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学考试谚语
1.汉语修辞学复习指导试题及答案
《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附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中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是《 》。
2.“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 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3.标志中国现代修辞学建立的著作是陈望道的《 》。4.修辞是依据 ,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5.我们要学好修辞,一定要学好 、、等有关知识,这样才有牢固的基础。6.人们如果巧妙地利用 的某种特殊条件进行修辞活动,就能使语言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7.语境即 。宏观的语境指特定的 ;微观的语境指 ,即说话写文章时特定的对象,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一定的题旨。
8.“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出自刘勰的《 》。
9.“推敲”这一典故出自唐代诗人 的诗中。10.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 、、、。
11.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基本方法有:、、、。12.成语原形指的是某一事物,变体借用来改指某一事物,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 。
13.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一样,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 。14.有一则新闻《珠漂队骑“虎”难下》,报道珠江漂流队在贵州广西被困于虎滩一带,这里作者运用了成语活用方式中的 。
15.串对又称 。上下联意义相承,表示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
16.“香浮鼻观煎茶熟,喜动眉间炼句成。”作者是宋代的 。
17. 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词组,可以说它是 的扩大和发展。18.“水质污染,鱼虾绝产,生物植物罕见——昔日白洋淀今安在?”这个反问句表示 。
19.“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这句运用了 的句式。
20.设问句是 ,答案在问句之外;反问句则不用回答,答案包含在问句之中。21.整句和散句是从 上对句子的一种分类。
22.四句一组的诗,第一、第三句一韵,第二、第四句一韵,这种押韵方式叫 。23.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也称 ,它两字一顿,整齐匀称,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格式。
24.叠音又称 ,指相同字(音节)的重叠。叠音是汉语语音修辞的重要手段。
25.大体说来,平声长而扬,仄声 。26.“一石击起千层浪”的语音段落是“ ”式。
27.现代汉语中平声指 、,仄声指 和 。 28.“家书抵万金”的平仄情况是 。
29.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是 。30.“灵车队,万众心相随。
哭别总理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这段解说词的押韵方式是 。
31.运用比喻的要求是 、、。32.“人穷志不穷”的修辞格为 。
33.“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34.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成分,使之成为一个临时性的新词语,这种修辞方法叫 。3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年轻人交友要慎重。
做到既 ,又交善友。二、单项选择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出自于( )。 A、《论语》 B、《左传》 C、《文赋》 D、《文心雕龙》2.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是以( )的出版为标志的。
A、《文心雕龙》 B、《修辞学发凡》 C、《语法修辞讲语》 D、《修辞概要》3.解放后,我国第一部论述修辞的专著是( )。 A、《修辞学发凡》 B、《语法修辞讲话》 C、《现代汉语修辞学》 D、《修辞概要》 4.西晋陆机的《文赋》把文章分为( )文体。
A、五种 B、八种 C、九种 D、十种5.主张“言必近真”,提出“拨浮华,采真实”,倡导“文约而事丰”的专著是( )。 A、《文赋》 B、《文心雕龙》 C、《史通》 D、《文则》6.提出消极修辞应该做到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匀、安排稳密,将积极修辞分为辞格和辞趣的专著是( )。
