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的艺术特点有哪些
1.谚语的特点是
谚语的特点: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各类谚语】:
一、朋友与敌人
1、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2.邻居好,赛金宝。
3.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
4.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5.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6.交人交心,浇花浇根。
7.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交情。
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9.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10.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11.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
12.宁喝朋友的白水,不吃敌人的蜂蜜。
13.娶妻娶德不娶色,交友交心不交财。
14.朋友千个少,敌人一个多。
15.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6.弱敌不可轻,强敌不可畏。
二、时间与金钱
17.不怕慢,就怕站。
1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9.时间像生命,一刻值千金。
20.花儿凋谢不再开,光阴一去不再来。
21.今朝有事今朝做,莫将忙事待明天。
2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3.追赶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宠爱他;放弃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冷落他。
24.浪费时间,等于缩短生命。
三、求知与学艺
25.无事不登三宝殿。
26.精益求精,艺无止境。
27.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28.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29.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1.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
32.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学不了。
33.不怕学不成,只怕心不诚。
3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5.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36.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37.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
38.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四、学习方法
39.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
40.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多练)
41.好学深思,心知其义。(多思)
42.学问学问,边学边问。(多问)
43.三人行,必有我师。(多问)
44.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记)
45.书本不常翻,犹如一块砖。(多读)
4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
47.常说嘴里顺,常写手不笨。(多写)
2.谚语有什么特点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定的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来分,大体有以下五种:
一、气象谚语
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的经验总结。如:
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马上就来到。
日落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二、农业谚语
它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事经验。如: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三、卫生谚语
卫生谚语是人们根据卫生保健知识概括而成的。如:
冬吃萝卜夏吃姜,免得医生开药方。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四、社会谚语
社会谚语泛指为人处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国等方面应注意的事。如: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狭路相逢勇者胜。
五、学习谚语
多是学习经验的总结,激励人们发奋学习。如: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
谚语书籍
3.谚语有什么特点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三类: (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2)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谚语有多种: 有英语谚语、气象谚语、经典谚语、农业谚语、卫生谚语、社会谚语、学习谚语等……。
4.谚语有什么特点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三类:
(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2)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
谚语有多种: 有英语谚语、气象谚语、经典谚语、农业谚语
、卫生谚语、社会谚语、学习谚语等……
5.谚语的特点是
谚语的特点: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各类谚语】:一、朋友与敌人1、有福同享,有难同当。2.邻居好,赛金宝。
3.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4.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5.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6.交人交心,浇花浇根。
7.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交情。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9.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10.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11.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12.宁喝朋友的白水,不吃敌人的蜂蜜。
13.娶妻娶德不娶色,交友交心不交财。14.朋友千个少,敌人一个多。
15.仇人相见,分外眼红。16.弱敌不可轻,强敌不可畏。
二、时间与金钱17.不怕慢,就怕站。1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9.时间像生命,一刻值千金。20.花儿凋谢不再开,光阴一去不再来。
21.今朝有事今朝做,莫将忙事待明天。2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3.追赶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宠爱他;放弃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冷落他。24.浪费时间,等于缩短生命。
三、求知与学艺25.无事不登三宝殿。26.精益求精,艺无止境。
27.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28.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29.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3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1.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32.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学不了。
