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祝福冯子材

    祝福冯子材

    一、《弘扬刘冯精神,争当爱国学生》500~600字,书信格式急

    今天老师给我们发了一本书,叫《刘永福冯子材小故事》,拿到 书本那一刻,我就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

    很快,我就被书中的民族英 雄冯子材深深震撼和打动了。 冯子材是一个年近七十岁的老人。

    那时,由于他看不惯清政府的 腐败,官场的黑暗时时想报效祖国又得不到重用,但又愿和贪官们同 流合污, 加上年高多病, 一气之下便告老还乡。 听到镇南关失守的他, 便招兵买马,一切准备就绪,为了了解作战地形,年近 70 的他走遍 了每个山头,选好了作战场所。

    他了解到法国士兵,大多是天主教徒,星期天做礼拜,于是他抓 住了这次机会,深夜偷袭法军,随让有些小成功,但随后法军的支援 部队很快赶来。冯子材便借助有利地形,将法军一举歼灭,镇南关大 捷,大快人心,但他并没有被胜利的喜悦冲昏头脑,但他乘胜追击崩 溃的法军,最终获得了胜利。

    正是有了像冯子材这样的爱国志士才有了我们国家的伟大胜利, 挺起了中国的脊梁。生活在 21 世纪的我们,应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的 生活来之不易,不应该忘记英雄志士的努力。

    一切仁人志士是中国的 脊梁,革命先烈是中国的脊梁,无数英雄是中国的脊梁,才有了今天 的幸福美满的生活是他们用生命为我们创造的。将军气涌高于山, 看我驱出玉关。

    平生蓄养生死士,不斩楼兰今不换。这是黄遵宪赞 美冯子材老先生的。

    二、友谊关关楼, 友谊关这三个字是寄语了什么

    凭祥友谊关友谊关又称鸡陵关、界首关、大南关、镇夷关。

    友谊关,居桂边三关(平而关、水口关、友谊关)之首。因其建筑雄伟,形势险峻,故又有“天下第二关”之称,也是我国九大名关之一,历代为中国南疆边防要隘、战略要地。

    友谊关位于广西凭详市中越边境上,关楼两边百余丈,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是嵌镶在中越边境上的一颗璀灿明珠。1885年,清军名将冯子材率军在此痛击法国侵略者,取得举世闻名的镇南关大捷;1907年,孙中山,黄兴在此领导了永载青史的镇南关起义。

    如今这里还留有中法战争古战场,大清国万人坟等战迹遗址。五十年代,经周总理批准,改名睦南关。

    后来,为彰示中越两国人民“同志加兄弟”的深厚情谊,又改名为“友谊关”。友谊关楼历经沧桑,多次被毁(拆)又重修。

    1957年,广西省政府拔款重修关楼。关楼共四层,高22米,占地180平方米。

    底层为长方形料石砌成,城门上镶嵌着用汉白玉雕刻的匾额“友谊关”,此出自陈毅元帅手笔,字体浑厚,苍劲有力。城门上建有三层楼阁,二楼为展览厅,陈列自中法战争镇南关大捷以来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图片及文物。

    三楼分为会议室和中越外事会晤室两部分。四楼正面上方塑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微,楼顶飘扬着五星红旗。

    关楼城墙十分厚实,城墙上级棱角分明的齿形墙堞。石头栏杆雕刻精细,圆拱型的门窗构图精美,上镶有青绿色玻璃,玲珑典雅,门窗门板雕花刻意,古色古香,整座关楼既雄伟壮丽、坚实稳固又极具民族特色。

    关楼后面的法国楼于清光绪年间所建,后由法国工程师设计改建,具有法国建筑风格,故称法国楼。该楼虽已历经百多年,但其淡黄色的墙,淡红色的机制瓦然如故,成为人们研究历史及建筑学的景观。

    友谊关前广场宽阔,两旁遍植木棉和松柏,左侧还有千年古榨,枝繁叶茂,给友谊关增添了几分生气。

    三、谁有《中国的骄傲》这首诗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朗诵), 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褐色的眼睛之中, 我有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的眼睛,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皮肤之中,我有着大地般黄色的皮肤,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 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血液, 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

