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的谚语

    1.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能力作文

    21世纪社会变化更加剧烈、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因此,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什么是独立性呢?独立性是指儿童遵循一定的规则,通过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任务的心理状态。“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先生的这一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儿童的成长过程,就是从一个无助的生物体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的过程。孩子需要独立,包括独立的意识和独立的能力。那么,在家庭环境中,应该怎样有效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笔者认为,作为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应认识到,年幼的孩子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独立做事的快乐。从不会做到逐步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逐步像样,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

    正因如此,我们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作的事,只要他们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自信。“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2、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去想,去寻求答案。

    (a) 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却从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小到生活小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然而,自我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b) 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即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精神。

    3、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要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处处依赖他人,对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动不动就寻求帮助的人,那你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够独立自主。你的一举一动,还有你的品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先从自己独立自主做起。

    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是持之以恒的过程,需要父母双方的共同努力。爱他,就应该让他知道:“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

    2.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服务的能力等独立能力,以便将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

    (一 )家庭是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首要场所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

    家长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在日常生活中,本着 “大人放手,孩子动手 ”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怕累着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有一些家长认为, 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因为小孩长大自然就会。其实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

    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所以我们要本着 “大人放手,孩子动手 ”的原则,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家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教给幼儿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如学习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刷牙、洗脸、穿衣服、整理床铺等。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但实际上给幼儿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无形中幼儿独立生活能力。

    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作父母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的自信心。 二、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自我服务是幼儿发自内心的需要。

    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我们培养的是未来这会的建设者,他不不应光有渊博的知识,更应热爱劳动,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

    在幼儿期对他们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正是为他们对未来的劳动奠定心理基础和物质基础。幼儿手部肌肉发育不完善,动作不灵活,影响了他们的认识和探索,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肌肉的发育和完善,促进他们动作的协调发展,而且由于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丰富,就越能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孩子在 “我自己做 ”的过程中,能不断增强自信心,提高独立思、独立做事或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三、尊重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众所周知,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一个不良的性格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懒惰。由于成人过分的包办代替,长此以往,幼儿懒于动手动脑,不愿独立思考。

    所以,成人要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教育他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自己去解决,学会独立思考。只有这样,幼儿在独立的基础上创造能力才会不断发展。

    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 “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不要替代他。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不仅要孩子自己独立动手去做事,还要孩子独立的动脑去想问题。

    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提的问题过于幼稚而加以嘲笑,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随着家教观念的更新,有一些具有现代家教观、教子有方的家长,注意创造机会,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些科学家、发明家成长的故事,以激励孩子从小立志,培养孩子对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兴趣。

    四、创造机会,感受挫折,培养幼儿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有的家长经常说孩子主意不好,应该听大人的,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他自己拿主意。

    我们的教育常常是注意培养孩子顺从听话,不大注意去倾听孩子的需要,从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发展方面都由家长一手包办了,因此我们的孩子缺乏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就很难培养孩子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差的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进取心和毅力,遇事容易打退堂鼓或把任务转给成人。

    这大多是成人娇惯、包办代替的结果。那么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大人应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让他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成功,也有失败和失误。

    而且通常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在生活中,要培养孩子的自我完善能力,要让幼儿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批评、自我控制,培养孩子的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长要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好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处处依赖他人,对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动不动就寻求帮助的人,那你不要指望你的孩。

    3.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尊重并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一岁的孩子就有了独立意识的萌芽,他们什么都要来一个"我自己",自己拿小勺吃饭,自已跌跌撞撞地搬小凳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仅要独立穿脱衣服、洗脸洗手,而且还要自己洗手绢,洗袜子,自己修理或者制作一些玩具,甚至还想自己上街买东西,自己洗碗。对于孩子正在增长的独立意识,家长一定要予以重视,并支持、鼓励他们:"你只要好好学,一定能做好!"千万不能泼冷水"你还小,干不了!"

