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藏族谚语故事

    1.藏族民间的故事

    藏族的文学艺术历史悠久、丰富多样。

    而且,无论民间故事、民歌、舞蹈还是藏戏,都是独具一格、光彩夺目的,是祖国百花园中的奇葩。西藏的民间故事浩如烟海,它是藏族悠久丰富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民间的故事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口头流传的故事,一种是书面记录整理的故事。其中书面故事如《尸语的故事》,也有人起名叫《说不完的故事》。

    这些故事长期流传于民间,反映人们对邪恶统治的不满与反抗,对友爱互助的赞扬,对自由恋爱婚姻的同情。由于故事有积极意义,后人把它们记录收集在一起,成了书面故事。

    书面故事中,还有是格言一类收录的故事,如像《萨迦格言释文》便是由仁钦白编著,后来由玛顿班丹曲吉加以校勘、增补而定稿的五十一个故事的合集。还有《格丹格言释文》收集了七十一个故事。

    还有被记录在藏族历史潮流著作里的许多故事,象《西藏王统记》、《贤者喜宴》、《青史》、《红史》等书中,都记录了不少曾经口头流传的故事。在记录过程中,文人们作了许多改动和艺术加工,使故事更加有吸引力,更加动人。

    西藏民间故事内容十分丰富,因为它来自民间,这些故事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西藏社会的现实,倾吐了藏族人民内心深处的爱憎,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前景的强烈愿望。正因为这些故事是广大群众的心声,给人们以勇气和力量,所以人民爱听它,爱传它,使它富有生命力。

    藏族民间故事,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大类型: 第一是颂扬机智人物,反抗压迫剥削的故事。在西藏,几乎人人都晓得阿古顿巴和尼却桑布这两位聪明的人物。

    他们是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化身,在阿古顿巴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做不到的事情,没有不被斗败的王公、贵族和领主。阿古顿巴和尼却桑布都是贫苦的农奴,他们为农奴当牛当马,在饥饿和贫困的环境中挣扎,环境十分艰苦。

    但他们没有屈服,没有乞求,而是用机智、勇敢、聪明和乐观来战胜困难,用巧妙的双手来惩治凶残、贪婪的领主。例如在《三不会的雇工》中,阿古顿巴与领离谈当雇工的条件,说他一不会给山剃头,二不会背大海,三不能把一年积下来的活一天干完,除此三项其它都行。

    如果领主要半途辞退自己,就得付出一年工钱。愚蠢的领主同意了他的条件。

    结果,叫他上山砍柴,阿古顿巴不干枣这是“给山剃头”;下河背水,他也不干枣这是“背大海”;叫他运粪,他说这是“一年积下来的活一天干完”他干不了。这下子把领主气昏了,看阿古顿巴什么都干不来,要辞退他。

    但半途辞退得付一年工钱,无可奈何,领主只得让他白白拿走一年工资。 又如尼却桑布《巧抗酥油差》的故事。

    故事中讲,山南人民把酥油都交给山南王了,弄得自己连酥油都没有。一天,聪明的尼却桑布见山南王在阳台上散步,便大声吆喝一头小驴子说:“你这鬼东西,把奶吸光我们拿什么去交给山南王呀。”

    山南王听见了,便骂尼却桑布:“难道你不知道吃了驴子酥油,人会变成傻瓜吗?”尼却桑布说:“实在没有办法,没有牛羊酥油了,只好交驴酥油,以前交的就是这种酥油。”于是,山南王命令把“驴子”酥油扔出去,尼却桑布趁机叫来众乡亲,把新鲜的牛奶酥油统统拣回来,听了这样的故事,使人对聪明的尼却桑布肃然起敬,对山南王的横行霸道、敲诈勒索赔切齿痛恨,对巧抗酥油差的胜利,欢欣鼓舞。

    机智的人物阿古顿巴和尼却桑布,是聪明、勇敢的藏族人民的集中代表,他们的故事给人以鼓舞,以启迪,无疑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种是神话传说及向大自然宣战的故事。

