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百喻经有一则谚语吃盐

    1.百喻经•愚人食盐翻译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和主人一起吃饭,他嫌主人煮的菜肴没有味道。

    主人听到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觉得菜肴十分美味。

    于是他有了一个想法:因为有了盐,所以菜美味。靠近傍晚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

    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这件事很奇怪,只看见自己儿子只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尽在盐中。”

    愚人不停吃盐,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的事情都一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2.愚人吃盐的故事说明什么哲学道理

    愚人食盐,佛家寓言。出自《百喻经》。故事梗概是: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去亲戚家吃饭,主人在菜中加盐,菜都很美味可口。傻人以为盐既然那么好吃,回去每餐都买盐来吃好了,省得煮那么多菜。于是到了街上买了一大包的盐,回到家里打开,抓了一把放进口里,结果,他尝到的不是美味,而是又苦又涩吃了想吐的味道。

    这个故事从哲学上看,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键部分虽然有重要意义,但整体却拥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反对孤立的形而上学观点。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

    3.百喻经 开头是昔有一人,至于他家、、、、、、、的翻译 很快要

    百喻经上至有一篇《愚人食盐喻》的开头是:昔有一(也有版本是愚)人,至於他家。

    翻译:从前,有一个傻子到朋友家作客。主人请他吃饭,他嫌菜太淡,没有味道。主人听说后,便往菜里加了一点盐。傻子尝到了加了盐的菜感到味道美多了,便自言自语地说:“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盐,菜的味道如此鲜美,更何况的盐呢?”在傻子看来,盐的味道比菜鲜美。于是,这个愚昧无知的傻子便空口吃盐,一口接一口地吃.吃了以后,由 于盐的刺激,舌头便失去了味觉,什么味道也尝不出来,反受其害.

    4.《百喻经》记载:从前有个傻子,去别人家做客,主人请他吃饭,他

    《愚人食盐喻》是百喻经中的第一首。

    原文如下: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难,无益於道。

    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至令口爽,此亦复尔。

    林清玄的译文:

    从前,有一个愚人,去别家吃饭。

    主人拿食物请他,他吃了一口,说:“这是什么食物,一点味道也没有。”

    主人听了,便为他加了一点盐。

    愚人吃了大为惊奇,因为加了一点盐,食物变的非常美味。

    他心想:“食物的美味,原来是因为盐的缘故,一点点盐,都变的这么好吃,如果吃一大把,一定非常好吃。”

    趁主人不注意,他抓了一大把盐,塞进口中,立刻口舌颤抖,苦不堪言。

    这就好像外道一样,听说节制饮食可以得到,便断绝了食物。有的断食七天,有的断食十五天,不管断食多久,只是徒然造成自己的饥饿困苦,对修道没有一点帮助。

    如同愚人以为盐是美味的来源,只吃盐是一样的,除了使嘴巴痛苦,毫无益处,外道断食和修道无关,也是相同的道理。

    而我个人认为,做什么事情都是有个度,过度的贪婪只能让自己得不偿失, 例如看待金钱、爱情,人的快乐不是你得到的多,而是你想要的少。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5.《百喻经》六则的寓意

    《愚人食盐》:做事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凡事要全面谐调,避免以偏概全;学会克制私欲,不可贪得无厌; 不以好恶看人,做事。

    《渴见水》: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实事求是,切忌贪多求大;做好眼前事,防止好高骛远;明确目标,量力而行 ;心中有定,方可拒八面来风。

    《入海取沉水》:随波逐流和急于求成,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身处困境,更需冷静;认清事物本质,不盲目效仿;执着于目标,方可取得成功。

    《尝庵婆罗果》:做事要善于从个别中发现和认识一般。 绝对的实践主义会不仅时时碰壁,而且不可能做到;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是认识世界重要的思维方式。

    《诈言马死》:故事中的那位骑士,因为内心的恐惧,不能参加战斗,只好装死以求保命,这种掩饰自己内心懦弱,保护自身的行为,有时候是难以避免,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危难过后,还要沽名钓誉,那就不应该了。

    不可沽名钓誉;

    诚实不可抛弃;

    做人不可虚荣心太大。

    《驼瓮俱失》:不可过于轻信他人;面对“鱼和熊掌”的问题,用最小的代价解决问题。通过驼瓮俱失的事实,比喻由于违反了禁条,使自己的智慧之路和自我修养都丧失了。

    6.题目愚人食盐:小题:请一画出写愚人心里想的句子有什么答案

    参考资料:[原文]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①,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②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③,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④食盐.食已口爽⑤,返为其患.天下之事尽然,过则非唯不益,乃害之.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饿,无益于道.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至令口爽,此亦复尔.(选自《百喻经》)[注释]①闻已:听罢.②所以:译为“……的原因”.③ 尚尔:尚且这样.④空:空口.⑤口爽:口味败坏.[翻译]从前的时候,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作客.主人端出食物来,他嫌淡而无味.主人听罢,便另外为他添了点盐进去.愚人尝到了盐的美味,心内便想:“味道所以这么美,是有盐的缘故.少少一撮,尚且如此,满满一把,岂不更妙?”这愚人不懂其中的道理,便单单吃那盐.吃罢,口颤舌抖,反而得了苦楚.天下的事情都是这样,超过了限度不但没有好处,还会受到伤害.这就譬如那些外道,听说节制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绝了饮食.或是断七日,或是断十五日,空落落地使自己遭一番困饿,却对修道毫无益处,活像那个愚人,因为盐可调出美味来,就单是吃它,致使口味败坏,外道的断食也是这样.[点评]《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古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它从梵文译成汉文,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此经一经流传,就受到阅读者的欢迎.《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是用寓言以申教诫的一部著作.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这些寓言主要描写幽默可笑的事情,有很犀利的讽刺性,也可以作笑话看.本文是《百喻经》的第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思考与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更为益盐( ) ②缘有盐故( )③返为其患( ) ④徒自困饿( )2.下列各组中词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食:主人与食 而空食之B.益:更为益盐 无益于道C.既:既得盐美 既克,公问其故D.或:或经七日,或十五日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通( ),意思是( ).A.少有尚尔 B.食已口爽C.返为其患 D.即便断食4.翻译下列句子.①少有尚尔,况复多也?②天下之事尽然,过则非唯不益,乃害之.5.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简要谈谈你阅读本文后受到的启示.[参考答案]1.①改变 ②因为 ③伤害 ④空,白白的 2.C(已经.A.食物;吃B.添加;好处D.或许;有的人) 3.C “返”通“反”,反而 4.①少少一撮,尚且如此,满满一把,岂不更妙?②任何事情都是这样,超过了限度不但没有好处,还会受到伤害.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启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如果生硬地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则会犯下错误.故事中的盐与饭菜是有联系的,愚人弃饭菜而食盐,就是割断了它们之间的联系,所以愚人未得美味,反得口患.。

    百喻经有一则谚语吃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