    2.为幼儿独立性的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必须解放孩子的手脚,放手让他们去做那些应该做而且又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即使孩子做得不好,处理得不圆满也没关系。有些家长总怕孩子做不好,习惯于包办代替,习惯于指手划脚,总以担忧的目光注视和提醒孩子,或者干脆替孩子扫除障碍,铺平道路。这种态度和做法,有意无意地束缚了孩子的手脚,阻碍了他们独立性的发展。

    3.教给孩子独立做事的知识和技能。孩子不仅要有独立意识,而且还要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即不仅愿意自己做事,而且还会自己做事。例如,怎样穿脱衣服、洗脸洗手,怎样摘菜、洗菜,怎样扫地、擦桌子,这些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进行的。而且独立性还表现在孩子学习、交往等各个方面。家长要教孩子自己完成游戏和学习任务,自己去和同伴交往,当孩子和同伴发生纠纷时,教他们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去自行解决矛盾。

    4.让孩子自己决策。自己决策是独立性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自己决策的能力。孩子的事应该由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决断。玩具放在什么地方?游戏角怎样布置?和谁玩?玩什么?这些孩子的事,家长不要作决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动脑筋,想办法,作出决策。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引导孩子决断,但不要干涉,更不要包办,代孩子决策。

    4.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尊重孩子

    父母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要认真听孩子讲话,并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和语气,不要动不去就大声呵斥孩子,这样只会伤害他们的自尊,要让孩子感觉到你是尊重他的。只有那些能感受到父母尊重的孩子,才会举止大方、对人友善、独立意识强。

    2、珍惜孩子的独立意识

    当孩子有独立的要求时,父母要给予支持,这样孩子就会产生自豪和自信之感。父母要十分珍惜孩子的独立意识,并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让孩子的独立意识得到发展。

    3、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不要总怕孩子受伤,其实孩子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脆弱,父母要改变自己过度呵护孩子的做法。

    4、从兴趣上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

    让孩子帮忙做事时,父母避免使用简单的命令,这样会让孩子对要做的事情产生厌恶感。想让孩子做一些劳动时,尽量把劳动游戏化,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独立的性格和劳动是分不开的,孩子如果能坚持参加劳动,就能很快地养成独立的性格。

    5、和孩子讲道理

    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实有时孩子的理解能力会超出家长的想象。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自己除了上班以外,回到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孩子应该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慢慢地,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的辛劳。

    5.父母要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从两岁开始,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大小肌肉群的逐步成熟,心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孩子已经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逐步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睡觉,自己收拾玩具等良好习惯,逐渐树立独立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认识到,年幼的孩子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独立做事的快乐。从不会做到逐步学会做,从做的不象样到逐步象样,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正因如此,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做的事,只要他们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自信。我行这种自我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二、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 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去想,去寻求答案。陈鹤琴先生在提出上述原则时曾举了一个实例:有一天,一个9岁的孩子问他:竹管里有空气吗?陈先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了一根两头有节儿的竹管,放在水盆中,在竹管上钻了一个洞,孩子们见一个个小泡从洞中冒出,便纷纷说道:空气!空气!这样,他们自己得出了答案,显得格外高兴。

    我们有的家长很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也常常耐心地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但往往忽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常见家长给孩子讲故事,一页页的讲,一本本的讲,孩子只是静静地听。其实,给孩子讲故事,家长也应适当提出问题让他们自己参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

    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却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小到生活上的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然而,自我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现在,随着家教观念的更新,有一些具有现代家教观,教子有方的家长,不仅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注意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作选择和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此仅举一个小小的实例:一个假日,我在公园里见到一位父亲,带着他大约四岁的儿子,在走道三叉路口时,他弯下腰去问儿子:你说,咱们走哪条路,到哪儿去玩?孩子认真思索了一会说:咱们走这条路吧,去看小猴。父亲随着儿子,向他所选择的方向走去我非常赞赏这位父亲。首先,他很尊重孩子,体现出父子间一种平等的关系。同时,他又是个教育的有心人,能抓住机会从小培养孩子自我抉择的能力。这看似家教中的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他培养孩子具有现代人素质的教育观念。 四、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对于幼儿来说,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和收拾玩具等,是需要他们付出很大的努力和克服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家长的作用就是对孩子们作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和要求他们克服困难,尤其是那些依赖性较强的孩子,家长更要坚持要求。

    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即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得了的,深爱孩子的父母们,让你的孩子从小学着自己走路吧!

