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川沙谚语

    1. 上海地区有哪些天气谚语

    所谓天气谤语是指当地人们对天气长期观察、摸索后得出的、通俗易懂的经验之谈。

    上海地区的天气谚语有:冷得早,暖得早;冬冷多晴,冬暖多雨;行得春风,必有夏雨;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霜后南风连夜雨;二月干一干,三月宽一宽(这里的二月、三月是农历的二三月,其意是,如果农历二月的雨水少,那么农历三月的雨水就比往年的雨水多);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露水重,天气晴;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这仅限于春、秋两个季节);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此种情况仅发生在夏季,其意是,或是偏南方向出现闪电,第二天就会出现高温天气。 或是偏北方向出现闪电,就有可能出现雷雨天气);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指夏天);一年三季东风雨,独有夏季东风晴(三季指春、秋、冬,其意是,春、秋、冬三季吹偏东风,就预示要下雨,只有夏季吹偏东风,天气反而好);朝西夜东风,日日好天空(泛指春末秋初的季节);开门风,闭门雨(其意是,春天早晨开门时刮大风,到了晚上关门时必定有雨);夏雨北风生(夏天刮北风,可能要下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北风,雨太公(其意是,春季刮东北风,可能要下雨)等等。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上海的天气谚语也将变化,这是要引起注意的。

    2. 请你给我五十条谚语

    中国谚语大全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太多了。

    省略。

    由来 例: “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由来 据观测,在我国许多地方。

    如见蜘蛛张网,阴雨天气将会转晴。如见蜘蛛收网,天气将转为阴雨。

    蜘蛛能预测天气,主要是因蜘蛛对空气中湿度变化反应相当灵敏,在蜘蛛尾部有许多小吐丝器,吐丝器部分既粘又凉,当阴雨天气来临时,由于空气中湿度大,水汽多,水汽易在蜘蛛吐丝器部分凝结成小水珠,这样蜘蛛吐丝时感到困难,便停止放丝而收网。相反,当空气中湿度变小天气转好时,蜘蛛吐丝顺利,便张网捕虫了。

    另据研究,蜘蛛的腿能感知20—50赫频率的声音,当天气转晴时昆虫易活动,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蜘蛛蛛很快就会发觉,所以便添丝织网,准备捕捉。这正是民间用“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来观测天气晴雨的道理。

    “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由来 来自: 长征一号 (苏州) 有一年,慈禧太后忽然得了重病,头痛,心痛,肚皮痛,病到奄奄一息的地步,急得满朝文武百官团团转。北京城里名医车载斗量,可是对西太后的病症,都束手无策。

    是没有本领吗?不是的,实在是责任太大,在用药上为难了,轻了不见效,重了怕万一失误,吃罪不起。所以,弄得慈禧太后的毛病一天危急一天,眼看就要横下来了。

    新科状元是苏州人,奏了一本,说苏州有位祖传名医叫曹沧洲,绰号赛华佗,有妙手回春之术,将他请来,或许太后的福体可以转安。 曹沧州像个乡下佬,平常不欢喜开口,走路也是慢吞吞的。

    这天,他接到圣旨,顿时面如土色,抱着一家老小嚎啕大哭。他认定,西太后若不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是不会从京城到苏州来请他的,治不好西太后,医生要殉葬,自己这条命是有去无回了。

    可圣旨不能违拗,曹沧洲只好硬着头皮动身。他一到北京刚住下,就借口路上受了风寒,便卧床不起,其实生病是假:要摸慈禧太后生病的根子是真。

    头一件大事是查看她吃了些什么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慈禧太后每天吃的山珍海味不说,单是人参一项,日日恨不得泡在参汤里洗浴。

    还有燕窝、银耳,更是当饭吃。曹沧洲想到,医书上早有记载:“滋补过多,必然食阻中焦,中焦闭塞,危在旦夕。”

