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加快行动

1.关于立刻行动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约翰·菲希特
1. 行动之前必须充分地酝酿,一旦定下决心,就应该果敢行动。 ——萨卢斯特
2、行动被人们遗忘,结果却将永存。 ——奥维德
3、行动并不一定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本质。我们发现,做一件好未必就心地善良。 ——蒲柏
4、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但没有行动则肯定没有快乐。 ——英国
5、行动才能成功,教练改变人生。 ——陈安之
6、行动是必需品,思辨是奢侈品。 ——柏格森
7、行动是知识特有的果实。 ——托·富勒
8、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9、许诺固然可以获得友谊,但培养和保持友谊的还是行动。——费尔瑟姆
10、言之易,行之难。——吕不韦
2.急需100个谚语要快,是谚语不是名言警句
谚语集 读一书,增一智。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
(英国谚语) 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谷要自长,人要自强。
想喝甜水自己挑。 路要自己走,关要自己闯。
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 家有斗量金,不如自己有本领。
宁苦干,不苦熬。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不怕别人瞧不起,就怕自己不争气。 锯一响就有锯末。
血书必须用血写。(西班牙谚语) 与其悲叹自己的命运,不如相信自己的力量。
(蒙古谚语) 一步一个脚印。 不图一时乱拍手,只求他日暗点头。
多做强似能说。 愿望的东西,必须伸手才能得到。
一万个零抵不上一个一;一万次空想抵不上一次实干。 看到了目标,并没有到达目的地。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虽然有了好种子,庆祝丰收还太早。
要想成功,必须走完从说到做这段路。 十个空想家,抵不上一个实干家。
只有希望而没有行动的人,只能靠做梦收获所得。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办事要扎实,说话要谨慎。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
道儿是人走出来的,辙儿是车轧出来的。 别只看骑车马如飞龙,也要看他驯马时留下的伤痕。
有多少耕耘,就有多少收获。 不问收获,只看耕耘。
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 能挑一百斤,不挑九十九。
打鱼的不离河,打柴的不离山。 芳香的花不一定好看,能干的人不一定会说。
(高山族谚语) 清晨的阳光不算温暖,瞬息的安逸不算幸福。 (蒙古谚语) 勤恳者讲实干,懒惰者讲茶饭。
(蒙古谚语) 想,要壮志凌云;干,要脚踏实地。(缅甸谚语) 多深的地基,垒多高的墙。
(日本谚语) 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 (法国谚语) 如果不费力,东西没价值。
(西班牙谚语) 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德国谚语) 竹子是一节一节长出来的;功夫是一天一天练出来的。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如果每天挖掉一些土,就是高山也能铲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苦练日久,得心应手。
人有恒,万事成;人无恒,万事空。 胜利者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最能持久的人。
吃饭吃饱,做事做了。 摆船要摆到岸。
开弓没有回头箭。 望远镜能展望前进的目标,却不能缩短要走的路程。
大胆的尝试等于成功的一半。 (美国谚语) 虾儿虽小,却能游过大海。
(缅甸谚语) 滴水也能装满缸。(尼泊尔谚语) 慢火煮出好饴糖。
(英国谚语) 铁要打,人要练 老天不负勤苦人。 艺高人胆大。
身经百战,浑身是胆。 钢不压不成材。
有苦干的精神,事情便成功了一半。 雨淋青松松更青,雪打红梅梅更红。
不经风雨不成材,不经高温不成钢。 铁是打出来的,马是骑出来的。
夜越黑珍珠越亮,天越冷梅花越香。 能力同肌肉一样,锻炼才能生长。
好马要是三年不骑,会比驴子还笨。 牡丹花好看,可没有菊花耐寒。
不经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日本谚语) 敢伏虎者上高山,能降龙者下大海 打虎岂怕虎咬。
要想挤狮奶,就得有斗狮的胆量。 打铁先要自身硬。
天不怕、地不怕,老虎屁股也要摸一下。
3.行动大于言论的有关谚语
一个人只有经过东倒西歪的、让自己像个笨蛋那样的阶段才能学会滑冰。
——萧伯纳(英) ●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决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实践。 ——歌德(德) ●实践,是个伟大的揭发者,它暴露一切欺人和自欺。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 ●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 ——萨迪(波斯)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荀况(战国)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 ——刘向(汉) ●百闻不如一见。
——班固(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宋) ●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陆游(宋) ●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徒讲而不行,则遇事终有眩惑。
——王廷相(明) ●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 ——林希元(明) ●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
——颜元(清) ●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 ——李光地(清) ●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
——鲁迅(中) ●只有实践能克服经验的错误。 ——巴人(中) ●任何理论都不如现实具体。
——沈从文(中) ●一定是实践和实际的人生经验教给了他这么些高深的理论。 ——莎士比亚(英)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马克思(德) ●力行而后知之真。 ——王夫之(清)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魏源(清) ●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 ——陶行知(中)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陶行知(中)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自吃一吃。
——毛泽东(中)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毛泽东(中) ●只有实际生活中可以学习,只有实际生活能教训人,只有实际生活能产生社会思想。
——瞿秋白(中) ●实际工作是重要的教育武器。 ——陈云(中) ●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
——达·芬奇(意) ●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制造宇宙。 ——克罗齐(意) ●仅仅一个理论上的证明,也比五十件事实更能打动我。
——狄德罗 ●理论上一切争论而未决的问题,都完全由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来解决。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 ●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
——列宁(苏)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斯大林(苏)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朱熹(宋) ●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中) ●没有实际的理论是空虚的,同时没有理论的实际是盲目的。
——徐特立(中)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泽东(中)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
——邹韬奋(中) ●实践决定理论,真正的理论也有着领导行动的功用。 ——邹韬奋(中) ●离开实际的理论是死理论,离开理论的实际是瞎实际。
——刘伯承(中) ●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是毫无用处的,甚至是有害的。 ——陶铸(中) ●用理论来推动实践,用实践来修正或补充理论。
——廖沫沙(中) ================================ 王符的《潜夫论》说:“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王守仁的《传习录》说:“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处】《论语·为政》。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出处】《论语·宪问》。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出处】《墨子·修身》。
务实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这是中国农耕文化较早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孔子不谈“怪、力、乱、神”,就已把目光聚焦在社会生活上。
王符的《潜夫论》说:“大人不华,君子务实。”王守仁的《传习录》说:“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
这些思想,就是中国文化注重现实、崇尚实干精神的体现。它排斥虚妄,拒绝空想,鄙视华而不实,追求充实而有活力的人生,创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灿烂的文明。
务实精神作为传统美德,仍在我们当代生活中熠熠生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处】《论语·为政》。 【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态度。
【提示】古人要求做人诚实,表现在学习方面,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而且,这种诚实更是智慧,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如果以不知为知,不仅不诚实,而且会影响自己的进步。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出处】《论语·宪问》。 【大意】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
【提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使自己的言行一致,如果只是夸夸其谈,而在行动上一事无成,那就会被别人视为“言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士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