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炼铁谚语

    1.谚语和名言和俗语共50则

    严于律己 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处事为人,信义为本。 马要快当,人要稳当。

    不能正己,焉能正人。 宁可认错,不可说谎。

    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有钱不乱花,有功不自夸。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 满壶全不响,半壶响叮当。

    山高泉水清,树高根须深。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 善说不如善做,善始不如善终。

    好事一做到底,坏事一次莫为。 天上下雨地上滑,自己跌倒自己爬。

    大海不讥笑水滴,高山不嘲讥小石。 跑马摇头要落后,英雄骄傲要跌跤。

    虚心好学受人赞,自命不凡讨人嫌。 贤者不炫己之长,君子不夺人所好。

    自命不凡讨人嫌,虚心才能添智慧。 谦逊者常思己过,骄傲者常说人短。

    劝学求和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千日造船,一日过江。

    读书千遍,其意自见。 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工夫。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细线常锯木必断,檐水久滴石必穿。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

    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入门。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处处留心皆学问,问遍千家事必明。 学问再深也别满足,过失再小也别忽视。

    早不起能误一天事,少不学要误一生事。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要想飞就得有翅膀,要想学就得有毅力。 品行修养 谦恭待人,忠孝传家。

    要求太平,处事公平。 宁可吃亏,不可食言。

    宁可清贫,不可浊富。 行为不正经,舌头短三分。

    得之不为喜,失之不为忧。 要为众人做好事,莫为金钱误此身。

    有源之水水常清,有根之木木常青。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要学老牛勤耕田,莫学鹦哥尽练嘴。 家庭生活 儿的生日,娘的苦日。

    要求子孝,先敬爹娘。 千经万典,孝顺为先。

    女怕选错郎,男怕选错行。 夫妻一条心,胜过千万金。

    要想家庭好,事事多商讨。 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

    选婿莫只选金钱,选女莫只选容颜。 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齐心家不散。

    梳头不好一日过,嫁夫不好一生错。 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难来时各自飞。

    倾家二字淫与赌,宁家二字勤与俭。 爱情不是强扭的,幸福不是天赐的。

    娶妻娶德不娶色,交友交心不交财。 孝顺公婆自有福,勤种庄稼自有谷。

    与人之交 肝胆相照,相见以诚。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人看一颗心,鼓打两张皮。 朋友千个少,冤家一个多。