    找出病源,他的胆子大了,便去替慈禧太后看病了。 曹沧洲未用上好良药,单开了一味草头药,只写了五个大字:萝卜籽三钱。

    看得众御医当场发呆,个个舌头伸多长的,认为这个乡下郎中是进京来送死了。他们都懂药性,萝卜籽是括油的,西太后一向要滋补身体,这药分明不合西太后的心意,但是曹沧洲亲手撮药,亲手煎药,亲手送药到西太后的卧室前,等候她喝下去以后,这才回到住所休息。

    西太后饮了三钱萝卜籽的药汤,当夜通了大便,第二天一早就起来了。她第一件事就是感谢神医曹沧洲,见面后恩赐曹沧洲九品顶戴,还要他骑马巡游京城,曹沧洲得了皇封,回乡时人未到家,地方官已经替他造好了三进房子。

    从此后,他在家专门为地方上乡亲看病,不但施诊,还要送药。逢人就劝人多吃萝卜,日子久了,苏州便有了"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了。

    还有,谚语为人们对生产,。

    3. 关于民俗的谚语

    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

    谦虚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

    强扭的瓜果不甜。 强中更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

    巧言不如直道,明人不必细说。 亲不过父母,近不过夫妻。

    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 勤能补拙。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擒贼先擒王。 清官难断家务事。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情人眼里出西施。

    穷家难舍,熟地难离。 全是生姜不辣,全是花椒不麻。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人爱富的,狗咬穷的。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人不亏地皮,地不亏肚皮。

    人不缺地的工,地不缺人的粮。 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 人多出韩信,智多出孔明。

    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人多智谋广,柴多火焰高。 人各有能有不能。

    人各有心,物各有主。 人合心,马合套。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人活七十稀,请教不为低。

    人急投亲,鸟急投林。 人家夸,一朵花;自己夸,人笑话。

    人敬有的,狗咬丑的。 人老眼昏,鹰老爪钝。

    人怕饿,地怕荒。 人怕话多,活怕人做。

    人怕没脸,树怕没皮 人怕伤心,树怕剥皮。 人怕信心齐,虎怕成群。

    人强人欺病,人弱病欺人。 人勤病就懒,人懒病就勤。

    人勤地长苗,人懒地长草。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人是实的好,姜是老的辣。 人是铁,饭是钢,地里缺肥庄稼荒。

    人是铁,饭是钢,三日不吃饿得慌。 人瘦脸皮黄,地瘦少打粮。

    人投人,鸟投林。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微言轻。 人无笑脸休开店,会打圆场自落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 人心齐,泰山移。

    人要实心,火要空心。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人有失手,马有失蹄。 人越嬉越懒,嘴越吃越馋。

    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 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日长事多,夜长梦多。 日里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日里闲游,夜里熬油。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日图三餐,夜图一宿。 若要不怕人,莫做怕人事。

    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若要好,大让小。

    若要好,问三老。 若要健,天天练。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若要人下水,自己先脱衣。

    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撒网要撒迎头网,开船要开顶风船。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三分吃药,七分调理。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三分种,七分管。

    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 三年不喝酒,家里样样有。

    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三人四靠,倒了锅灶。 三人同心,黄土变金。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三早抵一工,三补抵一新。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山大无柴,树大空心。

    山大压不住泉水,牛大压不死虱子。 山高树高,井深水凉。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山有高低,水有深浅。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闪光的不全是金子。 善恶不同途,冰炭不同炉。

    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上顿不吃饱,下顿省不了。

    烧的香多,惹的鬼多。 少不惜力,老不歇心。

    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肠胃。 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

    舍不得苗,抱不到瓢。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身不怕动,脑不怕用。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

    失败是成功之母。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虱多不痒,债多不愁。 十帮一易,一帮十难。

    十个梅子九个酸,十个官儿九个贪。 十个钱要花,一个钱要省。

    十里认人,百里认衣。 十年栽树,百年歇凉。

    什么藤结什么瓜,什么树开什么花。 食鱼要肥,食肉要瘦。

    食在广州,住在苏州。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事大事小,身到便了。 事莫做绝,话莫说尽。

