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捕猎者谚语故事

    1.关于狼的成语·谚语·故事{性情以及狼群精神}

    牧羊人与狼 牧羊人捡到一只刚刚出生的狼崽子,把它带回家,跟他的狗喂养在一起。

    小狼长大以后,如有狼来叼羊,它就和狗一起去追赶。有一次,狗没追上,就回去了,那狼却继续追赶,待追上后,和其他狼一起分享了羊肉。

    从此以后,有时并没有狼来叼羊,它也偷偷地咬死一只羊,和狗一起分享。后来,牧羊人觉察到它的行为,便将它吊死在树上。

    这故事说明,恶劣的本性难以改变。 ☆ 牧羊人与狼崽 牧羊人发现了一只小狼,带回家喂养。

    小狼长大后,牧羊人教它去偷抢附近别人家的羊。已驯化的狼却说:“你要我养成了偷抢的习惯,那最好首先请你看守好自己的羊,别丢失了。”

    这是说,唆使别人干坏事,首先遭殃的是自己。 ☆ 野驴和狼 有一天,野驴的脚被刺扎了,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十分痛苦。

    一条狼见到了受伤的野驴,想要吃掉这唾手可得的猎物。野驴请求他说:“你帮我拔出脚上的刺,消除我的痛苦,使我毫无痛苦地让你吃。”

    狼用牙齿把刺拔出来,野驴不再脚痛了,顿时,他的脚也有力了,便一脚踢死了狼,逃到别处,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这故事说明,对敌人行善,不仅得不到好处,还会遭到不幸。

    ☆ 小羊羔和狼 狼追赶小羊羔,小羊羔逃到一座庙中躲藏。狼向他叫喊:“和尚如把你捉住,会把你杀了去祭神。”

    羊羔回答说:“在庙中祭神,比让你吃掉好得多。” 这是说,无论遭到怎样的危险,也比死在恶人手中好。

    ☆ 狼 医 生 驴子在牧场上吃草,看见一只狼向他跑来,便装出瘸腿的样子。狼走过来,问他脚怎么啦。

    他说越过篱笆时,踩着了刺,扎伤了脚,请狼先把刺拔掉,然后再吃他,免得扎伤喉咙。狼信以为真,便抬起驴的腿来,全神贯注地认真检查驴的蹄子。

    这时,驴子用脚对准狼的嘴使劲一蹬,踹掉了狼的牙齿。狼十分痛苦地说:“我真活该!父亲教我做屠户,我干嘛要去做医生呢?” 这是说,那些不安分守己的人往往会遭到不幸。

    ☆ 狼与狗打仗 有一次,狼与狗宣战。一只希腊狗被选为狗将军,他迟迟没有应战,狼却不断地大肆威胁他们。

    希腊狗说道:“知道我为什么犹豫不决吗?战前谋划至关重要。狼的种类与毛色几乎相同,我们却种类不同,性格不同,加上我们毛色五颜六色,有的黑色,有的红色,还有的是白与灰色。

    带领了这些完全不能统一的狗,如何能去应战呢?” 这是说,人们必须团结一致、一心一意,方能战胜敌人。 ☆ 狼、羊群和公羊 狼派使者到羊那里去,说羊群若把守护他们的狗抓住杀了,便与他们缔结永久的和平。

    那些愚蠢的羊许诺了狼。这时,有只年老的公羊说:“怎么使我们信任你们并与你们一起生活呢?有狗保护我们时,你们还搅得我们不能平安地吃食呢。”

    这是说,人们不能相信坏人假惺惺的誓约,而放弃自己的安全保障。 _--------------------------------------------------------------- 狼的传说 01.印地安的传说 生活与狼有著密切关系的美国印第安人,流传著这样一个关於人与狼之间的古 老传说:「从前有一天,最早的人类发现其他动物都有同伴为伍,唯独自己是孤 零零的,於是他向造物主问道:『为什麽只有我落单呢 』造物主回答:『那麽就 赐予你能与你一同行走,说话和嬉戏的生物吧!』於是,神把狼赐给了人类,并 对他们说:『你们彼此成了兄弟,应该相互扶持.前往世界各地.』人类和狼遵照 指示行事后,又回到了造物主跟前,造物主又说:『从今天开始,你们将各走各 的路,但双方的遭遇也许大同小异,你们会使遇见你们的人感到害怕或心生敬 畏或被他们所误解.』於是,人类和狼便各自启程.各自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活 到了现在.」 狼的资料 狼是动物世界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它既有凶残嗜血的天性,又有团结协作的特点。

