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潮汕农业谚语及其解释

    1.农业的谚语及谚语意思

    气温与农业

    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四月不拿扇,急煞种田汉。

    夏作秋,没得收。

    五月不热,稻谷不结。

    六月不热,稻子不结。

    六月盖被,有谷无米。

    三伏不热,五谷不结。

    铺上热得不能躺,田里只见庄稼长。

    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

    人往屋里钻,稻在田里窜。

    人热了跳,稻热了笑。

    人怕老来穷,稻怕寒露风。

    遭了寒露风,收成一场空。

    晚稻全靠伏天长。秋热收晚田。

    麦里苦虫,不冻不行。

    冻断麦根,挑断麻绳。

    冷收麦,热收秋。

    2.麻烦说几个南方的农业谚语 及其意思

    ●冬至静,五谷丰

    要是冬至那天气候良好,那么来年谷物就会收成好。

    ●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银;

    清明前犁铁,清明后犁土。

    冬季要求早耕,让土壤有较长的风化时间,一般说,冬至后翻犁耕地不如冬至前好,而清明前犁田地比清明后好,其道理是相同的。

    ●十二月下雨宝,有麦无麦杆

    十二月是少雨季节,所以在十二月所降的雨被称为“雨母”,也称为“雨宝”。此时下的雨对冬小麦的生长十分有利。

    ●清明燥

    清明时节往往刮东北风或北风,气候干燥,对作田畦、整地十分适宜,但对下种不宜。

    ●南方报

    每年南风一般有一百零八日,“南方报”是在三、四月间,对田间耕作十分有利。

    ●“布”(播)田挂北风

    在春季刮东北风则气候干燥,如果早稻插秧时遇到北风,则对秧苗的生长极为不利。

    ●东风赤日

    农历四月间,要是刮东风,将连续晴天丽日,会造成旱情,影响早稻插秧。

    ●南风打过西,早稻堆满街

    “南风打过西”是暴雨成灾的预兆,“早稻堆满街”,也说为“早稻堆满溪”,即刚收获的早稻漂流满街或满溪。

    ●水稻开花遇东风,将来晒谷不要扬

    水稻靠风传媒花粉,当水稻开花期间遇到拂拂的东风,有助于传粉,可使颗粒饱满,减少空谷,故言“将来晒谷不要扬”。

    ●立夏北风如毒药

    立夏是插秧耘草的时节,此时如果刮北风,则对秧苗生长极不利,故把北风比作毒药。

    ●六月无好风,各人要预防

    农历六月是早稻临近收割的时间,此时遇到台风,农作物就会受到重大的损失,所以要做好预防工作。

    ●六月无好风,七月无好雨

    农历六月与七月分别是水稻抽穗和收割季节,所以此时的风和雨都会影响到水稻的生长和收成。

    ●雷鸣惊蛰前,烂田曝双排

    一般都说“雷鸣惊蛰前,四十日不见天”,指春雷响得早,雨水便多,但实际上不可一概而论,要看各地方各年份而定,一般南方气团发生较早,初雨之期也可能提早,南方气团向北而去,下雨机会较多,这里所说的“烂田曝双排”情况则完全相反。

    ●雷鸣惊蛰迫,早秧放生节

    惊蛰鸣雷未下雨,容易发生春旱,早秧插不下去,暂时堆放一起容易生节。

    ●夏至鸣雷,早稻定丰收

    夏至鸣雷有西北雨,这种气候对早稻生长有好处。

    ●雷打秋,低田无收;雷打秋,布袋“却颠丢”;

    雷打秋,高田五石收,低田布袋“倒头抽”。

    秋季响雷往往会连续暴雨,造成河水暴涨,便木兰溪下游平原地区泛滥成灾,淹浸农作物,影响收成,而山区沿海高地本来易旱,有雨则作物生长良好,收成亦好。这里的布袋即麻袋,装谷物用,“却颠主”与“倒头抽”即袋口朝下,说明谷物无收成或欠收。

    ●春日太阳垂脚田水白,夏日太阳垂脚田千犁

    太阳垂脚是指太阳光遇到卷云、卷层云经过折射而产生的一种现象,它预示着天气将有变化,此言即预示春天雨水多,夏季缺雨干旱。此言也作“春天垂脚春水白,夏天垂脚田土裂,秋天垂脚生风暴,冬天垂脚能回煞”。

