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少数民族诚信谚语

    1.少数民族的谚语

    少数民族谚语选

    蒙古族

    一匹马的好坏,赛场里比一比;一个人的好坏,众人中听一听。

    马在软地上易失前蹄,人在甜言上易栽跟头。

    井里的蛤蟆不知道大海。

    壮族

    一楸不能挖成井,一笔不能画成龙。

    下河不能怕漩涡多,打铁不能怕火烫脚。

    木不凿不通,人不学不懂。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佤族

    一窝白肚子老鼠,掏不挎阿佤山梁;一驮子黑泥沙,搞不浑澜沧江。

    长刀对着野猪,美酒献给亲人。

    只是一个人聪明,办法不会多;只是一个人拼命干,也不能把活计做完。

    有钱不可乱花,有功不可自夸。

    朝鲜族

    一根毛线织不成毡,一棵松树成不了松林。

    一天一人省一两,十年要用仓来装。

    用扇子扑不灭火。

    满族

    一人节约三尺布,两人节约一条裤。

    上梁不正下梁歪。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自有千难万难。

    藏族

    一碗酥油,是用千滴牛乳制成的;一碗糌粑,是用万滴汗水换来的。

    一条恶狗的狂叫,弄得全村都喧哗;一个坏人的行为,带来了全村不宁。

    不触“乔点”(寺院白塔),染不上白粉;不摸锅底,沾不上黑灰。

    苗族

    一条虫弄脏一锅汤。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不能把毒蛇当花戴。

    水涨船高,柴火多旺。

    侗族

    跟着好人学好教,跟着坏人满街窜。

    喝水不忘挖井人。

    一根筷子容易断,一把筷子难得断。

    干旱识好泉,艰难识好汉。

    山峰不会倒塌,江水不会倒流。

    人是铁,饭是钢。

    傣族

    一群牛进菜园子,总有一个带头的。

    山斑鸠装家鸽总有点不像,狐狸学着猫叫总有点名堂。

    水深不响,水响不深。

    水族

    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块砖头砌不成墙。

    宁叫顿顿稀,不叫一顿饿。

    哈萨克族

    一勺勺积累起来的东西,不要用桶倒了出去。

    不出毡房的人,当不了好牧民。

    不是为了打狼,而是因为怕狼吃羊。

    回族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走平路要仅防绊脚的石头,过丰年要想灾荒的年头。

    饭后百步走,胜开中药铺。

    白族

    人心要实,火心要空。

    不怕巨浪再高,只怕划浆不齐。

    饭焦没人吃,人骄没人爱。

    景颇族

    刀不磨快不好砍柴,孩子不教育不能成材。

    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

    喜欢出头露面高于谷穗的植物,是人人讨厌的稗子。

    塔吉克族

    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维吾尔族

    无能的猎手总是怪猎枪不好。

    手鼓响声虽大,鼓心却是空的。

    大蛇不死,后患无穷。

    2.少数民族谚语

    骏马吃饱后仍回到木桩上,高空飞翔的鹰仍落到石崖上。

    ­­ ——柯尔克孜族

    谁有亚麻的种子,谁就有自己的衬衫。

    ——维吾尔族

    水草肥美的地方鸟儿多,心地善良的人朋友多。

    ——蒙古族

    母亲的宝贝是子女,好汉的宝贝是志气。

    ——鄂温克族

    骏马面前没有跳不过的壕沟,利矛面前没有戳不穿的顽石。

    ——纳西族

    从跌跤中学会走路。

    ——哈萨克族

    回答者: 言之午 - 十一级 2006-11-27 22:29

    《中国少数民族谚语选》 书名: 中国少数民族谚语选 作者: 将风 王慈 编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类别: 出版时间: 1982-02-01 印刷时间: 1982-02-01 上书时间: 2006-09-28 开本: 787x960mm1/32 页数: 242 页 印张: 7.75 开本: 装订: 平装 印量: 18 千本 品相: 9成品相 原书价格: 0.64 元 现售价格: 5 元 谚语小词典(也值得参考)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7-01 译者: ISBN:753261615 〖内容简介〗 立目。本书共收词目近2500条,包括主条和副条。主条都加注释和用例;副条用“也作”标示于主条之后,一般不解释,不举例,也不另出条。字体。本书所用字体,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编印的《简化字总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为准。注音。词目中的冷僻字用汉语拼音字母注音。多音字、容易读错的字,用汉语?匆糇帜缸⒁粲枰蕴崾尽? 释义。先释字、词。然后串讲谚语的字面意义或本义,再说明引申、比喻义。如有典故,简要说明。例句。每条谚语都配有用例。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则每个义项都举一个用例。用例一般注明出处。引自报刊的用例,注明“报”或“刊。个别用过长,略作删节。排列。词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词目首字声母、韵母相同的,以声调为序;首字相同的,按笔画多少起笔横、竖、点、撇、折顺序排列。首字字音、字形都相同的,则按第二字的音序排列,余类推。索引。本词典后附有《词目首字笔画索引》,以供查检。