    因此, 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狼仇恨与狼崇拜两种观念。 我们先来谈一谈人们为什么恨他们吧。

    狼由于对草原人重要资产的羊产生危害性,草原人对它们不得不大力猎杀。种种记载表明,它还危害家畜甚至吃人;它是寓言故事等文学作品中传说的恶魔,身性凶残,阴险狡诈,常常被贯以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等恶名。

    于是人类对狼大开杀戒,将其赶紧杀绝。 接下来我们再来谈一谈人们对他们的崇拜。

    人们推崇的狼主要是因为狼有以下三个特征,首先,嗅觉敏锐,善于捕捉机会。在大草原上,狼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它们的主要目标——羊或羊群,窥视着羊的活动规律甚至牧羊者的状况,一有机会,马上出击。

    难怪人们常常将捕猎者形容为“恶狼似的眼睛”。其次,富于进取心和攻击性,且不轻言失败。

    狼袭击羊时,常常是死死咬住,不会轻易放弃。而且狼并不是咬死一只饱腹而已,而是在最短的时间里,能放倒多少就放倒多少。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应该是团队精神。狼很少单独出没,总是团队作战,所以才有“猛虎还怕群狼”之说。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人类社会,团队精神的威力越来越受重视,这是人们尊崇狼性文化的又一个缘由。 总之,有人仇恨狼,有人崇拜狼,的确,任何事物总是两面的。

    我们应该全面的看待这个极具个性的动物,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分析事物。 狼的外形与体色 狼是犬科中体型最大者,外形似狼犬,但嘴尖口宽。

    通常两耳竖立,尾不上卷。

    2.有关狼的成语和谚语,在加上几篇关于狼的故事

    狼的成语: 杯盘狼藉、狼子野心、狼心狗肺。

    狼狈为奸、狼吞虎咽 鬼哭狼号 声名狼藉、狼戾不仁、狼烟四起 前怕狼,后怕虎 成语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如狼似虎 成语 象狼和虎一样凶狠。

    比喻非常凶暴残忍。 狼吞虎咽 成语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声名狼藉 成语 声名:名誉;狼藉:杂乱不堪。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豺狼成性 成语 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形容为人残暴 鬼哭狼嚎 成语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豺狼当道 成语 比喻坏人当权。 杯盘狼藉 成语 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

    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 狼烟四起 成语 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

    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狼子野心 成语 狼子:狼崽子。

    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恶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狼狈为奸 成语 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狼狈不堪 成语 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

    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鹰视狼步 成语 象鹰那样看东西,象狼那样走路。

    形容外貌阴险。 鼠窜狼奔 成语 形容狼狈逃跑的情景。

    赃污狼藉 成语 谓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狼贪鼠窃 成语 如狼那样贪狠;似鼠那样惯窃。

    常形容敌人贪狠卑鄙。 狼贪虎视 成语 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

    比喻野心很大。 狼奔豕突 成语 豕:猪;突:猛冲。

    象狼那样奔跑,象猪那样冲撞。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狼心狗肺 成语 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狼心狗行 成语 心肠似狼,行为如狗。

    比喻贪婪凶狠,卑鄙无耻。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成语 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

    虎狼之势 成语 形容极凶猛的声势。 使羊将狼 成语 将:统率,指挥。

    派羊去指挥狼。比喻不足以统率指挥。

    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驾驭强横而有野心的人,这要坏事。 豕突狼奔 成语 豕:猪;突:猛冲。

