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前后的谚语

    1.谚语:清明前后的下一句

    清明前后的后一句是:种瓜点豆。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是一句农业谚语。清明节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时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

    2.灾难来临前的谚语

    东闪西闪,晒煞泥锹黄鳝。(浙江)

    东霍霍,西霍霍,明天转来干卜卜。(福建福州)

    电光乱明,无雨天睛。(陕西武功)

    四季东风是雨娘。(湖南)

    东风是个精,不下也要阴。(湖北枣阳)

    五月南风遭大水,六月南风海也枯。(浙江、广东)

    五月南风赶水龙;六月南风星夜干。(广东)

    春南风,雨咚咚;夏南风,一场空。(江苏、无锡、湖北钟祥)

    夜睛无好天,明朝还要雨连绵。(广西郁林)

    久雨见天星,明朝雨更猛。(同上)

    3.谚语20条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

    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

    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

    不多都是一两个句子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

    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

    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数不胜数。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

    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

    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前后的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