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谚语大全出处

    1. 谚语大全(有解释)

    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2)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

    中国谚语大全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

    “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由来 据观测,在我国许多地方。如见蜘蛛张网,阴雨天气将会转晴。

    如见蜘蛛收网,天气将转为阴雨。 蜘蛛能预测天气,主要是因蜘蛛对空气中湿度变化反应相当灵敏,在蜘蛛尾部有许多小吐丝器,吐丝器部分既粘又凉,当阴雨天气来临时,由于空气中湿度大,水汽多,水汽易在蜘蛛吐丝器部分凝结成小水珠,这样蜘蛛吐丝时感到困难,便停止放丝而收网。

    相反,当空气中湿度变小天气转好时,蜘蛛吐丝顺利,便张网捕虫了。 另据研究,蜘蛛的腿能感知20—50赫频率的声音,当天气转晴时昆虫易活动,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蜘蛛蛛很快就会发觉,所以便添丝织网,准备捕捉。

    这正是民间用“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来观测天气晴雨的道理。 “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由来 来自: 长征一号 (苏州) 有一年,慈禧太后忽然得了重病,头痛,心痛,肚皮痛,病到奄奄一息的地步,急得满朝文武百官团团转。

    北京城里名医车载斗量,可是对西太后的病症,都束手无策。是没有本领吗?不是的,实在是责任太大,在用药上为难了,轻了不见效,重了怕万一失误,吃罪不起。

    所以,弄得慈禧太后的毛病一天危急一天,眼看就要横下来了。 新科状元是苏州人,奏了一本,说苏州有位祖传名医叫曹沧洲,绰号赛华佗,有妙手回春之术,将他请来,或许太后的福体可以转安。

    曹沧州像个乡下佬,平常不欢喜开口,走路也是慢吞吞的。这天,他接到圣旨,顿时面如土色,抱着一家老小嚎啕大哭。

    他认定,西太后若不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是不会从京城到苏州来请他的,治不好西太后,医生要殉葬,自己这条命是有去无回了。可圣旨不能违拗,曹沧洲只好硬着头皮动身。

    他一到北京刚住下,就借口路上受了风寒,便卧床不起,其实生病是假:要摸慈禧太后生病的根子是真。头一件大事是查看她吃了些什么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慈禧太后每天吃的山珍海味不说,单是人参一项,日日恨不得泡在参汤里洗浴。还有燕窝、银耳,更是当饭吃。

    曹沧洲想到,医书上早有记载:“滋补过多,必然食阻中焦,中焦闭塞,危在旦夕。”找出病源,他的胆子大了,便去替慈禧太后看病了。

    曹沧洲未用上好良药,单开了一味草头药,只写了五个大字:萝卜籽三钱。看得众御医当场发呆,个个舌头伸多长的,认为这个乡下郎中是进京来送死了。

    他们都懂药性,萝卜籽是括油的,西太后一向要滋补身体,这药分明不合西太后的心意,但是曹沧洲亲手撮药,亲手煎药,亲手送药到西太后的卧室前,等候她喝下去以后,这才回到住所休息。 西太后饮了三钱萝卜籽的药汤,当夜通了大便,第二天一早就起来了。

    她第一件事就是感谢神医曹沧洲,见面后恩赐曹沧洲九品顶戴,还要他骑马巡游京城。

    2. 谚语搜集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三类: (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2)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 中国谚语大全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太多了。

    省略。

    由来 例: “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由来 据观测,在我国许多地方。

    如见蜘蛛张网,阴雨天气将会转晴。如见蜘蛛收网,天气将转为阴雨。

    蜘蛛能预测天气,主要是因蜘蛛对空气中湿度变化反应相当灵敏,在蜘蛛尾部有许多小吐丝器,吐丝器部分既粘又凉,当阴雨天气来临时,由于空气中湿度大,水汽多,水汽易在蜘蛛吐丝器部分凝结成小水珠,这样蜘蛛吐丝时感到困难,便停止放丝而收网。相反,当空气中湿度变小天气转好时,蜘蛛吐丝顺利,便张网捕虫了。

