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用什么谚语来赞颂李广
1.司马迁如何赞扬李广
司马迁给了李广极大的赞誉,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写道: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译文:
太史公说:“《论语》里说:‘在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这就是说的李将军吧!我所看到的李将军,老实厚道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讲话,可在他死的那天,天下人不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他那忠实的品格确实得到了将士们的信赖呀!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讲话,树下却自然地被人踩出一条小路。’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呀。”
扩展资料:
李广 (西汉名将):
李广(?-前119年),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先祖为秦朝名将李信。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
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司马迁评价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唐德宗时将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李广为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李将军列传
百度百科——李广
2.司马迁为什么用桃李不言,自下成蹊来赞颂李广麻烦详细
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述汉代名将李广[1]
的生平事迹。李广是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他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避之数岁”。
作者介绍
编辑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该书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原文
编辑
《传》②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恂恂③如鄙人④,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⑦,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⑨信⑤于士大夫也⑧。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⑥”。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注释
编辑
①选自《史记》。
②传(zhuan):指《论语》,下面的引语出自《论语·子路》。
③恂(xùn)恂:诚恳谨慎的样子。
④鄙人:乡野的人。
⑤信:同“伸”,这里有取信、使……相信的意思。
⑥“桃李”二句:桃李并不说话,但是由于花朵美丽,果实甘香,人们自然会接踵而至,在树下踏出一条路来。蹊(xī):小路。
⑦知:熟知。
⑧信于士大夫也:被士大夫们信赖。
⑨诚:确实
译文
编辑
《论语》讲:“(一个在上位的人),他自己行为正直,不下命令,教化也能推行;他自己行为不正,即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听从。”这正好用来说明李将军。我看李将军诚诚恳恳严肃认真,像一个质朴的乡下人,不善于讲漂亮话。但是当他死的时候,普天下的人,不论是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全都沉痛地哀悼他。这是因为他那忠诚朴实的品德,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士大夫面前啊。谚语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话讲的虽是平常小事,却说明了一个大道理。
相关问答
文中李广的特点:
正直,老实,不善言辞却深得人心。
文末运用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作用:
运用比喻,将不言的桃李却用鲜花、甘果吸引游人在面前踩出一条小路,比喻不善言辞的李广用美德深得人心,受到众人的爱戴。
特殊句式
其李将军之谓也:“之”字提宾,为宾语前置句,同时也是判断句。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被动句
写作手法
珠联璧合。这段评语仅80来字,然而写作手法灵活多变。前有名言开导,后有谚语呼应,可谓雅俗兼之。中间两句叙述,以对比突出李将军的为人。前一句紧扣:“其身正,不令而行”,后一句引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又可谓珠联璧合。司马迁是名不虚传的史记大家、文学巨匠。
3.司马迁是怎么用一句话称赞李广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概是汉朝时的一句俗言,意思是说,其实桃树下“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这么多人走过来当然是为桃花美艳所吸引。桃花这种不言不语的“闷骚性格”非常符合儒家“君子敏于行而讷于也”的精神,也就是闷声干大事,桃李自然也就具有了一股君子之风。
司马迁在《史记》里就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形容忠厚朴实的飞将军李广。太史公可谓一语三关,一则李广姓氏上已经占了一个李字,桃李形容非常妥帖;二则桃李不言也正符合李广“其身正不灵则行”的风格,三则桃李本身就是优秀人才的代名词,而李广虽然倒霉,但他的将帅之才却是人尽皆知的。
这种以树喻人的方法早就有了,管仲在治理齐国的时候,建议国君重视教育:“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思就是做短线投资就种庄稼,栽树木,长远投资,那就办教育。
我们现在学校门口常见的百年大计的标语也是从这里来的,后来把有用的人才称为栋梁,已经完全是在用树指代人了。当然并不是所有树木都可以称为人才,最早认识到这一点应该是下海不经商的屈原,他在《橘颂》把人才比作橘树,屈原是南方人,桔子在南方是甘甜的桔子,在北方则成了苦涩的枳,(那个二桃杀三士的晏子说过“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在水果运输业不发达的时代,北方人自然就对桔子不感兴趣,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桃(当然还有桃的好基友李)。
《韩诗外传》上就有这么一个故事。春秋时魏国有个叫子质的大臣保举了许多人做官,但后来他失宠于国君,那些被他保举上来的人非但不帮他,反而落井下石。