    ●一年吃“椎”,三年“刻亏”(十分吃亏)

    “椎”是山林中植物栲的种子,尤其是在旱年结的果实最多。此言即如果是椎的丰收年则是农作物欠收的旱年。

    ●早稻一涝顶九泼,晚稻一涝断粒割

    早稻生长期短,叶上葺毛短而少,受涝后叶面不会附着很多尘土,叶底气孔不会被塞,所以生长不受影响,而晚稻叶面葺毛长且多,受淹后尘土附着叶面和叶底,并塞住气孔,影响叶面呼吸,所以多数造成死株,一般不会抗涝的品种受淹后会影响收成。此言也叫“早一淹一大,

    下季一淹无处割。”

    ●雾围炉,蚕豆麦“揪黄枯”(锈病)

    围炉是莆仙人民除夕夜全家团聚加餐的俗称。所以这里是指除夕时有浓雾,“揪黄枯”是锈病。锈病孢子会随风散播,当它寄生到蚕豆或小麦植株上,在吹南风,罩浓雾的天气下,一旦空气中温度与相对湿度适合锈病孢子的发育,就会有大量像黄粉状的孢子堆在植株叶面上。

    ●露做岁,早田无米“呼”(捞)“壶饭”(干饭)

    做岁即除夕过年,此言指过年时要是露水多,就会影响到早季稻的收成。

    ●早季雨,下季露

    早稻生长期的天气由冷到热,晚稻则由热到冷,早稻在抽穗期需要闷热,下西北雨的天气,这种天气有利于早稻生长,而晚稻在抽穗期有东风露最好,这是早晚稻对外界的环境条件不同要求。

    3.农业谚语大全与注释

    1) 立夏小满雨水相赶。(梅雨季节雨水多。)

    2) 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鳞云重叠,翌朝必起大风。)

    3) 冬节月中央,无雪也无霜。(冬节在月中,当年冬天很少有霜雪。)

    4) 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冬节在月底,冬天不会冷,会冷在次年一二月间。)

    5) 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四月农作物忌长雨,收获不多。)

    6) 四月廿六海水开目。(入夏之后,海水浪潮渐大。)

    7) 五月端午前,风大雨也连。

    8) 红云日出生,劝君莫出行。(日出时,有红云是台风兆。)

    9) 风台做了无回南,十日九日湿。(尚有多日下雨。)

    10) 云布满山底,透暝雨乱飞。

    4.农谚语和解释

    农谚语和解释

    1."大寒不寒,春分不暖"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大寒这一天如果天气不冷,那么寒冷的天气就会向后展延,来年的春分时节天气就会十分寒冷

    2."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在大寒时节里,如果能多下雪,把蝗虫的幼虫冻死,这样来年的农作物就不会遭到虫灾,农作物才会丰收,农人们就可以丰衣足食了

    3."大寒猪屯湿,三月谷芽烂"、"大寒牛眠湿,冷到明年三月三"、"南风送大寒,正月赶狗不出门"从民间流传的说法来看,大寒宜冷不宜暖大寒暖,则对农业生产不利,这方面的谚语有很多,谚语表明,大寒节气天气暖湿,预示阳历2-4月份的低温阴雨严重,对春耕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4."大寒日怕南风起,当天最忌下雨时""大寒"当天的天气曾经是农业的重要指标只要这一天吹起北风,并且让天气变得寒冷,就表示来年会丰收,相反,如果这一天是吹南风而且天气暖和,则代表来年作物会歉收

    5."雷鸣惊蛰迫,早秧放生节"惊蛰鸣雷未下雨,容易发生春旱,早秧插不下去,暂时堆放一起容易生节

    6."夏至鸣雷,早稻定丰收"夏至鸣雷有西北雨,这种气候对早稻生长有好处

    7."雷打秋,低田无收;雷打秋,布袋"却颠丢";雷打秋,高田五石收,低田布袋"倒头抽"

