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大洋洲谚语

    1.关于地理的谚语、俗语

    一、看风测天天气成云致雨首先要有水汽,水汽是靠风来输送的,“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送暖,北风寒。”

    风对天气变化有明显预兆。“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这是冷空气经过前后风向的转换情况。

    冷空气南下到达本地之前,受暖气团影响盛吹偏南风,冷空气到达时,转为偏北风,风向转变前后,天气转阴有雨。“西北风,开天锁,雨消云散天转晴”,吹西北风,表示本地已受干冷气团控制,预示天气转晴。

    “云交云,雨淋淋”、“逆风行云天要变”,说明大气高低层风向不一致,易引起空气上下对流,产生雷雨等对流性天气。季节不同,风向所反映的天气也不同。

    “一年三季东风雨,唯有夏季东风晴”、“东北风,雨祖宗”,表明吹了偏东风,1~2天内天气将转阴雨,而夏季吹偏东风,将海上温度较低的气流吹到陆上,起调节气温的作用,不易下雨,尤其不易出现雷阵雨。二、看云测天俗语说:“云是天气的招牌”。

    云的形状、高低、移向直接反映了当时天气运动的状态,预示着未来天气的变化。民间很重视看云测天。

    “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水凄凄;云往南,雨成潭,云往北,好晒谷。”云往东或东南移动,表明高空吹西到西北风,故有“云往东,一场空”。

    “云往西”,指春夏之交,云从东或东南伸展过来,常是台风侵袭的征兆,所以会“水凄凄”了。云向南移,说明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交汇,所以,“云往南,雨成潭”。

    云向北移,表明本地区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无雨便“好晒谷”了。天空上下云层一致,天气比较晴好。

    高低层云移向不一致,天气变化会很剧烈、复杂。正如谚语所说“天上乱云交,地上雨倾盆”、“顺风船,顶风雨”、逆风行云天要作变”。

    有许多谚语是看天的颜色测天,如“乌云块块叠,雷雨眼面前”、火烧乌云盖,有雨来得快”、“人黄有病,天黄有雨”、“日出红云升,劝君莫出门”、“傍晚黄胖云,明朝大雨淋”等。三、看雨测天雨雪天气现象出现的早晚、强度及方位,都对应着一定的天气形势,因而能判断推测出天气变化。

    “雨前毛毛没大雨,雨后毛毛没晴天”。是指一开始就降毛毛雨,预示这场雨不会大,若降了大雨,转为下毛毛雨,预示仍要继续下雨,不易转晴。

    “开门雨,下一指;闭门雨,下一丈”、“早落雨,晚砍柴;晚落雨,穿雨鞋”,是说清晨开始下雨,时间短,雨量小,晚饭前后下雨,时间长,雨量大。“雨下中,两头空”,指中午下雷雨,时间短,两头晴天。

    “久雨傍晚晴,一定转晴天”,阴雨时傍晚前后雨止转晴,预示阴雨结束,天气转晴。四、闻雷测天民间群众常根据雷声预测天气,“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这条谚语指的是未下雨之前就雷声隆隆,表明这次下雨是局部地区受热不均匀等热力原因形成的,又叫热雷雨,雨量不大,时间很短,局地性强,常出现“夏雨隔条河,这边下雨,那边晒日头” 的现象。

    “先雨后雷下大雨,不紧不慢连阴雨”、“雷声水里推磨,下雨漫满河”。这几条谚语指先下雨,雨后静风、闷热,雨势越来越猛,雷声不绝,预示要降暴雨;如在降雨过程中,雷声不紧不慢,打打停停,预示会出现连续阴雨。

