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闽南关于中秋团圆的谚语

    1.闽南的中秋谚语、民间故事

    “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

    但当时注重的是气候的寒暑,并没提及月。中秋节的起源与古代的月神崇拜有关。

    根据古籍记载,我国先秦时就有关于秋暮或中秋之夜祭月的礼制,但为天子所专有。汉魏时期,出现了赏月、玩月之风,其后渐盛。

    唐代时,上自皇帝,下至庶民,均有赏玩月景之举。至北宋太宗在位年间(976~997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

    中秋节至今仍是人们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传统佳节。 每逢中秋节,家家祭祀祖先。

    人们认为中秋月圆人团圆,也是吉祥的节日。但祀祖供品却很简单,只有月饼、番薯、芋头等。

    无月饼的人家则煎“甜芋饼”代之,祭祀完毕,即以这些供品作午餐。俗语有“饱胀中秋,漏屎(拉肚子)五月节”,番薯吃下容易发酵饱胀;五月节(端午节)吃“煎(饣追)”油腻,口渴喝下茶水,与油腻不调和,经受不了就要拉肚子了。

    泉州人把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与元末人民反抗蒙古贵族专制统治的起义联系在一起。传说当时泉州汉人要三家合养一名元兵,稍有侍候不周,即遭毒打辱骂,大家忍无可忍,于中秋节这天发动起义,杀死所养元兵。

    起义前就是通过在月饼馅里密藏纸条,约定起义时间。至今泉州民间还流传着一句俗语:“二家养一元,一夜杀完全(即全杀完)。”

    关于中秋节吃番薯和芋头的习俗,民间也有一个相似的传说,只不过朝代改为清代。但有说番薯内黄,芋头内白,寓有包金包银、发财致富的美好愿望。

    上述传说于史难考,或许是附会之说,但故事本身却丰富了中秋节食俗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安溪湖头,过中秋节时要特制质量较好的“芋包”,分赠亲邻,受赠者要故意用“今年芋包做不好”或“不好吃”等贬语“回敬”。

    嫌的人越多,送的人就越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他家今年会有好运气。故当地俗语有“芋包皮,包肉馅;贴人吃,贴人骂。”

    中秋节月饼除了做供品、食品外,还有其他功能,如风行于闽南的中秋节“卜状元饼”习俗。这种习俗的出现,在民间说法不一。

    一说是元末时的一年中秋节,人们借玩饼的形式聚集在一起,以放鞭炮为起事信号,同时行动,反抗元朝统治者。以后,这一玩饼形式就在民间逐渐演化为中秋节“卜状元饼”的习俗。

    这个传说当是前面所提到的中秋节吃月饼有关传说的变异。又一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为淡化及化解部下的乡愁,特令一位部将,设计出一套玩饼的游戏,让官兵们在中秋节尽情戏玩,后来这套玩饼的游戏,便逐渐在台湾和闽南民间流传开来。

    但也有一种说法,中秋节玩饼的游戏,是早在郑成功驻军厦门时,由部将洪旭等人设计的。这些传说未见于地方文献记载,未必是历史真实,但却是当时人们深沉的民族感情的流露,并通过传说故事的形式附会在这一习俗上。

    “卜状元饼”的时间一般都在中秋节夜晚,参加者旧时都是青少年,但也有不服气的闺女,她们说:“难道状元或秀才就只有男人的份,女人不也有状元孟丽君吗?” “卜状元饼”时,共需63个大小有别的月饼,称“全盒”。内分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六式,其中状元饼只有一个,大如碗面,秀才饼多达32个,小如铜钱,也有另加贡生、童生、白丁饼的。

    玩时以6枚骰子,每人轮流掷彩,卜取各式月饼。1红者得秀才饼一个,4红者得状元饼;一掷5红者可得状元、榜眼、探花各饼(若已先被他人所得,可夺回),以全部大小月饼卜光为完局,若未完局,后得者可夺回先得者;6红者则全部月饼归他所得。

    若是4枚相同而非红者,谓之“四进”;5枚相同而非红者,曰“五子登科”;6枚相同而非红者,日“六合同春”;6枚顺序有一、二、三、四、五、六者,日“六六大顺”。这后四样亦可比照得大彩。

    早期参加“卜状元饼”者多为读书人,可见此俗的出现与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有关。在其后的沿袭过程中,又沉积着封建时代读书人“十年寒窗,金榜题名”的文化心态。

    今天,“卜状元饼”作为一项男女老少皆宜的游艺节俗,仍颇受欢迎。它使人感受到一种在激烈竞争中战胜对手的喜悦。

    泉州人俗称月饼为状元饼,即与卜饼习俗有关。 中秋节赏月,是一项极富诗情画意的节俗活动。

    古时祭月曾是十分严肃虔诚的,后来仪式简化,演变为民间的拜月习俗。赏月是拜月仪式结束后随即进行的。

    到了后来,人们赏月重于拜月.但选择八月十五夜赏玩月景,大概始于唐代。泉州历史上第一个进士,后来客死长安的欧阳詹性卒年不详,约为中唐时期人)曾作《长安玩月诗》,并在其诗序中对八月十五夜玩月的缘由加以解释。