    6.怎样培养小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意向,如果这时幼儿的独立活动要求得到满足和成人的支持,将开始建立自我肯定情感,相反则容易产生退缩行为。

    大多数活动,包括学习,对于幼儿来说都是新鲜而有趣的,那么厌学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很可能是成人喜欢以“简单的命令”使然,孩子容易因此对劳动和学习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psytopic.com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00位儿童进行长期追踪观察,30年后发现20%的人没有取得什么成就。

    与其中成就最大的20%的人对比,发现最显著的差异并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个性品质不同。成就卓著者都是有坚强毅力、独立性和勇往直前等个性品质的人。

    可见孩子的独立品格对成长和成材是何等重要。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社会生存及进行创造性活动必备的心理品质。

    幼教专家指出,生存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独立性,包括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重点培养自理生活能力。独立性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从2―3岁幼儿身心发展看独立性的表现 一是,要求“摆脱成人控制”。 2―3岁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言语和动作的发展迅速,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范围扩大。

    他们喜欢到处看到处摸索,不要成人抱着,甚至不愿让人拉着手走路。他们已经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对成人要他干的事,往往回答“不”。

    对自己要干的事又说:“我会,我自己来。” 二是,由于手脚动作还不十分协调,走或跑容易跌倒,用杯喝水会泼翻,用勺吃饭会洒在身上。

    这些现象通常被认为“不听话”、“犟”。 三是,渴望与同龄伙伴交往。

    交往是幼儿的一种发展性需要,2-3岁的独生子女尤其明显。他们特别喜欢与邻里的小孩子玩,甚至会说“没人陪我玩,没劲”等。

    而父母往往以不放心、不安全为由限制他的交往。 四是,2-3岁的幼儿对自已有点会但还不熟练的事情最感兴趣,喜欢自己反复做,如反复摆弄某一类玩具,重复进行一种游戏等。

    家庭是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首要场所 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独立性同样不是与生俱来或自然形成的,而是后天塑造的结果。

    首先,珍惜幼儿自我独立性意向 当孩子二三岁的时候,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以第一人称“我”称呼自己,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性意向。心理学家指出:当幼儿的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

    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独立性不断发展。 父母要根据孩子独立性的表现,抓住2-3岁这个关键时期,因势利导地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

    “自己的事自己做”,包括用杯喝水、用勺吃饭、小便、穿鞋袜、收拾玩具等。若错过时机,形成依赖和懒惰的习惯,改正就难了。

    其次,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在欧美国家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推崇“个人奋斗”、而不是依赖父母和其他人,他们主张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一出生就让他独宿一室,极少与父母同住。

    孩子刚学走路时,跌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 在我国,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往往导致父母对孩子过度珍爱,这就产生了过度保护和过多限制的问题。

    为了安全和其他原故,很少给1岁内的孩子提供练习坐、爬、站立、行走的机会。孩子醒着时经常抱在怀里,或经常让他们躺在床上,或坐、站在带围栏的小床里。

    这种过度保护和过多限制实际上剥夺了孩子主动探索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机会,阻碍了他们的心理发展。父母应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不要压抑幼儿独立性活动意向,解放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性,为形成良好个性打好基础。

    再次,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感兴趣,相信你会对PSYTOPIC同样感兴趣,网址是Psytopic.com ,这次点击不会浪费您的时间。这是Psytopic的指纹密码:,您可以凭这个指纹在google搜索到我们的网站。

