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过年谚语歌谣

    1. 有关过年的歌谣或是谚语或是顺口溜

    二十三,烙火烧;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敲锣鼓;二十六,看娘舅;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嘎嘎;二十九,打烧酒;年三十,包饺子。

    ————————————————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剃傻瓜;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儿,贴门神捏鼻儿;大年初一,撅屁股作揖

    ————————————————————————

    腊八粥过几天,哩哩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烀猪肘,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

    一元复始新年到,

    二龙戏珠春意闹,

    三阳开泰恭喜你,

    四季发财赚钞票,

    五福临门快进来,

    六六大顺步步高,

    七星捧月就是你,

    八面威风志向高,

    九霄云外是烦恼,

    十全十美最最好,

    百折不挠祝福你,

    千言万语都嫌少,

    万紫千红春光美,

    你在花丛眯眯笑。

    你拍一,我拍一,我把财神请家里,

    你拍二,我拍二,春联灯笼多喜庆儿;

    你拍三,我拍三,全家来吃团圆饭;

    你拍四,我拍四,围坐一起看电视;

    你拍五,我拍五,汤圆香甜真舒服;

    你拍六,我拍六,走访亲戚和朋友;

    你拍七,我拍七,美好祝福送给你;

    你拍八,我拍八,逛逛庙会笑哈哈;

    你拍九,我拍九,全家出门去旅游;

    你拍十,我拍十,过了春节更懂事。

    ————————————————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2. 关于过年过节的儿歌谚语或诗歌

    闺女闺女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饸子扥儿喽转。

    新年到,新年到,

    穿新衣,戴新帽;

    舞龙灯,踩高跷,

    迎财神;乐淘淘,

    大家迎接新年到.

    过年啦,贴花啦,满窗子,都红了.贴个猫,贴个狗,贴个小孩打溜溜,贴个老爷贴烟头,贴个没牙满窗走.

    新年到,放鞭炮,噼里啪啦蹦蹦跳,新年真热闹.新年到,哈哈笑,新年长一岁,祝我个子快长高.

    小孩儿盼过年,老人怕花钱。

    △有钱过年笑连连,无钱过年泪涟涟。

    有钱人过年,无钱人过关。

    穷人过年真辛苦,洗净瓦罐无米煮。

    3. 春节习俗童谣 谚语

    春节新童谣

    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舞龙灯,踩高跷,迎财神;大家乐淘淘,大家一起迎接新年到.

    过年啦,贴花啦,满窗子,都红了.贴个猫,贴个狗,贴个小孩打溜溜,贴个老爷贴烟头,贴个没牙老满窗走.

    新年到,放鞭炮,鞭炮蹦蹦跳,新年真热闹.新年到,哈哈笑,新年长一岁,祝我个子快长高.

    过年好,过年棒,人人见了微微笑.祝你新年身体好,一声祝福暖心房.大家齐声过年好!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然而,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来源和意义

    年字有三种含意 春节过年的传说 春节拜年的由来 春节和年节邮票

    春节元宵的由来 准备过新的一年 春节拜年与忌门 春节拜年的习俗

    春节风俗

    放爆竹 春节舞龙 踩高跷 包饺子 压岁钱 接送财神

    放风筝 春节守岁 荡秋千 吃年糕 捏生肖 倒贴福字

    各地春节盛况

    北京的春节庙会 上海的春节元宵 广州的迎春花市 福建元宵节灯俗

    桂林的春节习俗 潮汕的春节风俗 孝感的春节习俗 台湾的过年风俗

    土家族的三过年 壮族的春节习俗

    春节的回忆

    旧京的春节纪事 建国那年的春节 五十年代的春节 六十年代的春节

    七十年代的春节 八十年代的春节 九十年代的春节

    春节谚语

    晴到冬至,雨到过年

    客家民间流传着许多“过年”的谚语,从这些谚语中,可以想象到过去的穷人过年时的心情境况,将其与今天“过年”的情况相对比,对读者是有所启迪的,以免“身在福中不知福”。选辑如下,稍作解释,以飨读者。