    这类故事,用夸张的手法,把幻想和向往寓于故事之中,如关于唐东杰布的故事,描绘他修建桥梁,同大自然作斗争,使沿河人民修建起十三座铁桥,方便了交通,也保住了广大僧俗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的故事中,人们赋予这两个历史人物以神话的色彩。

    如说文成公主带进了绿的、蓝、黄的、白的和黑的五种颜色的羊。又如描写金城公主进藏决心的坚定,说她带的一个神奇的宝镜,在西宁附近的地方打碎,变成日月山,阴挡了退路,她便勇往直前,终于到达了拉萨。

    又如《青稞种子的来历》故事,塑造了一个王子,在山神的帮助下,从蛇王那里盗取珍贵的青稞种子,但自己不幸被蛇王施魔术变成了一只狗。这只狗带着青稞种子来到一家人家,并得到了这家姑娘的爱情,恢复了人身。

    他们辛勤耕耘,从此人们才有了青稞。诸如此类的故事,用神话传说的巨大力量,给人插上思想的翅膀,鼓舞人们向雪山、草原、沙漠、寒风、苦雨进行战斗。

    第三类是反映恋爱婚姻自由的故事。这一类故事,反映了当时年轻人的心声。

    如《茶和盐的故事》,描绘两位土司仇人的子女相爱,发誓永不分离。但他们的父母千方百计拆散这对恋人。

    最后男青年变成盐,女青年变成茶,当人们喝酥油茶时,盐和茶融为一体,罪恶的女土司再也无法阻挠了。又如《铁匠和小姐》,反映冲破等级界限的婚姻,《桔子姑娘》、《青蛙骑手》等,反映男女青年如何争取婚姻自主的权利。

    这类故事,集中体现青年人为实现美好的理想,不怕天,不怕地,不信神不信鬼,战胜妖魔与邪恶,终于如愿以偿的斗争精。

    2.求一个藏族民间故事:

    院子外的围墙被白蚂蚁蛀倒了一大片,我到山上砍野竹子来修补篱笆。路途有点远,我带了一盒糯米饭当午餐。

    运气不错,砍竹子时,刚巧碰到一只野鸡,我一刀杀了它,褪毛,去内脏,用一根竹棍穿起,放在火上烤。不一会,香味四溢,馋得我口水都流出来了。烤鸡现杀现吃,色泽金黄,油光闪亮,皮嫩肉脆,嘿,连皇帝也享受不到这份野趣!

    我正在得意,突然听见左侧那片密不透风的斑茅草丛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扭头看去,差一点把我吓死——一只色彩斑斓的金钱豹的脑袋,从茅草中探了出来。豹子会游泳,会爬树,奔走如飞,比老虎更难对付,猎人中就有“头豹二猪三虎(指猎人最难对付的,第一是豹,第二是野猪,第三是老虎)”的说法。

    它离我最多只有十几公尺远,我不敢跑,一跑它准会蹿跳起来,轻易地从背后把我扑倒。这家伙准是被烤鸡的香味吸引到这儿来的,我灵机一动,将手里还没完全烤熟的野鸡朝它掷过去,希望它贪恋鸡的美味,放我一马。

    烤鸡咕噜咕噜滚到离豹头三四公尺远的草地上,它耸动鼻翼,贪婪地嗅闻着,长长的豹舌不断舔着嘴唇,慢慢地从茅草中钻出半个身体,一双铜铃大眼瞅瞅我,又望望烤鸡,露出一种犹豫不决的表情。我捏着柴刀,紧张得浑身的汗毛都倒竖起来了。等了一会,它迈步走向烤鸡。谢天谢地,烤鸡比我更合它的胃口。我乘机站起来一步一步向后退,准备退到安全距离后,转身撒腿飞逃。

    可是当它的身体完全从斑茅草中钻出来后,我发现自己根本没必要逃——我只要快步走,就足以把它甩掉,因为它的一条后腿血肉模糊,掉了一截豹爪,整条腿悬在半空。哦,原来是只残疾豹!

