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隋唐五代谚语研究

    1.有关朝代更迭的谚语

    1、简述: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这是最简明清晰的朝代歌,强烈推荐。

    2、拓展:

    另有《三字经》版本较为详细,可以参考。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2.名词简释“隋唐五代文学”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到隋唐五代时期,发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整个文坛出现了自战国以来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

    其中诗歌的发展,更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唐代不到三百年的时间中,遗留下来的诗歌就将近五万首,比自西周到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中遗留下的诗篇数目多出两三倍以上。

    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有五六十个,也大大超过战国到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而李白、杜甫的成就,更达到诗歌创作的高峰。

    在散文方面,由于古文运动的胜利,创造出许多传记、游记、寓言、杂说等新型短篇散文。在小说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打破六朝志怪小说格局、独具机杼、富于文采与意想的传奇作品。

    除了这些前代所已有的文体在这个时期获得推陈出新的辉煌成就而外,变文一类通俗讲唱文体在民间的广泛流传;词的从民间到文人,从萌芽到成熟;更为后代文学的新发展开拓了道路。 这个前所未有的文学全面繁荣局面的形成,一方面固然是文学本身不断发展变革的结果,但更为根本的还是决定于文学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条件。

    经过了将近四百年的分裂动乱的痛苦之后,隋唐时代终于实现了人民所渴望的国家的统一。隋唐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的地位,不得不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在政策上不得不照顾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限制豪门士族的势力。

    自隋代开始,士族势力逐渐削弱,隋末农民大起义更给士族以沉重的打击。隋唐实行均田制,把国家掌握的官田、无主地、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一部分农民。

    对地主豪族过多地占有土地也有限制,某些豪族逾限占有的土地曾被没收,一部分农民就从地主豪族的部曲转为政府的均田户。在生产发展中,租佃剥削方式的庄园地主经济,逐渐代替了奴役部曲剥削方式的豪门地主经济。

    租庸调税法的实行,赋税、徭役负担有所减轻,中小地主阶级逐渐抬头,劳动人民的处境也有一些改善,再加氏族志的重修,户等的重新划定,士庶界限逐渐消失,豪门士族的势力更日益衰微了。正由于这一系列生产关系的调整变化,唐代国家迅速强大起来,从贞观至开元一百多年中,农业、手工业生产不断上升。

    贞观时期,斗米值三四钱,成为历史佳话。手工业方面,绫绵、陶瓷、纸张、金属制品等都达到很高的水平。

    杜甫《忆昔》诗描写说: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 唐代极盛时期势力所及的范围,东北至朝鲜半岛,西北至葱岭以西的中亚,北至蒙古,南至印度支那,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封建帝国。城市的空前繁荣,更标志着当时封建经济的发展水平。

    唐代首都长安城,周围约有三五.五公里,其规模之巨大,为当时世界所少见。全城人口共三十多万户。

    南城商业区布满“邸店”(旅店)和“商肆”(店铺),聚居着中亚、波斯、大食等国的外商。长安有五条大道通往全国各方。

    水路则“旁通巴汉,前诣闽越”,“控引河路,兼包淮海”。除长安外,洛阳、扬州、广州、成都、凉州等城市也都非常繁华富庶。

    对外交通也非常发达,陆路有北、中、南三条路通往中亚和印度。水路上,中国海船可以远航至红海、印尼、日本。

    当时所有的亚洲国家都和中国有经济文化上的往来。而朝鲜、日本、印度、中亚各国和中国的关系尤为密切。

    隋唐统治者为了扩大统治基础,除经济方面采取措施而外,在用人方面也一反魏晋以来保护士族特权的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通过明经、进士等常科以及其他种种名目的制科考试,选取官吏。许多宰相、大将都是科举出身,这就在许多中下层地主阶级文人面前展开了比较宽广的出路,激发了他们对功名事业的种种幻想。

    在宗教和文化上,唐统治者对儒、道、释三家思想都很重视,儒、道经典都列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佛教也得到武后、宪宗等的提倡,其他宗教和学说也未受排斥,这对文人思想的活跃也是很有利的条件。作家的队伍扩大了,许多作家都来自中下层地主阶级,生活上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磨炼,他们对社会情况、人民生活都比魏晋六朝那些上层文人更为熟悉,思想感情、精神面貌也比他们充实而健旺。

