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中秋节有什么谚语

    1.中秋节谚语

    1、吃乱了月饼死公公。——《民间俗语》

    解释:来自河北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否则就算吃乱了月饼;

    2、五月回港扒龙舟,六月割禾有钱收,七月烧纸盂兰节,八月赚钱买饼尝中秋。——《民间俗语》

    解释:来自广东茂名,讲的是5月的端午划龙舟,6月收割季节,7月的中元节也称鬼节,8月赚钱过中秋节;

    3、冬唔饱,夏唔饱,八月十五食餐饱。——《民间俗语》

    解释:来自广州,说的是中秋节令,供果丰富;

    4、八月十五停活的,冬至节,教学的。——《民间俗语》

    解释:来自山西,说的是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请教师;

    5、到中秋,赛摸秋。——《民间俗语》

    解释:来自湖北鄂西·土家,摸秋,旧时岁时习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一种祝愿得子的象征活动。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夜,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

    6、八月摸个秋,摘柚抱瓜不算偷。——《民间俗语》

    解释:来自江西,摸秋:习俗,月夜偷摘他人田园挂失果实不视为偷。俗信,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妇女摸秋若不被发现,可早生贵子。

    2.中秋的谚语有哪些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

    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箫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

    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

    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

    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

    “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

    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八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地月缺”指人不团圆。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缝。 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对曰: 虎踞迎风爽,溪流印月清。

    此联也属“鹤顶格”。东林寺也有一对联: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星。

    意境甚为辽阔高远。另一赏月佳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一对联: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到中秋分外明:指中秋节的月亮特别圆又亮. 月白风清:月光皎洁,清风轻轻吹来. 摇曳生姿:因飘汤而产生优美的姿态. 银光闪闪:指月光照耀而产生的反射. 皎月当空: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空. 天伦之乐:全家团聚一堂的快乐. 万籁俱寂:形容夜深人静,寂然无声.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过节的时候,会特别的思念亲人.。

    3.中秋谚语有哪些

    2008的中秋节放假安排通知如下: 根据国务院的文件指示,为便于各地区、各部门及早合理安排节假日旅游、交通运输、生产经营等有关工作等等。

    2008年对放假安排作出调整,中国的三个大传统节日都可以放假,其中包括端午节、中间节和清明节,其中中秋节的放假通知为 9月13日到15日放假3天,其中9月13日(星期六) 为公休日; 9月14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为法定节假日,9月14日(星期日)公休日调至9月15日(星期一)。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节、冬至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直至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则始于宋朝。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以前,江苏地区的中秋夜,妇女们多外出在月下游玩,或互相拜访,或结伴去佛寺尼庵,或举行盛大的文艺活动。甚至玩到四更鸡鸣。

    这一风俗当地叫做“走月亮”。上海的习俗与江苏差不多。

    只是中秋夜,妇女外出游玩必须要走过至少三座桥,因而叫做“走三桥”。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如果家里有孕妇,就要多切一份。 拜月不是指祭月时的拜月。

    这种风俗源于北宋京师。当夜,满城人家,不论穷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许多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

    如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部分少数民族的中秋习俗 蒙古族“追月”。

    中秋之夜,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

    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天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的“寻月”。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

    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赫哲族“祭月”。

    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葡萄、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媳妇媳妇。

    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边向月亮求救。最后终于奔到了月亮上。

    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

    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宾榔、送茶订下婚约。 阿细族“跳月”。

    阿细人过中秋的传统习惯是“跳月”。中秋之夜,从各个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起来了,肩负大三弦的小伙子跳起来了。

    然而,尤为撩人的还是那种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

    4.关于中秋节的谚语

    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箫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5.中秋节有哪些俗语

    七月十五鬼节 八月十五人节 (张家口) 八月十五月正南 瓜果石榴列满盘 (邢台)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石家庄) 吃乱了月饼死公公 (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否则就算吃乱了月饼) 五月回港扒龙舟 六月割禾有钱收 七月烧纸盂兰节 八月赚钱买饼尝中秋 (茂名) 冬唔饱,夏唔饱, 八月十五食餐饱。 (广州,中秋节令,供果丰富) 八月十五停活的 冬至节,教学的 (山西,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请教师) 到中秋,赛摸秋 (鄂西·土家) 八月摸个秋, 摘柚抱瓜不算偷 摸秋:习俗,月夜偷摘他人田园挂失果实不视为偷。

