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气象谚语科普

    1. 有关气象的问题如:燕子低飞一定要下雨吗

    这是一句气象谚语.据科普书籍上介绍,下雨前空气中的湿度较大,使得昆虫的翅膀较湿,因此,作为燕子食物的那些昆虫飞行的能力大受影响,只能在贴近地面附近飞行,于是,燕子也就降低了飞行高度,在贴近地面附近寻找自己的食物——昆虫. 根据我对下雨前空气湿度与晴天的湿度的对比,发现其差别并不是很大,而且,并不是说下雨前空气中的湿度就一定要大于晴天时的湿度,有时空气中的湿度在晴天也是很高的,并造成极度的闷热,但此时天空中的燕子并没有飞的很低.由此可见,空气中的湿度对昆虫飞行能力的影响并不行人们想象的那么大. 所以燕子低飞不一定要下雨.。

    2. 气象谚语5句

    1、久雨刮南风 天气将转晴 2、云绞云 雨淋淋 3、朝起红霞晚落雨 晚起红霞晒死鱼 4、天有铁砧云 地下雨淋淋 5、直雷雨小 横雷雨大 6、南闪四边打 北闪有雨来 7、月亮撑红伞 有大雨 8、月亮撑蓝伞 多风去 9、日落射脚 三天内雨落 10、西北天开锁 午后见太阳 11、星光含水 雨将临 12、久晴天射线 不久有雨见 13、对时雨 连几天 14、朝有棉絮云 下午雷雨鸣 15、风静又闷热 雷雨必强烈 物象 16、燕子低飞 天将雨 17、燕子窝垫草多 雨水多 18、群雁南飞天将冷 群雁北飞天将暖 19、蚂蚁搬家 天将雨 20、大榕树冬不落叶 兆春寒 21、猪衔草 寒潮到 22、狗泡水 天将雨 23、鸡晒翅 天将雨 24、蜜蜂迟归 雨来风吹 25、蚯蚓封洞 有大雨 看云测天谚语 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 3、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4、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 5、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 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 6、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 7、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 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8、乌龙打坝,不阴就下。

    9、云在东,雨不凶; 云在南,河水满 10、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11、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 12、天上堡塔云,地下雨淋淋 13、云交云雨淋淋 14、西北黄云现,冰雹到跟前 15、屏山出云,不用问神 16、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 晚若西北明,来日天气晴 17、鱼鳞云,不雨也风颠 18、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下雹 19、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 20、云结亲,雨更猛 雷电声光测天谚语 1、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 2、雷打天顶不雨不大,雷打云边大雨降 3、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 4、急雷快晴,闷雷难晴, 5、昙天西北闪,有雨没多远 6、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 7、春雷十日阴,春雷十日寒 8、露水闪,来日晴 9、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 观风测天谚语 1、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 2、春东夏西秋不论 3、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 秋起东风马牛不相及 秋不论,冬起东风雪边天 4、开门风,闭门雨 5、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 6、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 7、东风急,雨打壁 8、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 9、早刮东风不雨,涝刮西风不晴 10、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 11、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 12、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 13、西风随日落止,不止刮倒树 14、西北风开天锁 15、西南转西北,还得半个月 16、南风不过三,过三不雨就阴天 17、风乱转,不用算 18、东风湿,西风十,北风寒,南风暖 19、顶风上云,不雨就阴 △种麦不过霜降关。 △麦田开水沟,下雨不用愁。