A、《文心雕龙》 B、《语法修辞讲话》 C、《修辞概要》 D、《修辞学发凡》7.“推敲”这一典故出自唐代诗人( )的诗中。 A、贾岛 B、韩愈 C、李白 D、杜甫8.下列爱护草坪的说法中,比较有艺术性的是( )。
A、严禁践踏,违者重罚 B、请勿践踏草坪 C、请爱护草坪 D、足下留青9.《易·乾卦·文言》中提出了“修辞立其诚”的观点。其中,“修辞”的意思是( )。
A、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B、修饰文辞 C、修治文教,即修治文化教育 D、说话10.针对某些调查组,在茶叶上市时节以调查为名到茶农处“吃喝带”的现象,某报刊以“茶农怕来调茶组”为标题写了一篇报道。这一标题是利用语境因素中的( )来提高表达效果的。
A、题旨情趣 B、场合 C、时间 D、话语的具体环境11.“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选自( )。
A、刘勰《文心雕龙》 B、陆机《文赋》 B、陈骙《文则》 D、陈望道《修辞学发凡》12.“百里改诗”的典故是说( )。 A、贾岛 B、任蕃 C、李白 D、郑谷13.将“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数枝”改为“一枝”的诗人,被后人称为“一字师”。
他是( )。 A、贾岛 B、齐己 C、郑谷 D、杜甫14.文学被称为语言艺术,更讲究语言的( )。
A、准确朴实 B、简洁有力 C、新鲜活泼 D、生动形象15.“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
李渔在这里强调了语言的( )。 A、准确朴实 B、简洁有力 C、新鲜活泼 D、生动形象16.台湾作家李乐薇的一篇散文《我的空中楼阁》写了他建在山上的小屋。
这里“空中楼阁”的。
2.急求《汉语修辞学》笔记
《汉语修辞学》课程教学大纲2006年01月25日 临夏电大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 “汉语修辞学”是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升本科学员开设的一门选修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基础课“现代汉语”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初步具备现代汉语修辞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修辞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修辞技巧,从而提高实际应用语言的水平。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6课时,共2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修辞概说,介绍修辞学的基本情况;词语的锤炼,介绍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和采用的方法;句式的选择,介绍六组十二种句式的特点、作用及其运用;语言的声音美,介绍语音修辞的基本技巧;修辞格的运用,介绍十种常用修辞格的特点、构成及其运用技巧。 本课的教学要求做到: (一)在教学内容和理论体系上注意做好与“现代汉语课”的衔接。
(二)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因此在教学基本知识理论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实践联系,重在实践练习,做到学以致用;教学要讲求适用,使学生通过课程基本知识的学习有切实的收获。 (三)修辞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摆正创新与规范的辩证关系,注意语言运用的规范。
(四)修辞学的教学要突出当前社会生活的修辞实践,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用当前口语、报刊、影视剧的修辞用例,突出修辞的时代感。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采用李庆荣编著的《现代实用汉语修辞》为主教材,主教材是教学大纲内容的具体体现,是组织教学和期末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
教材各章后面附有形式多样的综合练习题,可供学生自学复习参考。 本课程不提供音像教材,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制作一些录音或录像辅导,指导学生自学,也可以通过各个省市的教学平台发布辅导文本,制作IP课件,组织网上讨论等,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
教学内容第一章 修辞概说 【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教学目的着重说明修辞的一些基本问题,阐明修辞的性质,修辞同语境的密切关系,修辞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修辞的学习方法,修辞主体的修养要求等,其中修辞与语境的关系要注意重点讲授。 第一节 修辞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科 第二节 修辞的性质 一、什么修辞 二、修辞与语言三要素 三、修辞与逻辑 第三节 社会生活需要修辞知识 一、新闻报道需要修辞 二、课堂教学需要修辞 三、外语翻译需要修辞 四、社会宣传需要修辞 五、商贸工作需要修辞 第四节 修辞与语境 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对语言表达具有制约的作用。