    事怕合计,人怕客气。 是草有根,是话有因。

    是饭充饥,是衣遮体。 是好说不坏,是坏说不好。

    是金子总会闪光的。 手怕不动,脑怕不用。

    手舞足蹈,九十不老。 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树怕剥皮,人怕护短。 双手是活宝,一世用不了。

    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 水大湿不了船,火大烧不了锅。

    水滴石穿,坐食山空。 水满自流,人满自夸。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

    水涨船高,风大树摇。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睡着的人好喊,装睡的人难喊。 顺的好吃,横的难咽。

    顺藤摸瓜,顺水求源。 顺着鸡毛找鸡,顺着蒜皮找蒜。

    说归说,笑归笑,动手动脚没家教。 说人别说短,打人别打脸。

    说书的嘴快,演戏的腿快。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贪别人个花,误自己个家。

    贪得一时嘴,受了一身累。 贪小失大,惜指失掌。

    讨饭怕狗咬,秀才怕岁考。 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

    天不严寒地不冻,人不伤心泪不流。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天才和懒惰结伴,等于一事无成。 天冷不冻织女手,荒年不饿勤耕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经来。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条条道路通罗马。

    4. 黄梅天的相关谚语

    中国长江中下游流传着许多与梅雨有关的民间谚语,我们收集了其中的一部分以飨读者。

    三九欠东风,黄梅无大雨,三九是指阳历1月9-17日,黄梅是指芒种节气(6月6-20日)。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三九期间如没刮过东风,或东风很少,则芒种节气雨量也将偏少。三九的第一天与芒种节气第一天相隔约150天左右。按150天的韵律,三九期间刮东风,隔150天左右将有一次类似的重复过程。所以三九期间刮东风与芒种节气的降水有对应关系。

    用冬季天气特点来预报梅雨的谚语还有许多。例如腊月里多雪,水黄梅,就是指腊月雪和梅雨存在着正相关。

    寒水枯,夏水枯,枯指雨水偏少。谚语说,如果冬季雨水偏少,则梅雨也偏少。这是因为天气往往有阶段性。天气持续干旱,常常是某一种有利于干旱的天气形势相对稳定所造成的。但由于大气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上述相对稳定状态总是要被破坏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向着反面转化。

    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桃花水指清明节气或四月份桃花开放期间的降水。旱黄梅指芒种节气梅雨偏少或梅雨开始偏迟。在长江下游地区,如果清明节或四月份桃花开放期间雨水增多,俗称发尽桃花水,则芒种节气梅雨将偏少,或梅雨开始偏迟。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蓬尘里;桃花落在蓬尘里,打麦打在泥浆里,与此意思相似。桃花水偏多,常常标志着春季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比常年强盛,暖湿空气活跃,在桃花开放的清明节气里,就常在江南和上海地区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对峙,以致形成桃花水偏多。到了六月份芒种节气时,副高势力又往往更新相对减弱,或北跳慢,致使梅雨偏少或开始较晚,造成两个时段雨量的反相关。

    春水铺,夏水枯,铺是指雨水较常年偏多。谚语说明,如果春季雨水偏多,到了夏季、梅雨量少了,易出现干旱。它和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一样,都是用春季的雨水来预测梅雨的。

    行得春风,必有夏雨,春风,是指偏东方向的风(东南风居多),夏雨是指梅雨。谚语意思是说,春季偏东风较多的年份,则夏季梅雨一般也较多。

    小满不满,黄梅不管,它指明小满与芒种节气之间,雨水存在着正相关,即如果小满节气雨水偏少,则意味着芒种节气雨水也将偏少,或黄梅偏迟。这是因为小满节气正值春夏之交,如果这个时期雨水偏少,反映了副高势力较弱,位置偏南,到了芒种节气,副高势力一般也不会很快增强,即使有一定强度,它北缘的西南气流也不会伸向长江下游-带,所以芒种节气长江下游地区雨水也将偏少。长江下游一带也把小满节气里的降水称旱黄梅,芒种节气的降水称正黄梅,夏至节气的降水称为甜黄梅。因此,芒种雨水偏少或梅雨开始偏晚(到夏至节气才开始),都称为黄梅不管。

