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四体不勤下一句谚语是什么

    1.四体不勤,下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原文如下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 其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一句,存在歧义。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丈人自谓,还是丈人指责子路或者孔子不事农业耕作?朱子注:“分,辨也。五谷不分,犹言不辨菽麦尔,责其不事农业而从师远游也”。

    朱子认为这是丈人指责子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事农业生产而从师远游。《论语注疏》曰:“不勤劳四体,不分殖五谷,谁为夫子,而来问我求索之邪?”这句注释本身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读。

    樊迟请学稼、学为圃而受到孔子的批评,孔子主张,“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农家许行认为“贤者与民并耕而食”,君子不耕种则不得食。

    而孟子认为社会应该有分工合作,“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并且社会还有等级,有劳力、劳心之别,所谓“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隐者向往卓然独立、超然绝世的生活,而儒家主张积极入世,故常受到隐者的讥讽和批评。

    但后人以此为背景解读本章,就会受到干扰而曲解丈人之意。丈人隐而不仕,与孔子不同道,从而认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丈人指责孔子师徒不事稼穑。

    其实,这属于过度解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丈人“植其杖而芸”,为什么还说自己四体不勤?这并不是言行相互矛盾,正如现代人在发言前首先自谦:某不才。

    而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重点是后一句“五谷不分”,五谷尚且不分,更不能分辨谁是夫子了。“孰为夫子”一句为反问语气,且重心又在“孰”字上,丈人的意思是: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做一个农夫还不称职,你竟然在我面前说夫子,我哪里知道谁是夫子?对一个人的蔑视,莫过于说不知道他的存在,即使丈人看到孔子从旁边路过也会对子路说不曾见过。

    “夫子”为尊称,且相对于门弟子而言的,言外之意是告诉子路,在长者面前称呼“夫子”,是不合适的,是没有礼貌的表现。丈人在子路面前是长者,子路有求于丈人,称谓更应该以长者为中心。

    《论语》另一章就涉及到称谓的转换问题。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 颜子名回,字子渊,子贡与颜子是同门师兄弟,应称字而不能称名。

    但此章记述子贡与孔子的对话,对话以孔子为中心而展开,子贡在老师面前称颜子之名而不称字。现代人聚会时七嘴八舌,没大没小,而在古代,无论人多人少,都要叙一个尊卑长幼,称谓他人或自称时都要以一位或数位尊者为中心,尊者发言时晚辈之间不能随便对话。

    如果认为丈人指责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配为人师,显然说不通。老师以传道授业为本职,从事稼穑不是为人师的必要条件。

    且不能以“孰为夫子”一句相承接,而应该说:“敢为夫子”?如果取朱子的解释,“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为丈人责子路不事农业而从师远游,也不应该说“孰为夫子”。再者,孔子师徒与荷蓧丈人素不相识,正因为不相识,所以丈人只是对“夫子”这个称谓有意见。

    即使孔子盛名在外,丈人知道孔子师徒,但初见子路,一般也不会涉及其他深层次问题。本章应该结合前面“长沮、桀溺耦而耕”章来解读,两章所记述的事件在时间上应前后相随,相差不了几天。

    子路前恭后倨,在隐者面前前后两次对孔子称谓的不同,反映出子路心理的微妙变化。“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子路在长沮、桀溺面前为晚辈,孔子与长沮、桀溺且不论齿序与辈分高低,子路在隐者面前称孔子之名而不称字,可见子路很低调,身段放得很低,“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子路虽然彬彬有礼,换来的却是两个隐者的盛气凌人,不仅没有告知渡口在哪,还数落孔子师徒:“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子路行以告,孔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子路这次在丈人面前直接称“夫子”是不合礼仪的,这正是不久前长沮、桀溺的傲慢无礼在子路心中留下印记不知不觉发生了作用。

    或者是子路有意为之,希望这次主动为自己与老师挽回点面子。以颜子“不迁怒,不贰过”审视子路之言行,子路之德行学问与颜子还差得远,子路前恭后倨,或过或不及。

    子路受到丈人斥责后马上认识到自己的无礼,丈人耕作时,“子路拱而立”。 由此可见子路性情憨直,知错就改,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丈人对子路的态度也随之发生变化,“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2.“四体不勤”下一句是什么

    四体不勤”下一句是“五谷不分”。

    这是一个成语。 读音 [sì tǐ bù qín , wǔ gǔ bù fēn]释义 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

    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出处 《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3.四体不勤下一句是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注音】sì tǐ bù qín , wǔ ɡǔ bù fēn

    【出处】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论语·微子》

    【解释】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用法】作定语、分句;指书呆子

    【结构】复句式

    【相近词】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反义词】孜孜不倦、不辞辛劳

    【押韵词】区区此心、刨树搜根、敬之如宾、步线行针、吊古伤今、两头担心、觥饭不及壶飧、隆古贱今、容头过身、风月常新、。

    【年代】古代

    【灯谜】孔夫子的弟子

    【歇后语】侯门的小姐,王府的少爷

    【英文】can neither toil with one's limbs nor tell the five cereals apart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他的学生子路周游列国宣扬儒家思想,一天子路掉队,遇到一老农,就问其见到他的老师没有?老农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子路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就道歉,老农将他领回家。第二天孔子认为老农是位隐士

    【示例】我们新时代的青年绝不能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

    【含义】要懂得融会贯通

    4.四体不勤,下

    四体不勤”下一句是“五谷不分”。

    这是一个成语。读音 [sì tǐ bù qín , wǔ gǔ bù fēn]释义 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

    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出处 《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四体不勤下一句谚语是什么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