    象猪那样冲撞,象狼那样奔跑。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羊狠狼贪 成语 原指为人凶狠,争夺权势,后比喻贪官污吏的残酷剥削。 如狼牧羊 成语 如同狼放养羊一般。

    比喻官吏残酷地欺压人民。 引狼入室 成语 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狼 狼到天边不改性; 狼窝里少不了骨头; 狼是铜头铁脚麻杆腰; 狼有狼道,蛇有蛇踪; 狼狗打架,两家害怕; 狼给羊领路最危险; 狼最喜欢离群的绵羊; 狼剩一口气时,还想吃羊; 狼的头伸进羊圈,决不会谦虚的把身子留在外面. 狼的谚语 狼的谚语(英)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披着羊皮的狼. When the wolf grows old, the crows ride him. 狼老遭鸟欺 Who keeps company with the wolf, will learn to howl. 跟狼一起,就会学狼叫 A sheep among wolves. 落入狼群. 狼的歇后语 狼吃狼—— 对着嚎; 狼借猪娃—— 还不了; 狼啃青草—— 装羊(洋); 狼群里跑出羊—— 不可能; 狼看羊群—— 越看越少; 狼给羊献礼—— 没安好心; 狼崽进羊圈—— 没好事. 从中外谚语中我们可以从探究出,在古代外国和中国一样认为狼是凶恶,冷酷,贪婪的代表. 狼的主要食物是羊,狼对狼有着锲而不舍的追求. 狼崽从出生就被训练去捕猎食物,而具有狼 狼的歇后语分类:1、狼吃狼 - 冷不防(比喻突然,没有料到) 2、狼惜猪娃 - 还不了(比喻不去无回) 3、狼头上长角 - 装样(羊) 4、狼装羊肥 - 不怀好意 5、狼吃狼 - 冷不防 6、狼装羊笑 - 居心不良 7、狼头上括竹笋 - 装羊(羊) 8、狼行千里吃肉 - 本性难移 9、狼窝里荞孩子 - 性命难保 10、狼不吃死孩子 - 活人惯的 11、狼啃青草 - 装洋(羊) 12、狼吃鬼 - 没影几 13、狼看羊羔 - 越看越少 14、狼借猎娃 - 还不了 15、狼狗打架 - 两头害怕 狼的俗语 1、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 2、狼披羊皮还是狼。

    3、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4、可怜狼的人要被狼吃掉。

    5、可怜狼的猎人,羊群不会增多。 6、狼行千里吃人,狗到天边吃屎。

    7、不开猎枪,打不住狼。 8、狼给羔羊领路最危险。

    9、狼到天边不改性; 10、狼窝里少不了骨头; 11、狼是铜头铁脚麻杆腰; 12、狼有狼道,蛇有蛇踪; 13、狼最喜欢离群的绵羊; 14、狼剩一口气时,还想吃羊; 15、狼的头伸进羊圈,决不会谦虚的把身子留在外面。

    3.关于狼的成语、谚语、故事

    1、狼谚语:

    不能请羊管菜园,不能请狼管羊圈。

    狼众食人,人众食狼。

    披着羊皮的狼。

    狼行千里,改不了吃人。

    狼终究是狼,即使它不吃你的狼。

    和狼在一起,就学会吃人。

    灰狼其为吾人之口令。

    汉极大,然不耐饥渴,失一狼,走千羊。

    2、狼成语:

    狼狈为奸、狼奔豕突、狼心狗肺、狼吞虎咽、狼狈不堪、狼烟四起、狼子野心、声名狼籍、鬼哭狼嚎、引狼入室、杯盘狼籍、与狼共舞。

    3、狼歇后语:

    狼吃狼 - 冷不防(比喻突然,没有料到)

    狼惜猪娃 - 还不了(比喻不去无回)

    狼头上长角 - 装样(羊)

    狼装羊肥 - 不怀好意

    狼装羊笑 - 居心不良

    狼头上括竹笋 - 装羊(羊)

    狼行千里吃肉 - 本性难移

    狼窝里荞孩子 - 性命难保

    狼不吃死孩子 - 活人惯的

    狼啃青草 - 装洋(羊)