一、社会、时代 二、题旨情景 三、对象 四、场合 五、时间 六、话语的具体环境 第五节 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第六节 修辞主体的修养 要提高修辞水平,必须注意提高修辞主体――作者的修养。 一、思想品德 二、生活积累 三、知识素养 第七节 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 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语言交际活动,处处都有修辞现象,处处都有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不忘学习 二、评论不足 三、比较分析第二章 词语的锤炼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词语锤炼的重要意义,锤炼词语的基本要求,掌握锤炼词语所运用的几种方法,其中尤其要注意同义词与反义词语的配合使用;认识成语及成语的活用,学会结合实例分析词语运用的优劣,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运用词语实际能力,提高语言水平。 第一节 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 一、准确朴实 二、简洁有力 三、新鲜活泼 四、生动形象 第二节 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几种方法 一、精心挑选 二、修饰点染 三、巧妙配合 1. 相同词语的配合 2. 含有相同语素的词语的配合 3. 意义相同相近词语的配合 4. 意义相反相对词语的配合 第三节 成语和成语的活用 一、成语 1. 成语的修辞作用:意蕴深厚,文字精炼,生动具体,风趣诙谐,新鲜别致。
2. 成语运用中要注意的问题:理解要正确,运用要贴切。 二、成语的活用 1. 成语活用的方式:易字、谐音、拆用、易色、回环; 2. 成语活用的修辞作用:文字简洁、内涵丰富、色彩多样、富于趣味; 3. 成语活用中要注意的问题:理解成语原形的意义,活用要恰当自然。
第三章 句式的选择 【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介绍十二种句式的基本特点和表达作用,以及相关句式的运用问题,要注意弄清楚各个概念的内涵,各种句式的内涵上的区别和表达作用上的不同,认识各种句式的修辞效果,能结合实例对句式作出选择、变换和分析。 第一节 整句和散句 一、对偶 对偶是指形式上对称均衡,意义上互相关联的两个句子或词组。
从意义上看,对偶可分正对、反对、串对三种类型。 二、排比 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词组。
三、叠用 叠用是一些基本结构相同,并有意识地叠用某个或某些词语的句子、词组,具有整齐一致、集中突出、清晰醒目的特点。 第二节 短句和长句 一、短句 短句的特点是明白易懂,感情色彩多样,实用性强。
二、长句 长句具有信息丰富、气势充畅、脉络分明的特点。 三、长句化成短句的方法 1.抽出修饰语 2.运用叠用句 3.合叙改为分叙 第三节 肯定。
3.关于现代汉语修辞学的配套练习我最近一直在学现代汉语修辞学但是感
汉语修辞练习(4)一、填空1、修辞格也称辞格。
在中国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 。(唐钺)2、修辞格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形成的 的方法、手段。
(格式化)3、陈望道的《 》把修辞格分为四类三十八格。(修辞学发凡)4、比喻就是人们平时说的“ ”。
(打比方)5、比喻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 、和 。 (明喻。
暗喻。借喻)6、比喻的修辞作用主要有: 、、。
(说明事理。描述事物。
刻画人物)7、运用比喻的要求是: 、、。 (贴切。
新颖。巧妙)8、借代中原来的事物的名称叫 ,被用来代替的事物叫 。
(本体。借体)9、常见的借代方式有: 、、、。
(以部分代整体。以具体代抽象。
以专称代泛称。以特征代本体)10、比拟就是把 当作另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一个事物)11、比拟的类型有 和 两种。(拟人。
拟物)12、出于表达的需要,对描述的事物故意“言过其实”,加以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格是 。 (夸张)13、从形式着眼,夸张可分为 和 两类;从内容着眼,夸张可分为 和 两类。
(直接夸张。间接夸张。
扩大夸张。 缩小夸张)14、“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的一种修辞格是 。
(双关)15、双关可分为 、和对象双关三种。(语义。
谐音)16、仿词是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成份,使之成为一个临时性的新词语。 仿词可分为 仿词和 仿词两类。
(相类。相反)17、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来作为下文的起头,前后首尾相连,上递下接。
南朝文学家沈约称之谓 。(连珠)18、就是两个事物连着说时,把适用于前一事物的词语顺势拈过来,连用于本来不适用该词语的后一事物。