    △冰断麦根,牵断磨坑绳。 △寒九湿三春,菜麦勿生根。

    △旱九水三春,烂断大麦根。 △麦怕清明连夜雨。

    △尺麦怕寸水,寸麦不怕尺水。 △春分春分,麦苗起身。

    △麦到小满日夜黄。 △桃花落在泥浆里,掼麦掼在蓬尘里。

    △桃花落在蓬尘里,打麦打在泥浆里。 水稻 △冷尾暖头,春播早筹。

    △惊蛰寒,秋成团。 △播种不过清明关,移栽不过立夏关。

    △小满栽秧一两家,芒种插秧满天下。 △早稻要抢,晚稻要养。

    △六月热,稻头结。 △六月盖夹被,田里不生米。

    △六月盖被,田里无米;六月勿热,五谷不结。 △伏里起西风,稻管易生虫。

    △三伏不热,五谷不结。 △伏天夜雨稻人参。

    △伏里雨多,囤里米多。 △夏作秋,没得收。

    △大暑不浇苗,到老无好稻。 △白露白弥弥,秋分稻莠齐。

    △秋分晴到底,砻糠变成米。 △稻怕寒露一朝霜。

    △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 △冬至晴明稻熟年。

    △冬至前头七朝霜,有米无砻糠。 棉花 △正月初一一朝霜,一个棉铃两人扛。

    △正月二十太阳现一现,棉花是个丰收年。 △腊雪春烊,棉花搭棚。

    △谷雨前,种棉花,要多三根桠。 △谷雨前,小满迟,立夏种花正当时。

    △头时棉花,二时豆,三时只好种赤豆。 △四月初一天漏,种花不如种豆。

    △五月初一不漏,多种棉花少种豆。 △烂“落苏”(即茄子)多,烂铃(指棉花)也多。

    △八月雷轰,十个铃子九个空。 其他 △一熟早,熟熟早。

    △冬天施河泥,防冻又肥田。 △瑞雪兆丰年。

    △要望来年熟,寒冬三场雪。 △腊雪是宝,春雪是草。

    △腊雪不烊,穷人饭粮;春雪不烊,饿断狗肠。 △小雪雪满天,来年定丰年。

    △腊雪雪满天,来年定丰年。 △年朝黑漉秃(形容天气阴暗),高低乡尽熟。

    △元宵晴,好收成。 △正月半夜头风飕飕,蚕豆菜籽一层壳(秕)。

    △大寒三白,有益菜麦。 △头八(正月初八)晴,好年成;二八(二月初八)晴,好收成。

    △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三时三送(意下雨),低田白种。

    △清明杨柳朝北摆,今年又是好庄稼。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立夏起东风,田禾收成丰。 △芒种芒种样样要种,一样不种秋后腾空。

    △夏至四面风,种田一场空。 △夏至东南第一风,不种潮田命里穷。

    △四月初八乌漉秃,高低田尽熟。

    3. 气象谚语5句

    1、久雨刮南风 天气将转晴 2、云绞云 雨淋淋 3、朝起红霞晚落雨 晚起红霞晒死鱼 4、天有铁砧云 地下雨淋淋 5、直雷雨小 横雷雨大 6、南闪四边打 北闪有雨来 7、月亮撑红伞 有大雨 8、月亮撑蓝伞 多风去 9、日落射脚 三天内雨落 10、西北天开锁 午后见太阳 11、星光含水 雨将临 12、久晴天射线 不久有雨见 13、对时雨 连几天 14、朝有棉絮云 下午雷雨鸣 15、风静又闷热 雷雨必强烈 物象 16、燕子低飞 天将雨 17、燕子窝垫草多 雨水多 18、群雁南飞天将冷 群雁北飞天将暖 19、蚂蚁搬家 天将雨 20、大榕树冬不落叶 兆春寒 21、猪衔草 寒潮到 22、狗泡水 天将雨 23、鸡晒翅 天将雨 24、蜜蜂迟归 雨来风吹 25、蚯蚓封洞 有大雨 看云测天谚语 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 3、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4、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 5、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 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 6、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 7、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 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8、乌龙打坝,不阴就下。