    另据研究,蜘蛛的腿能感知20—50赫频率的声音,当天气转晴时昆虫易活动,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蜘蛛蛛很快就会发觉,所以便添丝织网,准备捕捉。这正是民间用“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来观测天气晴雨的道理。

    “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由来 来自: 长征一号 (苏州) 有一年,慈禧太后忽然得了重病,头痛,心痛,肚皮痛,病到奄奄一息的地步,急得满朝文武百官团团转。北京城里名医车载斗量,可是对西太后的病症,都束手无策。

    是没有本领吗?不是的,实在是责任太大,在用药上为难了,轻了不见效,重了怕万一失误,吃罪不起。所以,弄得慈禧太后的毛病一天危急一天,眼看就要横下来了。

    新科状元是苏州人,奏了一本,说苏州有位祖传名医叫曹沧洲,绰号赛华佗,有妙手回春之术,将他请来,或许太后的福体可以转安。 曹沧州像个乡下佬,平常不欢喜开口,走路也是慢吞吞的。

    这天,他接到圣旨,顿时面如土色,抱着一家老小嚎啕大哭。他认定,西太后若不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是不会从京城到苏州来请他的,治不好西太后,医生要殉葬,自己这条命是有去无回了。

    可圣旨不能违拗,曹沧洲只好硬着头皮动身。他一到北京刚住下,就借口路上受了风寒,便卧床不起,其实生病是假:要摸慈禧太后生病的根子是真。

    头一件大事是查看她吃了些什么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慈禧太后每天吃的山珍海味不说,单是人参一项,日日恨不得泡在参汤里洗浴。

    还有燕窝、银耳,更是当饭吃。曹沧洲想到,医书上早有记载:“滋补过多,必然食阻中焦,中焦闭塞,危在旦夕。”

    找出病源,他的胆子大了,便去替慈禧太后看病了。 曹沧洲未用上好良药,单开了一味草头药,只写了五个大字:萝卜籽三钱。

    看得众御医当场发呆,个个舌头伸多长的,认为这个乡下郎中是进京来送死了。他们都懂药性,萝卜籽是括油的,西太后一向要滋补身体,这药分明不合西太后的心意,但是曹沧洲亲手撮药,亲手煎药,亲手送药到西太后的卧室前,等。

    3. 农谚谚语

    春不种,秋无收。

    枣芽发,种棉花。 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

    五月端午晴,烂稻刮田膛。 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老。

    有水才有谷,无水守着哭。 水库是个宝,防旱又防涝。

    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 人靠饭养,稻靠肥长。

    肥田长稻,瘦田长草。 土肥长谷,猪肥长肉。

    万物土里生,全靠两手勤。 只要功夫深,土里出黄金。

    好种长好稻,坏种长稗草。 三年不选种,增产要落空。

    好儿要好娘,种田要好秧。 作物不好胡搭配,乱点鸳鸯要吃亏。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麦秀寒,冻煞看牛囝。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桃花落在尘土里,打麦打在泥浆里;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尘土里。

    腊雪不烊,种田人饭粮;春雪不烊,断脱人肚肠。 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日落西北满天红,不是雨来就是风。 日出猫迷眼,有雨不到晚。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日落乌云洞,明朝晒得背皮痛。

    东方日出白,就要有风发。 月着蓑衣,天要下雨。

    半夜无星,大雨快临。 要知明天热不热,就看夜星密不密。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稠稠。 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棉花云,雨快淋,缸爿云,晒死人。

    东南风,干松松;东北风,雨祖宗。 东风急溜溜,半夜雨稠稠。

    西风刹南脚,泥头晒勿白。 立夏东南百草风,几日几夜好天公。

    小暑起燥风,日日夜夜好天公。 五月南风落大雨,六月南风海要枯。

    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背皮焦。 东虹日头西虹雨。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南天霍西(闪电)火门开,北天霍西有雨来。