    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先最早走出森林, 我的祖先最早开始耕耘,我是指南针、印刷术的后裔, 我是圆周率、地动仪的子孙。在我的民族中, 不光有史册上万古不朽的, 孔夫子、司马迁、李自成、孙中山, 还有那文学史上万古不朽的, 花木兰、林黛玉、孙悟空、鲁智深。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 在我的国土上不光有, 雷电轰不倒的长白雪山、黄山劲松, 还有那风雨不灭的井冈传统、延安精神! 我是中国人—— 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 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 也想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 大声高喊着“中国得分”。 当掌声把五星红旗托上蓝天,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 我那长城一样巨大的手臂,光把采油钻杆钻进外国人 预言打不出石油的地心;也把通信卫星送上祖先们, 梦里也没有到过的白云; 当五大洋倾听东方的时候,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是莫高窟壁画的传人,让那翩翩欲飞的壁画于我们同往。

    我就是飞天,飞天就是我们。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我很骄傲, 我是中国人。

    高耸高耸的珠穆朗玛峰矗立在中国;长江涌动的黄河在中国流淌;内蒙古绿松石草原, 如翡翠, 镶嵌在中国;简单的黄土高原根植于中国;而雄伟的长城, 如 "龙", 在中国起飞了。 我们有美丽的桂林风景, 让我们乘船游览, 带着广阔的内蒙古大草原, 让我们疾驰而过, 用晶莹的雪白的北国, 让我们欣赏银的土地, 带着河流和水平的江南水乡, 让我们感受到水的温暖 ".我很骄傲, 我是中国人。

    因为中国人有团结的力量。 你还记得1998年的洪水吗?那一年, 我们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毁灭性洪水。

    那时, 我还年轻, 但我清楚地记得一声: 堤坝被洪水冲毁了下来, 为了能更快地修复新的堤坝, 解放军穿上救生衣, 拉着手, 站在泥泞的洪峰上, 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洪水当时, 是我们的军人和平民奉献, 对潮水, 回归战胜洪水, 这一辉煌篇章的光谱。 2 0 0 3年, 非典病突然发作, 当时, 是我们团结、团结的群众战胜了疾病。

    当时, 在非典一线与白衣天使的斗争成为我们最强的脊梁, 支持我们的健康, 支持我们的希望。而最普通的人, 哪一个不团结, 到处都是与疾病作斗争的人群? 我们不能走到前线治疗病人, 我们尽我们所能赢得战斗: 和平地祝福病人和医务人员, 用最实际的行动保护自己, 减轻医务人员的负担, 为白衣天使写一张感谢函。

    没有华丽的文字, 起起伏伏的情节, 只有真实的情感, 平淡无奇的语言, 无私的奉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怀让。

    四、关于甲午战争的故事简短,必需精炼50字以内

    望采纳 谢谢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

    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 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

    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好的 等会望采纳 谢谢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

    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 “致远”号像一头不要命的猛虎,朝“吉野”号猛扑过去。

    “吉野”号吓得手忙脚乱,急忙向“致远”号疯狂地发射鱼雷。邓世昌驾驶着军舰镇定地躲开一个又一个敌人射来的鱼雷,离“吉野”号越来越近了。

    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致远”号被一枚鱼雷击中爆炸了。邓世昌和全船二百多将士一同淹没在大海中,壮烈牺牲了。

    五、什么是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 1883~1885年间中国军民抗击法军侵略越南和中国的战争。

    法军侵越与战争爆发19世纪下半叶,法国金融资本迅速发展,促使其加紧推行殖民政策。1862年(清同治元年),法军大举入侵越南,占领西贡(今胡志明市)及其附近大片地区。

    1873年法军又侵占河内等地,越南国王请求被迫流寓越南保胜(今老街)的中国广西天地会起义军别支黑旗军帮助抗法。12月21日,黑旗军统领刘永福率部大败法军于河内近郊,毙其头目安邺,迫使法国侵略者退出河内。

    1882年(清光绪八年)法军再次入侵越南北圻,先后占领河内、南定等地,并声言攻取黑旗军根据地保胜。 刘永福又一次应邀援越抗法,1883年5月19日于河内近郊纸桥再败法军,击毙北圻法军司令李威利(又译"李维业")等数十人。

    8月,法军攻占越南都城顺化,强迫越南政府签订《顺化条约》,变越南为法国的保护国。其后,法国加快侵华步伐,威逼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占领,并要求与其签订不平等的商务协定及国境条约。

    遭拒绝后,法军即于同年 12月中旬向应邀扎于北圻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清军被迫应战,战争爆发。 法军与清军对峙于越南北圻(1883。

    12~1884。5)战争爆发前,清政府虽应越南政府的要求增强了原驻北圻的广西清军兵力,又命云南方面派兵出境,互为声援,并派人联络黑旗军援越抗法;但是,总的指导思想是避战求和,消极防御。

    法军则采取积极进攻的战略,决定先攻山西,再取北宁,各个击破驻越清军,占领整个北圻,进而觊觎中国。1883年12月14日,由河内出发的法军6000余人在孤拔海军少将率领下,分水陆两路,向红河中游战略要地山西发动进攻。