    △有钱人过年,无钱人过关。

    注:这就是“年关”的出处。谓穷人过年如过关。

    △细仔望过年,老人怕过年。

    注:细仔,指小孩,老人指当家人。

    △年到二十一,人家欢喜涯叹息。

    年到二十二,无心又无事。

    年到二十三,紧想就紧惊。

    年到二十四,爱买年料无主意。

    年到二十五,一入年架心更苦。

    年到二十六,年关难过出目汁。

    年到二十七,雪上加霜债主逼。

    年到二十八,想去想转“无括煞”。

    年到二十九,无钱还债无路走。

    注:过去穷人过年,一到农历十二月,特别是到了下旬,日日逼近年关,的确日益难过。

    △年到二十三,锣鼓一响心就惊。

    注:“年二十三”是“过小年”,“送灶神上天”。有些地方“入年架”开始敲锣鼓闹年(仅在梅州江南,入年架就有三种情况,水南坝叶屋是年二十三,新沙侯屋是年二十四,其它是年二十五)。

    △穷人过年真辛苦,洗净蒲罗无米煮。

    △有钱过年笑连连,无钱过年泪涟涟。

    △年到初三四,各人打主意。

    注:这是指大年初三初四,这时年过了,各人要打定主意做什么事业,怎样去做了。

    △年到初五六,无酒又无肉。

    △年到初七八,家家“劣”粥钵。

    △年到初八九,打起包袱抓紧走。

    注:指出门做工或出外作其它谋生职业。

    △想起过年就凄凉,穷人差过坐班房。唔当除了“过年”事,少愁少切命过长。

    4. 收集春节习俗的儿歌或俗语

    有民谣记曰:"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捏造鼻儿(饺子);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这首民谣是春节活动大事记,中原人民置办年货的活动也按照这个约定俗成的习惯进行的。 "吃了腊八(腊月初八)饭, 就把年来办" 二十三祭灶天, 二十四写联对,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割年肉, ………… 初一初二磕头儿, 初三初四耍球儿, 初五初六跳猴儿, ………… "过个大年,忙乱半年"。

    "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灶神,俗称"灶王爷"。

    据《准南子》说,黄帝、炎帝"死作灶神",职司人间善恶。清末明初以来,北京市面传有所谓善书,其中有"灶王爷"说:"灶王留下一卷经,念与善男信女听。

    我神姓张名自国,玉皇封我掌厨中。来到人间查善恶,未从做事我先清。

    " 民间盛传:"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炷香。" 北京童谣传:"糖瓜祭灶,新年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 "腊八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 徽州民谣北京的歌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

    “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

    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

    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

    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

    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太原还有一首《避债谣》也很有意思:“二十三,保证还;二十四,我发誓;二十五,找老姑;二十六,找老舅;二十七,不要急;二十八,再想法;二十九,明天有;三十不见面,初一碰见拱拱手。”

    在河南,焦作以前流传着这样的节前民谣:“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打酒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杀只鸭;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贴门旗儿(春联);大年初一,撅屁股作揖。”在豫东则有民谣:“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洗一洗;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门上瞅;年三十,吃饺子”。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这在春节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如一首儿歌所描绘的那样:小子小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面粉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夜;大年初一扭上街。

    这首儿歌几乎将春节前后的活动,如腊八、糖果祭灶、守岁、拜年等一一概括,读起来琅琅上口,至今仍在“俗文化”的传播者口中传唱。春节对小孩子是欢愉的,对于成年人亦是如此。

    昔日流传的《北平俗曲》,则表现了成年人在春节中的“节目”。俗曲云:“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庵观寺院,抖了抖衣裳,花盒子处处瞅,爆竹阵阵喧,惹的人大街小巷都游串,夜半归回转家园,弹唱又歌舞,掷骰子又摇摊,天呀儿哟!金神仙逛一趟白云观。”

    这首俗曲来自《百本张钞本牌子曲》牌子曲是由单弦伴唱的,是曲艺人的一种。当然,这种牌子曲是艺人演唱,因此合辙压韵,需要一些演唱技巧。

    春节民谣,是当年生活的写照,虽然它产生的时间十分久远,但今天回忆起来,仍然使人遐想,甚至难以忘怀。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中某些风俗已不存在。