    残疾豹抓住烤鸡,狼吞虎咽起来。看得出,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瘦的皮包骨,它还是只母豹,腹部吊着两排乳房,也干瘪瘪的,像晒干的丝瓜。

    早知道它是只残疾豹,我就不会傻傻地把香喷喷的烤鸡掷给它了,现在,悔之晚矣。

    哗啦哗啦拉动枪栓。从我的打猎生涯里,我知道,凡是动物都本能地害怕拉枪栓的声响,它们会惊跳奔逃,起码也会紧张得兽毛恣张,耳朵竖得笔直,发怒咆哮。可是眼前这只残疾豹仍卧在地上不动弹,只是用一只凄凉的眼神望着我,我觉得奇怪,忍不住多看了它一眼。我看见,它那条前几天就受伤的后腿裸露在外,伤口严重发炎,化脓溃烂,散发着一股恶臭,还有蛆在腐肉上蠕动,它艰难地喘息着,四条豹腿僵硬地抽搐着,看样子快不行了。

    对一只生命垂危、虚弱得连站都站不起来的残疾豹,我何必浪费子弹?

    更重要的是,子弹会损伤美丽的豹皮。我打消了开枪的念头。

    它见我隔着窗棂在看它,便挣扎着挪向院子左边那棵石榴树下,带着某种恳求的目光,在我和石榴树之间频频穿梭往还,好像要急着给我和石榴树牵线搭桥。我很纳闷,开了门,手扣在扳机上,枪口指着那只五彩斑斓的豹头,小心翼翼地走过去看个究竟。

    石榴树下,躺着一只小豹!这只小豹和猫差不多大,眼睛还没睁开呢,身上黏满了草叶土屑,有气无力地蠕动着。残疾豹爬到小豹跟前,伸出长长的舌头,像推皮球似的推着小豹,一点一点朝我推来。

    我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这只残疾豹大清早跑到我的院子里来,并非想要偷窃家禽,也并非要来伤害我,它是出于无奈才来找我的。看样子,它是一只哺乳期的母豹,不幸的是,在捕猎是后肢受了重伤,它找不到食物,就分泌不出芬芳的乳汁。刚生下不久的几只小豹,一只接一只饿死了,最后剩下这只小豹,也已饿的奄奄一息。它晓得自己活不长了,不愿失去最后一只小宝贝,就忍着伤痛、吊着小豹,借着夜色的掩护,从山上爬进曼广弄寨来

    三天前我曾和它打过一次交道,它记住了我的气味,凭着猫科动物灵敏的嗅觉,找到了我的家。它误以为我是出于同情与怜悯,才扔给它烤鸡的,它以为我是个好人,会帮助它收养小豹的。

    它快不行了,呼吸越来越急促,越来越困难,身体因痛苦而缩成一团,连爬也爬不动了,但舌头仍执拗地颤动着,竭力要把小豹推到我面前来,那只豹眼,仍充满期待地凝望着我。

    残疾豹眼里露出了欣慰的表情,豹尾缓慢地在空中画了个圆圈,便僵然不动了。

    3.求藏族的谚语

    藏族主要居住在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

    中国境内有人口约640万余人(2013年),以从事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为藏、康、安多三种方言,并且是有文字的,而嘉绒藏族很少见是没有文字的方言。 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

    藏文的使用加强了藏族与祖国中原地区经济的联系。10世纪到16世纪,是藏族文化兴盛时期。

    几百年间,藏族文化大放异彩。结构宏伟、卷帙浩繁的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王传》,多少世纪以来,就一直在西藏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的藏族地区广为流传。

    还有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以及有关于韵律、文学、哲理、史地、天文、历算、医药等专著。藏族人民最喜爱白色,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天祝草原四周为雪山环绕,一片银白,地上的羊群和牦牛,以及喝的羊奶、穿的皮袄、戴的毡帽,也都是白色。 所以藏区人民视白色为理想、吉祥、胜利、昌盛的象征。