    泉州人中秋赏月,最有名的当推“笋江泛月”了。据说是夜三更时分,笋江桥的每个桥孔都映出一轮皓月,江中可见清源、紫帽两山的倒影(但据说只有福气的人才能看到,很不容易)。

    其时南音幽雅,管弦悠扬,赏月者自乘轻舟自金鸡桥沿江而下,经笋江桥至顺济桥,与桥上两岸成群结队的游人,共赏江天月色。“双江(即笋江、浯江,为晋江流经泉州城南的两段江名)泛月”历来是泉州诗人中秋佳节吟咏的主题之一,泉州刺桐吟社社员何世铭先生(1919~ 1987年,惠安人)辑《温陵近代诗抄》中,即有许多首有关该题材的诗作。

    对小孩子来说,八月十四日至十。

    2.关于中秋节的谚语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望江亭上度中秋----近水楼台先得月

    八月十五过年——差了节气

    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捉兔子——有你过节,无你也过节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

    中秋的天气----不冷不热

    月亮赶太阳--老是不碰头

    中秋过了闰八月----团圆过了又团圆

    月亮里的桂树 - 高不可攀

    中秋节的月亮----光明正大

    站在河岸捞月亮------白搭工

    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

    中秋节赏桂花----花好月圆

    3.福建闽南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从古至今,闽南人怎么过中秋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闽南独具特色的民俗,中秋风俗主要起源于泉州,慢慢发展到闽南一带特色了!

    ●蒸番薯芋

    包金包银护子护孙

    中秋前后是番薯芋成熟的时候,古代泉州人以其为中秋的必食品。原来,地瓜是金黄色的,而芋头是白的,被闽台寓为“包金包银”。

    另外,“芋”在闽南话中和“路”、“护”谐音,方言谚语中有“食米粉芋,有好头路(工作出路)”的说法。此外,芋头往往是一颗“芋母”就能种出一窝的“芋子”,人常言“芋子芋孙”,谐方言音“护子护孙”,因此,中秋团圆时吃芋,还有着庇佑子孙、人丁兴旺大团圆的美好寓意。泉州老教师傅孙义则说,相传元末农民起义时,推翻蒙古族的残酷统治者,砍下敌人的头来祭祖,后来,人们用槟榔芋头和番薯作为替代品祭祖。泉州海交馆李玉昆研究员说,还有一种传说,是戚家军挖芋头充饥,终大败倭寇,时值中秋,从此沿海中秋节多吃甜芋以纪念胜利。

    ●游笋江

    笋江泛月诗意浓

    古代泉州人有中秋月夜结伴坐船游笋江的习俗,称为“笋江泛月”。泉州海交馆李玉昆研究员介绍,台湾各地中秋夜“士子递为燕饮赏月”,即大家欢聚一起饮酒赏月。《台湾府志》记载台湾过中秋,祀当境土神,春祈而秋报也。

    ●偷菜偷葱

    “偷葱嫁好夫,偷菜配好婿”

    泉州民谚中有“偷葱嫁好夫,偷菜配好婿”的说法。因此,还没出嫁的姑娘可以在中秋夜象征式的摘别人家的菜,而没有人会去责怪。

    ●烧塔仔

    孩子边玩边吃

    晋江吴先生介绍,过去中秋,闽南孩童有烧塔仔的习俗,捡瓦片,叠塔仔,盖到七层就不会再往上高了。扫来树枝树叶放进塔中烧,烧得通红通红的,如今可是很难得一见了。据说,“烧塔仔”的习俗相传源起元朝末年,当时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便相约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从此,“烧塔仔”便成为中秋习俗相沿下来。

    ●牵水藏

    渔民祭祀“好兄弟”

    晋江围头,每到农历八月十五,流传着一种“牵水藏”的习俗。原来,过去出海捕鱼的渔民不幸遇难后,亲人为了超度死者的魂灵,就用一种纸糊的竹笼,放在海水中浸泡,直至3个竹笼都牵引破了,才代表超度仪式已经结束。

    ●听香

    夜里听香解心事

    “八月十五,听香吃芋”,其中这“听香”说的就是中秋夜的一个习俗。所谓听香,就是在中秋节夜间到自己铺境内的土地庙或其他庙宇,以自己需要问卜的心事向“神明”焚香祷告,然后手持炉香走到人群喧哗之处,聆听第一句入耳的话,以此句话为依据,如同“测字”一样,具有游戏的意义。