(拈连)19、回文又称 。它是利用词语相同或基本相同而顺序不同语句,来表现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回环)20、就是引述有关的材料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认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引用)21、根据引用的形式的不同,引用可分为 、和意引;根据引用的目的,引用可分为 和 。
(明引。暗引。
正引。反引。)
二、选择题1、我国最早提出修辞格的学者是 。A。
孔子 B。刘勰C。
唐钺 D。陈望道2、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把修辞格分为 。
A。38种 B。
27种C。24种 D。
231种3、我国最早对比喻作出精辟解释的是 。A。
孔子 B。 墨子C。
孟子 D。荀子4、“沙漠之舟——骆驼”属于比喻中的 。
A。明喻 B。
借喻C。暗喻(喻体—本体) D。
暗喻(本体—喻体)5、《国际歌》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中的“毒蛇猛兽”属于 。A。
明喻 B。借喻C。
暗喻(喻体—本体) D。 暗喻(本体—喻体)6、《国际歌》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中的“毒蛇猛兽”是喻体,其本体是 。
A。资本家 B。
地主C。帝国主义 D。
贪官污吏7、“孟蓓气得直瞪对面的辛小亮。谁让她天生一副笑模样呢,像生气,又像笑。”
其中的“像……像……”属于 。A。
明喻 B。暗喻C。
表比较 D。 表不确定8、诗经“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的“三秋”是 。
A。比喻“三年” B。
借指“三年”C。借指“三个季节” D。
比喻“三个季节”9、“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中的“风樯”指“帆船”,属于 。
A。具体代抽象 B。
部分代整体C。专称代泛称 D。
特征代本体10、“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中的“龟蛇”指“龟山、蛇山”,属于 。
A。具体代抽象 B。
部分代整体C。专称代泛称 D。
特征代本体11、“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属于比拟中的 。A。
无生命事物拟人化 B。 有生命事物拟人化C。
把人拟作物 D。把一物拟作另一物12、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属于 。
A。 直接、缩小夸张 B。
直接、扩大夸张C。间接、夸大夸张 D。
间接、缩小夸张13、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中的“疑是银河落九天”属于 。 A。
直接、缩小夸张 B。直接、扩大夸张C。
间接、夸大夸张 D。间接、缩小夸张14、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中的“道是晴无却有晴”属于 。
A。语义双关 B。
谐音双关C。对象双关 D。
风景描写15、“山本这么一走,怕是黄鹤一去不复返了。”一句中“黄鹤一去不复返”属于 。
A。暗引、正引 B。
意引、正引C。明引、反引 D。
暗引、反引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含有的修辞格并分析其修辞效果1、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 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
在学生的请愿中又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 2、鲁迅思想的灵敏度与深刻性是无与伦比的。 他能够宏观宇宙,洞察幽微,看得高,看得远,看得深,看得细。
真与伪,实与虚,美与丑,善与恶;真中之伪,伪中之真,实中之虚,虚中之实,美中之丑,丑中之美,善中之恶,恶中之善,都逃不过他的慧眼。3、“日出江花。
4.修辞学试题 如何分析言语形式的语音美
的前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寻找并确定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地基本原则和准则。
语用学于20世纪70年代于西方诞生,其是从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的关系发展到不仅研究如何使用语言,还特别注重研究如何理解语言,研究如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其中的蕴含意义,成为一门新兴的认知学科。2)修辞学:语言学的一门学科。
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即如何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名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来恰当地表达思想和感情,揭示修辞现象的条理、修辞观念的系统,指导人们运用和创造各种修辞方法怜恰当地表现所要传达的内容。