    “遍观百家”、“好语王霸大略”、“喜纵横任侠”成为唐代许多文人共同的风尚,在政治上,他们更往往高谈“济苍生”、“安社稷”、“致君尧舜”。韩愈的辟佛老,俨然以天下为己任,柳宗元的《封建论》更在肯定君权前提下倡言“公天下”。

    这种思想活跃的状况,对文学有相当深刻的影响。儒家的仁政思想,对杜甫、白居易等现实主义诗人的创作有明显的好影响,道家蔑视礼法,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思想,在李白等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里也焕发了光彩。

    此外佛教的流传,除对王维等作家的思想有影响外,对变文及其他讲唱文体也有很大的作用。当然,儒道释思想对文学也各有消极的影响。

    国家空前规模的统一,对文学繁荣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过去由于南北对立,文化发展殊途。

    在学术上是“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在文学上是“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但自隋代统一,双方。

    3.隋唐五代文学的隋唐五代文学发展的一般原因

    1.政治基础 隋唐统治者为了扩大统治基础,除经济方面采取措施而外,在用人方面也一反魏晋以来保护士族特权的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通过明经、进士等常科以及其他种种名目的制科考试,选取官吏。

    许多宰相、大将都是科举出身,这就在许多中下层地主阶级文人面前展开了比较宽广的出路,激发了他们对功名事业的种种幻想。在宗教和文化上,唐统治者对儒、道、释三家思想都很重视,儒、道经典都列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佛教也得到武后、宪宗等的提倡,其他宗教和学说也未受排斥,这对文人思想的活跃也是很有利的条件。

    作家的队伍扩大了,许多作家都来自中下层地主阶级,生活上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磨炼,他们对社会情况、人民生活都比魏晋六朝那些上层文人更为熟悉,思想感情、精神面貌也比他们充实而健旺。“遍观百家”、“好语王霸大略”、“喜纵横任侠”成为唐代许多文人共同的风尚,在政治上,他们更往往高谈“济苍生”、“安社稷”、“致君尧舜”。

    韩愈的辟佛老,俨然以天下为己任,柳宗元的《封建论》更在肯定君权前提下倡言“公天下”。这种思想活跃的状况,对文学有相当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仁政思想,对杜甫、白居易等现实主义诗人的创作有明显的好影响,道家蔑视礼法,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思想,在李白等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里也焕发了光彩。此外佛教的流传,除对王维等作家的思想有影响外,对变文及其他讲唱文体也有很大的作用。

    当然,儒道释思想对文学也各有消极的影响。 2.国家的统一 国家空前规模的统一,对文学繁荣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过去由于南北对立,文化发展殊途。在学术上是“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

    在文学上是“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但自隋代统一,双方就开始互相吸收。

    唐初文人更明确地提出南北文学应“各去所短,合其所长”(《隋书·文学传叙》)的要求。这种愿望终于在统一局面下实现了。

    盛唐的诗歌,中唐的古文,正体现出南北文化汇流的汪洋浩瀚的局面。同时国家的统一,水陆交通的发达,也使作家生活视野扩大了。

    唐代作家如李、杜、高、岑、元、白、韩、柳等都走过很多地方,都有许多出身地位、思想性格不同的朋友,这是六朝文人,乃至许多两汉文人所不及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唐代国内各民族关系比过去更为融洽,中外文化的交流,也比过去更为活跃。

    中国传统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乃至日常生活的饮食、服饰,都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而有重要的发展。唐代在中国各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吸收外来音乐,建立了燕乐、清乐、西凉、高昌等十部乐曲。

    舞蹈方面,剑器舞、胡旋舞等也来自西域。绘画方面也吸收外国色彩、晕染的技巧,出现了敦煌许多壮丽的壁画,也出现了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王维等绘画大师。

    各种艺术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文学的发展。王维的山水诗,号称“诗中有画”,显然受到山水画的积极影响。

    音乐的发展,不仅有助于诗歌的入乐传唱,还直接促成了词的诞生。更值得注意的是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使唐人精神生活大大地丰富了。