    狼吃鬼 - 没影几

    狼看羊羔 - 越看越少

    狼借猎娃 - 还不了

    狼狗打架 - 两头害怕

    4、狼迷语:

    【农业词语谜】 要把那些强盗豺狼全都埋葬 (猜:农药一)

    谜底: 敌杀死

    【地理词语谜】 四塞忽闻狼烟起 (猜:外国地名)

    谜底: 朝鲜宁边

    【其它】 不辨东西,杯盏狼藉。 (猜:打5字生理学名词一)

    谜底: 生物钟紊乱

    【棋牌】 狼吞虎咽 (猜:打象棋术语一)

    谜底: 吃相过急

    【成语谜】 黄鼠狼与狐狸结亲 (猜:打成语一)

    谜底: 臭味相投

    【动物】 老家住在弯里弯,前门后门都不关,狮子豺狼全不怕,只怕猫咪下山来。 (猜:打动物一)

    谜底: 老鼠

    【数学谜】 狼烟四起 (猜:数学名词一)

    谜底: 周角

    【成语谜】 前门拒狼后门进虎 (猜:打成语一)

    谜底: 腹背受敌

    【神话人物名】 《东郭先生和狼》后续 (猜:打传说人物一)

    谜底: 牛郎

    【武器】 穿黄袍,戴铁帽,半寸小人脾气躁,一撞屁股脑袋飞,打死豺狼狗强盗。 (猜:打武器名一)

    谜底: 子弹

    5、狼名言警句:

    兵马不离阵,虎狼不离山。

    雪打芭蕉心不死,豺狼本性要伤人。

    兔子靠腿狼靠牙,各有各的谋生法。

    强盗喜欢天黑,豺狼喜欢雨夜。

    不怕虎狼当面做,就怕人前两面刀。

    英国: 当你认为狗可信,狼已偷偷把羊圈进。

    苏联: 豺狼要是饿肚,总是羊有罪过。

    淮南子: 华骝绿耳,一日而至千里,然其使之博兔,不如豺狼。

    培根: 就是因为有了正义感,人才成为人,而不成为狼。

    五代·冯道: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雨果: 一个好行为也可能是一个坏行为,谁要救了狼就害了羊。谁为兀鹰修复了翅膀,谁就要为它的爪负责。

    6、狼性格:

    狡猾、凶残、贪婪,为人所厌恶、憎恨、鄙弃。

    7、狼故事:

    《大灰狼》《小红帽》、《东郭先生与狼》、《狼外婆》、《狼与小羊》。

    4.狼的谚语 俗语 短小的故事故事越短越好

    狼到天边不改性;

    狼窝里少不了骨头;

    狼是铜头铁脚麻杆腰;

    狼有狼道,蛇有蛇踪;

    狼狗打架,两家害怕;

    狼给羊领路最危险;

    狼最喜欢离群的绵羊;

    狼剩一口气时,还想吃羊;

    狼的头伸进羊圈,决不会谦虚的把身子留在外面.

    狼的谚语

    狼的谚语(英)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披着羊皮的狼.

    When the wolf grows old, the crows ride him.

    狼老遭鸟欺

    Who keeps company with the wolf, will learn to howl.

    跟狼一起,就会学狼叫

    A sheep among wolves.

    落入狼群.

    披着羊皮的狼

    狼行千里改不了吃人

    打鱼靠网,打狼靠棒

    虎死不变形,狼死不变性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1、狼谚语:

    不能请羊管菜园,不能请狼管羊圈。

    狼众食人,人众食狼。

    披着羊皮的狼。

    狼行千里,改不了吃人。

    狼终究是狼,即使它不吃你的狼。

    和狼在一起,就学会吃人。

    灰狼其为吾人之口令。

    汉极大,然不耐饥渴,失一狼,走千羊。

    2、狼成语:

    狼狈为奸、狼奔豕突、狼心狗肺、狼吞虎咽、狼狈不堪、狼烟四起、狼子野心、声名狼籍、鬼哭狼嚎、引狼入室、杯盘狼籍、与狼共舞。

    3、狼歇后语:

