生意非常兴隆。

    别人想探究其中的奥妙,他却守口如瓶,直到临死前,他才向自己的独生子传 授这一诀窍:“盯着对方的眼睛,不,准确地讲,盯着对方瞳孔,瞳孔是不会撒谎的。如果一只钻戒的熠熠光 泽使对方瞳孔扩张,你就大胆地把原价提高三成或更高;如果一条项链没能使对方张大瞳孔,你就立即更换一 只……总之,盯着对方的瞳孔!” 当然,这个珠宝商传授的生意经,不是我们要。

    三、儿子突然成绩下降很厉害,不知是什么原因,愁啊

    1,迷恋游戏

    2,迷恋小说

    3,早恋了

    4,青春期萌发

    5,开始对学习失去兴趣,或者说本来就没有学,只是你家小子天生有点聪明。

    6,对你们抱有不满。假如我家长打我,我即刻离家出走。

    7,学校问题

    8,有点事情想不透

    9,可能真处于幻想之中

    10,电视看多了

    11,假如有什么心理过不去的也很影响学习

    12.这个不好说,可能是,,,,,开始男性特性开始凸显。

    13,对环境和同学不适应,

    四、如何写好作文

    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及技能,所以怎样写好作文,其实不单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对于未来的前途,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怎样写好作文,非常重要。

    1、激发情感,培养兴趣。 道理上,学生们都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

    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学生都不大喜欢写作文,对作文感到害怕、厌烦,一提起笔来便头疼不已,搜肠刮肚也难以下笔。因此,从初一开始,学生就要致力于提高对写作文的兴趣,从“要我写”的被动状态向“我要写”的主动状态转变。

    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写作的兴趣。言为心声、情动于中,辞发于外。

    好的文章无一不是人们激情感慨之作。有了情感,思维自然活跃,心潮涌动澎湃,思想的浪花碰击飞溅,很想一吐为快,哪里还有冥思苦想的窘境?有了丰富的情感,常常会产生奇妙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笔下便如“自有源头活水来”,下笔千言,如有神助。

    有了丰富的情感,还常常能产生灵感和美感。文章要感人,首先自己要对生活有所感悟。

    要把生活这股活水引入作文的水池。生活--只有学生熟悉的生活才是学生作文文思泉涌的不竭的源头。

    初中生尽管年龄不大,生活阅历有限,但爱好广泛,对外部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借助于各种传播媒介,如报刊杂志、电视、互联网等,无限广阔的世界便展现在眼前。这里,总有学生熟悉的事物、喜欢的东西,更有许多蕴含深意的素材,如果再加上教师的挖掘和引导,或抓住社会热点问题,或展示含蓄隽永的材料,或创设激动人心的情境等,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激起写作兴趣。

    2、重视积累 打好基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百字新事”训练让语言积累、语感培养与思维发展直接源于生活,要求学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记录当天发生在身边的,或当天听过、读过、看过的新闻,做到语言精炼、流畅。

    百字新事与写作日记有着本质区别,不求长,不求多,唯求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写”方面。 阅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剪报作文”训练要求学生每天剪报一篇,旁加对文章的点评、心得、联想,可从文章的主题与内容、情感出发,亦可从文章写作方式方法入手。

    这项训练既使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也为学生自主选择读写材料、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并落实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剪报作文与写作读后感有着本质区别,后者重在“感”,而剪报作文则重视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不仅在于对写作内容的“感”,还在于对写作的内容、过程与方法的“评”,体味文章成功之道,树立自己的作文标准。

    上两者交替进行,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从生活中吸收营养,也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3、新闻引路 轻松入门 笔者认为,作文训练应当经历“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阶段,因此而设计的“新闻引路”作文训练序列(新闻写作训练—想象能力训练—思维能力训练—语言优化训练—研究性作文训练)中,“新闻写作训练”着重让学生掌握作文特点和写作方法,而想象、思维、语言优化、研究性作文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小学到高中老师需不断重复。“新闻引路”以结构模式简单规范(一般为倒金字塔式)且易于掌握的新闻(消息)写作训练帮助学生快速闯入作文王国,牢固把握作文内容与情感真、新,语言简明精炼等特点,并从此成为习惯。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严格要求可规范学生运用典型事例写出真情实感;对新闻价值的严格要求可规范学生写出新意并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准确、精炼、生动的新闻写作语言要求为改变学生华而不实的“学生腔”提供了训练机会;为把新闻写真实、生动而去观察、琢磨的新闻写作过程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动机有很好帮助;散文式通讯和副刊文艺作品也为中学生学习文学语言找到了新天地。 语言是学生在潜移默化、朝花夕拾中积累起来的,包括老师在内,其他人都帮不上忙,所以重视想象与思维能力的训练成为最有效的作文教学内容,待学生有了一定语言积累再训练语言优化。