    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饭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

    不要当众斥责孩子 “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并非是娇惯孩子。

    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与父母非常合作,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家长不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要求强加给孩子,剥夺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另外,从兴趣上培养 让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简单的命令,防止他们对劳动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幼儿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让幼儿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这样他们就会以。

    7.怎么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我看完你和你孩子的对话!发现你孩子不是缺少独立性!其实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都在有意无意的培养了自己的独立生活性!只是在基于某一方面,没有或者说是缺少这一方面的独自完成能力!我觉得你而且已经具备了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他现在缺少的是一种规律和习惯,一种学习上的自信!这样的症状出现于你孩子身边的人,也就是说你也在内!

    因为你的孩子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判断自己的事物到底对于错!其问题的根本就是孩子身边的人,很多的时候没有对孩子的做事能力去认可!反而去质疑、去指责!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单方面意见!但这方面的问题必须得重视,生活中孩子缺少了相映的鼓励和奖励是不可能健康成长的!试着去认可他完成的事物,去表扬、去奖励他,但不能放纵!这样的自信会变成自大!

    而说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那么就应该从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开始做起!从小小的家务开始做起!比如打水,自己洗自己的袜子!等等小事!而学习上的事情则还是需要根据学校的内容一步一步的前进的!

    8.如何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一、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这是一个教育原则。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家长要认识一个规律,就是小孩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从不会做到会,从做不好做到好。不要怕他做不好,要看到孩子的发展不要求全责备。要鼓励,让孩子有自信。

    二、应当让孩子自己想:当孩子问问题时不要一律有问必答,应该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找到答案。

    三、抓住机会培养自我抉择的能力:通常家长常常注意培养孩子顺从、听话,不大注意去聆听孩子的需要,所以就很难培养孩子的自我抉择能力。

    四、鼓励和要求他克服困难:对孩子的做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和要求他克服困难。

    五、增强自信心和责任心: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困难,让孩子独立去思考、解决。还可根据孩子的年龄,交给孩子一些易完成的任务,在实践中使其逐渐建立和增强责任心。

    9.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是孩子们可以自己做的,只是由于身边有可以依赖的人,他们就不做了。

    放弃了可以自己做的事,也就永远得不到通过自己努力随之而来的快乐。 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通过一定的劳动来换取他所想要的东西,比简单地给予要好得多。

    在生活中,欢喜和忧心总是相伴而行。孩子出生以后,他的天真、他的可爱、他的依恋,就像冬日的阳光、夏日的雨后彩虹那样美丽,那样动人。

    从此,你们会相互依偎、相互挂念,使生活平添许多欢乐与无言的感动。相信这是每一个父母都有过的情感体验。

    然而,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一旦成熟,就会随风飘离,到另一片土壤去发芽、生根。孩子一长大,就会离开父母,开始自己的生活,经历各自的故事。

    那些曾经吹打过我们的风雨,也会吹打在他的肩头;那些我们曾经面对的生活,也会出现在他的面前。这种忧伤与欢欣相伴的过程,会使母亲落泪,父亲伤感。

    然而他们的确会离开的,不管是强壮,还是弱小。他们属于新世界,新的世界也在召唤他们。

    这就是生命的必然。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人类正是因此得以发展、繁衍,生活也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

    不管我们曾经多么深沉地爱他们,也不管思念和牵挂有多么悠长,但他们仍然会走向自己的人生。因此,还得抹掉泪水,把坚实的手掌放在他的肩头说:“去吧,孩子,那是你的世界”! 但在和他们说再见之前,得为他们做一些必要的准备,知识的、品质的、习惯的、身体的……而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则是最重要的准备了。