    “西南雷轰隆,大雨往下冲”,指西南方位起雷暴,来得慢,雨势猛,时间长。“西北雷声响,霎时雨滴滴”,西北方雷雨来得快,风力大,有红云时还会降冰雹。

    “东北方响雷,雨量不大”、“东南雷声响,不见雨下来”,也是根据打雷的方向判定雨量的大小。五、看雾测天雾是常见的天气现象。

    特别是冬春,在晴朗微风的夜晚,地表附近气层里水汽含量较多,水汽凝结成雾,或是冷气团移向暖湿的地面时,也会形成雾。看雾也可以预测天气变化。

    “白茫茫雾晴,灰沉沉雾雨”,有雾时,天空白茫茫,预示着晴天,如天气灰沉沉,预示雨天要来。“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久晴之后,空气中水气较少,不易形成大雾,如有大雾出现,表明有暖湿空气移来,北方冷空气影响时,会转阴雨。

    久雨之后,冷空气已控制本地,夜间云层消散,微风,早晨出现大雾,阴雨结束转晴。不同季节出现大雾,预示未来天气也不一样。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指春天出现大雾,天要转阴雨;夏天大雾消散后,天气晴热;秋天有雾,表明有冷空气南下,会出现连续有雨;冬天有大雾,预示最近要下雪。六、看天象测天大气层中水汽、水滴、冰晶等到悬浮物质,使日、月、星、辰在天空中出现多种色彩和许多光学现象,观察它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天气。

    “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蓝光、紫光被大气散射掉,只有红光、橙光、黄光穿透大气,天空染上红橙色,开成朝霞。

    红霞出现表示西方的云雨将要移来,所以,“朝霞不出门”。到了晚上,看到晚霞,表明云雨已移到东方,天气将转晴,所以“暮霞行千里”。

    谚语“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日出红云,劝君莫远行”、“太阳照黄光,明日风雨狂”等也是这个道理。“太阳正午现一现,以后三天不见面”,指前两天和当天上午阴雨,中午出现太阳,没有多久天气又转阴雨,预示天气将会连续阴雨。

    2.关于地理的谚语、俗语

    一、看风测天天气成云致雨首先要有水汽,水汽是靠风来输送的,“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送暖,北风寒。”

    风对天气变化有明显预兆。“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这是冷空气经过前后风向的转换情况。

    冷空气南下到达本地之前,受暖气团影响盛吹偏南风,冷空气到达时,转为偏北风,风向转变前后,天气转阴有雨。“西北风,开天锁,雨消云散天转晴”,吹西北风,表示本地已受干冷气团控制,预示天气转晴。

    “云交云,雨淋淋”、“逆风行云天要变”,说明大气高低层风向不一致,易引起空气上下对流,产生雷雨等对流性天气。季节不同,风向所反映的天气也不同。

    “一年三季东风雨,唯有夏季东风晴”、“东北风,雨祖宗”,表明吹了偏东风,1~2天内天气将转阴雨,而夏季吹偏东风,将海上温度较低的气流吹到陆上,起调节气温的作用,不易下雨,尤其不易出现雷阵雨。二、看云测天俗语说:“云是天气的招牌”。

    云的形状、高低、移向直接反映了当时天气运动的状态,预示着未来天气的变化。民间很重视看云测天。

    “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水凄凄;云往南,雨成潭,云往北,好晒谷。”云往东或东南移动,表明高空吹西到西北风,故有“云往东,一场空”。

    “云往西”,指春夏之交,云从东或东南伸展过来,常是台风侵袭的征兆,所以会“水凄凄”了。云向南移,说明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交汇,所以,“云往南,雨成潭”。

    云向北移,表明本地区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无雨便“好晒谷”了。天空上下云层一致,天气比较晴好。

    高低层云移向不一致,天气变化会很剧烈、复杂。正如谚语所说“天上乱云交,地上雨倾盆”、“顺风船,顶风雨”、逆风行云天要作变”。

    有许多谚语是看天的颜色测天,如“乌云块块叠,雷雨眼面前”、火烧乌云盖,有雨来得快”、“人黄有病,天黄有雨”、“日出红云升,劝君莫出门”、“傍晚黄胖云,明朝大雨淋”等。三、看雨测天雨雪天气现象出现的早晚、强度及方位,都对应着一定的天气形势,因而能判断推测出天气变化。

