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服饰的谚语有什么意思是什么
1.传统服饰的工艺谚语有哪些
量体裁衣此语说明准确量体与提高裁剪质 量的关系。
三分裁、七分做反映裁剪与缝制的上、下道 工序的关系,同时强调了做工的重要性。三分做、七分烫反映做工与烫工之间的关 系,同时强调了熨斗功夫的重要性。
宁大勿小此语指量体和裁剪时把握尺寸时 的倾向性,即宁可长、大,不可短、小。 因为尺寸长、大,可以改短、改小,而短了、小了,则难以纠正了。
一针不来,一针不去谓衣服是一针针缝成 的。此语一方面反映了手工缝衣的辛劳,另一方面 也反映手针工艺的复杂性和细致性。
穷面子、富夹里此语指裁剪服装时,服装的 面子应按实际尺寸裁,而里子则应比面子略松,这 样穿时一不会牵吊,二便于活动,还能预防缩水后 引起里子过小。 此语还有另一层意思,即因面料价 格较贵,应精确估料,而里子价格较廉,料可估算得 松一些。
驼背直止口此语指裁剪驼背体服装时,前门 襟止口应不劈门或少劈门,否则会引起止口的豁盖(泻人字)。逢胖归,逢凹拔是对裁片边缘进行热塑处理 的原则,即逢胖处应用熨斗将边缘归拢、以使该处 衣片呈球面状,而遇凹处应将边缘拔开、伸长,使该 处衣片呈凹面状。
勤尺子,懒剪刀“勤尺子”是指在裁剪和缝制 过程中,应勤于校对尺寸;“懒剪刀”是指动剪应谨慎,须核准再三后方可落剪,否则万一出错则很难 弥补。三看(百看)不如一拆服装缝制技术有很强 的实验性,有时不会一做就准。
一件衣服出了毛 病,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看,往往査不出病因,不如 拆开加以分析,以便最终解决问题。 领半工,袖不息意思是说,再复杂的领子,只 要花半工就可做好、上好,而袖子则不然,一副袖子 要裁、做得前后适宜形状好看,且活动舒适,相当不 易。
尤其袖窿与袖山头的精确配合难度很大,要求 很髙,有时需装上拆下多次(不息),才能达到要求。见缝扎髙档服装缝子拼合要求很严,为避免 拼合时对档错位和松紧不一,在每条缝子拼合前, 应将缝子用棉纱线扎牢定位后再缝合,故有“见缝 扎”之说。
紧腰头、松领子此语反映装腰和装领的要 诀。装腰时,腰头按尺寸做准,而腰口应略大于腰 头,上腰时使腰口略松,这样做可适应人体腰小臀 大的体态,否则会造成腰口涌势(朝上的横涟)。
装 领时,将领子按尺寸做准,而领圈应略小于领子,在 上领时,需将肩颈点的前后弯势略作拉伸,这样做 可使领圈平服、不裂,尤其是立领,按此法操作,不 仅平服,且符合颈部上小下大的体态。 有粉照粉,无粉照缝系裁剪工与缝纫工之间 达成的默契,即缝工在缝制时,如看到衣片上留有 粉线,则按粉线做缝头,若衣片上无粉线(如男装衣 片),则按行业内通行的缝头尺寸进行缝合。
2.服饰是什么意思
词目:服饰
拼音:fú shì
含义:[dress and personal adornment] 衣着和装饰[1]
引证解释
1.佩玉之饰。指玉器的彩色衬垫。《周礼·春官·典瑞》:“辨其名物,与其用事,设其服饰。” 郑玄 注:“服饰之饰,谓缫藉。”崔颢《卢姬篇》:“君王日晚下朝归,鸣环佩玉生光辉。”
2.衣服和装饰。《汉书·张放传》:“ 放 取皇后弟 平恩侯 许嘉 女,上为 放 供张,赐甲第,充以乘舆服饰,号为天子取妇,皇后嫁女。”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二:“倅问妇人服饰状貌,乃其亡妻丛涂寺中也。” 清 徐士銮 《宋艳·丛杂》:“ 唐 代宗 朝,令宫人侍左右者,穿红锦靿鞾。是转效贱妓服饰也。”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 休勒 年约四十岁……他的华丽的服饰和他萎缩的外形极不相衬。”《诗经.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3.穿衣佩饰。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叶令祠》:“ 乔 曰:‘天帝独欲召我!’沐浴服饰,寝其中,盖便立覆。”
3.关于衣服的英语谚语
cut the coat according to the cloth看布裁衣 A beggar's purse is bottomless. 乞丐的钱袋是无底洞。
A borrowed cloak does not keep one warm. 借来的斗篷不暖身。 A chain is no stronger than its weakest link. 链条的坚固程度取决于它最薄弱的环节。
A heavy purse makes a light heart. 腰包钱财足,心境自然宽。 Apparel makes the man. 马靠鞍装,人靠衣装。
A ragged coat may cover an honest man. 不能以衣著取人。A spot is most seen on the finest cloth. 最清洁的布上,污点特别显眼。
4.服装的含义是什么
服装(garments) 穿于人体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制品,其同义词有“衣服”和“衣裳”。
中国古代称“上衣下裳”。最广义的衣物除了躯干与四肢的遮蔽物之外,还包含了手部(手套)、脚部(鞋子、凉鞋、靴子)与头部(帽子)的遮蔽物。
服装的起源 服装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就已出现。古代人把身边能找到的各种材料做成粗陋的“衣服”,用以护身。
人类最初的衣服是用兽皮制成的,包裹身体的最早“织物”用麻类纤维和草制成。在原始社会阶段,人类开始有简单的纺织生产,采集野生的纺织纤维,搓绩编织以供服用。
随着农、牧业的发展,人工培育的纺织原料渐渐增多,制做服装的工具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服装用料品种也日益增加。织物的原料、组织结构和生产方法决定了服装形式。
用粗糙坚硬的织物只能制做结构简单的服装,有了更柔软的细薄织物才有可能制出复杂而有轮廓的服装。最古老的服装是腰带,用以挂上武器等必需物件。
装在腰带上的兽皮、树叶以及编织物,就是早期的裙子。 古代服装类型 古代服装一般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①块料型:由一大块不经缝制的衣料组成,包缠或披在身上,有时用腰带捆住挂在身上。
例如古埃及人、古罗马人和古希腊人穿着的服装。②缝制型:用织物或裘革裁切缝制成为小褂和最早的裤子。
这种原始服式直到现在还留存在许多民族之中,如爱斯基摩人和中亚一些民族所穿的服装。 中国服装的历史 中国服装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穴曾发掘出约 1.8万年前的骨针。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有管状骨针等物出土。
可以推断,这些骨针是当时缝制原始衣服用的。中国人的祖先最初穿的衣服,是用树叶或兽皮连在一起制成的围裙。
后来,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有其特点,这和当时农、牧业及纺织生产水平密切相关。春秋战国时期,男女衣着通用上衣和下裳相连的“深衣”式。
大麻、苎麻和葛织物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大宗衣着用料。统治者和贵族大量使用丝织物。
部分地区也用毛、羽和木棉纤维纺织织物。汉代,丝、麻纤维的纺绩、织造和印染工艺技术已很发达,染织品有纱、绡、绢、锦、布、帛等,服装用料大大丰富。
出土的西汉素纱禅衣仅重49克,可见当时已能用桑蚕丝制成轻薄透明的长衣。隋唐两代,统治者还对服装作出严格的等级规定,使服装成为权力的一种标志。
日常衣料广泛使用麻布,裙料一般采用丝绸。随着中外交往增加,服式也互有影响,如团花的服饰是受波斯的影响;僧人则穿着印度式服装“袈裟”。
现今日本的和服仍保留着中国唐代的服装风格。唐宋到明代服式多是宽衣大袖,外衣多为长袍。
清代盛行马褂、旗袍等满族服式,体力劳动者则穿短袄长裤。近代,由于纺织工业的发展,可供制做服装的织物品种和数量增加,促进了服装生产。
辛亥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吸收西方服式特点的中山服、学生服等开始出现。1950年以后,中山服几乎已成为全国普遍流行的服装,袍褂几近消失。
随着大量优质面料的出现,服装款式也有发展。现代服装设计已成为工艺美术的一个分支,而服装生产已经实现工业化大批量生产。
5.谚语是什么意思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