    脚走的路是手修的。人生只有两种事,就是幸福和愁苦;一种口头说出来,一种心里暗想着。

    千千万万匹走马,换不来真正的爱情。 艳舞霓裳转移马好不好看昂起的头心诚不诚看碗里的奶有道理的话如锋利的刀狼挂起山羊的胡子改不了凶恶的嘴脸穿袈裟的不一定都是喇嘛拿佛珠的不一定都行善牦牛不知道它的角弯骏马不知道它的脸长四只脚的牦牛都会跌倒何况两只脚的人想拉别人下水的人先自己要站在河里试金可以用试金石试人可以用金子没有知识的人如同没有香味的杜鹃花脱缰的骏马难抓回说出口的话难收回大小河流都有两岸大小事情也有两面宁为朋友脚下去不作仇人掌上珠总爱发誓的人往往最爱撒谎杂草多的地方庄稼少闲话多的地方事非多马在软地上易失前蹄人听甜言蜜语易栽跟斗蜜蜂嘴上有糖莫忘尾上有刺如果真的有天堂喇嘛就会无影无踪假如说一次真话就无人听欺骗别人的时候先受骗的是自己牦母牛是黑的挤的奶却是白的穗小的青稞总是高高扬起头穗大的青稞总是默默的低着头山再高高不出蓝天水再涨涨不过桥面只见别人的眉毛短不见别人的头发长酒醉的人可以清醒迷财的人永远糊涂放牛时不唱山歌牦牛吃草也不香雪怕太阳花怕霜人间最怕没知识金子是黄的它可使人心变黑鸡长双翅不能高飞兔脚虽短却能翻山有热情而没知识的人如同骏马没有缰和鞍不吃草的牛羊有疾病不言语的人心里忧愁密林中没有不弯曲的树木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有一只活狼就有一只死羊好吃的牛肉在骨头上锋利的也在牛皮鞘里选择骏马要用眼睛选择妻子要用耳朵笔直的树用处多心诚的人朋友多。

    4.萨迦格言中的佛经故事,谚语有哪些,举例说明

    格言

    生起傲慢自大心,此人不断遭痛苦。

    强大狮子太傲慢,成了狐狸挑脚夫。

    故事

    狮子杀死一头大象,它正美餐象肉,狐狸恬着脸上前吃了一口,狮子愤怒地吼道:"你有什么资格吃,你现在要是能把大象驮起走,我就不收拾你,还赏给你象肉,否则,哼!我可不客气!"狐狸虽然受到羞辱,但又不敢逃走,于是从容地说:"好吧,我现在就驮起大象,不过,你要跟在我身后为我大唱赞歌,因为宝典上说:'高贵者驮象,卑贱者讴歌',如此天神才愉悦。"狮子想:我是兽王,为它唱赞歌那多丢脸,传出去影响太坏。狮子便吼说:"胡说!想让我给你唱赞歌?现在我就把大象驮起,你跟在我身后唱赞歌。"狐狸利用狮子的傲慢躲过了惩罚,狮子还自鸣得意,实际它因傲慢而呼哧带喘地做了狐狸的挑夫。

    5.藏族有哪些民间故事

    藏族的文学艺术历史悠久、丰富多样。

    而且,无论民间故事、民歌、舞蹈还是藏戏,都是独具一格、光彩夺目的,是祖国百花园中的奇葩。西藏的民间故事浩如烟海,它是藏族悠久丰富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民间的故事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口头流传的故事,一种是书面记录整理的故事。其中书面故事如《尸语的故事》,也有人起名叫《说不完的故事》。

    这些故事长期流传于民间,反映人们对邪恶统治的不满与反抗,对友爱互助的赞扬,对自由恋爱婚姻的同情。由于故事有积极意义,后人把它们记录收集在一起,成了书面故事。

    书面故事中,还有是格言一类收录的故事,如像《萨迦格言释文》便是由仁钦白编著,后来由玛顿班丹曲吉加以校勘、增补而定稿的五十一个故事的合集。还有《格丹格言释文》收集了七十一个故事。