    秋季响雷往往会连续暴雨,造成河水暴涨,便木兰溪下游平原地区泛滥成灾,淹浸农作物,影响收成,而山区沿海高地本来易旱,有雨则作物生长良好,收成亦好这里的布袋即麻袋,装谷物用,"却颠主"与"倒头抽"即袋口朝下,说明谷物无收成或欠收

    8."春日太阳垂脚田水白,夏日太阳垂脚田千犁"太阳垂脚是指太阳光遇到卷云、卷层云经过折射而产生的一种现象,它预示着天气将有变化,此言即预示春天雨水多,夏季缺雨干旱此言也作"春天垂脚春水白,夏天垂脚田土裂,秋天垂脚生风暴,冬天垂脚能回煞"

    5.潮汕地区的气象谚语

    潮汕地区农业发达,但人多地少,以精耕细作和高产著名。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手段是手工耕作,预测气象、掌握节气事关重大,对于出门商旅、渔航以及手工百业,也都关系密切。因此,不少方言、谚语、民谣与气象、节时、物候有关,以之指导农事。(以下搜集俗语、民谣中下划线词语为方言土语,括弧内为普通话语词)

    正月落早种,二月种地豆(花生),三月禾苗长,四月茄花开。五月桃子熟,六月掘番葛(地瓜),七月摘龙眼,八月剥麻皮,九月鱼菜齐,十月新米炊,十一月柑皮红,十二月梅花开。——《农事十二月歌》

    天顶无云,地下无船,穷人饿死,富人着瘟。(注:此民谣指大旱之象)

    早雨晏(晚)晴,晏雨留夜。

    六月初一有响雷,一雷镇九台(台风);六月初一无响雷,当年祸就来(指要刮台风)。

    正月北风和,三四北风旱,五六北风祸,七八北风毒过蛇。

    夏天日落斩(砍)担柴,冬天日落洗双脚。

    早出日头无好天。

    夏至响雷,割稻披蓑。

    夜昏(黄昏)起云半夜开,半夜起云雨就来。

    星照湿地,雨落唔离(下不停)。

    四月初八无雨,果子多过石部(石头)。

    东风吹过夜,大水浸楼棚。

    正月寒死牛,二月寒死马,三月寒死老历假(久病老人)。

    霜降雨,毒过药,一亩去一石。

    6.潮汕地区惯用语、谚语、歇后语

    全集 --------------------- 俗语是包括口语性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俚语等种类在内的,定型化或趋于定型化的简练习用语汇和短语。

    民谣是民间流传的歌谣。 潮汕方言俗语是潮汕文化的特殊凝聚载体,是一个多层次、高品位的文化宝藏。

    民谣是蕴含着大量方言俗语的口头载体。潮汕方言俗语、民谣在民间流传,使用极广,潮人以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地反映生活现实,不少俗语、民谣浅白通俗又深有寄意,不仅高度地概括民情俗尚,而且直接表达群众爱憎褒贬,为人所喜闻乐诵。

    潮汕方言俗语、民谣涉猎的范围很广,包罗万象,既是生活、生产经验的总结,又是潮汕地区自然、社会特色的反映,直接体现出潮汕民间的心态、眼光、民风、世情,是研究潮汕文化的第一手材料。按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五类。

    1、气象农时 潮汕地区农业发达,但人多地少,以精耕细作和高产著名。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手段是手工耕作,预测气象、掌握节气事关重大,对于出门商旅、渔航以及手工百业,也都关系密切。

    因此,不少方言、谚语、民谣与气象、节时、物候有关,以之指导农事。(以下搜集俗语、民谣中下划线词语为方言土语,括弧内为普通话语词) 正月落早种,二月种地豆(花生),三月禾苗长,四月茄花开。

    五月桃子熟,六月掘番葛(地瓜),七月摘龙眼,八月剥麻皮,九月鱼菜齐,十月新米炊,十一月柑皮红,十二月梅花开。——《农事十二月歌》 天顶无云,地下无船,穷人饿死,富人着瘟。