    9、云在东,雨不凶; 云在南,河水满 10、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11、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 12、天上堡塔云,地下雨淋淋 13、云交云雨淋淋 14、西北黄云现,冰雹到跟前 15、屏山出云,不用问神 16、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 晚若西北明,来日天气晴 17、鱼鳞云,不雨也风颠 18、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下雹 19、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 20、云结亲,雨更猛 雷电声光测天谚语 1、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 2、雷打天顶不雨不大,雷打云边大雨降 3、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 4、急雷快晴,闷雷难晴, 5、昙天西北闪,有雨没多远 6、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 7、春雷十日阴,春雷十日寒 8、露水闪,来日晴 9、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 观风测天谚语 1、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 2、春东夏西秋不论 3、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 秋起东风马牛不相及 秋不论,冬起东风雪边天 4、开门风,闭门雨 5、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 6、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 7、东风急,雨打壁 8、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 9、早刮东风不雨,涝刮西风不晴 10、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 11、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 12、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 13、西风随日落止,不止刮倒树 14、西北风开天锁 15、西南转西北,还得半个月 16、南风不过三,过三不雨就阴天 17、风乱转,不用算 18、东风湿,西风十,北风寒,南风暖 19、顶风上云,不雨就阴 △种麦不过霜降关。 △麦田开水沟,下雨不用愁。

    △冰断麦根,牵断磨坑绳。 △寒九湿三春,菜麦勿生根。

    △旱九水三春,烂断大麦根。 △麦怕清明连夜雨。

    △尺麦怕寸水,寸麦不怕尺水。 △春分春分,麦苗起身。

    △麦到小满日夜黄。 △桃花落在泥浆里,掼麦掼在蓬尘里。

    △桃花落在蓬尘里,打麦打在泥浆里。 水稻 △冷尾暖头,春播早筹。

    △惊蛰寒,秋成团。 △播种不过清明关,移栽不过立夏关。

    △小满栽秧一两家,芒种插秧满天下。 △早稻要抢,晚稻要养。

    △六月热,稻头结。 △六月盖夹被,田里不生米。

    △六月盖被,田里无米;六月勿热,五谷不结。 △伏里起西风,稻管易生虫。

    △三伏不热,五谷不结。 △伏天夜雨稻人参。

    △伏里雨多,囤里米多。 △夏作秋,没得收。

    △大暑不浇苗,到老无好稻。 △白露白弥弥,秋分稻莠齐。

    △秋分晴到底,砻糠变成米。 △稻怕寒露一朝霜。

    △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 △冬至晴明稻熟年。

    △冬至前头七朝霜,有米无砻糠。 棉花 △正月初一一朝霜,一个棉铃两人扛。

    △正月二十太阳现一现,棉花是个丰收年。 △腊雪春烊,棉花搭棚。

    △谷雨前,种棉花,要多三根桠。 △谷雨前,小满迟,立夏种花正当时。

    △头时棉花,二时豆,三时只好种赤豆。 △四月初一天漏,种花不如种豆。

    △五月初一不漏,多种棉花少种豆。 △烂“落苏”(即茄子)多,烂铃(指棉花)也多。

    △八月雷轰,十个铃子九个空。 其他 △一熟早,熟熟早。

    △冬天施河泥,防冻又肥田。 △瑞雪兆丰年。

    △要望来年熟,寒冬三场雪。 △腊雪是宝,春雪是草。

    △腊雪不烊,穷人饭粮;春雪不烊,饿断狗肠。 △小雪雪满天,来年定丰年。

    △腊雪雪满天,来年定丰年。 △年朝黑漉秃(形容天气阴暗),高低乡尽熟。

    △元宵晴,好收成。 △正月半夜头风飕飕,蚕豆菜籽一层壳(秕)。

    △大寒三白,有益菜麦。 △头八(正月初八)晴,好年成;二八(二月初八)晴,好收成。

    △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三时三送(意下雨),低田白种。

    △清明杨柳朝北摆,今年又是好庄稼。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立夏起东风,田禾收成丰。 △芒种芒种样样要种,一样不种秋后腾空。

    △夏至四面风,种田一场空。 △夏至东南第一风,不种潮田命里穷。

    △四月初八乌漉秃,高低田尽熟。

    4. 自然气象谚语

    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蓝光、紫光被大气散射掉,只有红光、橙光、黄光穿透大气,天空染上红橙色,开成朝霞。红霞出现表示西方的云雨将要移来,所以,“朝霞不出门”。

