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优点
1.谚语的特点是
谚语的特点: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各类谚语】:一、朋友与敌人1、有福同享,有难同当。2.邻居好,赛金宝。
3.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4.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5.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6.交人交心,浇花浇根。
7.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交情。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9.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10.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11.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12.宁喝朋友的白水,不吃敌人的蜂蜜。
13.娶妻娶德不娶色,交友交心不交财。14.朋友千个少,敌人一个多。
15.仇人相见,分外眼红。16.弱敌不可轻,强敌不可畏。
二、时间与金钱17.不怕慢,就怕站。1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9.时间像生命,一刻值千金。20.花儿凋谢不再开,光阴一去不再来。
21.今朝有事今朝做,莫将忙事待明天。2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3.追赶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宠爱他;放弃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冷落他。24.浪费时间,等于缩短生命。
三、求知与学艺25.无事不登三宝殿。26.精益求精,艺无止境。
27.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28.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29.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3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1.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32.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学不了。
33.不怕学不成,只怕心不诚。3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5.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36.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37.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38.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四、学习方法39.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40.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多练)41.好学深思,心知其义。(多思)42.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多问)43.三人行,必有我师。(多问)44.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多记)45.书本不常翻,犹如一块砖。(多读)4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多读)47.常说嘴里顺,常写手不笨。(多写)。
2.谚语有什么特点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三类: (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2)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谚语有多种: 有英语谚语、气象谚语、经典谚语、农业谚语、卫生谚语、社会谚语、学习谚语等……。
3.谚语的特点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三类:
(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2)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
谚语有多种: 有英语谚语、气象谚语、经典谚语、农业谚语
、卫生谚语、社会谚语、学习谚语等……
4.俗语的特点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
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有的文章中偶尔也把俗语称作成语。
俗语和成语都是汉语中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二者关系密切。“约定俗成”这一成语,就包含着俗、成二字。
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它们还是各有特点的。试比较下列例句:甲、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乙、弱肉强食 甲、多年的老歪树,直不起来了 乙、积重难返 甲、后长的牛角,比先长的耳朵长 乙、后来居上 甲、捡了芝麻,丢掉西瓜 乙、因小失大 甲、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乙、分道扬镳 甲、前怕狼,后怕虎 乙、畏首畏尾 甲、打破砂锅问到底 乙、刨根问底 甲、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 乙、一见锺情 以上各组例句,甲、乙意思相同,甲为俗语,乙为成语。
俗语以形象为主体;成语以精练为特色。俗语多为完整的句子,长短不一,运用时可以变通;成语多为四个字的稳定结构,形式整齐。
俗语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文字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多用作书面语,文字上趋向典雅。从这一比较中,可以从主要方面作出界定:俗语是以形象为主体的通俗的口语,它的结构形式相对稳定,而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灵活变通。
这是俗语的主要内涵,就外延来说,它跟成语难免有交错的情况。俗语虽然以形象为主体,但也不排除精练;成语虽然以精练为特色,但也不排除形象。
成语虽然绝大多数是四字结构,但也有一些是由四个以上的字组成的;俗语句式虽然长短不齐,但也有少量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俗语虽然多为口语,但已广泛进入文学作品,甚至哲学、科技图书中也经常用到;而随着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成语在口语中也经常使用。
这样,俗语跟成语,就可能互相渗透,存在着交错现象。如: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③雪上加霜(形象,四字,俗语→成语) ④习惯成自然(精练,五字,俗语→成语) ⑤不敢越雷池一步(形象,精练,七字,俗语← →成语) 俗语是口语型的,成语是书面语型的。
这些语例,兼有俗语和成语的某些特点,看来俗语辞典、成语辞典都可以收录,好在这种情况并不算多。俗语和成语,有时候也可能互相转化,并同时存在。
例如:①板凳没焐热← →席不暇暖 ②打老鼠又怕碰破玉瓶儿← →投鼠忌器 ③火烧眉毛顾眼前← →燃眉之急 ④鸡蛋碰石头← →以卵击石 ⑤鸡飞蛋打一场空← →鸡飞蛋打 ⑥拉完磨杀驴← →卸磨杀驴 ⑦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 ⑧没喝过墨水← →胸无点墨 ⑨怕噎了嗓子不吃饭← →因噎废食 ⑩什么病吃什么药← →对症下药 ①①一网打尽满河鱼← → 一网打尽 俗语语句结构如果趋向整齐,就有可能转化为成语;成语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转化为俗语。俗语转化为成语,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语转化为俗语,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补充,往往转化为歇后语。
(参见下文歇后语)俗语与成语,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俗语有俗语的优点;成语有成语的长处。
俗语使得描写生动活泼,成语使得论述铿锵有力,都值得很好学习。二,谚语和格言 有些图书把俗语、谚语并称为俗谚,把它们汇编在一起。
汇编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二者并不相等。谚语只是俗语的一部分,它是一些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的俗语。