3)言语交际学:是一门研究言语交际现象及其内部规律的科学,言语交际学属于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作为一门新崛起的科学,时间不长,处于多门学科的邻接地带,是一门边缘学科。2.区别1)研究重点不同A.修辞学是研究在交际活动中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规则的科学。
修辞学内部的语言修辞学和言语修辞学都是语言应用的原理原则和言语领域规律技巧的科学。研究的是语言的应用和理解,但重在应用,重在总结一系列能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原理原则,规律和技巧;在研究理解时,不仅注重语言的字面意义,还注重语言的言外之义。
B.语用学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角度,把人们使用语言的行为看作各种规约制约的社会行为,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从而发现语用规律。它不是从语言系统内部(语音、语法、语义)去研究语言本身表达的意义,而是根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解释言下之意、弦外之音。
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语境、指示词语、会话含义、预设、言语行为、会话结构六个方面。语用学研究语言的应用和理解,重在理解,重在语言的使用时,很注意语言的策略和场合要求向对方做出顺应,而在研究理解时十分注意交际的认知关系。
但在整个交际活动过程中,语用学既研究编码,也研究解码过程,更侧重于研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C.言语交际学则主要从言语的外部行为过程出发,通过对人类运用和交际间的各种关系的探讨,分析进行言语交际得失的原因,从而得出言语交际的一般规律。
换句话说,语言交际学就是在“交际过程中”把握语言的特性与运用,即着重研究语言的动态运用。 2)研究方法不同A.修辞学多用归纳比较等多种方法;B.语用学则是以理解和推理分析的方法,并且语用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①纯语用学:也叫形式语用学,是语言哲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他研究语用学的形式和范畴,是研究语用学形式化的最适宜方法。
②描写语用学:致力于描写人的来自经验的有关自然语言的运用原则,分析自然语言怎样跟语境相联系,关注人们为达到特定的交际意图在一定的语境中恰当地使用语言和准确地理解话语的语用能力。 ③应用语用学:在应用语用学中,外语教学,人—机对话和人工智能,不同语言间的语用对比研究是最有实用价值的。
C.言语交际学则主要从言语的外部行为过程出发,通过对人类运用和交际间的各种关系的探讨,分析进行言语交际得失的原因,从而得出言语交际的一般规律。3)具体的研究对象不同A.修辞学研究的对象是修辞现象,即修辞过程中所产生的语文现象,同时也包括具体的语文现象,即运用语文的各种材料,各种修辞手法以及表现方法和技巧。
B.语用学研究的对象是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C.言语交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交际中的语言现象,包括体态语言交际,口头语言交际和书面语言交际,即人类交际中语言运用的问题。
3.共同点1)都是把语言文学作为大的研究对象。2)都探讨应遵循的顺应或适应和礼貌等原则。
3)都研究制约修辞语用的因素—语境。4)都是独立学科和边缘学科。
首先它们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因此它们互不隶属,而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另外它们研究的的又都不是全部语言方面的问题,它们的研究内容存在交叉性,同时也有部分重合。所以它们也是一门边缘性学科。
5)都有助于语言学的发展。6)都有利于提高人们语言交际的技能。
7)都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
5.谚语的修辞方法有哪些
谚语修辞浅析 谚语是人们在长期工作、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智慧的结晶,具有生活化,口语化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以通俗易懂,又耐人寻味。
特别是谚语中不自学的融入的修辞格,充分显示了谚语独特的艺术魁力。现不妨让我们来分析欣赏一下。
①幼年时学习的如同石上的雕刻。 ②锻炼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③优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 ④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⑥拉大拉大旗,做虎皮。
作为基本修辞格之一的比喻在谚语中规格齐全,品种多样:①②句是明喻,③④句是暗喻,⑤⑥句是借喻。 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①打拳跑步舞剑,健康要靠锻炼。 ②锻炼胜吃灵芝草,经常锻炼身体好。
上例①中的“打拳”、“跑步”、“舞剑“是运动项目中的三种,在这里借代了运动项目的全部。②句中的“灵芝草”是中草药的一种,在这里用以借代全部药物。
由此可见,借代修辞格在谚衙中也有所体现 。 ①凡事若能按时做,一日能抵三天用。
