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和孝顺父母有关的谚语

    1.关于孝顺父母的名言或谚语.

    百善孝为先!!!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机会。——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希望能帮到你!!!

    2.和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有关的名言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

    出自《孝经》。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出自《劝报亲恩篇》。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国志·魏书》。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出自《劝报亲恩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有过,谏使更。

    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

    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出自(明)《增广贤文》。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出自(清)《增广贤文》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出自《劝报亲恩篇》。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

    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

    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出自(明)《增广贤文》。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出自《动报亲恩篇》。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出自(春秋)《礼记》。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

    3.孝顺父母的谚语

    孝敬父母的格言谚语

    醒世文

    父母不亲谁是亲不重父母重何人

    你若重他有八两 后代儿孙还一斤

    千两黄金万两银 有钱难买父娘身

    在堂父母百年稀 生时不孝死徒悲

    在生之时不敬重 死后空劳拜孤坟

    在家不可言相激 一旦抛离更不回

    若要父母重见面 除非三魂梦 随

    劝君趁早行孝道 定保儿孙世代芳

    子 女 进 孝 格 言

    父母双亲恩似海深,生儿育女历尽艰辛;

    年老衰迈精疲力尽,子女成人理当孝顺;

    衣食住行勿使受困,健康状况经常过问;

    父母所需竭力奉进,不应吝钱刻薄双亲;

    夫妻情重父母恩深,不可宠妻虐-待老人;

    父母教诲谨记在心,父母有过婉言谏行;

    父母有病精心侍奉,求医诊治搀扶护送;

    千方百计减轻病痛,久病不愈坚持始终;

    媳对婆翁应与女同,婿待岳丈依照子行;

    上有父母下有子孙,前车后鉴将心比心。

    4.关于孝顺的俗语

    1、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2、娇生惯养,没有好儿郎。

    3、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4、要如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5、在家敬父母,何用烧远香。

    6、一颗孝心孝敬长辈,万顷慈怀慈爱后俊。

    7、新衣裙头次就要洗净,人从小就要品行端正。

    8、养儿方知娘辛苦,养女方知谢娘恩。

    9、走遍天下娘好,吃遍天下盐好。

    10、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11、树杈不修要长歪,子女不教难成材。

    12、树小扶直易,树大扳伸难。

    5.有关孝敬父母的格言谚语、名言警句、故事传说、诗句等

    故事

    清朝人李应麟,居云南昆明,从小温顺善良。他的母亲不幸去世后,便劝父亲再娶。他用卖卜的收入来供养父母。应麟对待继母虽然十分孝顺,但是继母却将他视为眼中钉,百般刁难,常常对他施以棍棒。每当这时应麟总是跪着,恭敬如初,丝毫没有抗拒之意。他的父亲却轻信继母谗言,将他逐出了家门。应麟仍无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备好礼品回家祝贺。不久应麟听说继母病了,急忙回家进行护理,并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医抓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继母病愈。同时应麟对待继母所生孩子格外亲和,终使继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关系改善,胜过亲生。

    赞曰;不忧继母逐离乡,母病回家侍药汤;将弟视同亲手足,母终悔恨变慈祥。

    格言、名言警句

    * 儿行千里母担忧

    * 河里孩子岸上娘

    * 娘痛儿,路样长;儿痛娘,线样长

    * 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哭一场

    * 娘想儿,长如江;儿想娘,扁担长

    * 打在儿身,疼在娘心

    * 宁死做官的爹,不死讨饭的娘

    * 走遍天下娘好,吃遍天下盐好

    * 甜不过蜂蜜,亲不过母女

    * 女是娘的罗裙带

    * 娘挂闺女,记在心里,闺女挂娘,急断肝肠

    * 十朵菊花九朵黄,十个女儿九个像娘

    诗歌

    《母别子》

    【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孝敬父母长辈的谚语或诗句

    耐心看看这两个故事,也许对你会有所帮助:孝感动天 舜历来与尧并称,是传说中的圣王。

    相传舜的遭遇很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

    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继母弟弟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