    郭沫若曾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与普通快速作文法相比,“新闻引路”作文训练序列通过想象、思维和语言优化训练求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语言的精度,迅速化解新闻的规范模式,不会造成模式化的恶果。4、交给工具 四步成文 笔者认为:写作是一个“发散思维--聚敛思维--线性思维”的双重转化过程。

    即从写作目标出发,充分发挥观察、感受能力,从生活和头脑中联系各种知识、事物等写作内容是“发散思维”;选材、炼意、构思、谋篇,是连续不断地对已有材料与观点进行整理的“聚敛思维”过程;作者心里的东西变成文字,语言的“线性”特点(不同的字和话不能同时表达)就体现出来了。 基于此,笔者设计了4X积木式思维作文法。

    其基本步骤是:想(xiang)-选(xuan)-写(xie)-修(xiu)。这一方法符合新。

    五、作文要怎么写啊

    善于观察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常听有些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

    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 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

    内容 空泛笼统,不知所云。针对这些情况,我常常鼓励学生,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作文。

    而要想有话说 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切忌胡编乱造,闭门造车。由于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料 ,因而才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 。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 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

    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 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 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

    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 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后来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 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鲁 迅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

    由此可见,要 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但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呢?这里我想谈两点: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

    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 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高中生已具备了较强的是非分辨能力,他们往往有 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

    教师要紧紧抓住这种欲望,引导他们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教学大纲对各个年级的作文教学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课内落实。

    课内作文,要 求具体,学生各方面都受到约束,往往显得比较被动,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上一直是采取 “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课内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练笔。

    比如,去年我接了刚 入学的两个高一班,除了两周一篇大作文外,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隔周抽查一次,并进行讲 评。 写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

    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 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

    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 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 。

    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人生。内容 越来越丰富:班级的生活与风波,家庭的欢乐与忧愁,社会见闻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尽入笔底。

    有个学生对校园常作细致观察,从景到人,从人到事,连续写了校园生活之一、之二、之三……在随笔里,我 看到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也有到了学生因创作热情而引出的观察兴趣。不仅有话可写,而且更真实,更贴近生 活。

    一年多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不少学生谈了写随笔的体会,一致认为写随笔的要求促使他们去观察,去 思考。

    有的说:“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寻找。”有的说:“由于写随笔的需要,无论在家里、在车上 、在学校里,我无时无刻不在观察、在谛听……”两个班的学生全部完成了我布置的每周三篇的任务,而且由 于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不少人自觉多写,并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同时,在课内作文的教学中,我也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比如,我布置一篇作文《记本班一位最 熟悉的同学》,要求大家以班里一位同学为描写对象,抓住其外貌特征进行描绘、刻画,看谁观察得细,写得 像。

    而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抓住自己所写的人的特征来写。再比如,在上完《景泰蓝的制作》后,我又布置一篇 作文《**菜的制作》,从而引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于是乎,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创作热情被激发了,纷纷 写出了切合实际的优秀作品。总之,要想使学生写出好的文章,首先必须让他们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

    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怎样去观察。 我曾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波斯有位珠宝商很会做生意,他在出售金银首饰时,常常盯住顾客的 眼睛不放,结果生意非常兴隆。

    别人想探究其中的奥妙,他却守口如瓶,直到临死前,他才向自己的独生子传 授这一诀窍:“盯着对方的眼睛,不,准确地讲,盯着对方瞳孔,瞳孔是不会撒谎的。如果一只钻戒的熠熠光 泽使对方瞳孔扩张,你就大胆地把原价提高三成或更高;如果一条项链没能使对方张大瞳孔,你就立即更换一 只……总之,盯着对方的瞳孔!” 当然,这个珠宝商传授的生意经,不。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