    中国谚语集锦

    转自百度, 谢谢采纳

    3.少数民族谚语

    少数民族谚语

    骏马吃饱后仍回到木桩上,高空飞翔的鹰仍落到石崖上。

    ­­ ——柯尔克孜族

    谁有亚麻的种子,谁就有自己的衬衫。

    ——维吾尔族

    水草肥美的地方鸟儿多,心地善良的人朋友多。

    ——蒙古族

    母亲的宝贝是子女,好汉的宝贝是志气。

    ——鄂温克族

    骏马面前没有跳不过的壕沟,利矛面前没有戳不穿的顽石。

    ——纳西族

    从跌跤中学会走路。

    ——哈萨克族

    4.有哪些少数民族特有的谚语

    骏马吃饱后仍回到木桩上,高空飞翔的鹰仍落到石崖上。

    ­­ ——柯尔克孜族

    谁有亚麻的种子,谁就有自己的衬衫。

    ——维吾尔族

    水草肥美的地方鸟儿多,心地善良的人朋友多。

    ——蒙古族

    母亲的宝贝是子女,好汉的宝贝是志气。

    ——鄂温克族

    骏马面前没有跳不过的壕沟,利矛面前没有戳不穿的顽石。

    ——纳西族

    从跌跤中学会走路。

    ——哈萨克族

    蒙古族

    一匹马的好坏,赛场里比一比;一个人的好坏,众人中听一听。

    马在软地上易失前蹄,人在甜言上易栽跟头。

    井里的蛤蟆不知道大海。

    壮族

    一楸不能挖成井,一笔不能画成龙。

    下河不能怕漩涡多,打铁不能怕火烫脚。

    木不凿不通,人不学不懂。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佤族

    一窝白肚子老鼠,掏不挎阿佤山梁;一驮子黑泥沙,搞不浑澜沧江。

    长刀对着野猪,美酒献给亲人。

    只是一个人聪明,办法不会多;只是一个人拼命干,也不能把活计做完。

    有钱不可乱花,有功不可自夸。

    朝鲜族

    一根毛线织不成毡,一棵松树成不了松林。

    一天一人省一两,十年要用仓来装。

    用扇子扑不灭火。

    满族

    一人节约三尺布,两人节约一条裤。

    上梁不正下梁歪。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自有千难万难。

    藏族

    一碗酥油,是用千滴牛乳制成的;一碗糌粑,是用万滴汗水换来的。

    一条恶狗的狂叫,弄得全村都喧哗;一个坏人的行为,带来了全村不宁。

    不触“乔点”(寺院白塔),染不上白粉;不摸锅底,沾不上黑灰。

    苗族

    一条虫弄脏一锅汤。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不能把毒蛇当花戴。

    水涨船高,柴火多旺。

    侗族

    跟着好人学好教,跟着坏人满街窜。

    喝水不忘挖井人。

    一根筷子容易断,一把筷子难得断。

    干旱识好泉,艰难识好汉。

    山峰不会倒塌,江水不会倒流。

    人是铁,饭是钢。

    傣族

    一群牛进菜园子,总有一个带头的。

    山斑鸠装家鸽总有点不像,狐狸学着猫叫总有点名堂。

    水深不响,水响不深。

    水族

    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块砖头砌不成墙。

    宁叫顿顿稀,不叫一顿饿。

    哈萨克族

    一勺勺积累起来的东西,不要用桶倒了出去。

    不出毡房的人,当不了好牧民。

    不是为了打狼,而是因为怕狼吃羊。

    回族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走平路要仅防绊脚的石头,过丰年要想灾荒的年头。

    饭后百步走,胜开中药铺。

    白族

    人心要实,火心要空。

    不怕巨浪再高,只怕划浆不齐。

    饭焦没人吃,人骄没人爱。

    景颇族

    刀不磨快不好砍柴,孩子不教育不能成材。

    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

    喜欢出头露面高于谷穗的植物,是人人讨厌的稗子。

    塔吉克族

    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维吾尔族

    无能的猎手总是怪猎枪不好。

    手鼓响声虽大,鼓心却是空的。

    大蛇不死,后患无穷。

    5.少数民族的谚语1

    蒙古族

    一匹马的好坏,赛场里比一比;一个人的好坏,众人中听一听。

    马在软地上易失前蹄,人在甜言上易栽跟头。

    井里的蛤蟆不知道大海。

    壮族

    一楸不能挖成井,一笔不能画成龙。

    下河不能怕漩涡多,打铁不能怕火烫脚。