    “雨前毛毛没大雨,雨后毛毛没晴天”。是指一开始就降毛毛雨,预示这场雨不会大,若降了大雨,转为下毛毛雨,预示仍要继续下雨,不易转晴。

    “开门雨,下一指;闭门雨,下一丈”、“早落雨,晚砍柴;晚落雨,穿雨鞋”,是说清晨开始下雨,时间短,雨量小,晚饭前后下雨,时间长,雨量大。“雨下中,两头空”,指中午下雷雨,时间短,两头晴天。

    “久雨傍晚晴,一定转晴天”,阴雨时傍晚前后雨止转晴,预示阴雨结束,天气转晴。四、闻雷测天民间群众常根据雷声预测天气,“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这条谚语指的是未下雨之前就雷声隆隆,表明这次下雨是局部地区受热不均匀等热力原因形成的,又叫热雷雨,雨量不大,时间很短,局地性强,常出现“夏雨隔条河,这边下雨,那边晒日头” 的现象。

    “先雨后雷下大雨,不紧不慢连阴雨”、“雷声水里推磨,下雨漫满河”。这几条谚语指先下雨,雨后静风、闷热,雨势越来越猛,雷声不绝,预示要降暴雨;如在降雨过程中,雷声不紧不慢,打打停停,预示会出现连续阴雨。

    “西南雷轰隆,大雨往下冲”,指西南方位起雷暴,来得慢,雨势猛,时间长。“西北雷声响,霎时雨滴滴”,西北方雷雨来得快,风力大,有红云时还会降冰雹。

    “东北方响雷,雨量不大”、“东南雷声响,不见雨下来”,也是根据打雷的方向判定雨量的大小。五、看雾测天雾是常见的天气现象。

    特别是冬春,在晴朗微风的夜晚,地表附近气层里水汽含量较多,水汽凝结成雾,或是冷气团移向暖湿的地面时,也会形成雾。看雾也可以预测天气变化。

    “白茫茫雾晴,灰沉沉雾雨”,有雾时,天空白茫茫,预示着晴天,如天气灰沉沉,预示雨天要来。“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久晴之后,空气中水气较少,不易形成大雾,如有大雾出现,表明有暖湿空气移来,北方冷空气影响时,会转阴雨。

    久雨之后,冷空气已控制本地,夜间云层消散,微风,早晨出现大雾,阴雨结束转晴。不同季节出现大雾,预示未来天气也不一样。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指春天出现大雾,天要转阴雨;夏天大雾消散后,天气晴热;秋天有雾,表明有冷空气南下,会出现连续有雨;冬天有大雾,预示最近要下雪。六、看天象测天大气层中水汽、水滴、冰晶等到悬浮物质,使日、月、星、辰在天空中出现多种色彩和许多光学现象,观察它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天气。

    “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蓝光、紫光被大气散射掉,只有红光、橙光、黄光穿透大气,天空染上红橙色,开成朝霞。

    红霞出现表示西方的云雨将要移来,所以,“朝霞不出门”。到了晚上,看到晚霞,表明云雨已移到东方,天气将转晴,所以“暮霞行千里”。

    谚语“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日出红云,劝君莫远行”、“太阳照黄光,明日风雨狂”等也是这个道理。“太阳正午现一现,以后三天不见面”,指前两天和当天上午阴雨,中午出现太阳,没有多久天气又转阴雨,预示天气将会连续阴雨。