    中秋博饼

    博饼,是闽南地区几百年来传承且特有的中秋传统民俗活动,除了赏月吃月饼之外,闽南地区的人民更喜欢用博饼来共度中秋佳节,而博饼的规则和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难度有点大,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博饼,这个闽南特有的习俗。

    中秋博饼是厦门地区特有的饼文化外延的一种民俗活动。是在中秋节时用于娱乐的一种游戏,用六粒骰子投掷结果组合来决定参与者的奖品。传统的奖品为大小不同的月饼,专有名为会饼,相传这种游戏可以预测人未来一年内的运气。

    在闽南南安、晋江、石狮、安海有些乡镇也流传着的中秋节夺状元饼的习俗,其玩法与规则基本相同。在厦门,中秋赌饼也已成为一种商业活动和大众游戏[1]。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福建风物志》记载:在厦门、金门一带,及泉州、漳州部分地区,中秋节有“夺状元饼”的习俗。在台湾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一些城乡,至今还流行中秋博状元饼的习俗。厦门特有的博饼活动带动了对岸的金门县,金城镇吴厝社区发展协会每年庆祝中秋社区联欢晚会,都有博状元饼大赛。

    4.关于中秋的谚语

    关于中秋的谚语:

    1、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

    张家口谚语,中元节和中秋节,一个纪念逝去的人 一个庆祝团圆。

    2、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

    邢台谚语,指中秋瓜果丰富。

    3、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石家庄谚语,大概意思是,男的不应该祭拜月神,而女要避讳灶神。

    4、吃乱了月饼死公公。

    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否则就算吃乱了月饼。

    5、冬唔饱,夏唔饱,八月十五食餐饱。

    广州谚语,中秋节令,供果丰富。

    6、八月十五停活的,冬至节,教学的。

    山西谚语,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请教师。

    7、八月摸个秋,摘柚抱瓜不算偷。

    摸秋:习俗,月夜偷摘他人田园挂失果实不视为偷。俗信,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妇女摸秋若不被发现,可早得子。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中秋节

    5.有关中秋的俗语或谚语

    1、冬唔饱,夏唔饱,八月十五食餐饱。(广州,中秋节令,供果丰富)。

    2、八月十五停活的,冬至节,教学的(山西,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请教师)。

    3、到中秋,赛摸秋(鄂西·土家)。

    4、八月摸个秋,摘柚抱瓜不算偷(摸秋:习俗,月夜偷摘他人田园挂失果实不视为偷。俗信,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妇女摸秋若不被发现,可早得子。)。

    5、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

    6、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

    7、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否则就算吃乱了月饼)。

    8、五月回港扒龙舟,六月割禾有钱收,七月烧纸盂兰节,八月赚钱买饼尝中秋(茂名)。

    9、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10、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食。

    12、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

    13、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

    14、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15、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

    16、八月十五过年——差了节气。

    17、八月十五捉兔子——有你过节,无你也过节。

    6.关于中秋节的诗词谚语

    中秋节的诗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 苏轼《念奴娇·中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 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 —— 苏轼《阳关曲 》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 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 晏殊《中秋月》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 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中秋节的谚语: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望江亭上度中秋——水楼台先得月

    八月十五过年——差了节气

    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捉兔子——有你过节,无你也过节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

    中秋的天气——不冷不热

    月亮赶太阳--老是不碰头

    中秋过了闰八月——团圆过了又团圆

    7.关于中秋节的谚语、名言警句

    七月十五鬼节

    八月十五人节

    (张家口)

    八月十五月正南

    瓜果石榴列满盘

    (邢台)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石家庄)

    吃乱了月饼死公公

    (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否则就算吃乱了月饼)

    五月回港扒龙舟

    六月割禾有钱收

    七月烧纸盂兰节

    八月赚钱买饼尝中秋

    (茂名)

    冬唔饱,夏唔饱,

    八月十五食餐饱。

    (广州,中秋节令,供果丰富)

    八月十五停活的

    冬至节,教学的

    (山西,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请教师)

    到中秋,赛摸秋

    (鄂西·土家)

    八月摸个秋,

    摘柚抱瓜不算偷

    摸秋:习俗,月夜偷摘他人田园挂失果实不视为偷。俗信,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妇女摸秋若不被发现,可早得子。中秋歇后语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过年——差了节气

    八月十五捉兔子——有你过节,无你也过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8.团圆的谚语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过年——差了节气

    八月十五捉兔子——有你过节,无你也过节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饼(刚刚好);

    八月十五看月亮(总是那么圆);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下大雪(妄想);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

    八月十五吃哈根达斯月饼(总是不过瘾);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没月饼(看着月亮流口水);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过年(差了节气);

    八月十五下大雨(真扫兴);

    八月十五捉兔子(有你过节,无你也过节);

    八月十五大团圆(一家亲)。

    闽南关于中秋团圆的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