    我们读李颀、岑参、杜甫等人描写音乐、舞蹈、绘画的诗歌,可以看出当时艺术创作饱满的内容,新鲜的活力,也可以看出当时作家们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时代精神。鲁迅说:“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

    唐人也不算弱。例如汉人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

    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鸵鸟,则办法直前无古人。……汉唐虽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绝不介怀。”

    (《坟·看镜有感》)这种魄力和信心,正是来自国家的强大和统一。 3.文学自身的原因 唐代文学的繁荣,也是文学本身不断发展的结果。

    从先秦到汉魏六朝,文学经历了长远的历史发展过程,诗歌、散文、小说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遗产。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光辉传统的建立和发展,不同思想倾向的表现,不同题材领域的开拓,不同文体特征的探索,以及声律的运用,语言风格的创造,手法技巧的革新,都为唐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财富,同时,也留下了不少深刻的教训。

    这些都是唐代文学繁荣的必要条件。但是,更值得重视的是唐代作家对文学遗产所采取的批判继承、推陈出新的态度。

    隋及初唐时期,齐梁形式主义诗风虽然还占统治地位,但初唐四杰已开始对它表示反对,到了陈子昂,更大力扫荡齐梁诗风,标榜“风雅比兴”、“汉魏风骨”的传统,在复古之中实现革新。李白继承着陈子昂的革新精神,一面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一面又学习楚辞和乐府,创造了独特的浪漫主义的诗风,完成诗歌革新的使命。

    到了杜甫,更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明确提出“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的主张,既有批判,又有继承,既注意内容精神,又注意声律形式。正因为如此,他的现实主义的诗歌才能够“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负起了继往开来的任务。

    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理论,更深刻地揭示了。

    4.如果要研究唐末五代的历史,哪部著作可供查阅

    二十四史中的《新唐书》《旧唐书》《新五代史》《旧五代史》,还有《资治通鉴》可以作为基本史料的参考。

    入门的话,可以先看一看《中国历代通俗演义》,虽然名字是演义,内容都是以史书记载为依据的,和《三国演义》这类关键地方自由发挥的小说不同。

    还可以看近现代许多的研究专著,首推吕思勉大师的《隋唐五代史》。其他的话很多,如:

    《唐代前期军事史略论稿》

    《唐代军费问题研究》

    《唐五代社会政治史研究》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隋唐帝国形成史论》

    《五代诗话》

    就看你的关注点在哪儿了。

    5.求隋唐五代的历史小论文200字

    隋唐五代史,包含朝代隋代、唐代、五代十国。比较著名皇帝有杨坚、李世民、武则天等。

    公元581年,杨坚簒北周建立隋朝,589年灭陈,从此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隋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

    系列措施,但由于簒位的隋炀帝的奢侈无

    度,倒行逆施,致使隋开国不过三十年时

    미,便被李渊灭亡。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在隋统一基础上建

    立起来的大唐帝国,强大昌盛,欣欣向

    荣,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面高涨。为了扩

    大统治基础,唐朝实行科举取士,给唐代

    文化发展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

    可根据需要取舍,供参考。

    6.中国古代文学隋唐五代部分复习资料

    一、隋唐五代文学概貌

    诗:唐代文学的主体。诗人众多;艺术精湛 ;体裁全面 ;影响深远。

    文:清代所编《全唐文》收作者三千余人,骈散文共二万余篇,内容博杂。

    小说:唐人“始有意为小说”,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文言小说的成熟

    词:产生于唐代而影响深远的新文体

    二、隋唐五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国力强大,社会繁荣,文学的外部环境

    思想多元,兼容并包,文学的文化氛围

    漫游出塞,贬谪隐居,文学的创作主体

    南北合流,嬗变演进,文学的自身发展

    三、隋唐五代文学的发展与分期

    隋唐五代文学(581-960),凡379年,分为三段。隋代(581-618)为序幕,唐代(618-907)为主体,五代(907-960)为尾声。唐诗通常分四期。

    初唐(618-712):唐开国至睿宗太极,奠基期。

    盛唐(713-765):玄宗开元至代宗永泰,繁盛期。

    中唐(766-826):代宗大历至敬宗宝历,分化期。

    晚唐(827-907):文宗开成元年至唐亡,新变期。

    四、研究现状及学习方法

    古代文学研究的“半壁江山”,总体最为成熟

    相对而言,唐代研究充分,隋代及五代较弱;盛、中充分,初、晚较弱;