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
举例1、有福同享,有难同当。2.邻居好,赛金宝。
3.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4.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5.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6.交人交心,浇花浇根。
7.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交情。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9.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10.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11.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12.宁喝朋友的白水,不吃敌人的蜂蜜。
13. 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14.朋友千个少,敌人一个多。
15.仇人相见,分外眼红。16.弱敌不可轻,强敌不可畏。
二、时间与金钱17.不怕慢,就怕站。1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9.时间像生命,一刻值千金。20.花儿凋谢不再开,光阴一去不再来。
21.今朝有事今朝做,莫将忙事待明天。2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3.追赶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宠爱他;放弃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冷落他。24.浪费时间,等于缩短生命。
三、求知与学艺25.无事不登三宝殿。26.精益求精,艺无止境。
27.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28.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29.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3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1.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32.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学不了。
33.不怕学不成,只怕心不诚。3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5.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36.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37.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38.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四、学习方法39.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40.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多练)41.好学深思,心知其义。(多思)42.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多问)43.三人行,必有我师。(多问)44.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多记)45.书本不常翻,犹如一块砖。(多读)4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多读)47.常说嘴里顺,常写手不笨。(多写) 五、美好与丑恶48.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49.老鼠过街,人人喊打。50.多行不义必自毙。
51.家丑不可外扬。52.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53.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六、勤劳与懒惰54.勤劳是个宝,一生离不了。
55.一分耕耘,一分收获。56.细水长流,吃穿不愁。
57.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58.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
59.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60.勤人睡成懒人,懒人睡成病人。
61.不怕家里穷,只怕出懒虫。62.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63.天上掉下馅饼来。七、诚实与虚伪64.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65.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说假话。66.挂羊头,卖狗肉。
67.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68.猫哭老鼠假慈悲。
69.当面是个人,转脸是个鬼。八、谦虚与骄傲70.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71.满招损,谦受益。72.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7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74.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75.痒要自己抓,好要别人夸。
76.满瓶不动半瓶摇。77.好汉不提当年勇。
九、礼貌与修养78.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79.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80.君子一言,驷马难追。81.喊人不蚀本,舌头打个滚。
82.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83.学文化,从字母开始;讲文明,从小事做起。
84.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他非。85.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86.上梁不正下梁歪。87.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
十、生活哲理88.人心齐,泰山移。89.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90.人在人前闯,刀在石上荡。91.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
92.离家十里路,各处各乡风。93.办酒容易请客难。
94.不怕一万,就怕万一。95.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96.树挪死,人挪活。97.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98.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99.人无横财不发,马无夜草不肥。
100.心慌吃不成热粥,骑马看不好《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