    还有被记录在藏族历史潮流著作里的许多故事,象《西藏王统记》、《贤者喜宴》、《青史》、《红史》等书中,都记录了不少曾经口头流传的故事。在记录过程中,文人们作了许多改动和艺术加工,使故事更加有吸引力,更加动人。

    西藏民间故事内容十分丰富,因为它来自民间,这些故事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西藏社会的现实,倾吐了藏族人民内心深处的爱憎,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前景的强烈愿望。正因为这些故事是广大群众的心声,给人们以勇气和力量,所以人民爱听它,爱传它,使它富有生命力。

    藏族民间故事,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大类型: 第一是颂扬机智人物,反抗压迫剥削的故事。在西藏,几乎人人都晓得阿古顿巴和尼却桑布这两位聪明的人物。

    他们是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化身,在阿古顿巴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做不到的事情,没有不被斗败的王公、贵族和领主。阿古顿巴和尼却桑布都是贫苦的农奴,他们为农奴当牛当马,在饥饿和贫困的环境中挣扎,环境十分艰苦。

    但他们没有屈服,没有乞求,而是用机智、勇敢、聪明和乐观来战胜困难,用巧妙的双手来惩治凶残、贪婪的领主。例如在《三不会的雇工》中,阿古顿巴与领离谈当雇工的条件,说他一不会给山剃头,二不会背大海,三不能把一年积下来的活一天干完,除此三项其它都行。

    如果领主要半途辞退自己,就得付出一年工钱。愚蠢的领主同意了他的条件。

    结果,叫他上山砍柴,阿古顿巴不干枣这是“给山剃头”;下河背水,他也不干枣这是“背大海”;叫他运粪,他说这是“一年积下来的活一天干完”他干不了。这下子把领主气昏了,看阿古顿巴什么都干不来,要辞退他。

    但半途辞退得付一年工钱,无可奈何,领主只得让他白白拿走一年工资。 又如尼却桑布《巧抗酥油差》的故事。

    故事中讲,山南人民把酥油都交给山南王了,弄得自己连酥油都没有。一天,聪明的尼却桑布见山南王在阳台上散步,便大声吆喝一头小驴子说:“你这鬼东西,把奶吸光我们拿什么去交给山南王呀。”

    山南王听见了,便骂尼却桑布:“难道你不知道吃了驴子酥油,人会变成傻瓜吗?”尼却桑布说:“实在没有办法,没有牛羊酥油了,只好交驴酥油,以前交的就是这种酥油。”于是,山南王命令把“驴子”酥油扔出去,尼却桑布趁机叫来众乡亲,把新鲜的牛奶酥油统统拣回来,听了这样的故事,使人对聪明的尼却桑布肃然起敬,对山南王的横行霸道、敲诈勒索赔切齿痛恨,对巧抗酥油差的胜利,欢欣鼓舞。

    机智的人物阿古顿巴和尼却桑布,是聪明、勇敢的藏族人民的集中代表,他们的故事给人以鼓舞,以启迪,无疑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种是神话传说及向大自然宣战的故事。

    这类故事,用夸张的手法,把幻想和向往寓于故事之中,如关于唐东杰布的故事,描绘他修建桥梁,同大自然作斗争,使沿河人民修建起十三座铁桥,方便了交通,也保住了广大僧俗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的故事中,人们赋予这两个历史人物以神话的色彩。

    如说文成公主带进了绿的、蓝、黄的、白的和黑的五种颜色的羊。又如描写金城公主进藏决心的坚定,说她带的一个神奇的宝镜,在西宁附近的地方打碎,变成日月山,阴挡了退路,她便勇往直前,终于到达了拉萨。

    又如《青稞种子的来历》故事,塑造了一个王子,在山神的帮助下,从蛇王那里盗取珍贵的青稞种子,但自己不幸被蛇王施魔术变成了一只狗。这只狗带着青稞种子来到一家人家,并得到了这家姑娘的爱情,恢复了人身。