    尧征询继任人选,大家就推荐了舜。尧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性格谦和,为人厚道,道德高尚,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相传他耕作的地方,山里的大象都来替他耕地,天上的禽鸟替他撒种。

    因而荒凉的历山中他居住耕作的地方一年就变成了村落,二年变成了郡县,,三年变成了人丁兴旺的都市。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许多礼物。

    舜得到了这些赏赐,瞽叟和象很眼热,他们又想杀掉舜,霸占这些财物。瞽叟让舜修补仓房的屋顶,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

    舜靠两只斗笠作翼,从房上跳下幸免于难。后来瞽叟又让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却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将舜活埋在里面。

    幸亏舜事先有所警觉,在井筒旁边挖了一条通道,从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时间。瞽叟和象以为阴谋得逞,自鸣得意,后来舜回到家,父弟老大不高兴,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顺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舜与尧一样,同是先秦时期儒墨两家推崇的古昔圣王。

    儒家的学说重视孝道,舜的传说也是以孝著称,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为儒家伦理学说的典范。孟子极力推崇舜的孝行,倡导人们努力向舜看齐,做舜那样的孝子。”

    他甚至设想舜为天子,而瞽叟杀人被捕,舜虽不会利用权力破坏刑律而将其赦免,但一定到监狱里偷偷地把父亲背出来,一起逃到海滨,过无忧无虑的日子,为了共享天伦之乐而忘掉天子的地位。《二十四孝》中赞诗: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单衣顺母 孔子的学生闵子骞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他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闵子骞年少时生母早丧,父亲续娶,闵子骞为后母虐待,两个弟弟也对他嗤之以鼻。

    冬天后母用不能挡寒的芦花絮棉衣给他穿,用棉絮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棉衣。一天,父亲出门,中途马匹受伤,闵氏兄弟轮流拉车,闵损拉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缰绳掉落地上,其父不知情,批评他娇气懒惰,用马鞭打他 ,打破棉衣芦花飞出,又查清后母之子都穿棉絮衣服,惭愧愤怒之极就想把后妻休了。

    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闵父十分感动才饶恕了后妻。

    从此以后,继母对待子骞如同己子,全家和睦。后人把这一故事称为“单衣顺亲”和“鞭打芦花”。

    《二十四孝》有诗赞曰: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孔子也高度评价他,赞扬说:“闵损(子骞是他的字)平时不乱说,讲出话来就非常正确。”

    如果你喜欢曲艺的话,可以去听听已故老艺术家关学增的北京琴书《鞭打芦花》,历史典故经过艺术加工后更有感染力。这两位都是我国历史上以道德闻名于世的先贤,都受到过父母的虐待、兄弟的排斥,可是他们待以广大的宽容之心,并没有凭借血气之勇破坏再组合家庭的和睦,都是以自己的忍让恭谨来维系骨肉亲情,不失孝悌之义。

    从而能够名垂千古。我们伟大的华夏民族历来推崇道德高尚的人,虽然秦汉唐宋都是鼓吹忠君的封建王朝,可是历朝历代都是自誉“以仁孝治天下的”。

    民间也流传着“百善孝为先”的谚语,希望你以宽容忍让为怀,克尽子道,关爱兄弟。在邻里朋友间博得一份美名,日后必然有益。

    我们去看《西游记》中孙悟空刚刚出世四海访道时遇到灵台方寸山的樵夫,得知他终日斫柴养母后,也高度称赞他“是个行孝的君子,向后必有好处”,可见神仙也敬佩赞赏人类社会中的具有高尚精神的凡人。更何况父母是你的监护人,兄弟姐妹是你后半生世上的至亲骨肉。

    想到这种关系,你的怨气是否减轻了一点呢?当然忍让也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父母兄弟的逼迫虐待穷凶极恶,你还是要请求法律帮助的。教给你一招,不妨把上述两则故事以你自己私人日记的形式表现出来,故意使你的父母兄弟看到,我想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触动灵魂的。

    愚直之言,言语唐突,若有冒犯,望乞海涵。但是诚意全君孝节,拳拳之心,希望兄弟能够明鉴。

    7.孝顺父母的名言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望!采纳 谢谢

    和孝顺父母有关的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