    报晓的是雄鸡,相帮的是知己。 炼铁需要硬火,交友需要诚心。

    金钱可以抛弃,朋友不可忘记。 君子之交谈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

    与其在朋友眼里,不如在朋友心里。 留得人情千日在,人生何处不相逢。

    有好马不怕路远,有好友不怕事难。 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不可忘。

    结交要象长水流,莫学杨柳一时青。 看其面不如听其言,听其言不如察其行。

    2.中国的俗语和谚语有哪些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热熟谷,粒实鼓。

    处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

    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处暑三日稻(晚稻)有孕,寒露到来稻入囤。

    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处暑高粱遍地红。 处暑高粱遍拿镰。

    处暑高粱白露谷。 处暑三日割黄谷 处暑十日忙割谷。

    黍子返青增一石,谷子返青大减产。 黍子返青压塌场,谷子返青一把糠。

    收秋一马虎,鸟雀撑破肚。 处暑收黍,白露收谷。

    黍子面积小,注意防麻雀。 早黍子,稙高粱,鸟雀啄食要严防。

    黍子粘,黍子好,籽粒做年糕。 干打谷,湿打黍。

    打黍宜摔,绑笤帚还用穗和秸。 七月底,八月边,家家新米桌上端。

    若要玉米大,不准叶打架。 要想苞谷结,不得叶挨叶。

    七月秋风凉,棉花白,稻子黄。 处暑见新花。

    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早不摘花,午不收豆。

    棉桃碰腿,正淌汗水。 棉桃碰着腿,酒壶不离嘴。

    花收暖,麦收寒。 处暑开花不见花(絮)。

    处暑花,不归家。 处暑花,捡到家;白露花,不归家;白露花,温高霜晚才收花。

    绿肥盛花期,压青正适宜。 绿肥压三年,薄地变良田。

    处暑长薯。 早怕旱,后怕淹,中间就怕连阴天。

    秋好在管,麦好在种。 粮食不到囤,管理莫松劲。

    粮食没到手,管理不能丢。 处暑就把白菜移,十年准有九不离。

    处暑移白菜,猛锄蹲苗晒。 处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

    处暑栽白菜,有利没有害。 处暑栽,白露追,秋分放大水。

    种菜不拣苗,到老长不好。 七月半,栽早蒜。

    七月十五,早蒜入土。 七芫,八菠。

    芫荽不热不种,不冷不弄。 处暑拔麻摘老瓜。

    山上萝卜不怕旱,夜流露水阴到根。 黍子春玉米,收完快耕地。

    早耕如上粪,歇地如歇马。 早耕不用问,杂草顶茬粪。

    早耕草作肥,晚耕如种草。 秋田耕得早,消灭虫和草。

    早把地耕好,种麦误不了。 枣柿半年粮,不怕闹饥荒。

    枣树拔地轻,适合搞间种。 发芽晚,落叶早,适与粮棉搞间套。

    上结果,下种田,不愁吃的不愁钱。 木本粮食,铁杆庄稼。

    斗地打石粮。 树上三千元,树下吨粮田。

    十棵枣树得饱暖,百棵能收一万元。 叶是加工厂,叶茂枣子强。

    叶子长得强,枣子灌满瓤。 今秋叶子保得好,明年就能多结枣。

    今秋叶子落得早,明年结果少又小。 涝梨旱枣。

    涝梨旱枣水栗子,不旱不涝收柿子。 乐陵小枣天下知,营养丰富拔金丝。

    周尹(庆云县后张乡周尹村)枣树两搂粗,罗成 (相传)拴马于此树,燕王扫北人藏躲,一群百姓得保护。 处暑见红枣,秋分打净了。

    处暑花红枣,秋分打尽了。 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

    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来赶集。 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干净。

    七月十五拣枣吃,八月十五打枣吃。 七月十五拣枣吃,八月十五拦枣吃。

    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晒半干。 七月十五花红枣,八月十五晒红枣。

    好贮藏,易加工,营养保健能治病。 一日三个枣,终生不见老。

    红枣深加工,价值数倍增。 红枣加工制品丰,枣脯枣汁和枣晶,枣茶枣酱枣灌头,阿胶蜜枣能治病,乌枣醉枣保鲜枣,枣露红枣莲子羮。

    栽上枣树怕调地,搭钱费力不容易。 制定政策安民意,谁栽应该是谁的。

    地随树走,谁栽谁有。 七月半,石榴当饭。

    秋前牲口细心管,三秋逞强在田间。 处暑鱼速长,管理要加强,饵料要增加,疾病早预防。

    3.“钻到风箱里

    这句谚语原话是:“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风箱一拉一推间会有风,中间的老鼠就会感受到两边都有风吹过来。比喻一个人夹在两个人之间,受两个人的埋怨,里外不是人。

    1. 风箱,用来产生风力的设备,由一个木箱、一个推拉的木制把手和活动木箱构成。操作人员用手拉开活动木箱,空气通过进气口使风箱的皮橐内充满空气,而且并不塌缩,再拉动其体能够将其内的空气压出, 空气通过输风管,可以进入熔炼炉中,用于炼铁。最常见的一种由木箱、长方形活动木箱构成,用来鼓风,使炉火旺盛。

    2.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数不胜数。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4.谚语 歇后语

    我给你说几个吧(歇后语):快锯伐大树——拉倒

    辣椒粉吹进鼻子眼——够戗;向日葵的孩子——没数

    野地里栽树——不在行;玉米地里带绿豆——杂种

    奶娃娃张口——光等吃;强盗打先锋——贼横

    二流子学徒——混日子;墙上挂帘子——没门

    饺子烂了边——露馅;闭着眼睛卖布——胡扯

    杀牛取肠——不合算;教猴子上树——多余

    大年初一见面——尽说好话;老太太上鸡窝——笨(奔)蛋。

    再来几个(名言):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朱熹;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达尔文;

    我创造,所以我生存——罗曼·罗兰

    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无法占有的——歌德

    交浅言深,君子所戒——苏轼

    蚊子如果一齐冲锋,大象也会被征服——萨迪

    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拿破仑

    (谚语):积沙成塔,集腋成裘;

    人可以有德,而不可恃其德;可以有才,而不可恃其才;

    人心换人心;

    饶人是福,欺人是祸;

    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

    打鱼靠网,打狼靠棒;

    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不怕年老,就怕躺倒;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宁可滑跤,不可失言;

    贪多嚼不烂

    5.炼钢文言文说明方法

    《炼钢》是北宋的一篇 文言文,作者是沈括。其中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作比较、摹状貌和打比方。

    原文: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①屈盘之,乃以生铁陷②其间,泥封炼之③,锻令相入④,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此乃伪钢⑤耳,暂假⑥生铁以为坚,二三炼则生铁自熟⑦,仍是柔铁。然而天下莫以为非者,盖未识真钢耳。余出使至磁州⑧锻坊⑨,观炼铁,方识真钢。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⑩,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炼钢亦然,但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此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亦有炼之至尽而全无钢者,皆系地之所产。

