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戏剧精彩谚语

    1.关于戏剧的谚语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

    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名师出高徒。 艺多不压身。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春:指行话)

    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拳不离手,唱不离口。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 打你今朝有过,为你将来成人。

    要想学好艺,先得做好人。 南京到北京,人生活不生。 生意不得地,当时就受气。

    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师父领进们,修行靠个人

    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要学好本领,必须从小就下苦功.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名师出高徒。 艺多不压身。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春:指行话)

    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拳不离手,唱不离口。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 打你今朝有过,为你将来成人。

    要想学好艺,先得做好人。 南京到北京,人生活不生。 生意不得地,当时就受气。

    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

    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私下练,台上见。

    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

    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腔好唱,味儿难磨。

    2.戏剧的谚语

    戏上有,世上有。

    六 画 【老丑老鹅,有无】 〔释义〕 在戏剧里,男、女丑角,多以诙谐打诨吸引观众。“老鹅”(义)即“女丑”。

    【老丑白话】 〔释义〕 潮剧中丑角的口白多用方言土语。引申坦然直说。

    〔溯源〕 源出潮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南宋时期,“南戏”向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流传,形成了泉潮腔等声腔剧种。

    到明代泉潮腔在闽南和粤东演变成“泉腔”、“潮腔”不同的剧种。“潮腔”就是早期的潮剧。

    潮剧在形成的过程中,原以中州官话或“正音”为规范的演出,逐渐地方方言化了。首先是丑角的谐趣语言,往往采用当地方音和词语,以增强表演效果。

    这就是“老丑呾白话”。 【老正顺,无看心头混】 〔释义〕 没看老正顺班演出的潮剧,便觉得心绪紊乱。

    〔溯源〕 昔年的“老正顺”是潮剧名班,有“四生八旦十一丑”之说。这是指该班拥有四名小生,八名旦角,又有“十一指丑”郭石梅。

    建国初期,老正顺列潮剧六大班之一,名老生吴林荣、名旦姚璇秋和萧南英均出自该班。 【老爷姓雷,戏仔着捶】 〔释义〕 在旧社会,戏班童伶常遭打骂。

    〔溯源〕 “老爷姓雷”,潮剧以田元帅为戏神,一说元帅姓雷,是唐代名鼓师雷海青之兄雷万春,为张巡、许远部将,“安史之乱”时,死守睢阳尽节牺牲。 在旧社会,戏班童伶的生活十分悲惨(见“上棚戏仔,落猪仔”)。

    师父对徒弟稍感不如意都可打骂。童伶不能偷看师父们演戏,有些好的动作也只能偷学,如被发觉,也要挨骂挨打。

    童伶就是在打骂中学会各门表演艺术。 【老怡梨,无看心唔闲】 〔释义〕 没有看老怡梨班演出的潮剧心便不安。

    〔溯源〕 老怡梨是新中国成立初年潮剧六大班之一。早在20世纪40年代老怡梨就是潮汕地区有名的潮剧团。

    1940年该班赴泰国演出轰动一时,获得旅泰华侨的空前好评,故有此俗谚流传。 【老源正,无看心头疼】 〔释义〕 没有看老源正班演出的潮剧是会深感惋惜的。

    也作“老源正,无看卡着疼”。 〔溯源〕 老源正是新中国成立初年潮剧六大班之一。

    著名演员洪妙、吴丽君、陈丽华、叶清发、朱楚珍、陈少玲、陈楚钿、赵秀娟等均出自该班。 【在棚顶做六国丞相,落棚下无钱买豆酱】 〔释义〕 指旧时潮剧演员生活艰苦。

    【戏无小生】 〔释义〕 旧戏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没有把小生处死,因为男主角一死便没有戏了。 【戏布袋】 〔释义〕 指戏路宽,什么角色都能胜任。

    【戏令如军令】 〔释义〕 指舞台也像战场一样,要统一部署、指挥。 【戏园养菜秧】 〔释义〕 指旧时私人教授童伶的机构,即“菜园”,培养的是经习艺后可卖给戏班的艺苗。

    【戏角十三,戏囊三脚,花旦三十三,小生五十三,扮仙衬长衫,相出平担】 〔释义〕 喻昔年的穷戏班。“衬”(音)清7(义)穿。

    “刣”(音)台(义)杀。 〔溯源〕 昔年也有潮汕歌谣云:“好戏梅来兴,戏爹阿金升,大薄金石宫。

    铜锣拍到雕窗,副镲拍存二个盅,哲鼓哩无拍,无囊叠落筐,知禾哩无盘,符堆橱贴草纸。小生七十七,花旦八十三,红面曲手,乌面拐脚。

    做文戏哩衬热衫,做武戏哩平担。戏仔十三,戏囊二脚。

    衬到袍无龙,战到枪无缨。顿破二脚戏囊做二只筐。”

