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不到黄河不死心的上一句谚语

    1.为什么说“不到黄河不死心

    不到黄河不死心(有时亦作“不到黄河心不死”)是人们常用的一句俗语,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境地不肯死心。

    如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中即有句云:“这种人不到黄河心不死。现在我们横竖总不落好,索性给他一个一不做二不休。”

    细思之,这句俗语也颇让人感到有些莫名其妙:“死心”和“到黄河”二者之间又 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么? 正本清源,“不到黄河心不死”一语也是由其他俗语讹变而来。关于这一俗语的本源,最常见的解释是“不到乌江心不死”(有时亦作“不到乌江不肯休”),而“不到乌江心不死”一语则典出项羽自刎于乌江事。

    乌江,今名乌江浦,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据《史记·项羽本纪》载:秦末年间,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推翻了秦王朝之后,又进行了长达5年的楚汉争战。

    公元前204年,垓下一战,楚军大败,项羽所带的江东八千子弟无一生还。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项羽被逼至乌江之畔,而这时乌江亭长早已经为他准备好了一条渡船,并对他说:“江东虽小,也还有几千里土地、几十万民众,足以称王。

    请大王赶快渡江吧!”可没想到项羽人未死心已死,没有听从乌江亭长的劝告,而是拔剑自刎于乌江之畔。“不到乌江心不死”一语即由此而来。

    至少在明代,这一俗语字面上还未讹变。如明代《拍案惊奇》卷十五中即有句云:“恁地说来,也还有些志气,我道你‘不到乌江不死心’,今已到乌江,这心原也该死了。”

    明代以后,大约由于黄河的知名度远比乌江高的缘故,这一俗语才逐渐衍变为“不到黄河不死心”。 另有人认为,“不到黄河心不死”其实是由“不得横祸心不死”一语谐音讹变而来的。

    如晚清小说《扫迷帚》第五回中写到昆山通人汪梧凰在辨析苏州谚语“弗到黄河心弗死,到了黄河死不及”时说:其中之“黄河”乃“横祸”之误,言人不犯横祸,则不肯死心塌地,及犯了事,则身为囚犯,欲死不及,此语乃劝人及早改过之意。也就是说,“不到黄河心不死”这一俗语中的“黄河”并非真指黄河,而是“横祸”之”谐音,人们后来之所以要“不得横祸心不死”变成“不到黄河心不死”,是为了将这一意思表达得更为直接、形象,并避开贬义。

    2.为什么不到黄河不死心

    话说,有一个年轻的渔夫,名字叫关彩,每天去打鱼,在河里一边摇浆一边唱歌,那婉转悠扬的歌声十分动听,不仅乡亲们喜欢听,就连岸边树上的小鸟儿,听到他的歌声,也自觉不如他,停止了鸣叫.

    河边有一个村庄,关彩每天打鱼,都从这里经过.。庄里,有一个财主姓黄,他有个女儿,名字叫黄河,长的非常漂亮,十八,九岁,还没出嫁,因为她家靠着河岸,她每天都站在窗前,观看河中来往的船只和渔夫打鱼,听那年轻的小伙子唱歌,如果有一天关彩有事没去打鱼,黄河听不到他的歌声,就一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久而久之,黄河对关彩便产生了爱慕之心,得了相思病,卧床不起,黄老财主请了无数的名医,也没治好黄河的病.有一天,黄河对母亲吐漏了真情,说:什么药也治不好我的病,要想让我的病好,非得亲自见一见那每日划船从这里过,会唱歌儿的小伙子.母亲把女儿的话告诉了黄财主,黄财主说:这点小事,还不好办?明天我派人去请他来做客就是了.

    第二天,关彩又一边划船,一边唱着歌去打鱼,忽然见对面来了一条船.黄家的大管家站在船头问:喂,小伙子,你是叫关彩吧?关彩答到:是的,我正是关彩.管家说:你一天能打多少鱼?关彩以为是黄家要买鱼.就说:百八十斤.管家回答说:我们东家,就是这个庄的黄老爷,今天找你有事情商量,就不要去打鱼了.关彩问:你们东家找我有什么事啊?管家答:我们东家,是开鱼行的,大概是和你商量买鱼的事啊.

    关彩想:我每天打鱼,交给这家鱼行,还省得跑到城里去卖.就说:好吧.随后把船划到岸边,用绳子把船栓在河边的柳树上,就跟管家进了黄财主家.黄财主和关彩一边喝茶,一边谈生意,黄河躲在内室,把窗帘扒开一条缝,偷偷的看,见关彩长的眉清目秀,更是喜欢.

    从那以后,关彩打鱼回来,就交到黄家,黄河每天也都能偷偷的看到关彩,病也就好了.

    有一天,关彩打鱼回来,用扁担挑着两只鱼娄刚进黄家门口,就听到黄家正在吵闹,关彩和黄家一个长工打听,发生了什么事,那长工就悄悄的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

    原来今天早晨,黄家来了一个媒婆,为黄河保媒,黄河听说把她嫁给临村一个财主的儿子,就说:要嫁,我就嫁给关彩,要把我嫁给别人,我宁可一死.关彩问那长工:大叔,黄小姐为什么不爱有钱有势的,却偏偏爱上我这穷打鱼的呢?那长工大叔就把黄河早就悄悄爱着他的事告诉了他,关彩听了,心里非常激动.

    关彩回家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左邻右舍都给他出主意,让他去黄家求亲.关彩把积攒的钱都拿了出来,乡亲们又给他凑了一些钱,买了些彩礼,便拖人去求亲.谁知道黄财主说:穷打鱼的,想娶我女儿,没有镜子,也该撒泡尿照照自己.彩礼也被丢了出来.

    从那以后,关彩卧床不起,不多日子就死了,乡亲们就把他埋葬了,可是人们发现,每天夜里,关彩的坟墓就发光.有一个贪财的人想,这坟里一定有宝贝,于是,在一天夜里就把坟扒开,发现棺材里有一只酒杯.原来,关彩始终没见过黄河一面,所以人死心不死,心就变成一只酒杯,那盗墓的把酒杯拿到家里,斟上酒以后,就看见酒里有一个青年划着打鱼的船,一边唱歌,歌声飞出酒杯,在屋里回荡.第二天,他就把酒杯拿到集市上去卖.碰巧被黄河的父亲买去了.

    黄河见关彩好长时间没来卖鱼,心里很纳闷,每天早晨,她都站到窗前,眼盯河面.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再也没见关彩打鱼,也一直没有听到关彩的歌声,犯了猜疑.和家人一打听,才知道关彩已经死了.黄河心里非常难过,也一病卧床不起.

    这天,黄财主买了酒杯,回到家,就想给女儿解解闷,就把酒杯倒上酒,让女儿看,黄河一看,酒杯里划船的渔夫,正是关彩,酒杯里还传出关彩动听的歌声,黄河十分难过,止不住泪水往下流,正好滴在酒杯里,酒杯便咔吧一声碎了.后来,黄河因为思念关彩,不久也离开了人世.人们根据这件事,编成了两句顺口溜:不见关彩不落泪,看不到黄河不死心.这两句话传来传去,传成了现在的话变成了: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自己看吧

    3.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歇后语

    不见棺材不落泪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4.“不到黄河心不死”是谁说的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阮籍《咏怀》)

    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黄滋《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同上)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崖。如今直上银河去,直到牵牛织女家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不到黄河不死心的上一句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