    以上这些群众看天经验,经当地气象资料验认,准确率均有70%到80%。换句话说,预报十次,将有七、八次正确。这说明,关于梅雨的谚语是可信的。

    5. 收集谚语

    风是流动着的大气,大气就是我们俗称的空气。风有从北方来的,有从南方来的,也有从别的方向来的。因为各方面的地理属性不一致,所以不同来历的风有它多样的特性。有冷风,也有热风;有干风,也有湿风。沙漠吹来的风,挟带着沙尘;海面来的风,就含有更多的水汽。因此,我们在不同的风里面,就有不同的感觉,可以看到不同的天空景象。更进一步的,如果两种不同的风碰头,就极易发生冲突,这时就可以看到天气突变的现象。

    风是最容易觉察的现象,所以关于风的谚语很多。

    * 四季东风是雨娘。(湖南)

    * 东风是个精,不下也要阴。(湖北枣阳)

    * 东风四季睛,只怕东风起响声。(江苏南京)

    * 偏东风吹得紧要落雨。(上海)

    * 东风急,备斗笠。(湖北)

    * 东风急,备斗笠,风急云起,愈急必雨。(《田家五行》论风)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东风是不一定下雨的,东风大了,倒是可怕的。东风既然很小,那末,这般气流,必定从很近的地方来的,也许就是本地的气流。它的一切性质,必定和本地环境是一致的,所以天气是难得变坏的。但是,如果东风很有劲,这表示气旋前部的东风,是远方来的气流,将有气流的不连续面-锋面来本地活动,所以天气要变了。

    * 东南风,燥松松。(江苏江阴)

    * 五月南风遭大水,六月南风海也枯。(浙江、广东)

    * 五月南风赶水龙;六月南风星夜干。(广东)

    * 春南风,雨咚咚;夏南风,一场空。(江苏、无锡、湖北钟祥)

    * 六月西南天皓洁。(江苏无锡)

    * 六月起南风,十冲干九冲。(湖北)

    “天皓洁”指天气睛好;“冲”指山冲,“十冲干九冲”意思是十个山冲就干掉九个,旱情十分严重。

    这是流行在东南沿海各省的夏季天气谚语。东南风是从海洋来的,为什么又会干燥起来呢?我们知道,雨水的下降,一方面固然要有凝雨的物质--水蒸汽;同时,还要有使这些水蒸汽变成云雨的条件。这个条件,在东南平原地区的夏季,就要靠热力的对流作用或两支不同方向来的气流之间的锋面活动。

    热力对流的发生是由于地面特别热,地面层空气因热胀冷缩的道理而向上升腾,这样把地面的水汽带到高空变冷而行云致雨的。但是如果风力太大,地面空气流动得太快,就不可能集中在地面受到强热的作用,也就不可能使地面水蒸汽上升。还有在单纯的东南风中,由于它发源地的高空下沉作用,往往有高空反比低空暖的现象;这样,地面的空气就难于上升了。所以东南风里虽然有很多水蒸汽,但还是不可能行云致雨的。夏天没有云雨,自然天气很热了。

    其次,讲到锋面活动。锋面是两支不同气流的冲突地带。一支气流比较冷重,另一支气流比较轻暖,这两支气流相遇,轻暖的只有上升。于是,就把地面水蒸汽带到高空去而行云致雨了。现在地面,只有一支东南风,表明并无其它偏北气流来与它发生冲突而形成锋面,所以水汽便不能上升而发生云雨了。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