    【师父名,朋友成】 〔释义〕 旧时童伶卖身期满后总要另拜师父,但有的只是空有其名。真正成名的还要靠艺友之间互相学习切磋提高演技。

    【吐血“的禾”致症箫】 〔释义〕 吹唢呐和笛子,容易得职业病。“的禾”(义)唢呐。

    〔溯源〕 各地通用谚语有“断肠笛子送命箫”。 【色水大光灯,好戏“双棚窗”】 〔释义〕 昔年戏院里的“大光灯”很时髦,“双棚窗”的演出很精彩。

    〔溯源〕 “大光灯”是昔年夜里演潮剧时,在戏台上照明的一种汽灯,汽灯四周悬挂着玻璃饰串,光芒四射,煞是好看。那时的潮剧根据剧情需要,有同台分两摊演唱同时进行,叫“双棚窗”。

    【好戏在棚内】 〔释义〕 指好的戏不仅在前台演出,还要后台各部门配合得好。 【好戏好皮猴】 〔释义〕 好的戏要有好的戏装。

    “皮猴”(义)即皮影戏的皮傀儡。 【好角目活】 〔释义〕 以眼传神是一个好演员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好深波会压棚,好老丑在下半夜】 〔释义〕 敲得好的深波能静场;精彩的丑戏在下半夜演出。 “压”(音)刀楹4(义)压着。

    “深波”(义)一种浅沿的大锣。 七 画 【沤戏诙谐】 〔释义〕 不精彩的、唱工差、做工低劣的戏剧多利用插科打诨来吸引观众,哗众取宠。

    也作“臭戏多诙谐”。“沤”(音)欧3(义)坏的、不好的;“”(音)之挨7(义)多。

    【补箩惜竹,花旦惜曲】 〔释义〕 1.演花旦的要珍惜曲子和嗓子; 2.花旦重在唱工。引申要珍惜自己的本行。

    【花旦三分丑】 〔释义〕 彩罗衣旦称花旦,扮演活泼、机灵的女婢、村姑,是喜剧人物,所以要略带丑角的表演技巧。 【花旦平肚脐,小生平胸前,老生平下颏,乌面平目眉,老丑四散来】 〔释义〕 指戏班各行当手部动作的基本部位。

    “颏”(音)孩(义)“下颏”即“下巴”。 【花旦目箭,小生擎白扇,乌衫目汁滴,乌面比架势】 〔释义〕 指戏班各行当的基本功。

    “”(音)干8(义)丢过去;“擎”(音)骑(义)拿。

    3.形容戏曲精彩的成语

    精妙绝伦、座无虚席、粉墨登场、唱念做打、生旦净末、插科打诨、锣鼓喧天、有板有眼、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成语解析:

    一、精妙绝伦

    【解释】:精:精巧。绝伦:无与伦比。精巧美妙到了极点。

    【出自】:宋·周密《武林旧事·灯品》:“灯只至多。苏、福为冠,新安晚出,精妙绝伦。”

    白话文:“灯只很多。数苏州、福州为首,新安晚出,精巧美妙到了极点。”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二、座无虚席

    【解释】:虚:空。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出自】:唐代房玄龄《晋书·王浑传》:“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白话文:“当时吴人刚刚归附,经常感到害怕。王浑安抚流亡,虚心安抚接纳,座位没有空座位,门不停宾,于是江束的人士没有不心悦诚服。”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三、粉墨登场

    【解释】: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出自】:现代老舍《四世同堂》七:“及至北平攻陷,这些地痞流氓自然没有粉墨登场的资格与本领,而日本也并未准备下多少官吏来马上发号施令。”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表讥讽

    四、有板有眼

    【解释】: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有步调。

    【出处】:现代杨匡满、郭宝臣《命运》十:“她的嗓子还不错,唱出的歌有板有眼,又洪亮又圆润。”

    五、拍案叫绝

    【解释】: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

    【出自】:唐·田颖《博浪沙行序》:“不禁拍案呼奇。”

    白话文:不由自主地拍桌子叫好。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褒义

    4.戏剧谚语和意思

    内容太多,没法给你逐个解释,挑你看的懂的用吧。

    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南昆(昆山腔)、北弋(弋阳腔)、东柳(柳子腔)、西梆(梆子腔)。男怕夜奔,女怕思凡南麒北马关外唐不疯魔不成活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救场如救火。

