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古今贤文关于环保的谚语

    1.古今贤文《环保篇》

    古今贤文—环保篇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树木成阴,空气清新。

    绿了大地,润了人心。

    功在当代,造福子孙。

    山上树木光,山下走泥浆。

    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

    植树造林镇风沙,遍地都是好庄稼。

    意思是:保护环境,每个人都应该做到。树木多了,空气才会清新。染绿了大地,神清气爽。植树,子子孙孙都可以乘凉。山上的树木被砍光了,山下就有洪水。防止洪水、防止泥石流,不栽树,再多的资源都会流失。植树造林防止风沙,遍地都是好庄稼。

    扩展资料

    《古今贤文》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书,又名《昔时贤文》、《增广贤文》,经过明清两代人的不断增补,成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内容。对于书的作者,并无详细记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此书集合了古人的大智慧,在其中你可以学习如何待人接物,了解读书孝义的可贵,看清人的命运报应,整本书内容十分广泛,从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但读起来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参考资料

    增广贤文环保篇-百度百科

    2.关于环保的贤文有哪些

    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兮,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

    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

    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

    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

    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

    快乐猫咪 1级 2010-05-29 古今贤文(志向篇) 山立在地上,人立在志上。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钢。

    鸟要紧的是翅膀,人要紧的是理想。胸无理想,枉活一世。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虎瘦友心在,人穷志不穷。

    立下凌云志,敢去摘星星。有志周行天下,无志寸步难行。

    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年怕中秋月怕半,男。

    3.古今贤文环保篇(全文、意思)

    古今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书目。

    又名《昔时贤文》、《增广贤文》。 1、原文 古今贤文(环保篇)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树木成阴,空气清新。绿了大地,润了人心。

    功在当代,造福子孙。山上树木光,山下走泥浆。

    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植树造林镇风沙,遍地都是好庄稼。

    2、译文 保护环境,每个人都应该做到。树木多了,空气就清新了。

    染绿了大地,神清气爽。现在植树,子子孙孙都可以乘凉。

    山上的树木被砍光了,山下就有洪水。防止洪水、防止泥石流,不栽树,再多的资源都会流失。

    植树造林防止风沙,才会有好庄稼。 3、出处 明代《增广贤文》 扩展资料1、书目简介 古今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书目。

    又名《昔时贤文》、《增广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古今贤文》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方面是谈人及人际关系,另一方面是谈命运,还有是谈如何处世,还有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在《古今贤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

    文中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这些内容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它倡导行善做好事,则是值得肯定的。

    《增广贤文》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核心。 文中对忍让多有描述,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祸患的方法。

    在主张自我保护、谨慎忍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的原则。 《增广贤文》虽以道家思想为主,但对儒家的说教并不排斥。

    文中强调了读书的重要、孝义的可贵。这些观点体现了正统的儒家精神,与全书所弥漫的道家思想有所不合。

    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庞杂,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认可的格言,使之具有了广泛的代表性。 《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

    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又语句通顺,易懂。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

    其中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 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内容,经过人世沧桑的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乐不可极,乐极生悲'等。

    一些谚语、俗语总结了千百年来人们同自然斗争的经验,成为简明生动哲理式的科学知识,如“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等。 2、作品评价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增广贤文》也不例外。

    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必然打上那个时代的印记。不少内容反映了封建伦理和道德观念,甚至带有明显的封建迷信、宿命论的色彩。

    有的内容以个人为中心,反映了当时及时下人们普遍存在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思想;有的反映了在当时乃至当今社会制度下小市民阶层得过且过、畏缩苟安的心理和避祸厌世的消极人生哲学;有的在当时社会不失为对社会现象的正确反映,今天已失去了借鉴的意义。 还有一些内容含义比较模糊,或者只有片面的真理性,如果不做正确的理解,就会变成错误的东西。

    这些都是不符合时代精神的,我们要在阅读时采取批判的态度,明察扬弃,批判继承,吸取其有营养的成分,古为今用。 编:增广贤文,其实有它笼统的价值。

    我们鉴赏的时候要看清楚它每一句话的立场。一个是社会本位立场,一个是自然法则立场。

    不同的立场所产生的观念自然不同,更何况我们社会立场和自然立场完全是相反的。所以感觉到里面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就像古贤圣人和我们绝大多数的社会人的立场相反一样。圣人适应于自然,而我们随流于社会。

    我们是欲得而终不能得,而圣人欲舍而终有得。我们修果,他们修根。

    我们修名利,他们修根本。 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 增广就是《增广贤文》。

    幼学则是《幼学琼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今贤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增广贤文。

    古今贤文关于环保的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