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效的谚语
1.中药谚语与歇后语
一、中药谚语
1、采集与来源
“采药贵时节,根薯应入冬;果实应初熟,种子老熟用;茎叶宜在夏;花采舍苞中;采集要合理,资源永利用”;“解表草药路边坡,利湿草药湿地多,清补中药深山谷,通络藤本密林窝”。这两首谚语总结了各种中药采集的最佳时间与最佳地域。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指出茵陈采集的最佳时间是农历三月,过时不但功效迥异,甚至完全失去药用价值。
“知母好刨,就怕拔毛。”指出了采收知母时应注意的问题。
“黄牛有病有牛黄,”指出了只有生病的牛才可能生有牛黄。
2、识别、炮制与用量
“粗皮横纹菊花心,不问就是西洋参。”简明扼要地道出了西洋参的特征。
“雄黄见火毒如砒。”指出了炮制雄黄时切忌火煅,煅烧则会分解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有剧毒。 “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提示我们临证不可贸然大量应用细辛,一般不宜超过1钱(即3.125克左右)。
3、功用与主治
“有毛能止血(如紫珠草),有刺善驱风(如钩藤),肿节治跌打(如九节茶),粘潺拔毒功(如木芙蓉),藤茎黏风湿(如海风藤、络石藤),中空消水肿(如通草、木通),花叶能升散(如桑叶、菊花),子实专下行(如苏子、枳实),麻辣治蛇咬(如两面针、九里香),芳香功止痛(木香、沉香、香附),酸涩可收敛(如五倍子),甘味补气雄(如黄芪、甘草),苦寒泻火热(如黄连、大黄),辛辣善温中(如干姜、胡椒),咸味能软坚(如海藻、昆布),质重能镇静(如珍珠母、龙骨)”;“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这两段谚语指出了中药形状、性,味与治疗作用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
二、中药歇后语
口吃青果——先苦后甜。
花椒大料——两味。
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一根灯草点灯——无二心(芯)。
三钱的胡椒——一撮儿。
五月初六卖菖蒲——过时货。
六月吃薄荷——好良(凉)心。
九月的菊花——黄灿灿。
十月的鸡冠花——老来红。
药铺里的甘草——少不了的一位(味)。
没有根的浮萍——无依无靠。
惊蛰的蜈蚣——越来越毒。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蜜糖煮黄连——同甘共苦。
花粉飘香——春天到了。
天黄地黄——尘土飞扬。
西山一点红——日落。
握着蒺藜死不丢——不拍扎手。
百合田里栽甘蔗——苦根甜苗。
2.关于中草药的成语歇后语颜语
关于中草药的成语有:一薰一莸、三年之艾、牛溲马勃、椿萱并茂、如火如荼、蒲柳之姿。
关于中草药的歇后语有:
1、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2、三国时的刘禅----川贝
3、红色的石头---朱砂
4、皓月千里-----千里光
5、狼并非爱上了羊---狼毒
6、董永的孩儿---天仙子
7、草丛里烤肉---炙草
8、凯旋归来---茴香
9、条条大路通罗马---路路通
3.形容药效的品质的成语
灵丹妙药
【解释】:灵:灵验。非常灵验、能起死回生的奇药。比喻幻想中的某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有效方法。
【出自】:元·无名氏《玩江亭》第二折:“灵丹妙药都不用,吃的是生姜辣蒜大憨葱。”
【示例】:望大圣爷爷早发~打救。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十七回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用于否定句
出 处
元·无名氏《瘸李岳诗酒玩江亭》第二折:“灵丹妙药都不用;吃的是生姜大葱蒜辣憨。”
例 句
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看成~是不行的,我们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办事。
4.求中医养生谚语有哪些
娱乐有制,失制则精疲力竭。
快乐有度,失度则乐极生悲。 德靠自修,神靠自养。
乐靠自得,趣靠自寻。忧靠自排,怒靠自制。
喜靠自节,恐靠自息。 以财为草,以身为宝。
人生血脉似长江,一处不到一处伤。有病最怕乱投医。
针灸拔罐,病去一半。常用中医养生谚语:剃头常洗澡,身体自然好。
常洗衣,常洗澡,常晒被服疾病少。春不减衣,秋不加帽。
冬不蒙首,春不露背。情极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寡欲精神爽,思多血气伤。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不要虚胖,但求实壮。表壮不如里壮。
小孩不蹦,必定有病。有钱难买老来瘦。
百病从口入,病从虚处发。感冒是百病之母。
裤带越长,寿命越短。英雄只怕病来磨。
小病不治,大病难医。新病好医,旧病难治。
白露切勿露,免得着凉又泻肚。衣服常洗换,强如上医院。
牙不剔不稀,耳不掏不聋。苍蝇嗡嗡叫,疾病快来到。
遇事不恼,长生不老。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蔬菜是个宝,赛过灵芝草。能忍者长寿。
(常山)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机器不擦要生锈,卫生不讲要短寿。
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
出汗不迎风,跑步莫凹胸。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常常晒太阳,身体健如钢。常开窗,透阳光;通空气,保健康。
日光不照临,医生便上门。入厨先洗手,上灶莫多言。
饮前洗手,饭后漱口。 饭前一碗汤,气死好药方。
饭后一百步,强如上药铺。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人怕不动,脑怕不用。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
饭后散步,不进药铺。 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跑步走,药铺不用找。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
5.十八反十九畏的十八反谚语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1. 十八反十九畏是指不要让有些药物合用,合用的后果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在古代,十八反十九畏泛指各种可以产生相互作用的药名,并在金元时期概括编成了口诀。
2. 《神农本草经·序例》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尔,勿合用也"。自宋代以后,将"相畏"关系也列为配伍禁忌,与"相恶"混淆不清。因此,"十九畏"的概念,与"配伍"一节中所谈的"七情"之一的"相畏",涵义并不相同。
3. 由于对"十九畏"和"十八反"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作较深入的实验和观察,并研究其机理,因此,目前应采取慎重态度。一般说来,对于其中一些药物,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仍须避免盲目配合应用。
6.大家知道关于中医药的重要性的名言吗
中医的名言、格言和谚语,或彰于典籍文献内,或流传于医生口头中,量众是中医学的份宝费遗产。其中许多关于治法的警句,如同箴言和座右铭,含义深刻,语言形象生动,读之发人深省,令人难以遗忘。它起到了规劝警戒的作用,使人闻之足戒,受益匪浅。
些警句,许多是历代著名医学家的创造,如:“桂枝下咽。阳盛乃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这是张仲景的一句话,虽是讲桂枝汤、承气汤误用致毙的,但却被历史医家引要严格遵从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的警句。有一医学谚语云:“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这里用大黄和人参作比较,鲜明犀利无比,使人难于忘怀。对于滥用补药的庸医,也是一付最好的清醒剂。
李中梓《医宗必读》有一震语遭:“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无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生休耗气,遗精不涩泄;明得中趣.方是医中杰。”讲的是,不可以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处置方法用药,不可以“见有是病,既用是药”的汤头,草率行事。行医人。用药治病,事关性命。“读书无眼.病人无命。”这是喻嘉言戒劝人们在阅读医书时,要抱严肃认真的态度,否则会造成病人无命的后果,可谓简短有力。
医学警句是一些饱含动人肝胆肺腑的话语,显示了语言的力量,所以能流传不衰,更重要的是它是正反面经验的总结,是许多人的生命和血的教训换来的,其价值含金最高。故值得珍视。因此,学医者,不妨抄录之,贴于易见之处,使自己慎思之,力行之,警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