    研究方法上偏于文献与偏于鉴赏两路

    学习方法上的两个结合,一为文史哲相结合,一为文学史的贯通与文学作品的领会相结合

    隋唐五代文学补充参考书

    葛兆光《唐诗选注》

    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

    李泽厚《美的历程》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1.1 隋代文学

    一、隋代文学总特点:南北文风同时并存,相互影响却又合而未融,虽有发展却艰于创新。齐梁文风在新朝继续沿袭,整个文坛仍处于过渡阶段。

    二、隋代文学作家群:一部分是北齐北周的旧臣,如薛道衡、卢思道、杨素。另一部分是由陈入隋的文人,如虞世基(虞世南之兄)、江总、许善心(许敬宗之父)等

    1.2 初唐诗坛

    一、王绩

    二、贞观诗风

    三、上官体

    四、初唐四杰

    五、文章四友

    六、沈宋

    1.2.1 王绩

    王绩,游离于当时诗风之外。个性与诗风远追陶、阮,时人谓“斗酒学士”,其《野望》是比较成熟的五律,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亦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1.2.2 贞观诗风

    7.隋唐五代的历史史事

    隋唐时期

    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杨广被绞杀,共存在了37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隋文帝的贡献最大:一是官制,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建立起三省六部制。隋文帝还制定了新的法律,刑罚不再像南北朝时那么残酷。此外,创立了科举制度,创新了官吏的选拔方式。隋炀帝除了修造大运河有一半功劳外(另一半是为了游玩),其他方面没有给后人留下好印象。隋炀帝的残暴在历史上也很有名。由于其横征暴敛,激起民怨沸腾,终于自食恶果被绞死于江都,隋朝宣告灭亡。

    从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到907年被朱温灭掉,大唐王朝共存在了289年。唐朝分前期和后期,中间以安史之乱为界限,前期是昌盛期,后期则是衰亡期。唐高祖建立了唐朝,而唐太宗李世民领兵用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大业。历经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位之后,经过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此后,唐玄宗时期又出现了"开元盛世",国强民富,升平之世再次出现。但同样也是在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从此唐朝走向了衰亡。

    隋唐时,典章制度方面多有建树,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等,对后世影响深远。隋唐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文学以唐诗成就最大。以初唐陈子昂,盛唐李白、杜甫,中唐白居易、元稹,晚唐李商隐、杜牧为杰出代表。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对后世影响甚大。颜真卿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王维的绘画,《霓裳羽衣舞》等音乐舞蹈,以及众多的石窟艺术,均流传后世。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和火药两项均出现于这一时期。

    后期的唐朝政治混乱,从牛李党争到宦官专权,其间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终于爆发了黄巢起义,起义领袖之一朱温开始叛降唐朝,后又取代唐朝自立为帝,建立了五代的第一个王朝--后梁。

    传统剧目

    《隋唐》

    中国传统曲目。隋唐故事早已在民间流传,这部书以隋、唐两代为背景,从隋文帝即位伐陈起,至唐代宗即位止,描述了前后180余年的兴废更替。书中穿插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和农民起义的故事。它以隋炀帝和唐明皇的因果轮回作为情节贯串主线,细致描绘了宫闱内部争权夺势、奢侈糜烂的生活,暴露色彩浓厚。可贵的是塑造了一大批农民起义军的英雄群像,如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等,栩栩如生,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喜爱。此书之后,续书竞起,《说唐全传》、《说唐后传》、《征西说唐三传》等,连绵不绝,但其成就均不及《隋唐演义》。明末清初的柳敬亭就擅长说“秦叔宝见姑娘”等精彩情节。评书名家雍乾时期的邓光臣、明末清初的双厚坪都以说《隋唐》名重一时;南方曲种如苏州评话,少数民族曲种如好来宝、冬不拉弹唱等亦有此曲目,可见影响深远。

    隋唐五代谚语研究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