如:①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 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③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 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⑥金子碎了分量在 ⑦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⑨墨是可以磨浓的 ⑩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 ①①人心齐,泰山移 ①②咬人的狗是不露牙的 ①③只要功夫深,铁尺磨成针 格言也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但仔细区分,仍稍有不同。
格言所总结的知识经验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多属逻辑思维,是哲理性的语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谚语总结的知识经验不限于社会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如农谚),它出自人民群众之口,多属形象思维,是文学性的语言。这种区别,应该把格言归入书面语一类,把谚语归入口语一类。
但是,也难免有交错的情况。甲,满招损,谦受益(书面语) 乙,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口语) 甲,有志者事竟成(书面语) 乙,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口语) 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书面语) 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口语) 以上三组,严格地说,甲为格言,乙为谚语。
但是,由于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格言也进入了口语。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加以区分,而不得不承认,实际上存在一些交错现象 俗语中一部分为谚语,另一部分是描述性的语句,它们并没有总结知识经验,而只是表述一种情态。
如:①不认这壶酒钱 ②不知道哪头炕热 ③蝉曳残声过别枝 ④横挑鼻子竖挑眼 ⑤眉毛胡子一把抓 ⑥起大早,赶晚集 ⑦求爷爷,告奶奶 ⑧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⑨摇头不算点头算 ⑩中看不中吃 ①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①②走了穿红的,来了穿绿的 这一部分语。
5.读书好处的谚语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陈寿 6.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8.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0.——鲁迅 引自《名人和名言》 唯对于书,不能忘情。 我之于书,爱护备至。
污者净之,折者平之。 阅前沐手,阅后安置。
温公惜书,不过如斯。 勿作书蠹,勿为书痴。
勿拘泥之,勿尽倍之。 1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6、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7、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8、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2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5、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6、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8、路漫漫其修道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9、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30、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31、“书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精神上的遗训。”
——赫尔岑 32、要多读书,但不要读太多的书。 ——富兰克林 33、书虫将自己裹在言辞之网中,只能看见别人思想反应出来的事物的朦胧影像。
——哈兹里特 34、有些人为思想而读书-罕见;有些人为写作而读书-常见;有些人为搜集谈资而读书,这些人占读书人的大多数。 ——科尔顿 35、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36、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37、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 ——巴甫连柯 38、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39、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40、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罗廖夫 41、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42、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3、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
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 44、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45、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46、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47、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
——爱默生 48、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49、书是良药——刘向(我国汉代大学者)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50、书是面包——高尔基说: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51、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52、书是阶梯——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3、书是源泉——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54、书是船只——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55、书是顾问——凯勃斯说:“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
56、书是奇迹——高尔基说:“书,要算要人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 57、书是社会——皮罗果夫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58、书是营养品——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59、书是遗训、忠告和命令——赫尔岑说:“书——这是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中选,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
60、“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61、“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
——德伯里 6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63、“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托尔斯泰 64、“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弥尔顿 65、“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
——尼克拉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