    七。

    3.遵循客观规律的名言,故事

    生物入侵经典案例:澳大利亚兔子的启示

    历史上,外来物种引入某一地区及由其引起严重后果是伴随着欧洲殖民扩张的历史而被人们所知晓的。从公元1500年起,随着欧洲海外扩张的进程,欧洲人把猪、牛、羊、马等牲畜带到了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当这些动物逃跑变野后,它们在各种各样的居住地内很快地散布开来。不可否认,这样的物种迁移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历史告诉我们,非本地物种的引入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就会严重危害到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危害生态环境。1859年,当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夫为了打猎而从外国弄来几只兔子后,一场可怕的生态灾难爆发了。兔子是出了名的快速繁殖者,在澳大利亚它没有天敌,由于数量不断翻番,它很快就开始毁坏庄稼。到1880年,它们到达新南威尔士,开始影响南澳地区的牧羊业。人们组织了大规模的灭兔行动,但收效甚微。到了19世纪90年代,当兔群抵达西澳时,人们修了一条长达1000英里的栅栏,试图将其拦住。但是,这个栅栏很快被冲破了。1950年,澳大利亚的兔子的数量从最初的五只增加到了五亿只,这个国家绝大部分地区的庄稼或草地都遭到了极大损失,一些小岛甚至发生了水土流失。绝望之中,人们从巴西引入了多发黏液瘤病,以对付迅速繁殖的兔子。但是针对兔子的细菌战被证明只是使不断恶化的状况得到暂时缓解,一小部分兔子对这种病毒具有天然的免疫能力,它们在侥幸逃生后又快速繁殖起来。整个20世纪中期,澳大利亚的灭兔行动从未停止过。

    4.我要知道黄河的俗语和谚语谢谢

    下面这个网站从春秋时期到现代所有有关黄河的谚语全部在上面,点击即可,多的实在粘贴不完,自己看吧! 还有一个网站很丰富 “河走温县城,仓头猛一穷”; “孤柏嘴着了河,驾部唐部忘往外挪” “不到黄河心不死”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 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鹊楼》)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 (阮籍《咏怀》) 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

    (黄滋《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同上)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李白《公无渡河》)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崖。

    如今直上银河去,直到牵牛织女家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

    览百川之洪壮兮,莫尚美于黄河。 潜昆仑之峻极兮,出积石之嵯峨。

    登龙门而南游兮,拂华阴于曲阿。 凌砥柱而激湍兮,逾洛?I而扬波。

    体委蛇于后土兮,配灵汉于苍穹。 贯中夏之能甸兮,经朔北之遐荒。

    历二周之北境兮,流三晋之南乡。 秦自西而启壤兮,齐据东而画疆。

    殷徒涉而永固,卫迁济而遂疆。 赵决流而却魏,嬴引沟而灭梁。

    思先哲之攸叹,何水德之难量。 关于黄河的诗词歌谣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等大量文学经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产生在黄河,它们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 王之涣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王维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艄公号子声声雷,船工拉纤步步沉。

    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衣不遮身。运载粮食千万担,船工只能把糠馍啃。

    军阀老板发大财,黄河船工辈辈穷。” “一条飞龙出昆仑,摇头摆尾过三门。

    吼声震裂邙山头,惊涛骇浪把船行。” “三气周瑜在江东,诸葛亮将台祭东风。

    祭起东风连三阵,火烧曹营百万兵。 ”黄河船工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上,漂泊在木船上。

    他们对黄河了如指掌,把船只视为家珍。在与黄河风浪搏斗的生活实践中,船工们创作出了丰富多采、独具特色的黄河号子。

    声声号子,抒发了船工们复杂的感情,反映出他们的喜、怒、哀、乐、忧、怨、悲、欢。黄河船工号子,伴随着船工的劳动,是船民生活的旋律。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浪淘沙九首》诗中的第一首中的前两句。

    后两句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洲词》王之涣 黄河二首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黄河二首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作者:【韦应物】 年代:【唐】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 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注释】: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他在夏末离开长安赴任,经洛阳,舟行洛水到巩县入黄河东下。

    这诗便是由洛水入黄河之际的即景抒怀之作,寄给他从前任洛阳县丞时的僚友。 诗人顺洛水向东北航行,两岸青山不绝,渐渐地,东南方向的高山深谷多了起来,而船却已在不知不觉中驶入黄河了。

    于是诗人纵目四望黄河景物。这是秋天的傍晚,滚滚黄河与天相连,天边隐约可见稀疏的树木在寒气中枯落。

    夕阳映照在汹涌的河水中,忽亮忽暗地闪烁不定。 那种清廓的景象,使他想起了几年前在伊水边看到的那个孤零零的村落,自经安史之乱,残破萧条已甚。

    往事不堪回首,而眼前雨霁晴展,北风劲吹,只见空中有一只孤雁向南飞去。此刻,诗人的心。

    大洋洲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