    到了晚上,看到晚霞,表明云雨已移到东方,天气将转晴,所以“暮霞行千里”。谚语“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日出红云,劝君莫远行”、“太阳照黄光,明日风雨狂”等也是这个道理。

    “太阳正午现一现,以后三天不见面”,指前两天和当天上午阴雨,中午出现太阳,没有多久天气又转阴雨,预示天气将会连续阴雨一、看云识天气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二、看风识天气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日落西风住,不住刮倒树。

    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

    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

    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晌午不止风,刮到点上灯。

    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无风起横浪,三天台风降。

    大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

    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

    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三、看天象识天气天空灰布悬,大雨必连绵。

    天上拉海纤,下雨不过三。四周天不亮,必定有风浪。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日出太阳黄,午后风必狂。

    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星星眨眨眼,出门要带伞。

    日月有风圈,无雨也风颠。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

    雾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久晴大雾阴,久雨大雾晴。

    雷声连成片,雨下沟河漫。先雷后刮风,有雨也不凶。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闷雷拉磨声,雹子必定生。

    阴雨亮一亮,还要下一丈。四、看物象识天气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

    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

    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海水起黄沫,大风不久过(以上转自广西玉林市气象局)看云测天谚语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3、早看东南,晚看西北4、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5、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6、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7、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8、乌龙打坝,不阴就下。9、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满10、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11、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12、天上堡塔云,地下雨淋淋13、云交云雨淋淋14、西北黄云现,冰雹到跟前15、屏山出云,不用问神16、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晚若西北明,来日天气晴17、鱼鳞云,不雨也风颠18、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下雹19、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20、云结亲,雨更猛观风测天谚语1、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2、春东夏西秋不论3、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秋起东风马牛不相及 秋不论,冬起东风雪边天4、开门风,闭门雨5、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6、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7、东风急,雨打壁8、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9、早刮东风不雨,涝刮西风不晴10、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11、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12、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13、西风随日落止,不止刮倒树14、西北风开天锁15、西南转西北,还得半个月16、南风不过三,过三不雨就阴天17、风乱转,不用算18、东风湿,西风十,北风寒,南风暖19、顶风上云,不雨就阴20、急风行雷电声光测天谚语1、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2、雷打天顶不雨不大,雷打云边大雨降3、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4、急雷快晴,闷雷难晴,5、昙天西北闪,有雨没多远6、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7、春雷十日阴,春雷十日寒8、露水闪,来日晴9、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民间天气谚语收集)有雨山戴帽 无雨云拦腰云盖住山顶,叫“山戴帽”。

    云层挡住山腰,可见山顶,叫“云拦腰”。当阴雨天气来临时,云层比较低,云底盖住山顶。

    云层。

    5. 气象科普作文400

    你们想知道天气预报是如何产生的吗?那就跟我一起走进重庆市气象台吧!

    我们首先参观气象局11楼的气象科普馆。这里有人工增雨模拟器风云2号观测仪、城市雷击模拟器地面观测模型, 墙上还有天气预报制作流程图。展馆中央有可供参观者自己动手查阅气象知识的电脑。电脑里的软件知识性、趣味性都很强,老少皆宜。最令我兴奋的是,亲手感受了电影里见到的发报。

    气象数据的产生是在17楼。各种气象卫星和气象装置产生的数据就是在这里进行汇总和分析,最后由值班员对外公布。由于天气受人类活动影响很大,所以有时难免会出现“天气乱报“。这里现在可预报14天以内的天气状况。

    至于平时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天气预报节目,是根据气象员的判断报告,经过配音等编辑制作的。参观者在18楼可以亲眼目睹整个气象节目的制作过程。

    回家以后,我对气象谚语产生了兴趣,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象诸葛亮那样巧“借”东风!