    他们辛勤耕耘,从此人们才有了青稞。诸如此类的故事,用神话传说的巨大力量,给人插上思想的翅膀,鼓舞人们向雪山、草原、沙漠、寒风、苦雨进行战斗。

    第三类是反映恋爱婚姻自由的故事。这一类故事,反映了当时年轻人的心声。

    如《茶和盐的故事》,描绘两位土司仇人的子女相爱,发誓永不分离。但他们的父母千方百计拆散这对恋人。

    最后男青年变成盐,女青年变成茶,当人们喝酥油茶时,盐和茶融为一体,罪恶的女土司再也无法阻挠了。又如《铁匠和小姐》,反映冲破等级界限的婚姻,《桔子姑娘》、《青蛙骑手》等,反映男女青年如何争取婚姻自主的权利。

    这类故事,集中体现青年人为实现美好的理想,不怕天,不怕地,不信神。

    6.关于坚持的谚语,故事

    谚语有:

    对一个有毅力的人,遥远的路程也是近的。(维吾尔族)

    滴水可以穿石,犁头可以磨针。

    恒心架起通天路,勇气打开智慧门。

    竹子是一节一节长起来的,功夫是一天一天练出来的。

    不知疲倦的人,迎接他的是胜利。(哈萨克族)

    胜利者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最有毅力的人。

    有毅力的人,能从磐石里挤出不来。(柯尔克孜族)

    有毅力的人,能从石堆里找出宝来。(维吾尔族)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有心打石石成针,无心打石石无痕。

    恒心是达到目的的最近的路。

    不怕无能,就怕无恒。

    只要人有恒,万事都能成。

    人有恒心,石山要崩。

    三天不拿针,熟手也变生。

    三天不提笔,秀才手也生。

    水不怕小,只要水长流。

    经常用的钥匙,总是闪闪的;潺潺淌的泉水,总是清亮亮的。(哈尼族)

    船不到岸不松桨。 千篙撑船,一篙靠岸。 说了的话不要推翻,做了的事不要中断。(蒙古族)

    苟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于一日曝,十日寒。

    编筐织篓,全在收口。

    干活要有头尾,裁衣要有尺寸。

    好马登程奔到头,好汉做事做到头。(蒙古族)

    两脚站得牢,不怕大风摇。

    风吹云动星不动,水涨船高岸不易。

    坚定的人,不随风摇摆。(蒙古族)

    心坚石也穿。

    打断筋,打不断心。

    意趣要乐,心志要坚。

    风吹不动泰山,雨打不弯青检松。

    风再大,山岭也不会摇晃。(鄂温克族)

    尽管风在呼啸,山也不动摇。(维吾尔族)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成见不可有,定见不可无。

    两头尖的针不能缝衣,三心两意的人一事无成。(藏族)

    不怕铁硬,只怕心坚。

    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踏踏实实地爬山,昆仑山也能上去;爬三步就后悔的人,连小小的土坡也上不去。(藏族)

    不学杨柳随风摆,要学青松立山岗。

    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要想学到惊人艺,专心虚心加恒心。

    水滴石穿,绳锯物断。

    滴水能穿石,不仅因为它持之以恒,而且因为它始终如一。

    不怕事难干,只怕心不专。

    十事半通,不如一事精通。

    百艺不如一艺精。

    一心不可二用。

    一手提不住两条鱼,一眼看不清两行书。

    一个指头按不住两个跳蚤。

    如果追赶两只兔子,一只也捉不到。(俄罗斯族)

    一手难遮两耳风,一脚难登两只船。

    一只脚踏两条船,结果一事无成。(白族)故事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李时珍是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他写了东方药物巨典——《本草纲目》。为了写这本书,他先是在家乡附近,后来到了湖南、广州、江西、江苏和安徽。凡是盛产草药的深山老林都出现过他的身影。在旅途中,他还虚心向有经验的药农、樵夫、猎手、矿工、渔民求教。经过三十多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他才写成了这本《本草纲目》。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遭受了腐刑之后,发愤继续撰写《史记》,并且终于完成了这部光辉著作。他靠的是什么?还不是靠坚持而已,要是他在遭受了腐刑以后就对自己失去信心,不坚持写《史记》,那么我们现在就再也看不到这本巨著,吸收不了他的思想精华,所以他的成功,他的胜利,最主要的还是靠坚持。