33.不怕学不成,只怕心不诚。3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5.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36.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37.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38.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四、学习方法39.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40.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多练)41.好学深思,心知其义。(多思)42.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多问)43.三人行,必有我师。(多问)44.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多记)45.书本不常翻,犹如一块砖。(多读)4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多读)47.常说嘴里顺,常写手不笨。(多写)。
6.有特点的谚语
1,与其悲叹自己的命运,不如相信自己的力量。
2,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3,浪再大也在船底下,山再高也在脚底下。
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5蚂蚁能溃千里基堤,奢侈能毁万贯家业。
6好钢用到刃上,有理摆在事上。
7最好的天赋是才智,最大的不幸是无知。
8要吼就要象狮子那样吼,要飞就要象雄鹰那样飞。
9园丁爱自己种下的花朵,牧人爱自己放牧的羊群。
10莫学灯笼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
7.歇后语和谚语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谚语是劳动人民在不断的劳动中总结的语言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歇后语也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的语言,与之不同的是歇后语有的滑稽,有的带有一些讽刺的含义. 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语一般是用得很多,流传时间较长,因而文字会文学化、或者更精炼一点。
相比而言俗语和惯用语就没那么正式,通常用于口头(书面语很少用俗语的,但用谚语没关系)。但俗语通常是指有一定道理,表述一种观点的话,歇后语就算一种吧。
而惯用语是指对某一词的习惯叫法,比如说现在叫中国南海叫南中国海,是习惯性的用法,并不是俗语 谚语即地方性官方语言 俗语即地方性地方语言谚语一般是用得很多,流传时间较长,因而文字会文学化、或者更精炼一点。 相比而言俗语和惯用语就没那么正式,通常用于口头(书面语很少用俗语的,但用谚语没关系)。
但俗语通常是指有一定道理,表述一种观点的话,歇后语就算一种吧。而惯用语是指对某一词的习惯叫法,比如说现在叫中国南海叫南中国海,是习惯性的用法,并不是俗语 歇后语即最通俗地方性语言 俚语是地方方言.。
8.语言的艺术有什么特点
语言艺术的特点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以语言文字为艺术媒介;文学活动和文学作品与语言文字的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词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体系。
语言具有符号性、概括性、心灵性和表达的灵活性等多方面特点。语言的上述特点,决定了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多种特性。
1、形象感知的间接性 所谓形象感知的间接性,是指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它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换言之,读者只有了解了某种语言文字的意义,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艺术的想象和思索,才能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形象蕴涵的思想义。
(文学语言→读者想象→文学形象) 歌德说:“造型艺术对眼睛提出形象,诗对想象力提出形象。” 2)文学形象间接性的原因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与语言文字的抽象性、符号性密切相关。
文学作品是用“文字”,即“语言的替代性符号”来描绘形象的。语言符号虽然也有声音或书面的载体,能为人们的知觉所把握,但不能直接再现事物本身的形象,直接作用于读者的视觉或听觉。
读者必须懂得符号的意义,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特别是外语文学),通过对文字的阅读,语义的理解,根据语言符号的提示与刺激,产生想象和联想,唤起以往类似的经验和体验,才能感受到作品中的形象。以此言之,读者至少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懂得并熟练掌握、理解该作品所用的语言;(2)要有丰富的想象力;(3)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经验和感受。
因此,文学形象缺乏直观性,是非物质的,是一种必须诉诸想象才能被感知和领悟的间接性形象。 萨特说:“小说给人的不是物,而是物的符号。
光凭这些符号,即指示虚空的文字,怎么能建立一个站得住脚的世界呢?”(《论文学》18页)……召唤读者自由想象。 3)文学感知的短处和长处 短处:阅读的语言障碍和形象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尤其是外来文学);缺乏形象的鲜明性,没有感官刺激,弱化了文学的美感效果(尤其和造型艺术相比) 长处:语言文字语义内涵具有丰富性,文学形象具有不稳定性,这些为读者提供了欣赏的再创造的广阔的心理空间,提供了审美想象的天地。
(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以后,可以看出这一点。) 以辩证的眼光来看,短处和长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从一个角度看是 不足,从另一个角度看,说不定就是优长。
语言文字作为一种人为符号,一方面它具有抽象符号性,但另一方面,作为人的创造物,它又带有某一语种的文化传统:每一种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语言,都充满着历史上的事件、记忆和联想,因此,在语言文字抽象的符号形式中又包蕴着丰富的语义内涵,这就使我们欣赏者能从更多的侧面来揭示形象的丰富内容,从而为欣赏者的联想、想象和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心理空间;同时,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和未定型性,也允许读者根据作品的描绘来感受形象,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其形象作自由、合理的想象,这一方面进一步丰富、充实了作品中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充分调动起读者再创造的积极性,融入了读者自己的个性色彩,使之获得一种更高的审美愉悦。 2、反映生活的广阔性和动态性(这是作品客观内容的特点,是就创作而言的) 所谓反映现实的广阔性和动态性,是指语言具有表现的灵活性的特点,它对社会人生的反映很少受时空的限制,因此文学作品具有反映生活的广阔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参看莱辛《拉奥孔》) 广阔性是从空间角度讲的;动态性是从时间角度讲的。 2)广阔性和动态性的表现: 其一,故事情节在长时段中的发展变化过程(不受时间限制) 同造型艺术相比,语言艺术受时间的限制较小。
它能够自由地表现一切在时间中先后承续的动态的事物,无论是人物情感的流动变化历程,还是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如果有需要,都能在语言艺术作品中(抒情作品或叙事作品)得到具体、生动、细致的表现。如《水浒传》。
其二,活动空间的自由转换和多样变化(不受空间限制) 文学在描写空间事物方面,能迅速地转换视角和空间,可以灵活多变地描写从不同视角观察到的不同空间。如王维《终南山》视点的变化:远眺、近察、正视、回望、仰视、俯瞰。
诗中的空间也在不断变化:山上、山下、山中、山外。 其三,空间景物的自由组合和情感的起伏变化。
(全方位展示) 如《长恨歌》。 说文学反映生活具有广阔性和动态性,是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而言的。
实际上,时空是无限的,而任何一个时代的作家的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因此,文学艺术并不能完全突破时空界限。 3)语言艺术反映现实广阔性的原因: 语词具有自由而多方面的表现力。
高尔基:语言的表现力。“不是蜜,可抓一切东西”。
俄罗斯谜语:“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事物是没有名字、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
3、表现情思的深邃性(这是作品主观内容的特点) 所谓表现情思的深邃性,是说“语言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