    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艺不离手曲不离口。

    一清二混三不见(无根底对付的结果是:第一次尚可,第二次模糊,第三次忘没了)。饱打(吹)饿唱。

    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无祖不立,无师不传。名师出高徒。

    艺多不压身。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春:指行话)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

    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拳不离手,唱不离口。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打你禒福操凰鬲好叉瞳常困今朝有过,为你将来成人。

    要想学好艺,先得做好人。南京到北京,人生活不生。

    生意不得地,当时就受气。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只许人家不听,不许自己不行。指任何事情都得下一番苦工夫,方能做出好的成就。

    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私下练,台上见。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腔好唱,味儿难磨。字不清,唱不明。

    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一我一站,一动一转,一走一看,一扭一翻,一抬一闪,一坐一窜,照顾四面八方,要叫人人看见。眼大无神,庙里泥人。

    笑不露齿,行不动裙。神不到,戏不妙。

    三分扮相,七分眼神.唱戏不动情,看戏不同情。欲前先后,欲进先退,欲左先右,欲上先下。

    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手到眼到,眼到手到。

    站有站相,坐有坐样。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难分。

    忙而不乱,慢而不断。百艺不如一精。

    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闲着练,忙着用。

    艺要会,得挨累。台上一现,台下十年.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力不磨得锈,腿不练得皱,有状元徒弟,没状元师傅。

    慢功出巧匠。念书要讲,种地要耪,学艺要想。

    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后台象绵羊,前台如猛虎。

    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见山如山在,看水如水流。心跟神合,神跟貌合,貌跟形合。

    先看一步走,后听一张口。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神在两眼,情在脸面。

    站如亭亭玉树,行如风送落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5.有关戏曲的谚语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名师出高徒。 艺多不压身。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春:指行话)

    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拳不离手,唱不离口。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 打你今朝有过,为你将来成人。

    要想学好艺,先得做好人。 南京到北京,人生活不生。 生意不得地,当时就受气。

    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只许人家不听,不许自己不

    6.戏剧的谚语

    潮音俗谚·戏剧谚语(二) 六 画 【老丑老鹅,有无】 〔释义〕 在戏剧里,男、女丑角,多以诙谐打诨吸引观众。

    “老鹅”(义)即“女丑”。 【老丑白话】 〔释义〕 潮剧中丑角的口白多用方言土语。

    引申坦然直说。 〔溯源〕 源出潮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南宋时期,“南戏”向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流传,形成了泉潮腔等声腔剧种。到明代泉潮腔在闽南和粤东演变成“泉腔”、“潮腔”不同的剧种。

    “潮腔”就是早期的潮剧。潮剧在形成的过程中,原以中州官话或“正音”为规范的演出,逐渐地方方言化了。

    首先是丑角的谐趣语言,往往采用当地方音和词语,以增强表演效果。这就是“老丑呾白话”。

    【老正顺,无看心头混】 〔释义〕 没看老正顺班演出的潮剧,便觉得心绪紊乱。 〔溯源〕 昔年的“老正顺”是潮剧名班,有“四生八旦十一丑”之说。

    这是指该班拥有四名小生,八名旦角,又有“十一指丑”郭石梅。建国初期,老正顺列潮剧六大班之一,名老生吴林荣、名旦姚璇秋和萧南英均出自该班。

    【老爷姓雷,戏仔着捶】 〔释义〕 在旧社会,戏班童伶常遭打骂。 〔溯源〕 “老爷姓雷”,潮剧以田元帅为戏神,一说元帅姓雷,是唐代名鼓师雷海青之兄雷万春,为张巡、许远部将,“安史之乱”时,死守睢阳尽节牺牲。

    在旧社会,戏班童伶的生活十分悲惨(见“上棚戏仔,落猪仔”)。师父对徒弟稍感不如意都可打骂。

    童伶不能偷看师父们演戏,有些好的动作也只能偷学,如被发觉,也要挨骂挨打。童伶就是在打骂中学会各门表演艺术。

    【老怡梨,无看心唔闲】 〔释义〕 没有看老怡梨班演出的潮剧心便不安。 〔溯源〕 老怡梨是新中国成立初年潮剧六大班之一。

    早在20世纪40年代老怡梨就是潮汕地区有名的潮剧团。1940年该班赴泰国演出轰动一时,获得旅泰华侨的空前好评,故有此俗谚流传。

    【老源正,无看心头疼】 〔释义〕 没有看老源正班演出的潮剧是会深感惋惜的。也作“老源正,无看卡着疼”。

    〔溯源〕 老源正是新中国成立初年潮剧六大班之一。著名演员洪妙、吴丽君、陈丽华、叶清发、朱楚珍、陈少玲、陈楚钿、赵秀娟等均出自该班。

    【在棚顶做六国丞相,落棚下无钱买豆酱】 〔释义〕 指旧时潮剧演员生活艰苦。 【戏无小生】 〔释义〕 旧戏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没有把小生处死,因为男主角一死便没有戏了。