    外国名人杰克·伦敦,他的成功也是建立在坚持之上的。他坚持把好的字句抄在纸片上,有的插在镜子缝里,有的别在晒衣绳上,有的放在衣袋里,以便随时记诵。终于他成功了,他胜利地成为了一代名人,然而他所付出的代价也比其他人多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同样,坚持也是他成功的保障。

    7.求知恩图报的成语,谚语,故事

    鸦能反哺,羊知跪乳 当家方知柴米贵 养儿才晓父母恩 1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2 饮水不忘挖泉人 3 怀着感恩的心去做人做事 4 千恩万谢 5 感恩戴德 戴:尊奉,推崇。

    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6 恩深义重(ēn shēn yì zhòng):恩惠、情义极为深重。也作“义重恩深”。

    褒义。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因爹妈执意不从,故把儿子玉郎假妆嫁来。

    不想母亲叫孩儿陪伴,遂成了夫妇。恩深义重,誓必图百年偕老。

    清•袁于今《西楼记•卫行》:崎岖古道,教伊浪游,繁华别院,与奴遣愁,义重恩深难消受。 7 恩重泰山(ēn zhòng tài shān):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也作“恩重如山”。褒义。

    宋•刘攽《彭城集•次韵孙少述二首》:“君思重泰山,未有毫发酬。”宋•陆游《删定官供职谢启》:“拔茅以征,冒处清流之末;及瓜雨往,曾无累月之淹。

    恩重如山,感深至骨。” 8 大恩大德(dà ēn dà dé):恩:恩惠;德:恩德,好处。

    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泽深厚。褒义。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若非妹丈救我性命,必作异乡之鬼矣。大恩大德,将何补报!” 恩同再造(ēn tóng zài zào):再造:再生。

    使人再生的恩惠。比喻恩情极大,象救了自己的性命一样。

    也作 9 “再造之恩、恩若再生”。褒义。

    《宋书•王僧达传》: 10 “再造之恩,不可妄属。”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再造之恩,恨无所报。”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1回:“勾践囚于吾国……今吾复其社稷,恩若再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 泰戈尔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 华罗庚 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 堂恩 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饶舌、酗酒或其它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恶德还要厉害—— 英国谚语 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雨果 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腊谚语 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而后来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 萨克雷 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 ——英国谚语 无知的人本想做点好事,结果却害人不轻;小喜鹊拔出妈妈的羽毛,还以为报答了养育之恩 ——藏族谚语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苏联谚语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日本谚语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 日本谚语 养儿方知娘辛苦,养女方知谢娘恩 - 日本谚语 从小不知老娘亲,育儿才知报娘恩 - 日本谚语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 中国谚语 小时候就听说过的一则“千人糕”的故事,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大人说,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小孩稀奇得不得了,等到糕上台,却原来是普通的年糕。

    于是大人说,这个糕是由许多人做成的,试想,糕是米磨成的,米是农民种出来的,农民的工具又是由许多工匠做出来的,这些工匠的原料又是由更多的人做成的,现在台上的糕何止“千人”所做。前年去苏州灵岩山游玩,到山顶的时候刚好是僧人们的用膳时间,我有幸目睹了他们的用膳过程。

    僧人用膳前面对食物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我想他们肯定是在感谢上苍赐给他们美食,感谢劳苦大众的辛勤劳作。 “喝水不忘掘井人”的名言似乎人人知道,但每件事都想到感恩的也许不多。

    每每取得成绩,人们总想到的是自己吃了多少苦,经过了多少个人奋斗,才取得了如此的成果,这些人是否想到这成绩是许多人集体的智慧,大家的帮助呢?你取得成绩应该感谢帮助过你的人。首先我们应该感谢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血肉之躯,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父母为了子女,舍得付出所有的,我们难道不能表示一点感恩吗?前不久后塍高级中学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让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深深触动了学生的心灵,这一做法很有积极意义,值得提倡。