    6. 关于科学的谚语

    1)燕雀高飞晴天告,低飞雨天到.

    (2)鸡回笼早,天气晴好;鸡回笼迟,大雨将至.

    (3)蚂蚁迁居,天将雨.

    1.雨天的时候空气中水汽含量丰富,湿度大,于是小虫子的翅膀上面就有小水滴,比一般时候重,飞得就不一般时候低了,燕雀也不例外.而捕食小虫子的燕雀也就飞低下来.相反地,晴天是就飞得高了.

    2.家鸡宿迟,主阴雨。(《田家五行》)

    * 鸡回笼早,天气晴好;鸡回笼迟,大雨将至。(广东)

    家鸡性喜干燥,雨前水汽浓重,鸡笼里特别湿闷,所以它不愿意早进笼去。

    3.蚂蚁感受到空气中相对湿度较大,就搬家到较高的地方以免被水淹,预示天要下雨。

    每次天气变坏的时候,空中水蒸汽增加,同时气压变低。水蒸汽多了,泥土返潮,所以蚂蚁巢里特别潮湿。又因为气压降低,泥土里原来尘积着的肮脏气体逸出,所以蚂蚁在巢里就难得安居。其中黄丝蚁则忙忙碌碌地搬家。还有-种黑色的长脚蚁就会由洞内向地面搬土,在洞口周围垒窝,这种窝垒得越高,雨将下得越大。

    7. 生活气象小知识

    (meteorology) 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 农业气象学气特征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

    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大气中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气象学的研究领域很广,研究方法的差异很大。气象学分成许多分支学科:大气物理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气候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35333131学等等。

    随着生产的发展,气象学的应用日益广泛,又相继出现海洋气象学、航空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森林气象学、污染气象学等应用学科。现代科学技术在气象学领域的应用,又有新的分支学科出现,如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宇宙气象学等。

    气象学是一门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许多学科的应用科学。编辑本段研究的任务1、观测 和研究各种各样的大气现象,大气层与下垫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气象效应。

    2、解释 系统地,科学地解释这些现象,作用和效应,阐明它们的发生和演变规律。3、分析 根据所认识的规律分析,诊断和预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天气。

    气候,为国民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4、依据 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和模拟认为的天气过程、人为气候环境,为人工影响天气,气候提供科学依据。

    编辑本段历史 第一位建立气象学的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 动力气象学的专书《气象汇论》中,他最先叙述和粗浅地解释了风、云、雨、雪、雷、雹等天气现象,而这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气象书籍。

    直到18-19世纪,由于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以及气压、温度、湿度和风等测量仪器的陆续发明,使大气科学研究由单纯的描述进入了可以定量分析的阶段。1820年,德国人布德兰绘制了第一张地面天气图,开创了近代天气分析和预报方法。

    1835年,法国人科利奥里提出风偏转的概念;而1857年荷兰人白贝罗提出风和气压的关系,他们的概念都成为大气动力学和天气分析的基础。 1920年前后,挪威的皮耶克尼斯父子提出了一套名为“极锋学说”的理论,来说明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变化情况。

    这套理论在1920年代发表之后,至今已有70多年,但仍然是今日作天气预报的主要理论依据,亦为分析和预报未来1-2天的天气奠定了理论基础。1930年代,无线电探空仪的广泛使用,真正开始了三维空间的大气科学研究。

    根据大量探资料绘制的高空天气图,发现了大气长波。1939年罗斯贝提出了长波动力学,他的理论亦对天气预报有莫大的贡献。

    到了1950年代至60年代,电脑、天气雷达,卫星和遥感的技术的应用,使大气的各种现象,大至大气环流,小至雨滴的形成过程,都可依照物理学和化学的数学形式来表示,从而使大气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编辑本段发展的进程萌芽时期 萌芽时期主要指16世纪中叶以前这一漫长时期,这时期的特点是由于 军事气象学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进行一些零星的,局部的气象观测,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和经验,对某些天气现象做出一定的解释。