    (注:此民谣指大旱之象) 早雨晏(晚)晴,晏雨留夜。 六月初一有响雷,一雷镇九台(台风);六月初一无响雷,当年祸就来(指要刮台风)。

    正月北风和,三四北风旱,五六北风祸,七八北风毒过蛇。 夏天日落斩(砍)担柴,冬天日落洗双脚。

    早出日头无好天。 夏至响雷,割稻披蓑。

    夜昏(黄昏)起云半夜开,半夜起云雨就来。 星照湿地,雨落唔离(下不停)。

    四月初八无雨,果子多过石部(石头)。 东风吹过夜,大水浸楼棚。

    正月寒死牛,二月寒死马,三月寒死老历假(久病老人)。 霜降雨,毒过药,一亩去一石。

    2、乡土风情 一些俗语反映出潮汕的风光物产,当时繁荣的城乡景观、特殊的市井风情,语气中流露出潮人的乡土感情。 潮阳人县(人多),海阳(潮安)银县、揭阳米县。

    到潮无到桥(湘子桥),白白走一场。 十五夜看灯——出出唔平样(不一样)。

    桥头仙(闲人)——日日有。(潮州湘子桥上天天有闲散之人。

    讽刺无所事事者) 上世有修,正出世在潮州。 潮州腐乳饼,汕头妈宫粽球。

    爱穿待嫁,爱食待生。(妇女出嫁时穿新衣,生育时吃好东西,喻盼好事) 以宗教活动入谚,并不限于宗教本身,而是以之引申、借喻日常生活之事理、体现出多神崇拜的宗教活动在民间影响之广: 太阳公生做戏——唱乞(给)天听。

    师公(道士)遇着鬼——无法。 食无三日菜脯,就想上西天。

    食斋补唔到(不够)积恶。 三山国王霖田宫——正宗。

    3、世态人情 这方面的俗语、民谣,内容十分丰富。既勾画出社会百态,也有生活经验;既有愿望追求,也有嘲讽调侃;既有赞美青春与爱情,也有各种人世忧伤、快乐;既有惩恶扬善,弘扬民族传统美德,也有小农意识、市民意识或扭曲了的心态。

    但都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社会中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反映。 猪生猪惜(疼),狗生狗惜。

    (喻同类相亲) 胶己(自己)拍(打)父,叫人行孝。 六月大菜——假有心。

    十二碗丸食存一粒——假客气。 一人主张,不如众人参详(商量)。

    双头做斋赚无食。 猫书读一肚,唔识猫娘(母猫)共猫牯(公猫)。

    (喻读死书) 世态人情在民歌民谣中得到更为立体的表现。如这首《唪嗄》,表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图景: 唪嗄、唪嗄,阿兄去买茶。

    吩咐娘仔着经布,吩咐细妹着纺纱。狗囝着知饲。

    咸菜哩着卤(腌)到够,唔到买鱼囝虾囝来相添。 4、人物掌故 人物掌故的出处,包括当地民间传说、历史掌故和传统的小说戏曲,前者更具地方色彩,后者由于融入地方方言,押韵上口,使传统文化更易为大众所接受而起了传播作用。

    (1)地方掌故 老北(识)字掠无爬蜞(蟛蜞)。(清初禁海,不识字者不为布告所阻,敢下海营生。

    喻有知识不如文盲) 韩文公教示——知小理(羞耻)。(典出韩愈治潮,兴文教化) 一板拍死江西王。

    (此为明代潮阳人肖端蒙除暴故事) 牛脾孬过丁盛发。(丁盛发为潮州名医,脾气大) (2)小说戏曲 武松个阿兄——武大。

    (潮语“武大”有扩大事态或大讲排场之意) 红面关爷——激着住(就)行。(重义少思,易于动怒) 陈三五娘相娶走,放掉(丢弃)益春在半山。

    (喻过河拆桥) 火烧草料场——事出有烟(因)。 潮汕民歌中有首《百屏花灯歌》,是首叙说戏曲故事的歌谣,歌中四句一韵,一口气说了100个故事。

    此外还有以十二月歌形式,巧妙地把戏曲故事同十二个月串起来,一叹一咏。这些歌谣上口可记,流传广泛,使戏曲故事和戏曲人物脍炙人口。

    5、性状事理 有的俗语并不专指什么事物,而是用以表达事物的形状如速度、好坏、美丑之类。这些俗语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惯用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情况和观。

    潮汕农业谚语及其解释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