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之谚语
1. 【名言和格言、谚语分别是什么意思
名言míngyán[celebrated diction;famous remark well-known saying] 一般是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对人有深刻印象的话.但近代名言也不全是出自名人的话,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句话,一些有意义的有哲学性的话,一般我们常说的都是“我自己的名言”所以名言这个称号也用在了大众身上.如果全是出自名人的话,那就是“名人名言”,因此名言这个词是广泛的.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谚语多半在民间口语中广泛流传,表达人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闪耀着人民智慧的光芒.谚语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结晶,同时在外国也收到广泛应用.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格言是一个人机智之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聪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经验,都在格言里面.格言,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从句法结构角度说,格言是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句子,可以独立用来表达思想.言简,促人有美德.如:「满招损,谦受益.」.《宋史·吴玠传》:「玠善读史,凡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积久,墙牖皆格言也.」在内容上它是人生经验和规律的总结,具有教育意义;在语言形式上简洁而精练.因此,格言与谚语、名言、警句、箴言等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可以说,只要是有教育意义的精练语句,都可以称为格言.只是谚语来源于民间无名氏之口,或经众人加工而成,而名言则大多数出于名人之口.格言包括的内容不是太广泛,简单的说"格言"大多是以激励的意思为主,也因为名言之所以叫名言是因为是有个名字是名人说的话,后来又出来了大众能接受的词“格言”一般都是某公司的格言,某人的格言,基本上都是一些努力、加油、奋斗之类的句子.格言一般出自古代的书面文献,经引用后广泛流传,至今仍具有教育意义.由于流传时间久,人们或许已经不知道或不注意其出处,只注意教育意义.。
2. 什么叫谚语
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 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
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 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败家子挥金如粪,兴家人惜粪如金。 帮人要帮到底,救人要救到头。
帮助别人要忘掉,别人帮己要记牢。 饱带饥粮,晴带雨伞。
爆饮爆食易生病,定时定量保康宁。 背后不商量,当面无主张。
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 鞭打的快马,事找的忙人。
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病从口入,寒从脚起。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病好不谢医,下次无人医。
病急乱投医,逢庙就烧香。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病人心多,忙人事多。 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不到江边不脱鞋,不到火候不揭锅。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不给规矩,不成方圆。 不会烧香得罪神,不会讲话得罪人。
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 不见兔子不撒鹰。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可不算,不可全算。 不磨不炼,不成好汗。
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 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不怕穿得迟,就怕脱得早。
不怕家里穷,只怕出懒汉。 不怕路长,只怕心老。
不怕乱如麻,只怕不调查。 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二里半。
不怕年老,就怕躺倒。 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不怕人不请,就怕艺不精。 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不怕少年苦,只怕老来穷。 不怕事难,就怕手懒。
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图便宜不上当,贪图便宜吃大亏。
不笑补,不笑破,只笑日子不会过。 槽里无食猪拱猪,分脏不均狗咬狗。
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 馋人家里没饭吃,懒人家里没柴烧。
常赌无赢家。 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常在有时思无时,莫到无时想有时。
长江不拒细流,泰山不择土石。 长五月,短十月,不长不短二八月。
长兄如父,老嫂比母。 朝里有人好做官,家里有狗好看门。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车有车道,马有马路。
撑痢疾,饿伤寒。 撑死胆大的人,饿死胆小的鬼。
秤能称轻重,话能量人心。 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吃不穷,穿不穷,不会打算一世穷。
吃不言,睡不语。 吃吃喝喝,人走下坡。
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吃饭打湿口,洗脸打湿手。 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吃饭先喝汤,老了不受伤。 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
吃过的馍馍不香,嚼过的甘蔗不甜。 吃酒不吃菜,必定醉得快。