    东霍霍(闪电),西霍霍,明朝仍旧干卜卜。 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

    早雾一散见晴天,早雾不散是雨天。 雾里日头,晒破石头。

    六月里迷露,要雨到白露。 三朝雾露发西风,若无西风雨不空。

    早晨落雨饭后停,饭后下雨不得晴。 雨前麻花(小雨)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停。

    一落(下雨)一个泡,落过就好跑;一落一个钉,落煞落勿停。 蛇过道,大雨到;蛇上树,有大雨。

    鸡啁风,鸭啁雨,蚂蚁拦路要落雨。 蜻蜓成群绕天空,不过三日雨蒙蒙。

    河底泛青苔,必有阵雨来;烟囱不出烟,一定阴雨天。 正月八,二月八,小猫小狗全冻煞。

    (寒潮来临) 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十月南风转一轮。 清明有雨正黄梅,清明无雨少黄梅。

    端午落雨还好熬,初六落雨烂脱瓦。 夏至三朝雾,出门要摸路。

    (多雨) 正月二十不见星,沥沥拉拉到清明。 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雨打黄梅脚,车水车断黄牛脚。

    未秋先秋,踏断蛮牛。(干旱需戽水) 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

    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

    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 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夏至无雨,囤里无米。

    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 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夏至进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浇园。 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

    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 小暑风不动,霜冻来的迟。

    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 立秋无雨,秋天少雨;白露无雨,百日无霜。

    立秋处暑云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 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

    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 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 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 粮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 瑞雪兆丰年。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龟背潮,下雨兆。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河开冻,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4. 谚语收集

    (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2)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归山,必有后患”。(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

    中国谚语大全◆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由来据观测,在我国许多地方。如见蜘蛛张网,阴雨天气将会转晴。

    如见蜘蛛收网,天气将转为阴雨。蜘蛛能预测天气,主要是因蜘蛛对空气中湿度变化反应相当灵敏,在蜘蛛尾部有许多小吐丝器,吐丝器部分既粘又凉,当阴雨天气来临时,由于空气中湿度大,水汽多,水汽易在蜘蛛吐丝器部分凝结成小水珠,这样蜘蛛吐丝时感到困难,便停止放丝而收网。

    相反,当空气中湿度变小天气转好时,蜘蛛吐丝顺利,便张网捕虫了。另据研究,蜘蛛的腿能感知20—50赫频率的声音,当天气转晴时昆虫易活动,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蜘蛛蛛很快就会发觉,所以便添丝织网,准备捕捉。

    这正是民间用“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来观测天气晴雨的道理。“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由来来自: 长征一号 (苏州)有一年,慈禧太后忽然得了重病,头痛,心痛,肚皮痛,病到奄奄一息的地步,急得满朝文武百官团团转。

    北京城里名医车载斗量,可是对西太后的病症,都束手无策。是没有本领吗?不是的,实在是责任太大,在用药上为难了,轻了不见效,重了怕万一失误,吃罪不起。

    所以,弄得慈禧太后的毛病一天危急一天,眼看就要横下来了。新科状元是苏州人,奏了一本,说苏州有位祖传名医叫曹沧洲,绰号赛华佗,有妙手回春之术,将他请来,或许太后的福体可以转安。

    曹沧州像个乡下佬,平常不欢喜开口,走路也是慢吞吞的。这天,他接到圣旨,顿时面如土色,抱着一家老小嚎啕大哭。

    他认定,西太后若不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是不会从京城到苏州来请他的,治不好西太后,医生要殉葬,自己这条命是有去无回了。可圣旨不能违拗,曹沧洲只好硬着头皮动身。