    中国在这一时期,在此领域中有不少成就,而且是居于世界领先行列的。远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已有关于风、云、雨、雪、虹、霞、龙卷、雷暴等文字记载,还常卜问未来十天的天气(称为“卜旬”),并将实况记录下来以资验证。

    春秋战国时代已能根据风、云、物候的观测记录,确定廿四节气,对指导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季节意义很大,并沿用到现代。秦汉时代还出现了《吕氏春秋》、《淮南子》和《礼记》等内容涉及物候的书籍,这些都是世界上最早关于物候的文献。

    气象观测仪器也是中国的最早发明。在西汉时(公元前104年),已盛行伣、铜凤凰和相风铜鸟等三种风向器,到唐代又发展到在固定地方用相风鸟,在军队中用鸡毛编成的风向器测风。

    欧洲到20世纪才有用候风鸟测风的记载。在西汉时还利用羽毛、木炭等物的吸湿特性来测量空气湿度。

    宋代曾有僧赞宁(公元10世纪)利用土炭湿度计来预报晴雨。关于降水的记录亦以中国最早,据《后汉书》记载,在当时曾要求所辖各郡国,每年从立春到立秋这段时间内,向朝廷汇报雨泽情况,此后历代对各地雨情都很重视。

    所以中国的雨量和水旱灾记录丰富,历史亦最悠久。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类迫切要求预知未来天气的变化,并在长期观测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

    这些经验被用简短的韵语来表达,以便于记忆和运用,这就是天气谚语。中国天气谚语是极丰富的,除一部分封建迷信的内容外,大多是历代劳动人民看天经验的结晶。

    唐代黄子发的“相雨书”,元末明初出现的娄元礼编的《田家五行》和明末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占候》都是总结群众预报天气经验的著作。 在国外,气象学的萌芽也很早,公元前4世纪希腊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所著《气象学》(Meteorolosis)一书(约在公元前350年)综合论述水、空气和地震等问题对大气现象也作了适当的解释。

    现在气象学的外文名字就是从亚里斯多德的原书名演变而来的。 总之,在气象学萌芽时期,中国和希腊是露过锋芒的,这时从学科性质来讲,气象学与天文学是混在一起的,可。

    8. 关于"民间谚语中的气象知识"的论文

    语是劳动群众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后的口头总结。

    它广泛地反映了群众的智慧,展示了群众的想像力。谚语中所包含的思想、知识、经验以及情感,对他人和后人都有长久的莫大的教益。

    气象谚语或天气谚语,是人民群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积聚下来的宝贵经验。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仔细观察风、云、雷电,雨、雾、冰、霜,日、月、星、雪,不停地思索它们活动的规律,以简明概括的语言,准确生动的形象,描绘它们的千变万化,预测它们的来龙去脉。

    我的祖父就是一个善于观天察地的业余气象观测者。他积累了满肚子的气象谚语。

    什么“燕子低飞蛇过道,鸡不回笼喜鹊叫”,什么“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什么“雷公岩岩叫,大雨毛快到”,什么“谷雨不雨,交回田主”等等,我最早就是从祖父那里听来的。 县气象站的李站长,操外地口音,身材瘦高,每天下午四五点钟,照例兴冲冲来找我祖父。

    我祖父慢条斯理抬头看看天,看看村前的大片田野,然后一五一十发表他对天气的观测与预报。李站长拿个本子,认认真真地做记录。

    我聆听广播的天气预报时,暗暗地想,那里面肯定有祖父的一份功劳。我为此感到自豪。

    那时我正在上初一,才十三四岁。有一天放早学回家,碰见我姑姑,姑姑悲伤地告诉我:“阿平,你爷爷去世了。”