    狼吃狼 - 冷不防(比喻突然,没有料到)

    狼惜猪娃 - 还不了(比喻不去无回)

    狼头上长角 - 装样(羊)

    狼装羊肥 - 不怀好意

    狼装羊笑 - 居心不良

    狼头上括竹笋 - 装羊(羊)

    狼行千里吃肉 - 本性难移

    狼窝里荞孩子 - 性命难保

    狼不吃死孩子 - 活人惯的

    狼啃青草 - 装洋(羊)

    狼吃鬼 - 没影几

    狼看羊羔 - 越看越少

    狼借猎娃 - 还不了

    狼狗打架 - 两头害怕

    4、狼迷语:

    【农业词语谜】 要把那些强盗豺狼全都埋葬 (猜:农药一)

    谜底: 敌杀死

    【地理词语谜】 四塞忽闻狼烟起 (猜:外国地名)

    谜底: 朝鲜宁边

    【其它】 不辨东西,杯盏狼藉。 (猜:打5字生理学名词一)

    谜底: 生物钟紊乱

    【棋牌】 狼吞虎咽 (猜:打象棋术语一)

    谜底: 吃相过急

    【成语谜】 黄鼠狼与狐狸结亲 (猜:打成语一)

    谜底: 臭味相投

    【动物】 老家住在弯里弯,前门后门都不关,狮子豺狼全不怕,只怕猫咪下山来。 (猜:打动物一)

    谜底: 老鼠

    【数学谜】 狼烟四起 (猜:数学名词一)

    谜底: 周角

    【成语谜】 前门拒狼后门进虎 (猜:打成语一)

    谜底: 腹背受敌

    【神话人物名】 《东郭先生和狼》后续 (猜:打传说人物一)

    谜底: 牛郎

    【武器】 穿黄袍,戴铁帽,半寸小人脾气躁,一撞屁股脑袋飞,打死豺狼狗强盗。 (猜:打武器名一)

    谜底: 子弹

    5、狼名言警句:

    兵马不离阵,虎狼不离山。

    雪打芭蕉心不死,豺狼本性要伤人。

    兔子靠腿狼靠牙,各有各的谋生法。

    强盗喜欢天黑,豺狼喜欢雨夜。

    不怕虎狼当面做,就怕人前两面刀。

    英国: 当你认为狗可信,狼已偷偷把羊圈进。

    苏联: 豺狼要是饿肚,总是羊有罪过。

    淮南子: 华骝绿耳,一日而至千里,然其使之博兔,不如豺狼。

    培根: 就是因为有了正义感,人才成为人,而不成为狼。

    五代·冯道: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雨果: 一个好行为也可能是一个坏行为,谁要救了狼就害了羊。谁为兀鹰修复了翅膀,谁就要为它的爪负责。

    5.经典谚语故事

    潮汕俗语“无好家神通外鬼”意指吃里扒外,胳膊往外拐。这个俗语来源于一个民间传说。

    相传某乡有一户贫穷人家,生活十分困难,常常缺米断炊,过年过节也只能向人家借一点钱勉强度日。他家的灶神(司命公)总觉得供奉的东西太少了,不若大户人家,有肉有菜。于是越想越生气。某日,阎王要抓一个替死鬼。正巧这事被灶神得知,他觉得报复的机会来了,竟然跑去向鬼差“推荐”自家的主人。可恨这位“家神”不但没有保佑这家人幸福,反而串通鬼差要来害自已人。幸好灶神的所做所为都为主人梦中获悉,醒来后气愤万分,遂将灶神牌位扔出门外,连声骂道:“无好家神通外鬼!”