    木不凿不通,人不学不懂。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佤族

    一窝白肚子老鼠,掏不挎阿佤山梁;一驮子黑泥沙,搞不浑澜沧江。

    长刀对着野猪,美酒献给亲人。

    只是一个人聪明,办法不会多;只是一个人拼命干,也不能把活计做完。

    有钱不可乱花,有功不可自夸。

    朝鲜族

    一根毛线织不成毡,一棵松树成不了松林。

    一天一人省一两,十年要用仓来装。

    用扇子扑不灭火。

    满族

    一人节约三尺布,两人节约一条裤。

    上梁不正下梁歪。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自有千难万难。

    藏族

    一碗酥油,是用千滴牛乳制成的;一碗糌粑,是用万滴汗水换来的。

    一条恶狗的狂叫,弄得全村都喧哗;一个坏人的行为,带来了全村不宁。

    不触“乔点”(寺院白塔),染不上白粉;不摸锅底,沾不上黑灰。

    苗族

    一条虫弄脏一锅汤。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不能把毒蛇当花戴。

    水涨船高,柴火多旺。

    侗族

    跟着好人学好教,跟着坏人满街窜。

    喝水不忘挖井人。

    一根筷子容易断,一把筷子难得断。

    干旱识好泉,艰难识好汉。

    山峰不会倒塌,江水不会倒流。

    人是铁,饭是钢。

    傣族

    一群牛进菜园子,总有一个带头的。

    山斑鸠装家鸽总有点不像,狐狸学着猫叫总有点名堂。

    水深不响,水响不深。

    水族

    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块砖头砌不成墙。

    宁叫顿顿稀,不叫一顿饿。

    哈萨克族

    一勺勺积累起来的东西,不要用桶倒了出去。

    不出毡房的人,当不了好牧民。

    不是为了打狼,而是因为怕狼吃羊。

    回族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走平路要仅防绊脚的石头,过丰年要想灾荒的年头。

    饭后百步走,胜开中药铺。

    白族

    人心要实,火心要空。

    不怕巨浪再高,只怕划浆不齐。

    饭焦没人吃,人骄没人爱。

    景颇族

    刀不磨快不好砍柴,孩子不教育不能成材。

    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

    喜欢出头露面高于谷穗的植物,是人人讨厌的稗子。

    塔吉克族

    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维吾尔族

    无能的猎手总是怪猎枪不好。

    手鼓响声虽大,鼓心却是空的。

    大蛇不死,后患无穷。

    6.有没有关于少数民族诚信的案例或者少数民族诚信相关的一些文化传统

    一、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都有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一致的理想追求 《彝族创世志·艺文志》的“富贵篇”等叙述彝族先民对“富贵”认知根源的彝文古籍中称,人类中专门主管富贵的天父、地母“弭吐铺”在赋予人间的富强和文明时,首先将世界创造“形成天三界”(即“天上、天中、天下”三界),认为只有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类社会才会得到发展。

    藏族谚语称:“求幸福何必去拜佛,劳动能赐给你硕果。”这些都说明劳动可以创造财富,劳动是人类文明与民主的基石。

    流传在云南的《壮族经诗·故兆》中描述的内容同样反映出这方面的文化价值观。此外,在少数民族社会的内部治理中,如瑶族的“石牌制”、黎族的“合亩制”、苗族的“议榔制”等等,都是在民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和谐。

    二、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里体现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传统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说的“自由”,主要是指享有民主权利的自由,同时也包括文化使用与文化认同的自由,这与西方社会所灌输的“自由”文化价值观又有所不同。苗族的“姊妹节”、水族的“苏稔喜节”等,都是对女性自由文化个性的张扬。