    他一到北京刚住下,就借口路上受了风寒,便卧床不起,其实生病是假:要摸慈禧太后生病的根子是真。头一件大事是查看她吃了些什么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慈禧太后每天吃的山珍海味不说,单是人参一项,日日恨不得泡在参汤里洗浴。还有燕窝、银耳,更是当饭吃。

    曹沧洲想到,医书上早有记载:“滋补过多,必然食阻中焦,中焦闭塞,危在旦夕。”找出病源,他的胆子大了,便去替慈禧太后看病了。

    曹沧洲未用上好良药,单开了一味草头药,只写了五个大字:萝卜籽三钱。看得众御医当场发呆,个个舌头伸多长的,认为这个乡下郎中是进京来送死了。

    他们都懂药性,萝卜籽是括油的,西太后一向要滋补身体,这药分明不合西太后的心意,但是曹沧洲亲手撮药,亲手煎药,亲手送药到西太后的卧室前,等候她喝下去以后,这才回到住所休息。西太后饮了三钱萝卜籽的药汤,当夜通了大便,第二天一早就起来了。

    她第一件事就是感谢神医曹沧洲,见面后恩赐曹沧洲九品顶戴,还要他骑马巡游京城,曹沧洲得了皇封。

    5. 农谚谚语及意思

    1、削断麦根,牵断磨心, 意思:是说麦子需要勤中耕,中耕后可以增产,但他不用增产等明字眼,而说麦子加工,磨大量的麦粉时可能会把磨心都牵断了,这样烘托来说,以鼓励人们作好田间中耕工作。

    2、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意思:就是说有晚霞的话,以后几天都是晴空万里的好天气;早霞出现的话天气就会变坏。 3、稻子黄恹恹,主人欠它豆饼钱, 意思:稻缺氮肥,叶片发黄,急需增施肥料。

    4、玉米去了头,力气大如牛, 意思:玉米打顶后可以促使植株生长有力,结棒子粗壮。 5、春东风,雨祖宗, 意思:春天吹东风,是坏天气的前兆。

    6、东风四季睛,只怕东风起响声, 意思::东风是不一定下雨的,东风大了,倒是可怕的。

    6. 需要谚语大全

    虽然不是谚语大全但也够用了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谚语第二缉 ◆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 ◆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一理通,百理融。

    ◆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人怕理,马怕鞭。

    ◆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 ◆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不看人亲不亲,要看理顺不顺。 ◆天上无云不下雨,世间无理事不成。

    ◆天下的弓都是弯的,世上的理都是直的。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 ◆无理心慌,有理胆壮。

    ◆牛无力拖横耙,人无理说横话。 ◆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

    ◆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

    ◆水不平要流,理不平要说。 ◆水退石头在,好人说不坏。

    ◆以势服人口,以理服人心。 ◆让人一寸,得理一尺。

    ◆有理说实话,没理说蛮话。 ◆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

    ◆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有理不在言高,有话说在面前。

    ◆有理不可丢,无理不可争。 ◆有理赢,无理输。

    ◆有理摆到事上,好钢使到刃上。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有斧砍得树倒,有理说的不倒。 ◆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

    ◆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吃人的嘴软,论人的理短。

    ◆吃要吃有味的,说要说有理的。 ◆会走走不过影,会说说不过理。

    ◆舌头是肉长的,事实是铁打的。 ◆灯不亮,要人拨;事不明,要人说。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好人争理,坏人争嘴。

    ◆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 ◆好酒不怕酿,好人不怕讲。

    ◆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走路怕暴雨,说话怕输理。

    ◆坛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 ◆理不短,嘴不软。

    ◆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 ◆脚跑不过雨,嘴强不过理。

    ◆做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 ◆船稳不怕风大,有理通行天下。

    ◆煮饭要放米,讲话要讲理。 ◆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 ◆路是弯的,理是直的。

    ◆路不平,众人踩;事不平,大家管。 ◆路有千条,理只一条。

    ◆碾谷要碾出米来,说话要说出理来。 ◆稻多打出米,人多讲出理。

    ◆劈柴看纹理,说话凭道理。 谚语第三缉 ◆人有志,竹有节。

    ◆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 ◆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往大处看,鸟往高处飞。