    但是,那些流传至今的春节民谣谚语却将一些历史民俗保留了下来。

    5. 春节习俗的歌谣

    1、“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2、“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捏造鼻儿(饺子);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这首民谣是春节活动大事记,中原人民置办年货的活动也按照这个约定俗成的习惯进行的。

    3、小子小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面粉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夜;大年初一扭上街。这首儿歌几乎将春节前后的活动,如腊八、糖果祭灶、守岁、拜年等一一概括,读起来琅琅上口,至今仍在“俗文化”的传播者口中传唱。

    4、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雄鸡;二十八,杀肥鸭;二十九,灌美酒;年三十,贴花门;大初一出门见喜,满堂吉。

    5、“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

    扩展资料:

    1、忙年歌为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民间儿童歌谣。又称其为过年谣。忙年歌通过童谣的方式,完整的描绘了各地民间的春节习俗。如广为传唱的民谣曰:"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2、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中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3、春节期间各地的民谣,是当年生活的写照,虽然它产生的时间十分久远,但今天回忆起来,仍然使人遐想,甚至难以忘怀。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中某些风俗已不存在。但是,那些流传至今的春节民谣谚语却将一些历史民俗保留了下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节民谣

    6. 关于春节的歌谣,诗词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说明]这首诗说,宋代人的春节一定要喝屠苏酒,因为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二要及时在门两旁贴上新桃符,以驱鬼辟邪。可见过年的意义在于对新的一年寄于美好的希望。

    屠苏酒 [瞿佑] 紫俯仙人授宝方, 新正先许少年尝。 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春风晓入九霞觞。 便将凤历从头数,日日持杯访醉乡。

    [说明]元日讲喝屠苏酒。这首诗告诉我们,酒是仙人的药方调制的,事前用红色囊袋装好,浸泡在井下。

    元日这天清晨倾于杯中,由年最少者先开口品尝,然后按年龄递增依次喝下去。 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说明]元日人人出外拜年,拜年者,并不求其与主人见面贺礼,只是姿态性地投张名帖,表示礼数已到罢了。

    这一风俗始于宋代,到了明清越演越烈,由于世俗把过年投送名帖作为奉承讨好的手段,所以受到诗人的讥讽,这种过年送的名帖,大概就是我国最早的贺年片吧。 凤城新年辞 [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说明〕在古代,民间妇女一年到头忙累只有到了新年才有闲空玩耍。这首诗从侧面写出妇女过年的心情,为了年后能清闲一个月,年前却分外满碌。

    她们巧制首饰试做新衣,争相打扮,体现女子爱美天性。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7. 关于春节诗歌谚语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8. 关于立春的谚语、歌谣

    立春一日,水暖三分。

    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打春冻人不冻水。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预测天气变化: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

    最好立春晴一日,风调雨顺好种田。

    立春晴,雨水多。

    立春晴,雨水匀。

    立春寒,一春暖.

    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立春不晴,还要冷一月零。

    立春热过劲,转冷雪纷纷。

    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

    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现倒春寒;

    春脖长,回春晚,一般少有倒春寒。

    立春不下是旱年。

    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与农业有关: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

    春打六九头,七九、八九就使牛。

    9. 各地的春节童谣

    天津版童谣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择公鸡;

    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贴倒有;

    三十,合家欢乐吃饺子;

    初一初二拜新年;

    初一饺子;

    初二面;

    初三盒子往家转。 另一个天津过年童谣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山西太原的《过年谣》:

    “二十三,灶王老爷上了天;

    二十四,刷下对子写大字;

    二十五,家家户户糊窗户;

    二十六,上街去割过年肉;

    二十七,全家老小都洗脚;

    二十八,糕儿馍馍两笸箩;

    二十九,提上壶壶灌烧酒;

    年三十,供上祖宗摆上肉。” 豫东则有民谣:

    “二十六,蒸馒头;

    二十七,洗一洗;

    二十八,贴年画,

    二十九,门上瞅;

    年三十,吃饺子”。

    “年来到,年来到,

    闺女要花儿要炮,

    老婆要个煊(xuan)棉袄,

    老头要个新毡帽。”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