    我感到十分惊愕,虽然我知道祖父在患病中,但昨天晚上祖父还坐在灶堂里吃了晚餐,似乎并无大碍。想不到今晨却永远离我们而去! 县气象站送来了花圈。

    下午举行追悼会,李站长亲自来参加,并向他老人家三鞠躬。 三十二年过去了,我时常会回忆爷爷的音貌笑貌,总是定格在他昂头看天的姿势里。

    我隐约记得他曾经留下一本气象谚语,是李站长编写送他的。因为几次搬家,夹在几千本图书里,难觅它的芳容。

    二OO五年元月的一天,就像大海捞针一样,我把它找出来了! 这是一本纯粹的天气谚语集锦。作者在前言中说,几年来,他“跑遍了连平、和平县内各地,发现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他把群众零碎的看天经验变成较有系统的东西,“期望再通过一番努力找出指标来”。落款是1968年8月3日。

    本书小32开,油印,共34页,约22700字。全书分云、雾、风、雨、雷、电、霞、雹、雪、霜、露、虹、日、月、星等十几个部分,每部分列举他收集到的气象谚语,并分类加以解释。

    关于云的谚语,有“朝怕南云涨,晚怕北云堆”,“清早起海云,风雨霎时临”,“天早云下山,饭后天大晴”,“日出东边白,雨停云消散”等等。作者解释说,早晨东南方灰黑云层势如海潮汹涌而来,或大清早就有对流云出现,都是坏天气;如果东南云层起托或开裂,天脚白里透光,天顶开,有雾气,都是天气晴好的征兆。

    关于风的谚语特别多,分东风、西风、南风、北风及其他几大块。作者分析说,和平县山高谷深,风的走向往往受山脉的摆布。

    各地处于山脉背向不同,因此,在同一天气条件下,各个地方风向会有差异。风从山谷来,故夏季多吹东南风,冬季多偏北风。

    东南风势弱,带阵性;北风干冷,来势凶猛。他举例说,“南风怕水溺,北风怕日辣”,大南风时只要下几滴雨,就杀住;北风在晴朗无云光照强烈时,气温迅速升高,其力量就要减弱,正是“好天狂风不过日,雨天狂风时间长”。

    关于雨的谚语有:“细雨没久晴,大雨无久落”,“一日到暗,雨不断线,大雨明日见”,“天乌地黑无风发,大水落得阔”,“大水无雷,浸崩屋”等等。作者以1964年的和平大洪灾为例,加以说明:三月中旬至夏至,艳艳延延无大水的天气是难转好的。

    柔柔和和的小雨落久了,就将酝酿一场大水。大雨的前一天,从早到晚雨连续的下,时大时小,云天显得愈来愈沉,茫茫一片,接着就是一场连夜倾泻的大雨。

    连续性的降水,终于泛滥成灾。 有些谚语作者注明了它产生的具体地点。

    如“乌云过岗,风大就落雹”,“岗”指和平北部雪山嶂,海拔846米。又如“黑龙过岗落雹”,“龙”指积云,“岗”指俐源北部杨梅嶂,海拔825米。

    又如“掘龙虹(短短一段),不出三天大风雨”,大坝上镇断虹属于旱虹。再如“一朝蒙雾,三朝雪”,作者注明出于长塘镇。

    现在我已经无从知晓,这本和平天气谚语集锦中罗列的谚语,有哪些是我祖父提供的。但我可以肯定,作为农民的素面朝天的祖父,曾经无私地把自己毕生探索天气变化规律的感性经验,献给了和平的气象事业,为和平的气象预报,为农业生产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后来我对气象乃至天文地理方面的兴趣,或许跟童年少年时代的这段经历有关。我曾买过《天文知识》科普读物来阅读,也曾浏览过《风云可测》等专讲天气知识的读物,对《十万个为什么》图书中的气象知识,物候知识也多有涉猎。

    近日一段时间里,必定看中央电视台的《今日气象》节目,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分钟,却如饮甘霖,清爽无比。五分钟的节目,把气象、文学、历史知识烩成一炉,令我流连忘返,念念不忘。

    提到气象谚语,不能不想到竺可桢。他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气象日记,终于创立了物候学,为我国气象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通过物候学,我们对民间口耳相传的。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