    ◆人争气,火争焰,佛争一炷香。 ◆人老心不老,身穷志不穷。

    ◆人要心强,树要皮硬。 ◆人凭志气,虎凭威势。

    ◆人怕没志,树怕没皮。 ◆人起心发,树起根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

    ◆山高流水长,志大精神旺。 ◆小人记仇,君子长志。

    ◆不怕路长,只怕志短。 ◆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

    ◆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不磨不炼,不成好汉。 ◆木尺虽短,能量千丈。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 ◆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

    ◆见强。

    7. 谚语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三类: (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2)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中国谚语大全◆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太多了。

    省略。

    由来 例:“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由来 据观测,在我国许多地方。

    如见蜘蛛张网,阴雨天气将会转晴。如见蜘蛛收网,天气将转为阴雨。

    蜘蛛能预测天气,主要是因蜘蛛对空气中湿度变化反应相当灵敏,在蜘蛛尾部有许多小吐丝器,吐丝器部分既粘又凉,当阴雨天气来临时,由于空气中湿度大,水汽多,水汽易在蜘蛛吐丝器部分凝结成小水珠,这样蜘蛛吐丝时感到困难,便停止放丝而收网。相反,当空气中湿度变小天气转好时,蜘蛛吐丝顺利,便张网捕虫了。

    另据研究,蜘蛛的腿能感知20—50赫频率的声音,当天气转晴时昆虫易活动,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蜘蛛蛛很快就会发觉,所以便添丝织网,准备捕捉。这正是民间用“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来观测天气晴雨的道理。

    “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由来 来自: 长征一号 (苏州) 有一年,慈禧太后忽然得了重病,头痛,心痛,肚皮痛,病到奄奄一息的地步,急得满朝文武百官团团转。北京城里名医车载斗量,可是对西太后的病症,都束手无策。

    是没有本领吗?不是的,实在是责任太大,在用药上为难了,轻了不见效,重了怕万一失误,吃罪不起。所以,弄得慈禧太后的毛病一天危急一天,眼看就要横下来了。

    新科状元是苏州人,奏了一本,说苏州有位祖传名医叫曹沧洲,绰号赛华佗,有妙手回春之术,将他请来,或许太后的福体可以转安。 曹沧州像个乡下佬,平常不欢喜开口,走路也是慢吞吞的。

    这天,他接到圣旨,顿时面如土色,抱着一家老小嚎啕大哭。他认定,西太后若不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是不会从京城到苏州来请他的,治不好西太后,医生要殉葬,自己这条命是有去无回了。

    可圣旨不能违拗,曹沧洲只好硬着头皮动身。他一到北京刚住下,就借口路上受了风寒,便卧床不起,其实生病是假:要摸慈禧太后生病的根子是真。

    头一件大事是查看她吃了些什么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慈禧太后每天吃的山珍海味不说,单是人参一项,日日恨不得泡在参汤里洗浴。

    还有燕窝、银耳,更是当饭吃。曹沧洲想到,医书上早有记载:“滋补过多,必然食阻中焦,中焦闭塞,危在旦夕。”

    找出病源,他的胆子大了,便去替慈禧太后看病了。 曹沧洲未用上好良药,单开了一味草头药,只写了五个大字:萝卜籽三钱。

    看得众御医当场发呆,个个舌头伸多长的,认为这个乡下郎中是进京来送死了。他们都懂药性,萝卜籽是括油的,西太后一向要滋补身体,这药分明不合西太后的心意,但是曹沧洲亲手撮药,亲手煎药,亲手送药到西太后的卧室前,等候她喝下去以后,这才回到住所休息。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