    凡事学大丈

    俗语:“凡事学大丈”意指做事心中无数,盲目跟从。“大丈”本指大姨父,潮汕习俗大人跟小孩称呼对方以示尊敬,所以襟弟称襟兄也称“大丈”。

    “凡事学大丈”这个俗语,源出民间流传的一则“傻女婿故事”。传说以前有一位傻女婿要到岳母家祝寿,妻子怕他出洋相,便告诉他:“大姐夫是个知书识理的人,到了我妈家,你就跟他学着做就行了。”翌日,到了丈母娘(岳母)家,傻女婿便细心注意大女婿的一举一动,认真模仿。在筵席上,大女婿举杯向丈母娘祝寿,他也举杯祝寿;大女婿为丈母娘夹菜,他也夹菜;规规矩矩,很有风度。丈母娘心想小女婿虽没读书,也甚懂理,心里很高兴。席间大女婿掰分一粒蚶吃,并用手帕将蚶壳包下,然后又吃豆粉汤。小女婿一不留心没看清楚,以为大丈吃蚶是连壳吞下,心想这可能是礼貌吃法。于是,也拿了一粒蚶放进嘴里,拼命往喉咙里咽。这谈何容易,他被哽得好苦。大女婿见襟弟这般傻相,忍不住大笑一声,谁料刚吞下的豆粉丝从鼻孔中喷了出来。傻女婿见状,惊惧万分,忙把蚶壳吐出,连连说:“大丈啊大丈,你那‘蛤蟆吞涎’已经把我哽得半死。这一着‘牛囝穿鼻’我确实学不来!”弄得大丈哭笑不得,众人却被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斫断手指头

    潮汕人比喻某些人做错了事之后决心改正,痛改前非或指某个人下定了决心,总是用“斫断头指头”这个俗语。

    唐朝玄宗年间,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当时的名将张巡守睢阳城,浴血奋战。但寡不敌众,只好派手下大将南霁云向其它城守将讨救兵。南霁云带了三十名骑兵,奉命突围到附近的临淮关搬救兵。敌军数万人发现南霁云等的踪迹,就四面拦截,不放他过去。南霁云左右驰射,人马所到之处,好象闪电一样,倏尔明灭,使得敌军神摇目眩,不知所措。南霁云突围成功,到达淮阳时只损失两名部下,唐朝的将军们都妒忌张巡的威名,坐视其败,不愿伸出援手。临淮的守将贺兰进明,尤其如此。南霁云苦口请兵,贺兰进明只是不答应。南霁云悲愤之至,在宴会中拨出佩剑,砍断一只手指,鲜血淋漓地斥责贺兰进明自私,座中人不禁为之泪下。

    睢阳城破,张巡、南霁云等被俘不屈,以身殉国。

    潮阳及澄海都建有双忠公祠,以纪念张巡和许远。而南霁云“斫断手指头”的这个典故,也随之流传。但其语义已有所演变。

    上梁不正下梁歪 宋朝的时候,有个叫陈州的地方,这里连着三年都没有下过雨了,地里的庄稼都枯死了,老百姓没有粮食吃,到处流浪乞讨. 朝廷知道后,便派刘衙内的儿子刘得中和女婿杨金吾到陈州发放粮食,救济灾民. 临走时.刘衙内悄悄地对他们俩个说:"你们两个去陈州发放粮食救灾,这可是个发财的好机会呀!你们到那里这后,就把米价抬高,由五两一石改成十两一石,然后再往米里面和一些泥土和糠秕,这样我们就可以借这个机会大赚一笔啦!"两人听了,会意地点点头,然后便离去了. 到了陈州后,刘得中和杨金吾两人便按父亲说的那样,把米价改成了十两一石,往米里面掺了很多土和糠秕,还在称上面做了手脚,短斤少两. 老百姓看到买来的米不仅价格高不够斤数,而且里面还有很多泥土和糠秕,心里非常气愤,于是便联合起来,到官府那里告状,谁知这件事情传到了包拯的耳朵里,包拯是当时有名的铁面无私,公正执法的官员,他知道后,亲自到陈州了解情况,调查清楚之后,便马上把刘得中、杨金吾抓了起来,按照法律判处了死刑.