    在少数民族的传统理念中,平等是一个社会中能够相互尊重,实现和谐共荣的基本原则。在羌族的故事中,羌族的先祖与汉族、藏族属于同一祖先来源的3个兄弟,故事中蕴含的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

    诚然,平等的理念在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是多方面的。苗族人认为,大自然中的各种动植物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因此要对各种生命平等对待,不可以任意宰杀。

    饲养的鲤鱼要留种、砍伐的树木要留苗。从这些风俗中可以看出,在苗族的传统理念中,人与自然中的各种生命物质的关系,都属于平等的关系。

    无论是少数民族的民间社会组织,还是传统的民族乡村自治,“公正”和“法治”都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些少数民族生活的村寨或社区,是根据习惯法来维护村寨中人与人、家庭与家庭、家族与家族乃至于村寨与村寨之间的安宁和稳定。

    这种社会治理制度,使传统的习惯法在平等、公正的良性社会环境中发挥了维护人们共同利益的法治作用。三、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文化规约 明代贵州巡抚赵釴所撰的《九夷古事·重信》中载:“汉人有田,皆在山谷中,畏盗不能自耕,必召夷人佃之。

    夷人既佃,其田遂以为主,盗至力御之,虽众不避,稻将获,必入城请主人,主人有他故,则请主妇登场均分之。主人不至,虽饥馁不敢私刈,至于藏之仓廪者,守之尤慎。

    故贵之居民与士夫皆食获人之力,必不得已,则告而后徒,其重诺守信,真三代以上之人也。”这说明我国少数民族所具有的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品质。

    除此,在与多个少数民族有关的文字记录中,都可看到,在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文明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点。文化多元性与丰富多样性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资源,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为我们这个多民族大家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西学东渐” 的“洋风”日盛,西方文化价值观在日趋取代儒道佛等主体文化的同时,各个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在逐渐遭到抹杀。因此,应当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精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精神上提供更多的文化支撑,为各民族的平等、团结、进步与共同繁荣,也为改革创新增强民族凝聚力作出各个民族应有的贡献。

    为此,新时代下,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

    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拜佛,迎送宾客等等场合,通常都要献哈达。哈达是一种生丝制品,长短不一,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

    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敬酒茶: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便会敬酒,一般是青稞酒。

    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十五度至二十度。敬献客人时,客人须先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要掺满,最后再喝干一满杯。

    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会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懂得礼貌。打招呼:与藏族人打招呼时,一般在其名字后面加一个"啦"字,以示尊称,行路时,不抢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礼让。