    【戏布袋】 〔释义〕 指戏路宽,什么角色都能胜任。 【戏令如军令】 〔释义〕 指舞台也像战场一样,要统一部署、指挥。

    【戏园养菜秧】 〔释义〕 指旧时私人教授童伶的机构,即“菜园”,培养的是经习艺后可卖给戏班的艺苗。 【戏角十三,戏囊三脚,花旦三十三,小生五十三,扮仙衬长衫,相出平担】 〔释义〕 喻昔年的穷戏班。

    “衬”(音)清7(义)穿。“刣”(音)台(义)杀。

    〔溯源〕 昔年也有潮汕歌谣云:“好戏梅来兴,戏爹阿金升,大薄金石宫。铜锣拍到雕窗,副镲拍存二个盅,哲鼓哩无拍,无囊叠落筐,知禾哩无盘,符堆橱贴草纸。

    小生七十七,花旦八十三,红面曲手,乌面拐脚。做文戏哩衬热衫,做武戏哩平担。

    戏仔十三,戏囊二脚。衬到袍无龙,战到枪无缨。

    顿破二脚戏囊做二只筐。” 【师父名,朋友成】 〔释义〕 旧时童伶卖身期满后总要另拜师父,但有的只是空有其名。

    真正成名的还要靠艺友之间互相学习切磋提高演技。 【吐血“的禾”致症箫】 〔释义〕 吹唢呐和笛子,容易得职业病。

    “的禾”(义)唢呐。 〔溯源〕 各地通用谚语有“断肠笛子送命箫”。

    【色水大光灯,好戏“双棚窗”】 〔释义〕 昔年戏院里的“大光灯”很时髦,“双棚窗”的演出很精彩。 〔溯源〕 “大光灯”是昔年夜里演潮剧时,在戏台上照明的一种汽灯,汽灯四周悬挂着玻璃饰串,光芒四射,煞是好看。

    那时的潮剧根据剧情需要,有同台分两摊演唱同时进行,叫“双棚窗”。 【好戏在棚内】 〔释义〕 指好的戏不仅在前台演出,还要后台各部门配合得好。

    【好戏好皮猴】 〔释义〕 好的戏要有好的戏装。“皮猴”(义)即皮影戏的皮傀儡。

    【好角目活】 〔释义〕 以眼传神是一个好演员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好深波会压棚,好老丑在下半夜】 〔释义〕 敲得好的深波能静场;精彩的丑戏在下半夜演出。

    “压”(音)刀楹4(义)压着。“深波”(义)一种浅沿的大锣。

    七 画 【沤戏诙谐】 〔释义〕 不精彩的、唱工差、做工低劣的戏剧多利用插科打诨来吸引观众,哗众取宠。也作“臭戏多诙谐”。

    “沤”(音)欧3(义)坏的、不好的;“”(音)之挨7(义)多。 【补箩惜竹,花旦惜曲】 〔释义〕 1.演花旦的要珍惜曲子和嗓子; 2.花旦重在唱工。

    引申要珍惜自己的本行。 【花旦三分丑】 〔释义〕 彩罗衣旦称花旦,扮演活泼、机灵的女婢、村姑,是喜剧人物,所以要略带丑角的表演技巧。

    【花旦平肚脐,小生平胸前,老生平下颏,乌面平目眉,老丑四散来】 〔释义〕 指戏班各行当手部动作的基本部位。“颏”(音)孩(义)“下颏”即“下巴”。

    【花旦目箭,小生擎白扇,乌衫目汁滴,乌面比架势】 〔释义〕 指戏班各行当的基本功。“”(音)干8(义)丢过去;“擎”(音)骑(义)拿;乌衫(义)青衣旦;乌面。

    7.写出和戏剧有关的一句谚语

    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南昆(昆山腔)、北弋(弋阳腔)、东柳(柳子腔)、西梆(梆子腔)。

    男怕夜奔,女怕思凡

    南麒北马关外唐

    不疯魔不成活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救场如救火。

    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艺不离手曲不离口。

    一清二混三不见(无根底对付的结果是:第一次尚可,第二次模糊,第三次忘没了)。

    饱打(吹)饿唱。

    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

    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名师出高徒。 艺多不压身。

    戏剧精彩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