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谚语课上活动

    1.谚语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由来据观测,在我国许多地方。

    如见蜘蛛张网,阴雨天气将会转晴。如见蜘蛛收网,天气将转为阴雨。

    蜘蛛能预测天气,主要是因蜘蛛对空气中湿度变化反应相当灵敏,在蜘蛛尾部有许多小吐丝器,吐丝器部分既粘又凉,当阴雨天气来临时,由于空气中湿度大,水汽多,水汽易在蜘蛛吐丝器部分凝结成小水珠,这样蜘蛛吐丝时感到困难,便停止放丝而收网。相反,当空气中湿度变小天气转好时,蜘蛛吐丝顺利,便张网捕虫了。

    另据研究,蜘蛛的腿能感知20—50赫频率的声音,当天气转晴时昆虫易活动,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蜘蛛蛛很快就会发觉,所以便添丝织网,准备捕捉。这正是民间用“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来观测天气晴雨的道理。

    “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由来来自: 长征一号 (苏州)有一年,慈禧太后忽然得了重病,头痛,心痛,肚皮痛,病到奄奄一息的地步,急得满朝文武百官团团转。北京城里名医车载斗量,可是对西太后的病症,都束手无策。

    是没有本领吗?不是的,实在是责任太大,在用药上为难了,轻了不见效,重了怕万一失误,吃罪不起。所以,弄得慈禧太后的毛病一天危急一天,眼看就要横下来了。

    新科状元是苏州人,奏了一本,说苏州有位祖传名医叫曹沧洲,绰号赛华佗,有妙手回春之术,将他请来,或许太后的福体可以转安。曹沧州像个乡下佬,平常不欢喜开口,走路也是慢吞吞的。

    这天,他接到圣旨,顿时面如土色,抱着一家老小嚎啕大哭。他认定,西太后若不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是不会从京城到苏州来请他的,治不好西太后,医生要殉葬,自己这条命是有去无回了。

    可圣旨不能违拗,曹沧洲只好硬着头皮动身。他一到北京刚住下,就借口路上受了风寒,便卧床不起,其实生病是假:要摸慈禧太后生病的根子是真。

    头一件大事是查看她吃了些什么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慈禧太后每天吃的山珍海味不说,单是人参一项,日日恨不得泡在参汤里洗浴。

    还有燕窝、银耳,更是当饭吃。曹沧洲想到,医书上早有记载:“滋补过多,必然食阻中焦,中焦闭塞,危在旦夕。”

    找出病源,他的胆子大了,便去替慈禧太后看病了。曹沧洲未用上好良药,单开了一味草头药,只写了五个大字:萝卜籽三钱。

    看得众御医当场发呆,个个舌头伸多长的,认为这个乡下郎中是进京来送死了。他们都懂药性,萝卜籽是括油的,西太后一向要滋补身体,这药分明不合西太后的心意,但是曹沧洲亲手撮药,亲手煎药,亲手送药到西太后的卧室前,等候她喝下去以后,这才回到住所休息。

    西太后饮了三钱萝卜籽的药汤,当夜通了大便,第二天一早就起来了。她第一件事就是感谢神医曹沧洲,见面后恩赐曹沧洲九品顶戴,还要他骑马巡游京城,曹沧洲得了皇封,回乡时人未到家,地方官已经替他造好了三进房子。

    从此后,他在家专门为地方上乡亲看病,不但施诊,还要送药。逢人就劝人多吃萝卜,日子久了,苏州便有了"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了。

    还有,谚语为人们对生产,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进行描述的简练语言,这个就是它的来源。

    俗语,也。

    2.小学语文活动课《一堂别开生面的歇后语活动课 》教学设计

    正确引导,训练表达 歇后语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各个方面,要真正掌握并不常用而又如此有趣的歇后语,平时要注意留心积累,同时还要恰当运用,学会表达。

    在这节课里,教师设计了歇后语表演台,让学生围绕一个歇后语的意思,发挥想象,表演小品:一学生戴着老鼠的头像,在“街道”窜来窜去,几个女同学举起棍棒跟着追打。这时,老师问同学们,谁知道这是一条什么歇后语?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接着,一个男同学兴致勃勃地站起来说,我来给大家表演一个。他拿着本子卷成的喇叭,伸向窗外吹起来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表演的是什么歇后语吗?”“隔着窗户吹喇叭------名声在外”。表演使同学们对这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导游的带领下,大家来到了动物园、用找朋友的形式,找出了许多带有动物名称的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发挥想象,鼓励创新 语文活动课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很多老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位老师彩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孩子们说说、想想、画画、看看、演演,调动学生多感官活动,高频率接受,全方位运转,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锻炼。

    活动中,教师十分注意引导,巧妙地安排了用简笔画画出歇后语的意思,孩子们兴趣盎然,都想把自己知道的画在黑板上,有的画“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孩子们兴奋地欣赏着黑板上的简笔画,体会着歇后语的含义。在数学园,他们还发现了一语多义的歇后语:如:三岁孩子贴对联------不知上下;下雨天出日头------假情(晴);石头蛋腌咸菜-----一言(盐)难尽(进)。

    这堂课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的口、耳、眼、嘴、手都充分自由地“动”起来了,多样的活动形式与活动内容有机地统一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机地统一了。活动中,活灵活现的课件,栩栩如生的头饰道具,色彩鲜艳的图画展示,给学生们的刺激是多感官,全方位的,由此而触发的学生灵感火花也是令人惊喜的。

    谚语课上活动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