    其次,在饮食方面,还有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等规矩。西双版纳是中国小乘佛教集中之地,因此,傣族的风俗禁忌大多与佛教有关,到西双版纳旅游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遇上傣族群众在祭祀寨神时,千万别进寨子。

    不能摸小和尚的头。进寺庙参观一定要脱鞋。

    进了傣族群众家,千万不能窥看主人的卧室,也不能从或堂。

    7.五年级下少数民族谚语

    蒙古族谚语

    一匹马的好坏,赛场里比一比;一个人的好坏,众人中听一听。

    马在软地上易失前蹄,人在甜言上易栽跟头。

    井里的蛤蟆不知道大海。

    壮族谚语

    一楸不能挖成井,一笔不能画成龙。

    下河不能怕漩涡多,打铁不能怕火烫脚。

    木不凿不通,人不学不懂。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佤族谚语

    一窝白肚子老鼠,掏不挎阿佤山梁;一驮子黑泥沙,搞不浑澜沧江。

    长刀对着野猪,美酒献给亲人。

    只是一个人聪明,办法不会多;只是一个人拼命干,也不能把活计做完。

    有钱不可乱花,有功不可自夸。

    朝鲜族谚语

    一根毛线织不成毡,一棵松树成不了松林。

    一天一人省一两,十年要用仓来装。

    用扇子扑不灭火。

    满族谚语

    一人节约三尺布,两人节约一条裤。

    上梁不正下梁歪。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自有千难万难。

    藏族谚语

    一碗酥油,是用千滴牛乳制成的;一碗糌粑,是用万滴汗水换来的。

    一条恶狗的狂叫,弄得全村都喧哗;一个坏人的行为,带来了全村不宁。

    不触“乔点”(寺院白塔),染不上白粉;不摸锅底,沾不上黑灰。

    8.各少数民族的谚语

    少数民族谚语选 蒙古族 一匹马的好坏,赛场里比一比;一个人的好坏,众人中听一听。

    马在软地上易失前蹄,人在甜言上易栽跟头。 井里的蛤蟆不知道大海。

    壮族 一楸不能挖成井,一笔不能画成龙。 下河不能怕漩涡多,打铁不能怕火烫脚。

    木不凿不通,人不学不懂。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佤族 一窝白肚子老鼠,掏不挎阿佤山梁;一驮子黑泥沙,搞不浑澜沧江。 长刀对着野猪,美酒献给亲人。

    只是一个人聪明,办法不会多;只是一个人拼命干,也不能把活计做完。 有钱不可乱花,有功不可自夸。

    朝鲜族 一根毛线织不成毡,一棵松树成不了松林。 一天一人省一两,十年要用仓来装。

    用扇子扑不灭火。 满族 一人节约三尺布,两人节约一条裤。

    上梁不正下梁歪。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自有千难万难。

    藏族 一碗酥油,是用千滴牛乳制成的;一碗糌粑,是用万滴汗水换来的。 一条恶狗的狂叫,弄得全村都喧哗;一个坏人的行为,带来了全村不宁。

    不触“乔点”(寺院白塔),染不上白粉;不摸锅底,沾不上黑灰。 苗族 一条虫弄脏一锅汤。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不能把毒蛇当花戴。

    水涨船高,柴火多旺。 侗族 跟着好人学好教,跟着坏人满街窜。

    喝水不忘挖井人。 一根筷子容易断,一把筷子难得断。

    干旱识好泉,艰难识好汉。 山峰不会倒塌,江水不会倒流。

    人是铁,饭是钢。 傣族 一群牛进菜园子,总有一个带头的。

    山斑鸠装家鸽总有点不像,狐狸学着猫叫总有点名堂。 水深不响,水响不深。

    水族 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块砖头砌不成墙。 宁叫顿顿稀,不叫一顿饿。

    哈萨克族 一勺勺积累起来的东西,不要用桶倒了出去。 不出毡房的人,当不了好牧民。

    不是为了打狼,而是因为怕狼吃羊。 回族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走平路要仅防绊脚的石头,过丰年要想灾荒的年头。 饭后百步走,胜开中药铺。

