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籴米的谚语

    1. 《籴米》整篇文言文的中文意思

    籴 dí

    (1) (形声。从入,从米,翟声。本义:买进粮食) 同本义 (跟“粜”相对)

    你来籴米,将银子来我秤。——《陈州粜米》

    (2) 又如:籴米(买米);籴粜(粮食的买进和卖出)

    籴米

    朝代:宋 作者:苏轼

    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

    不缘耕樵得,饱食殊少味。

    再拜请邦君,愿受一廛地。

    知非笑昨梦,食力免内愧。

    春秧几时花,夏稗忽已穟。

    怅焉抚耒耜,谁复识此意。

    2. 籴米的苏轼诗作

    【作品名称】《籴米》

    【创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苏轼

    【文学体裁】五言律句 籴米①

    籴米买束薪②,百物资③之市。

    不缘耕樵得④,饱食殊少味。

    再拜请邦君⑤,愿受一廛地⑥。

    知非笑昨梦⑦,食力⑧免内愧⑨。

    春秧几时花,夏稗忽已穟⑩。

    怅焉抚耒耜,谁复识此意。 ① 绍兴四年作。籴读音:dí(同“迪”音) (形声。从入,从米,翟声。本义:买进粮食) 同本义(跟“粜”相对) 你来籴米,将银子来我秤。——《陈州粜米》又如:籴米(买米);籴粜(粮食的买进和卖出)。

    ② 《诗经·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薪”。两广各地买柴是论“把”(一捆)的,恰是“束薪”。

    ③ 资,仰给。

    ④ 不缘,不由。这句是说不由自已的劳动所得。

    ⑤ 邦君,这里指地方官。

    ⑥ 用《孟子》:“愿受一廛而为氓。”作者表示愿在那里落户做老百姓。

    ⑦ 知过去之非——错误,用陶渊明《归去来辞》“觉今是而昨非”意。

    ⑧ 自食其力。

    ⑨ 内心惭愧。

    ⑩ 穟,同穗,结实。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公元1079年(神宗元丰二年)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归,次年卒于常州。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古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辛弃疾并称“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今存《东坡全集》150卷。

    3. 籴字的意思是什么

    籴(dí)买进粮食,与“粜”相对:~米。遏~(阻止灾区来买粮食)。

    籴字为会意字。从入从米。也就是买米的意思,引申开来是买入之意。粜音同“跳” ,汉语拼音:tiào,意思相反。卖米的意思

    〈动〉

    (形声。从入,从米,翟声。本义:买进粮食)同本义(跟“粜”相对)

    你来籴米,将银子来我秤。——《陈州粜米》

    又如:籴米(买米);籴粜(粮食的买进和卖出)

    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商君书·垦令》

    你来籴米,将银子来我秤。——《陈州粜米》

    籴米毋使钱。——客家话常用谚语

    4. 节约粮食的谚语

    节约粮食是美德

    由俭如奢易,由奢入俭难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君子以俭德辟难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

    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5. 与米饭有关的诗句或谚语

    李绅《悯农》一

    锄 禾 日 当 午 ,

    李绅《悯农》二

    春 种 一 粒 粟 ,

    秋 收 万 颗 子 。

    四 海 无 闲 田 ,

    农 夫 犹 饿 死 。汗 滴 禾 下 土 。

    谁 知 盘 中 餐 ,

    粒 粒 皆 辛 苦 。

    秋水钓红渠,仙人待素书。

    菱丝萦独茧,蒲米蛰双鱼。

    李商隐 【自贶】

    陶令弃官后,仰眠书屋中。谁将五斗米,拟换北窗风。

    6. 《籴米》一文中的,:随你好汉便怎么,最好全文解释.出自《笑林广记

    原文:有持银入市籴米,失叉袋于途,归谓妻曰:“今日市中闹甚,没得好叉袋也.”妻曰:“你的莫非也没了?”答曰:“随你好汉便怎么?”妻惊问:“银子何在?”答曰:“这倒没事,我紧紧拴好在叉袋角上.”随你好汉便怎么:那按照你的意思,没丢又怎样?.好汉这里指没丢叉袋的人叉袋:袋口成叉角的麻袋或布袋译文:有人拿银子去市场买米,在路上丢了叉袋,回来告诉妻子:今天市场上很热闹,丢了好的叉袋.妻子说:你的难道也丢了?回答说:丢不丢又怎么样?有什么关系?妻子慌忙问:银子哪去了?回答说:银子倒是没事,我把银子紧紧的拴好在了叉袋角上.这个人认为只是丢了袋子而没丢钱,值得一笑.。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