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谚语天门
1.翻译一段湖北天门方言
女:拐打拐打,错打大拐,落过人勒,快咖来 。【坏了,坏了,出大事啦,那个人呢,快过来。 】
男:呃,来打来打 。【哦,来啦来啦。】
女:我过找奇打,一个锅魁、两个巴仔、一碗油肉面,别过早地吃块录脚钱,放在裤子活补地折气不见打 。 【我过早去了,一个饼,一个粑粑,一碗牛肉面,别人找了七块六角钱,放在裤兜里不见了。】
男:耸家啊?你帖乌呼我地吧?到床尚国老地恶生地早堪看。【什么啊?你忽悠我吧?到床上给老子使劲地找找看。】
女:连外兴地们絮蔸子底哈我都找高打,满去都冒得,老天妹得俺,索子敢细地碳哪,呜呜~~ 【连外边被子下边我都找完了,到处都没的,。。。。。.】
男:苕地不听境,怎咖批事,还兴搞地怎哈眼与羌下雨一样地乱滴呃。 【一大早都不清静,这点屁事,还哭的眼泪像下雨样的。】
女:要奇宗范打,屋地冒得菜打 。【要吃是饭了,家里没有菜了】
男:不紧哭打,辣过叫恁那四我的姑娘地呢,我哦不死你地,我将将在坑地猴(第1声)打几过庞海,恁那多奇咖啊。【不要哭了,谁叫你是我的老婆呢,我饿不死你的,我刚才在沟里抓了几螃蟹,你弄到吃啊】
女:我不奇弄地,你还不如把搭拿到该尚奇卖打算打,挑咖苕梗字回来,吃得哈地得。【我不去弄,你不如把它拿到街上卖了,买点苕梗回来,吃到还可以】
男:我原先还打算豁咖酒地里,羌怎也蛮好,我奇打啊 。【我还打算喝点酒,这样也好,我去了啊】
女:落我就揍饭客打啊,恁那慢咖,小心搭倒打得 。 【那我就去做饭喽,你慢点,小心摔跤了】
男女合:唉,怎啊呵,下岗的二子臭视照业 。【唉,咋办呢,上岗工人就是可怜】
2.湖北天门有什么别称
天门没有别称。
天门市地处江汉平原北部。全市总人口166万人,国土面积2622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办场区。1987年撤县建市,1994年由省直管,是武汉城市圈成员之一。天门水陆交通便捷,南濒江汉,北枕长荆铁路,随(州)岳(阳)、武(汉)荆(门)高速公路纵横全境。汉(口)宜(昌)高速铁路过境天门并设客、货运站。 天门素有“棉乡、侨乡、文化之乡”的美誉。棉花年总产量14次超百万担(5万吨)。8万多名华侨、华人旅居海外44个国家和地区。“茶圣”陆羽,唐代诗人皮日休,明代竟陵派文学创始人钟惺、谭元春,清朝状元蒋立镛等历史名人灿若星辰[1] 。
天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秦始置竟陵县算起,天门已有2000多年建城史。自南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始,历隋、唐、五代、北宋、南宋,至民国25年(公元1936年),天门先后7次为郡 (州、专署) 治所驻地,计500余年。市北郊的石家河遗址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标志着天门拥有长达5000多年的文明史[2] 。1994年10月,国务院批准天门市为湖北省直管市。2002年,湖北省将天门市纳入武汉城市圈。
3.湖北天门人的祖先是哪来的
天门历史悠久。
五千多年前的新时器时代,勤劳智慧的先民们就在这块沃土上创造了灿烂的石江河文化,公元278年,秦昭王在此首置竟陵县;公元1726年,依境内天门山名改称天门县,1987年8月撤县建市,1994年10月实行省辖直管。从此 ,天门循着现代化城市发展方向,跨入崭新历史阶段。
都说湖北人是全中国最聪明的,他有九个脑袋,“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而湖北人都公认天门人是湖北人中的第一等聪明人。用天门话来说,是“精亮”。
天门人是地道的楚【湖北】人呀。
4.湖北的天门有何传说
“在湖北之中。”
皇帝说:“天门,便要赶考做大官,他对家乡人说:“如果有人问这是什么地方,湖北做官的人很少,据说湖北人太聪明,周逊说,周逊大步向前写下:“一至十。”皇帝从未听过有这个地方,便问在哪,问他何处人氏,周逊答道。”
皇帝十分高兴,皇上怕对自己的政权有影响,一直不录用湖北的人,说要用湖北的人做官,除非天上开门,就说是 天门 不归哪个管辖,结果百姓都说是天门,千至万。 相传有户姓周的人家,十至百。”
和周逊一起殿试的几人不知道怎么写,从江西来,周家出了个叫 周逊的人,此人胆大过人。”皇帝不信就派人查。”
结果周逊成绩名列榜首 皇帝考那些中榜的人说:“你们谁能在这张纸上写下一万个字。 进京前,就划为天门,并且有十百千万几个数字有啊:“此地原为湖北管,后玉皇大帝显灵,重划地界。
清朝时候,百至千,为何叫天门呢?”周逊说:“既在湖北中,则为湖北。必须有。
5.天门中断楚江开诗句里的天门是不是指湖北省的天门市
不是。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白话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创作背景
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赏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可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但作为一首七言古诗,写得淋漓尽致。从比较中就可以看出《望天门山》作为绝句的崇尚简省含蓄的特点。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6.湖北天门有什么别称
天门没有别称。
天门市地处江汉平原北部。全市总人口166万人,国土面积2622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办场区。
1987年撤县建市,1994年由省直管,是武汉城市圈成员之一。天门水陆交通便捷,南濒江汉,北枕长荆铁路,随(州)岳(阳)、武(汉)荆(门)高速公路纵横全境。
汉(口)宜(昌)高速铁路过境天门并设客、货运站。 天门素有“棉乡、侨乡、文化之乡”的美誉。
棉花年总产量14次超百万担(5万吨)。8万多名华侨、华人旅居海外44个国家和地区。
“茶圣”陆羽,唐代诗人皮日休,明代竟陵派文学创始人钟惺、谭元春,清朝状元蒋立镛等历史名人灿若星辰[1] 。天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自秦始置竟陵县算起,天门已有2000多年建城史。自南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始,历隋、唐、五代、北宋、南宋,至民国25年(公元1936年),天门先后7次为郡 (州、专署) 治所驻地,计500余年。
市北郊的石家河遗址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标志着天门拥有长达5000多年的文明史[2] 。1994年10月,国务院批准天门市为湖北省直管市。
2002年,湖北省将天门市纳入武汉城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