“墙倒众人推”的子质向朋友发牢骚,朋友说:“春天种桃李,夏天还能乘凉,秋天还能吃果子,可是如果你种的是蒺藜,别说乘凉吃果,反倒要扎你。”所以优秀的领导干部选拔人才,都要选拔桃李一样的人才,例如唐朝的狄仁杰素来善识人才,提拔了不少有为干部,《资治通鉴》就说他:“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白居易当年拍丞相令狐楚的马屁“令公桃李满天下,何须堂前更种花。”
天下举子都是您亲自栽培,何须再种花呢。这时候桃李已经是学生的代名词了,最有意思的是,我们把老师的教育事业称为杏坛,因为《庄子》中说:“孔子游乎缁惟之林, 休坐乎杏坛之上” 大家都认为孔夫子在杏坛上讲学,所以老师传道的地方就称为杏坛(医生行业称为杏林,一字之差完全不同),但这杏坛之下开出的花儿却是桃李,文化上的嫁接就这么不可思议的生气勃勃。
现在的桃李当然不能和唐朝的桃李相比较,现在的桃李也就是个学生,在唐朝那时候叫门生,“入了门的考生”也就是在科举中拔得头筹的人,这意味着要做官呢,这就让桃李沾染了不正之风的意思。晚唐诗人高蟾当年落第,写诗抱怨就说“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就说那些考上的人是天上碧桃花,日边的红杏,有仙人眷顾,而自己不过是个秋江边上的芙蓉花,难得东风眷顾。
这方面体会最深的,还当属那个“染出刘郎未见花”的刘郎刘禹锡,他甚至因为桃花都闹出了一场官司。刘禹锡期初在长安上班,后来在政治斗争中被贬出京城,外放十年,终于有机会回来了,听说玄都观里有仙人种的仙桃,花开时节,十分红艳。
他这时候估计想起了桃李满天下什么的,不过满朝都是人家的“桃李”,于是他一时兴起吟出一首:“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言下之意,满朝“桃李”都是我被贬后你们栽下的。政治人物的神经比平常人都要敏感得多,立刻将其再度外放。
看一次桃花捅这么大个篓子。文人的脾气是执拗的,从此之后刘禹锡估计对桃花就没多大好感了,他后来写《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 水流无限似侬愁。”虽然是写爱情,估计也寄托着他的希望,希望朝里的那帮“桃李”都早早衰落。
但这一天过了十四年才来,十四年后,刘禹锡再度入京,他干的一件事就是去玄都观里看桃花,并写下一首诗,纪念自己的胜利“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桃花没了,种桃道士也不见了踪影——这种桃道士指的当然就是看不上他的权贵了,甚至还包括皇帝。高低老子还是活着看到了这一天。
至今从这字里行间我们依然能品味到作者的那份得意。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像刘禹锡一样坚持到最后,在权贵当道的朝廷上,他们即便有天纵之才,也成不了别人的“桃李”,这时候他们就只能用脚投票,所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卖豆腐。”
就是隐居。 我当不了你们的“桃李”,那我就为自己找一片“桃源。”
这桃源自然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其实在植物里陶渊明最热爱的是菊花,可为什么要把他笔下最经典的地方称为桃花源呢?为啥不叫菊花源?难道因为这个名字听起来充满了邪恶?当然不是。据大师陈寅恪考证,这事和两个人有关系,第一个就是夸父。
南北朝时期社会治安混乱,强盗横行,尤其是北朝的前秦苻坚时期,统治残暴。为了自保好多人聚集在一起,自建城池,。
4.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赞美李广
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述汉代名将李广的生平事迹。李广是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他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避之数岁”。
《史记》节选
《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译文
《论语》讲:“(一个在上位的人),他自己行为正直,不下命令,教化也能推行;他自己行为不正,即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听从。”这正好用来说明李将军。我看李将军诚诚恳恳严肃认真,像一个质朴的乡下人,不善于讲漂亮话。但是当他死的时候,普天下的人,不论是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全都沉痛地哀悼他。这是因为他那忠诚朴实的品德,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士大夫面前啊。谚语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话讲的虽是平常小事,却说明了一个大道理。
5.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赞美李广
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述汉代名将李广的生平事迹。
李广是英勇善战、智勇抄双全的英雄。他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袭为“飞将军”,“避之数岁”。
《史记》节选《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余睹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道2113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译文《论语》讲:“(一个在上位的人),他自己行为正直,不下命令,教化也能推行;他自己行为不正,即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听从。
5261”这正好用来说明李将军。我看李将军诚诚恳恳严肃认真,像一4102个质朴的乡下人,不善于讲漂亮话。
但是当他死的时候,普天下的人,不论是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全都沉痛地哀悼他。这是因为他那忠诚朴实的品德,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士大夫面前啊。
谚语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653。”这话讲的虽是平常小事,却说明了一个大道理。
6.李广列传 司马迁所称道和赞赏的是李广的什么
太史公说:《论语》说,“本身行为正,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本身不正,下命令,人们也不奉行。”这是说的李将军啊。我见到李将军,朴朴实实象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他死的时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或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十分哀痛。他那忠实诚恳的心地实在使士大夫崇敬,谚语说:“桃李不能言语,可树下踩出小路来。”这话虽小,却可以喻大啊!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