    白族 人心要实,火心要空。 不怕巨浪再高,只怕划浆不齐。

    饭焦没人吃,人骄没人爱。 景颇族 刀不磨快不好砍柴,孩子不教育不能成材。

    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 喜欢出头露面高于谷穗的植物,是人人讨厌的稗子。

    塔吉克族 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维吾尔族 无能的猎手总是怪猎枪不好。

    手鼓响声虽大,鼓心却是空的。 大蛇不死,后患无穷。

    珍宝中最贵的是金子,语言里最美的是谚语。 ---蒙古族最干净的是泉水,最精炼是话是谚语。

    ---哈萨克族格言是学者智慧的结晶,愚昧的人则难以理解,当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猫头鹰则变成了瞎子。 ---藏族不受苦,就得不到幸福。

    ---壮族长辈种下树,后代好乘凉。 ---哈萨克族水滞船不走,人懒事难成。

    ---壮族只怕懒汉不耕,没有黄土不生。 ---保安族阴暗的夜晚别只贪睡,办事的时候别辞劳累。

    ---蒙古族没有干劲的人好吃,没有思想的人好睡。 ---蒙古族闲时做来急时用,渴了挖井不现成。

    ---维吾尔族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藏族懒媳妇爱打扮自己,勤媳妇爱打扫屋子。

    ---哈萨克族志大的好汉,身心不闲;手巧的妇女,手眼不闲。 --- 蒙古族说了的话不要推翻,做了的事不要中断。

    ---蒙古族勇敢,事会成功;勤劳,幸福必来。 ---蒙古族能在空中高飞,不是羽毛之力;福气全靠劳动,并非土地之功。

    ---维吾尔族勤劳的人肚子饱,懒汉只说命不好。 ---柯尔克孜族聪明人事事先动手,愚蠢人事事落人后。

    ---哈萨克族不见不识,不做不会。 ---蒙古族劳动出智慧,实践出真理。

    ---朝鲜族枯树无果实,空话无价值。 ---蒙古族懒驴总嫌驮子重。

    ---维吾尔族话语用道理衡量,行为以实践检验。 ---蒙古族鹰看高飞,人看行为。

    ---蒙古族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 ---哈萨克族补钉能补洞,却补不了烂。

    ---藏族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苗族宰只羊一瞬间。

    养只羊得一年。 ---哈萨克族信心加决心,打开聚宝盆。

    ---满族不敢翻越高山,哪能到达平原。 ---藏族只要比赛就有一胜,只要肯学就有一成。

    ---蒙古族走千里路,看第一步。 ---仫佬族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塔吉克族不见,上山看;不懂,问老者。 ---门巴族不怕不知,就怕不学。

    ---土族木不凿不通,人不学不懂。 ---壮族生存的价值在于战斗,青春的可贵在于学习。

    ---维吾尔族只有孜孜以求的人,才能够获得知识。懂得知识的价值者,才是有知识的人。

    ---满族功夫到家,石头开花。 ---朝鲜族好射手不是他的箭出名,而是因为他射得准。

    ---苗族学习不温习,雨过湿地皮。 ---彝族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

    ---毛难族草要经过牛的反复消化,才能变成牛乳。书要经过人的反复思考,才能变成知识。

    ---塔吉克族滚动的石头,不会长青苔。 ---朝鲜族聪明的人:听到一次,思考十次;看到一次,实践十次。

    ---哈萨克族骑马不研究马的人,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骑手。 ---藏族骑马要有缰绳,学习要有机灵。

    --- 蒙古族金子不生锈,智慧不退色。 ---柯尔克孜族闲聊等于假死,思索等于磨石。

    ---蒙古族雨勤水草好,口勤学问高。 ---蒙古族大河是安静的,有学问的人是谦虚的。

    ---蒙古族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壮族有理不在高声,有才不在宣扬。

    ---回族有知识的人,在人前不说都懂。

    少数民族诚信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