    驻守该城的黑旗军和清军共约5000人,奋起还击,鏖战3 日,终以孤立无援、伤亡过重而西撤兴化。 1884年3月8日起,来自河内和海阳的法军第1、第2旅共约1。

    2万余人,采用正面佯攻、翼侧绕击的战法,水陆协同,进攻清军50余营重点守备的北宁城。由于前敌将领指挥无方,兵无斗志,北宁于3月12日失守。

    不久,法军又占领谅江、太原等地,迅速控制了整个红河三角洲。 1884年5月11日, 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与法国代表福禄诺签订《中法会议简明条款》,承认法国完全占领越南,同意撤回全部驻越清军。

    战争扩大至中国东南沿海(1884。6~1885。

    4)《中法会议简明条款》签约不足旬日,法军即迫不及待地要求进据谅山、保胜等地。 6月下旬,向谅山推进的法军一部炮击驻守观音桥(今北丽)的中国军队,挑起"观音桥事件"。

    清军被迫还击,将法军击退。法国政府随即以此为借口,要求清政府立即撤军,并赔款2。

    5亿法郎;与此同时,电令孤拔率舰驶入中国东南沿海,准备直接进攻中国本土,扩大事端,迫使清廷就范。 在法国政府威逼下,清政府一面下令撤回全部驻越清军,一面以署两江总督曾国荃为全权代表,与法使巴德诺于上海举行谈判。

    法国急于炫耀武力,于8月上旬派军舰3艘进犯台湾基隆,被守军击退。21日,法国驻华代办谢满禄下旗离京。

    23日下午,事先驶进福州马尾军港的法国远东舰队主力突袭泊于港内的中国福建海军。 福建海军仓促应战,在半个多小时的战斗中,被击沉军舰9艘、其他船只13艘,阵亡770人(见马尾之战)。

    福建海军马江惨败,中国朝野震惊。在主战舆论的压力下, 清政府被迫于8月26日正式对法宣战。

    鉴于海上难以与敌争锋,在"牵敌以战越为上策"的思想指导下,确立了东南沿海防御、北圻陆路反攻的战略方针。 法军则企图东攻台北,西取谅山,据地为质,勒索赔款。

    10月初,法国远东舰队主力扑向台湾北部的基隆、沪尾(今淡水),守将刘铭传撤出基隆之兵,使法军轻易占领基隆;但进犯沪尾的法军受挫,败回海上。此后台湾战事呈胶着状态,法国的战略企图未能全部实现(见基隆沪尾之战)。

    1885年1月,为打破法舰对台湾海峡的封锁,南洋海军派出"开济"等5舰援台,孤拔亲率7 舰进行拦击。2月底3月初,法舰为追歼中国援台舰只,侵入镇海(今属宁波)海面,浙江提督欧阳利见督率守军利用预设海防工事顽强抗击,击退入侵之敌,取得镇海之战的胜利。

    越南北圻战场方面,东线清军再次出关,一度克郎甲及其以北地区,旋即遭到法军反攻,连战失利,于1885年2月下旬全部退入广西境内。再度入越的西线清军在云贵总督岑毓英的指挥下,发起宣光之战,1884年12月~1885年3月,以主力围攻宣光,顿兵坚城之下,未能破城,法军援兵大至,不得已撤围休整。

    3月23日,滇军和黑旗军于临洮附近大败法军,西线局势才有起色。与此同时,东线清军在帮办广西关外军务老将冯子材的正确指挥下,依托镇南关(今广西友谊关)内关前隘附近有利地形和野战防御工事,于3月23~24日取得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扭转了战局。

    之后,东线清军乘胜克复谅山,并向南挺进,前锋进逼郎甲、船头(今陆岸)一带。 战争结局与中法议和中法战争中,双方逐次增加兵力,法军总兵力最多时约2万余人,武器装备先进,特别在水面舰船方面居明显优势;清军参战兵力则达十余万人,但主要以陆军为主,武器窳劣,冷兵器仍占相当比重。

    中国军队取得了数。

    六、介绍一下广西

    建置沿革 战国时期,岭南称百越之地,广西属百越的一部分。

    公元前214年,秦王朝统一百越,在岭南设置桂林、南海和象郡,其中桂林郡和象郡包括今广西大部分地区,广西称“桂”由此而来。 宋初,广西绝大部分地域属广南西路,后简称广西路,这是“广西”名称的由来。

    元朝,设置“广西行中书省”,这是广西设省的雏形。明朝,广西是当时全国13个布政使司之一,称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广西名称由此固定下来。