    6.有哪些谚语故事(要内容)

    谚语故事

    “人心不足蛇吞象。” 象是森林中的一个庞然大物,蛇却是一条细长细长的爬虫,肚皮很小,吞吃一只青蛙、老鼠什么的还差不多,居然妄想一口吞下一只庞大的象,真有点太自不量力了。“蛇吞象”是办不到的,它的用意不过是告诫人们不要“人心不足”,而要“知足”,有句成语叫“知足常乐”。

    谚语:

    气象

    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的经验总结。如,

    1.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2.日落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3.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4.久雨刮南风,天气将转晴。

    5.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

    6.燕子外迁,地旱天干。

    农业

    它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事经验。如:

    枣芽发,种棉花。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春雷响,万物长。

    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赣)

    重阳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雨晴一冬(闽)

    立冬小雪紧相连,冬前整地最当先。(江南)

    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北方)

    西风响,蟹脚痒,蟹立冬,影无踪(江南)

    立冬不吃糕,一死一旮旯“(南方)

    立冬有风,立春有雨;冬至有风,夏至有雨(山西)

    立冬种豌豆,一斗还一斗(南方)

    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防春旱(闽南)

    立冬打雷要反春(北方)

    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北方)

    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北方)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北方)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北方)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江南)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北方)

    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银,立春后犁铁(指应早翻土)。(客家)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客家)

    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闽南)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软枣

    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闽南)

    立冬南风雨,冬季无凋(干)土(闽南)

    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鱼防春旱(闽南)[3]

    卫生

    卫生谚语是人们根据卫生保健知识概括而成的。如:

    1.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2.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3.食能以时,身必无疾。

    4.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

    5. 伤筋动骨一百天

    社会

    社会谚语泛指为人处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国等方面应注意的事。如:

    1.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2.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5.狭路相逢勇者胜。

    6.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7.擒贼先擒王。

    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9.女人嫁汉,穿衣吃饭。

    10.王气垫,气垫王,为卖气垫到处忙。

    学习

    多是学习经验的总结,激励人们发奋学习。如:

    1.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2.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女娲造人、刻舟求剑、苏武牧羊、美人计、新亭对泣、割发代首、毛遂自荐……这些故事穿越历史、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它们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浓缩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智慧,同时还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揭示纷繁历史变迁的窗口。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词汇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7.古代民间谚语故事

    有一天,一位城郊农夫到圩市卖菜,听说伤马很便宜,也去买了一匹,拉回家去。

    由于回家时天色已暗,他便把马绑在猪圈里,准备明天一早就把它杀掉。 这天半夜,有一个毛贼到村里偷东西,听见农夫家的猪圈里有大猪嚎叫的声音,走近一看,是一只大肥猪。

    他高兴地把猪圈门撬开。当他刚钻进猪圈时,摸到那只伤马的尾巴。

    马最怕有人揪尾巴,一觉得尾巴被抓住了,伸腿一踢,正好踢中毛贼的下身。小毛贼痛得哇哇叫。

    农夫一家人听到了,马上冲到猪圈,毛贼一看到有人来,便哀求:放我走吧,我以后不敢来偷东西了!” 第二天,这事传开了,村里的人说:“莫看这歹马也有一步踢”。农夫也舍不得把马杀掉、精心喂养,结果这只伤马成了一匹壮马。

    这则故事说明,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有一点优势,就不要小看或郫视他。 这以上说到的是歹马也有一步踢这则民间谚语故事。

    接下来要和大家共同分享的另外一则闽南俗语叫“罩鸡不成孵”,也叫“押鸡不成孵”。听众朋友,“罩鸡不成孵”,说的是,母鸡不在蹲窝的时候,硬把它罩起来强迫它孵蛋是不可能的,如同普通话中“捆绑不成夫妻”“按下牛头喝水”的意思一样。

    它告诫人们,凡事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不能勉强。 听众朋友,母鸡蹲窝孵蛋是它的本能。