吃米带点糠,老小都安康。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
吃一堑,长一智。 迟干不如早干,蛮干不如巧干。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宠狗上灶,宠子不孝。
出汗不迎风,走路不凹胸。 出家三天,佛在面前;出家三年,佛在西天。
出门看天色,炒菜看火色。 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
出门问路,入乡问俗。 船头坐得稳,不怕风来颠。
船载千斤,掌舵一人。 疮怕有名,病怕没名。
创业百年,败家一天。 吹嘘自己的人,等于在宣传他的无知。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从小差一岁,到老不同年。 粗茶淡饭能养人,破衣破裤能遮寒。
粗饭养人,粗活益身。 粗丝难织细绢,粗人难做细活。
寸草铡三刀,料少也长膘。 打不干的井水,使不完的力气。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打虎要力,捉猴要智。 打架不能劝一边,看人不能看一面。
打蛇打七寸,挖树先挖根。 打铁看火候,庄稼赶时候。
打鱼的不离水边,打柴的不离山边。 打鱼靠网,打狼靠棒。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大路不走草成窝,好歌不唱忘记多。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大王好见,小鬼难求。
大意失荆州,骄傲失街亭。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胆大走遍天下,胆小寸步难行 弹琴知音,谈话知心。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用时万金不惜,不当用时一文不费。
当着矮人,别说矮话。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到什么山上砍什么柴,到什么火候使什么锤。道儿是人走出来的,辙尔是车轧出来的。
道虽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灯不亮,要人拨;事不明,要人说。 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弟兄不和邻里欺,将相不和邻国欺。 点灯爱油,耕田爱牛。
东西越用越少,学问越学越多。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老医生开药方。
冬天既然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豆腐多了一泡水,空话多了无人信。 痘要结,麻要泄。
读书不想,隔靴挠痒。 读书须用心,一字值千金。
赌钱众人骂,读书众人夸。 端人家碗,服人家管。
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 多行不义必自毖。
恶人心,海底针。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儿大不由爷,女大不由娘。 儿大分家,树大分杈。
耳不听不烦,眼不见不馋。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饭前一碗汤,气死好药方。
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
蜂多出王,人多出将。 逢恶不怕,逢善不欺。
富人过年,穷人过关。 隔行如隔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 什么叫谚语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
读起来很好听。是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话语。
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不胜枚举。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词汇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4. 什么叫做谚语
1、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不胜枚举。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2、常见谚语:
气象: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农业: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北方)。
健康: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为人处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学习: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节约: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
事理:巧舌话语多,巧手活计多。
5. 谚语是什么
什么是谚语? 这乃是一个自古而今众说纷纭的问题。
我国古代见诸书面的谚语界说不胜枚举。其中影响较大者有:《尚书》的“俚语曰谚”;《礼记》释文“谚,俗语也”;《国语》韦注“谚,俗之善谣也”;《汉书》颜注“谚,俗所传言也”;《文心雕龙》的“谚者,直言也”;《说文解字注》的“凡经传所称之谚,无非前代故训”;及《古谣谚·凡例》的“谣训徒歌”、“谚训传言”,二者“对文则异,散文则通,可以彼此互训”,等等。
另有一些典籍,还对谚语以里谚、俚谚、俗谚、鄙谚、野谚、口彦、里语、鄙语、俗话、古话、常言等相称。这些界说与称谓,各执其理,各遣其词,但大多流于片面,偏重管窥谚语的俗传性特点。
唯“前代故训”一说,多少点出了谚语的实质。 本世纪二十年代初,郭绍虞先生深入谚语若干本质特点,在《谚语的研究》中说:“谚是人的实际经验之结果,而用美的言词以表现者,于日常谈话可以公然使用,而规定人的行为之言语。”
半个多世纪以来,谚家群起,界说更丰,但迄今也未能定于一尊。可喜的是,这些界说业已广涉谚语实质的方方面面,大体勾勒出了谚语作为科学字眼的涵义和范畴。
在此情况下,博采众长,为谚语草拟一个较为妥当的定义,应该说是可能的;由于要编《集成》,确定一种协调工作的界说,无疑也有必要。据此,在《中国谚语集成》编纂方案中作了这样的界定:“谚语是民间集体创作、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这个定义,未必尽善尽美,但实践表明,用它协调全国谚语集成工作,是基本可行的。当然,作为定义它只原则厘定了谚语的基本范围。
(摘自《中国谚语集成》总序)。
6. 什么是谚语的意思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词汇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