    1. 让孩子明白生活是自己的事 如果可能的话,每个父母都会这样向上帝祈求:让生活的艰辛远离他们,让他们轻松而富足;让邪恶的诱惑远离他们,使他们正直而清醒;让他有美满的爱情和婚姻;让他永远幸运。 然而,祝愿和祈祷,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希望,所有这些结果都必须依靠孩子自己的劳动和努力才能得到。

    恰恰是因为如此,教育把它的目的锁定在“适应未来生活”;也正因为如此,孩子需要从小锻炼独立面对生活的各种能力。 在动物世界中,这种教育(一种出自本能的教育)随处可见。

    在狼的家庭中,幼狼出生不久,公狼会把它赶出家庭,让它出去游历一番,让它在独自生活的过程中肌肉更结实,知觉更灵敏,反应更敏捷。这是在残酷的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中,可以生存下来的重要本领。

    狮子也是一样,当一头猎物被捕捉后,并不是幼狮上前先吃,而是被赶开,等到雄狮和母狮吃完后,才让小狮去撕咬那些剩下的、难咬的部分。这是为了让幼狮从小就明白,美食必须通过激烈的搏杀才能够享受到。

    未来真实的生活也是如此。在幼狮长到刚刚可以捕食的时候,也会被雄狮赶出家庭,独自在自然中训练生存的能力。

    如果因为爱而把一头幼狼或幼狮留在身边,一旦它失去父母而自己尚无力独自生存的能力时,那么无疑它会丧命。凶猛的动物在这方面都有共同之处:从小训练幼兽独立生活。

    虽然人类社会不像自然界那样残忍,但竞争的激烈程度,斗争的复杂程度,比动物界更甚。弱小者失败,强大者胜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在这一点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相同的(当然,在人类社会里,强大和弱小,不仅仅指肉体,还包括智力、品质等诸多方面)。

    因此,我很注重对小斯宾塞独立能力、独立意识的培养。我告诉他,生活是自己的事,因此应该自己去面对,尽管实际上我和许多父母一样,会处心积虑地给他很多帮助。

    小孩子跌倒是常见的事,许多父母会痛心地把他们扶起来。但对小斯宾塞,我从来不,我只是鼓励地看着他,或者说:“地上的石头想看你能否自己爬起来呢”。

    在学习上,遇到有一些困难的题目时,孩子总希望父母能帮他。一般情况下,我只告诉他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解决,譬如查字典,找资料,如果他还是要求帮助他,我会说:“这是你自己的事,我相信你能解决”。

    有时充满感情的语言比简单的告知更有效果。“孩子,这是你自己的事,只有学会了自己去解决问题,你才能得到成长的快乐”、“你自己的事自己做,我才不管你呢”,这两句话说的是一个意思,但效果肯定不一样。

    2. 让孩子体会自我努力的快乐 一次,我和小斯宾塞一起,决定去攀登德文特河上游的一座名叫“阿喀斯”的小山。烈日炎炎,我们带足了水和食物开始上路。

    一路上,两岸大片的麦田已经成熟,静静站在没有一丝风的太阳底下。偶尔一只鸟从头顶飞过,发生叽叽喳喳的叫声。

    走了一阵,我们感觉实在酷热难耐,而我们都没有带遮阳帽。小斯宾塞有些受不了了,我说,能不能想个办法,遮一下太阳。

    他想了想说,我们可以用树枝来做一个帽子,这样又凉快又好玩。于是我们摘了一些带叶子的桉树枝,做成了帽子,这样真的凉快多了,走起路来也快多了。

    下午的时候,我们来到了阿喀斯山。我和小斯宾塞一起往上爬。

    离山顶还有一段距离,小斯宾塞实在走不动了,人他乞求地看着我,希望我能帮他一下。我没有伸出手去,而是鼓励地说:“只有你自己爬上去,才会有真正的快乐。

    孩子,再加把劲!” 最后,我们终于登上了山顶,这时凉风阵阵吹来,从山上眺望德比城和像一条丝带一样的德文特河,风景如画,。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的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