    当母鸡产完一窝蛋以后,它就开始孵蛋。这时,窝里即使没蛋,它也要蹲在窝里,这就是“蹲窝”,有的又叫“赖窝”。

    蹲窝的母鸡既清醒又迷糊。说它清醒,是因为它感到窝里有它的儿女们,不能离窝,否则会遭夭折。

    这期间,它少吃少喝,但不忘把粪便排泄在窝外,还不时翻窝,用身体最大限度地盖住所有的蛋。说它迷糊,是因为窝里有没有蛋它并不理会,即使窝里放鸭蛋鹅蛋或者其他鸟蛋甚至石头,它照样精心孵化。

    遇到这种情况,有些农家,为了使蹲窝的母鸡早清醒早生蛋,往往使用各种残忍手段折磨它,或泡入水中,或缚住双翅或双脚等,但一切都无济于事,最后依然不能使它恢复常态。 “罩鸡不成孵”原意为不能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如今又被人们引申为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或事勉强凑合在一起,结果彼此不但不能和谐相处,甚至往往把事情弄得乱糟糟。

    例如,兄弟、妯娌间由于性格不同或利益冲突,提出要分家过,而父母为了维护家庭的“统一”,却不答应,结果事与愿违,落得“罩鸡不成孵”,纠纷不断,家庭失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好,讲完了“罩鸡不成孵”这则闽南俗语后,下面咱继续来讲到一个泉州的俗语叫“一个书笼,一个头桶”。

    听众朋友,“一个书笼,一个头桶”是一句比较特殊的泉州俗语。书笼,即是装书的竹笼;头桶,便是装人头的木桶。

    这句俗语来自古代晋江一位书生的故事。 相传,明朝洪武十八年(一三八五),磁灶村一农家诞生一男孩名叫吴复。

    吴复从小天资聪颖,活泼执灵。六岁时就能背诵《三字经》,七岁时通论语孝经,被称为“小神童”。

    十八岁成为县学中有定额的廪生,享受公费待遇。 宣宗宣德戊申年(一四二八),泉州知府发现府学里有的廪生是冒名代考而录取的,便不分青红皂白地宣布所有的廪生全部除名,永远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那时,被除名的廪生,绝大部分觉得冤枉,但心里生气嘴中不敢说,自在家里生闷气。唯独吴复不怕死地说:“现在,我蒙受极大的冤枉。

    尽管民要告官,难如上青天,但人生自古谁无死,我怎能归世人屈辱于权势而在世间生存呢?我要上诉,来昭雪我的耻辱。”这样吴复就写好理由充足的状词,立即向泉州知府申诉,但被拒之门外,不予受理,他又往省城福州进行申诉,仍然无什么用。

    吴复回家后横下一条心,决定排除一切困难,到京城告御状,直到洗雪冤情方才罢休。 吴复拜别父母步行上京时,肩上挑着一个书笼和一个头桶,走了一村又一村,穿过一县又一县,晓行夜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顺利抵达京城,找个小客店住下,准备告御状。

    当朝的宣德皇帝是一位圣明的君主,曾多次接见和受理来京告状的受害者。吴复终于寻得机会,亲自向皇上申述冤情,并恳求皇上让受除名者重新参加甄别考试,他还表示:“若是小民考后属于不合格者宁受死罪,斩首后装在从家中带来的头桶而毫不悔恨。”

    皇上听后,既同情又感动,遂即颁下圣旨,命翰林院出题,从速通知泉州府所有被除名的廪生前来京都,在天门下参加甄别考试。 消息传开,泉州被除名的廪生都感到非常意外又欢喜,积极准备应试。

    众廪生经过几场甄别考试,到公开发榜时,吴复名列第一,其他具有真才实学者皆榜上有名。那些花大钱请人替考的冒牌货色,一一落马,丑态百出。

    事后,每当人们谈起这件事时,无不敬佩吴复的才学和胆识。 不久,吴复被朝廷选派到江苏省应天府溧水县担任县学训导,后因政绩突出,又被提升为溧水知县。

    吴复在回忆往事时,深有感慨地说:“当年若不是冒死拼搏,我哪会有今日呢?”从此,“一个书笼,一个头桶”这句俗语,连同这个真实的故事便在泉州民间流传开了。

    捕猎者谚语故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