    俗信,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妇女摸秋若不被发现,可早得子。 回答者: 什么芝麻盐 - 十四级 2009-9-28 17:05 拜月娘 拜月 好头毛 好嘴齿 大是兄 细是地 月娘仔 你不可给阮割耳 月亮光光 骑马燃香 东也拜 西也拜 月婆婆 月奶奶 保佑我爹做买卖 不赚多 不赚少 一天赚三大元宝 请你八月十五来坐土 土脚起 铰莲花 绣莲子 莲子烩 姑仔今年你几岁 三岁三 穿白衫 滚乌边 穿绣裙 绣荷包 荷包腰肚围 穿色裤滚青边 也有花 也有粉 也有胭脂给你姑仔点口唇 也有铰刀尺 也有花粉镜 姑仔神那到 梏三下水桶来显圣 月亮亮/吃大饼/大饼勿吃吃小饼 小饼勿吃吃香稃/吃了饼/风调雨顺 吃了稃/生活步步高 月娥姐/月明明/月中有株婆娑树 婆娑树上挂紫微/紫微星出保子星保夫星 保男保女接宗支/枝枝叶叶兴旺生好子 月娥出来免灾星/家中添财又添丁 八月初一/太平初一/月到中秋/全家拜月 宝塔灯/照照天地/花下藕 藕丝连连/红石榴 榴开见子/团圆饼 夫妻同偕到老/和家和睦团圆 (拜月时女子在前,男子于后,身体略偏。

    也有“男不拜月”之说。 传说拜的是月中吴刚。

    是日,还要摘下端午时挂的钟馗像挂上紫微天官像。) 中秋夜/亮光光/家家户户赏月忙 摆果饼/烧线香/大家一起拜月亮 分红柿/切蛋黄/赏罢月亮入梦乡 乘火箭/月宫逛/看看嫦娥和吴刚 月饼圆又圆/ 咬一口/香又甜/教我如何不想念 盼中秋/等月圆/月饼端上我心欢 不等爷奶慢/不管弟妹玩/我先把上一快解解谗 啊/月饼好好吃个遍/ 管它肚子愿不愿 月姐姐,多变化,初一二,黑麻麻, 初三四,银钩样,初八九,似龙牙, 十一二,半边瓜,十五银盘高高挂。

    中秋月,净无暇,圆如镜子照我家。 打麦场边屋檐下,照着地上小娃娃。

    娃娃牵手同玩耍,转个圈儿眼昏花, 一不留神摔地下,连声喊痛叫妈妈。 云里月姐说他傻,引得大家笑哈哈。

    月光光,照谷场,谷场上,农人忙。今年稻谷收成好,家家户户乐陶陶。

    月饼月饼真好吃 冬过爱吃大月饼 中秋佳节赏月圆 冬过自在月饼中 :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七月十五鬼节 八月十五人节 () 八月十五月正南 瓜果石榴列满盘 ()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 吃乱了月饼死公公 (,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否则就算吃乱了月饼) 五月回港扒龙舟 六月割禾有钱收 七月烧纸盂兰节 八月赚钱买饼尝中秋 () 冬唔饱,夏唔饱, 八月十五食餐饱。

    (广州,中秋节令,供果丰富) 八月十五停活的 冬至节,教学的 (,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请教师) 到中秋,赛摸秋 (鄂西·土家) 八月摸个秋, 摘柚抱瓜不算偷 (摸秋:习俗,月夜偷摘他人田园挂失果实不视为偷。俗信,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妇女摸秋若不被发现,可早得子。)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过年——差了节气 八月十五捉兔子——有你过节,无你也过节 回答者: Lanikai76 - 一级 2009-9-28 17:11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箫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

    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对上。

    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

    6.关于中秋节的歇后语大全

    关于中秋节的歇后语

    中秋节赏桂花 ———— 花好月圆

    中秋节的月亮 ———— 光明正大

    中秋过了闰八月 ———— 团圆过了又团圆

    中秋的天气 ———— 不冷不热

    望江亭上度中秋 ———— 近水楼台先得月

    过了中秋栽早稻 ———— 迟了季节

    过了中秋节栽早稻 ———— 迟了季节

    番鬼佬月饼 ———— 闷极

    八月十五过年 ———— 差远了

    八月十五桂花香 ———— 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吃粽子 ———— 不是时候

    八月十五吃月饼 ———— 正是时候

    八月十五办年货 ———— 赶早不赶晚

    八月十五做糕 ———— 趁早儿;陈枣儿

    八月十五坐月子 ———— 赶节上了

    八月十五捉只兔子 ———— 有你过节,没你也过节

    7.关于中秋节的谚语有哪些

    七月十五鬼节

    八月十五人节

    (张家口)

    八月十五月正南

    中秋节

    瓜果石榴列满盘

    (邢台)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石家庄)

    吃乱了月饼死公公

    (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否则就算吃乱了月饼)

    五月回港扒龙舟

    六月割禾有钱收

    七月烧纸盂兰节

    八月赚钱买饼尝中秋

    (茂名)

    冬唔饱,夏唔饱,

    八月十五食餐饱。

    (广州,中秋节令,供果丰富)

    八月十五停活的

    冬至节,教学的

    (山西,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请教师)

    到中秋,赛摸秋

    (鄂西·土家)

    八月摸个秋,

    摘柚抱瓜不算偷

    摸秋:习俗,月夜偷摘他人田园挂失果实不视为偷。俗信,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妇女摸秋若不被发现,可早得子。

    中秋节有什么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