②饭后三百步,不用进药铺。 ③笑一笑,少一少;愁一愁,白了头。
以上三例,将每一种行为的结果都进行了夸大,显然是夸张修辞格的运用。 ①跑跑跳跳浑身劲,不走不动多生病。
②比耕比种定富裕,比吃比穿必贫穷。 以上两例,每一句都把对立的行为及对立的结果并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然是对比修辞格的运用。
①运动运动,百病难碰。 ②日日走能行千里,时时学能破万卷。
③明天再明天,永远难实现。 ④有鸡也天亮,没鸡也天亮。
上面四例是反复修辞格的两种基本格式:①②例为连续反复,③④例为间隔反复。 ①谁抛弃时间,时间就抛弃他。
②万物都有时,时来不可失。 ③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以上三例,前句的结尾便是后句的开头,使语句递接紧凑而又说理透彻,是顶真修辞格在谚语中的运用。 ①马在软地里易失蹄,人在甜言里易上当。
②大海不怕雨水多,好汉不怕困难多。 ③阳春三月不做工,寒冬腊月喝北风。
④丝不织,不成网;铁不炼,不成钢。 ⑤懒惰催人老,勤劳可延年。
⑥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以上六例,从意义上看,①②句属于相近的,③④句属于相对的,⑤⑥句属于相反的。
但无论那一种类型,其结构、字数都相同,显然是运用了对偶修辞格。 ①时间是最伟大、最公正、最天才的裁判。
②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以上两例,都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只不过例①句是词语的排比,例②句是句子的排比。
①哪个猫儿不吃腥,哪个老虎不伤人。 此例运用反问的修辞格,强调说明坏人本性难改的道理。
谚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有其自己的特点。 有人曾说,谚语得具备三个S:SHORTNESS(短小),SENSE(意味),SALT(风趣),这是对谚语特点总的概括。
但实际上看来这远远的不够,谚语的涉及面还要广阔得多,它触及一些民族、地域特征。因此,我们要从整体上把握谚语的语言特点。
具体来看,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精练性 有句话说得好“泉水最清,谚语最精”。 谚语“以片言明百意”,从而避免了说教式的冗言赘语,鲁迅谓之“炼话”。
这种精练性是从句式上而言的,谚语的句式整齐,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单句形式如“没有不透风的墙”,“趋热好打铁”,“一个将军一个令”,“有志者事竟成”等等都阐述了一些简单而又普遍的真理。
在这些句子中,抽象的概念被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言浅意深,常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单句并列组合成的复句式谚语,根据组合情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单句依靠语序直接组合而成,多为两个单句组合,也有三四个单句组合的形式;另一类是借助关联词组合而成。
前一类如“日中则移,月满则亏”,“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官向官,民向民,和尚向着出家人”,“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等,后一类如“宁可无了有,不可有了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便是如此。其中“宁可……不可……”表选择关系,“虽”表转折。
谚语中还有一些紧缩复句的习用格式,或两部分压缩在一起,取消中间语音停顿,如“一人做事一人当”,“不是冤家不聚头”,“不见兔子不撒鹰”等;或省去某一部分,如“人心不足蛇吞象”省去谓语动词“犹如”;“无毒不丈夫”,省略了主语等等,这样就使得句子更加紧凑和齐整。 (二) 口语性。
谚语多来自民间,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多是人民大众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带有浓重的口语性。例如我们常说的“瞎猫碰着死耗子”,“兔子不吃窝边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人是苦虫,不打不行”,“死猪不怕开水烫”,“放长线钓大鱼”等等。
虽然用语比较粗俗,却是实实在在挂在嘴边,流于民间的,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谚语的口语性不仅表现在它的通俗,还体现在它善于巧妙地挖掘出生活中的常例来进行描述,给人一种既熟悉又新颖的感觉。
例如“口里叫哥哥,背后摸家伙”指表面上非常亲热,实际上却凶狠无情、暗下毒手。 “按着葫芦抠子儿”比喻用强硬的手段逼人讲真话。
这类谚语具有极强的意蕴,能够启发读者由此物到彼物,进而体会其中的道理。 (。
6.电大《汉语修辞学》 举例对偶和对照的区别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它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格,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
我们可以做电大形考平台平台各种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