    2注释

    ①柔铁:熟铁。

    ②陷:这里指将生铁包嵌进去。

    ③泥封炼之:用泥将它封起来冶炼。

    ④入:这里是“相熔合”的意思。

    ⑤伪钢:沈括认为这种钢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钢,所以称其为伪钢。

    ⑥假:借。

    ⑦生铁自熟:生铁自然就成了熟铁了。

    ⑧磁州:地名,治所在今河北磁县。

    ⑨锻坊:炼钢铁的作坊。

    ⑩筋:这里指面筋。

    濯(zhuó):洗,制面筋时需用水洗去淀粉。

    柔面:这里指制面筋时用水洗去的淀粉。

    莹:光洁明亮。

    黯黯然:暗淡的样子。

    皆系地之所产:都是产地不同造成的。

    3译文

    手风箱冶铁炉 世上锻铁所称的钢铁,是先把熟铁弯曲盘卷起来,又将生铁陷入其中,然后用泥包裹好加以烧炼,炼好后再加锻打,使熟铁和生铁互相掺杂渗透,这样锻炼出来的钢就称为“团钢”,也叫“灌钢”。这其实是一种假钢,只不过暂时借生铁提高熟铁的硬度,经过两三次烧炼之后,生铁自然变熟,则得到的还是熟铁。然而天下人都不以为这办法有什么不对,大概是由于不知道什么是真钢。我出使河北时,曾到磁州的锻坊看炼铁,才知道什么是真钢。凡是铁里面含有钢的,如同小麦面粉和成的面团里头有面筋,把面团的软面洗干净了,才会见到面筋。炼钢也是这样,只要取精纯的熟铁烧炼锻打百余火,每次锻打都称称重量,锻一回轻一回,直到屡次锻打而斤两不减,那就是纯钢了,即使再炼上百次也将不会再有损耗。这是最精纯的铁,其成色看上去清澈有光亮,而磨光之后又显得暗暗的,青而且黑,和普通的铁迥然不同。也有铁炼尽了而全无钢的,这都和铁的产地有关系。

    6.谚语或歇后语

    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2)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

    “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由来 据观测,在我国许多地方。如见蜘蛛张网,阴雨天气将会转晴。

    如见蜘蛛收网,天气将转为阴雨。 蜘蛛能预测天气,主要是因蜘蛛对空气中湿度变化反应相当灵敏,在蜘蛛尾部有许多小吐丝器,吐丝器部分既粘又凉,当阴雨天气来临时,由于空气中湿度大,水汽多,水汽易在蜘蛛吐丝器部分凝结成小水珠,这样蜘蛛吐丝时感到困难,便停止放丝而收网。

    相反,当空气中湿度变小天气转好时,蜘蛛吐丝顺利,便张网捕虫了。 另据研究,蜘蛛的腿能感知20—50赫频率的声音,当天气转晴时昆虫易活动,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蜘蛛蛛很快就会发觉,所以便添丝织网,准备捕捉。

    这正是民间用“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来观测天气晴雨的道理。 “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由来 来自: 长征一号 (苏州) 有一年,慈禧太后忽然得了重病,头痛,心痛,肚皮痛,病到奄奄一息的地步,急得满朝文武百官团团转。

    北京城里名医车载斗量,可是对西太后的病症,都束手无策。是没有本领吗?不是的,实在是责任太大,在用药上为难了,轻了不见效,重了怕万一失误,吃罪不起。

    所以,弄得慈禧太后的毛病一天危急一天,眼看就要横下来了。 新科状元是苏州人,奏了一本,说苏州有位祖传名医叫曹沧洲,绰号赛华佗,有妙手回春之术,将他请来,或许太后的福体可以转安。

    曹沧州像个乡下佬,平常不欢喜开口,走路也是慢吞吞的。这天,他接到圣旨,顿时面如土色,抱着一家老小嚎啕大哭。

    他认定,西太后若不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是不会从京城到苏州来请他的,治不好西太后,医生要殉葬,自己这条命是有去无回了。可圣旨不能违拗,曹沧洲只好硬着头皮动身。

    他一到北京刚住下,就借口路上受了风寒,便卧床不起,其实生病是假:要摸慈禧太后生病的根子是真。头一件大事是查看她吃了些什么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慈禧太后每天吃的山珍海味不说,单是人参一项,日日恨不得泡在参汤里洗浴。还有燕窝、银耳,更是当饭吃。

    曹沧洲想到,医书上早有记载:“滋补过多,必然食阻中焦,中焦闭塞,危在旦夕。”找出病源,他的胆子大了,便去替慈禧太后看病了。

    曹沧洲未用上好良药,单开了一味草头药,只写了五个大字:萝卜籽三钱。看得众御医当场发呆,个个舌头伸多长的,认为这个乡下郎中是进京来送死了。

    他们都懂药性,萝卜籽是括油的,西太后一向要滋补身体,这药分明不合西太后的心意,但是曹沧洲亲手撮药,亲手煎药,亲手送药到西太后的卧室前,等候她喝下去以后,这才回到住所休息。 西太后饮了三钱萝卜籽的药汤,当夜通了大便,第二天一早就起来了。

    她第一件事就是感谢神医曹沧洲,见面后恩赐曹沧洲九品顶戴,还要他骑马巡游京城,曹沧洲得了。

    炼铁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