    清朝,设广西省。自广西设省起直至民国时期,省会绝大部分时间在桂林,仅1912~1936年曾一度迁到南宁。

    1949年12月11日,广西全境解放。解放初期设广西省,省会在南宁。

    1958年3月5日,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此后,广西境内的行政区划虽时有变动,但自治区一级的建置未改变。

    1978年起,将12月11日(右江苏维埃和红七军成立日)定为自治区成立纪念日。 地理情况 广西地处祖国南部,位于北纬20°54′~26°23′,东经104°29′~112°04′。

    南临北部湾,与海南省隔海相望,东连广东,东北接湖南,西北靠贵州,西邻云南,西南与越南毗邻。陆地区域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2.5%,居各省区市第9位。

    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山多地少。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四周山地环绕,呈盆地状,盆地边缘多决口,中部和南部多为平地。

    在陆地总面积中,山地(海拔400米以上)占39.8%,石山(海拔400米)占19.7%,丘陵(海拔200—400米)占10.3%,台地(海拔200米以下)占6.3%,平原占20.6%,水面占3.3%。现有耕地面积约4000万亩,占土地面积的11%,人均耕地0.82亩。

    广西属沿海地区。北部湾海域面积约12.9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东起粤桂交界处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边境的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1500多公里。

    海岸类型分冲积平原海岸和台地海岸两种。沿海岛屿有697个,岛屿岸线长600余公里,岛屿总面积84平方公里。

    涠洲岛是广西沿海最大的岛屿,面积约28平方公里。 气 候 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主要特征是夏天时间长、气温较高、降水多,冬天时间短、天气干暖。年平均气温21.1℃。

    最热月是7月,月均气温23—29℃;最冷月为1月,月均气温6—14℃之间。年日照时数1396小时。

    ≥10℃年积温达5000—8300℃,持续日数270—340天。年均降雨量在1835毫米。

    桂南防城、桂中金秀—昭平、桂东北的桂林和桂西北的融安为多雨中心,年降雨量均在1900毫米以上。桂西左、右江谷地和桂中盆地是主要旱区,年降雨量仅为1100—1200毫米。

    人口和民族 2003年末,广西总人口4857万人,居各省区市第10位,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5人,比全国平均多70人。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1411万人,占29.1%;农村人口占70.9%。

    广西是我国5个民族自治区之一。世居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主要民族,另有25个其他少数民族成分。

    汉族人口约3000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1.6%;少数民族人口1800多万人,占38.4%。其中壮族人口1500多万人,占全区少数民族人口的85.7%。

    行政区划 广西共设14个地级市;设109个县(市、区),其中7个县级市,57个县,12个民族自治县,33个市辖区;基层设748个镇,515个乡,61个民族乡。 历史文化 广西历史悠久,在四、五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柳江人”和“麒麟山人”在此劳作生息。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开凿灵渠,把长江与珠江两条水系联接起来,促进了广西与中原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汉代,苍梧、布山、合浦就有了商贸集市,合浦成为海外贸易港口;唐代,桂州、柳州、邕州、容州城乡出现定期圩市;宋代,出现与交趾商人展开货物交换的搏易场;明清时,广西采矿业有了很大发展,主要是金、银、铜、铝、锡、铁等矿。

    据统计,清顺治六年至十八年报开的矿场达127处,居全国第3位。 广西是我国近现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金田起义、黑旗军抗法、镇南关战役等的策源地和发生地,涌现了洪秀全、刘永福、冯子材等一批杰出人物。

    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广西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 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广西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广西先民在左江沿岸创作的崖壁画,汉代前创造的大铜鼓以及古朴曲雅、可避湿热、防蛇兽侵害的干栏建筑等,成为广西当时的文化代表;明代的真武阁及三江侗族程阳风雨桥均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广西素有“歌海”之称,主要有壮族的三月三歌墟、瑶族的达努节、苗族的踩花山和芦笙节、仫佬族的走坡节、侗族的花炮节以及别具风味的打油茶等,其中农历三月三的壮族传统歌节,最为隆重。

    198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把“三月三”歌节定为文化艺术节,后演化为广西国际民歌节,1999年改为南宁国际民歌节,每年11月在南宁市举行,吸引了众多中外民歌艺术爱好者。 广西绝大多数人和地区(包括少数民族中的许多人)讲汉语方言,有粤语、西南官话、客家话、平话、湘语、闽语等6种,为我国汉语方言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少数民族中以讲壮语居多。

    地方曲艺主要有桂剧、壮剧、彩调剧、粤剧、邕剧、广西鱼鼓、。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