    我们还要感谢师长学友,是他们给了我们健全的头脑,没有他们,我们将处在原始的混沌之中,只是具有动物的属性。每年的教师节给了我们感谢教师机会,很多学校单位都进行了感恩教育,社会逐渐形成了尊师重教的氛围。

    我们要感谢苍天大地,是它们给了我们生存所需要的一切。有多少人为了蓝天碧水而奋斗,有多少人为衣食住行而操劳,我们无法离开为我们服务的劳苦大众,我们享受着他们的成果。

    我们时时想着感恩,就会时时想着图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没有谁不懂得。

    知恩图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如果人人把这个通俗的格言落实在行动上,那么我们的后代必将是人格健全的建设者,我们的社会也必将是和谐的社会。 快乐没有本来就是坏的,但是有些快乐的产生者却带来了比快乐大许多倍的烦扰。

    伊壁鸠鲁 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 卢梭 你想成为幸福的。

    8.怎样写一个有藏族文化传统的藏文作文

    藏族的传统文化极为丰富,其中包含有不少科学、合理的成份,至今仍为社会和人民服务.那一整套完整的藏文文字体系,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书写并积存了数量仅次于汉文的藏文文献.其中吐蕃时期的金石铭刻、写本手卷和竹木简牍等,堪称世界古代典籍中的珍品.在藏族的格言、史诗,民歌、谚语、民间故事和佛教经典中,劝人精进向上、修身养性的理论更是十分丰富,劝人从善戒恶、歌颂英雄、团结互助等伦理道德的篇章比比皆是,为人传诵,具有长久的魅力.再如藏族医学就在三个方面对祖国医学做出了很大贡献.如她创立的胚胎学和医学挂图,在医学理论研究和传播方面有重大建树:她对疑难杂症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国乃至世界的药物资源.藏族传统天文历算学则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其对宇宙的认识、季节的划分等方面,与现代天文学、气候学等多有吻合之处,有的甚至完全一致.藏族传统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建筑、雕塑、绘画等,至今仍对丰富人民生活、陶冶群众情操、提高民众公德、美化生活环境等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9.赞美藏族语句

    描写藏族的句子有:

    1. 大昭寺是信教徒和藏族人朝佛的圣地。这时香烟缭绕,络绎不绝的朝拜者赶到这里,他们双手合十,举过胸额头,然后平扑在地上。天天如此,以致使石板许多地方都凹了下去。

    2. 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一个个仙女般的藏族姑娘们在篝火晚会上载歌载舞,好一派欢快热闹在景象。

    3. 有关当代藏族形成的历史解释,大致可从青康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发展中获得映证。

    4. 研究藏族茶炊茶具,既可以从中透视藏族茶文化丰富的内容,又可以加深对藏族风俗习惯及其文化内涵的理解。

    5. 欣赏羌族和藏族同胞司空见惯的夜生活表演也是去九寨的亮点之一。

    6. 庄子所向往的含哺而熙,鼓腹而游的平易恬淡生活,是不是也像我回归藏族生活的梦想一样,一切都是虚幻而不切合实际的呢?

    7. 唐卡是藏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宗教艺术形式,它长期以来广泛流传于藏域的各个地区,并且深受藏族同胞的喜爱与推崇。

    8. 当地的嘉绒藏族全民信教,其中大部分信仰藏传佛教,少部分信仰苯教。

    9. 那高亢嘹亮的藏歌,歌里有白云,有雄鹰。歌声是那样的坦然、纯洁,不掺杂任何的修饰,像瀑布,狂野地奔涌而下,任它飘向雪山、草原、海子。..

    10. 我似一只迷失了季节的候鸟,迁栖到了遥远的西藏高原,夜已经落雪,八月时已入冬,远山,洁白了西藏最完美天然的纯净。

    藏族谚语故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