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节义谚语
1. 忠孝节义是什么意思
忠孝节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zhōng xiào jié yì,意思是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解释:中国传统四字道德准则。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中华传统美德,四字美德:忠、孝、节、义 。 忠、孝是中国社会基础性的道德价值观。《孝经》中,子曰:“夫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本也”,“夫孝,德之本也”,“孝慈,则忠”。曾子:“夫子之道,忠恕而已”。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第十三章:忠孝之兴”:忠、孝兴于夏,“夏道尚忠,复尚孝”。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回:“民知有忠孝节义,不知妄作邪为。”
扩展资料
《说文解字》:“忠,敬也,尽心曰忠。”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礼记·表记》中载孔子言:“君天下,生无私,死不厚其子,子民如父母,有憯怛之爱,有忠利之教。耻费轻实,忠而不犯”,
《左传·桓公六年》:“上思利民,忠也”,其中“忠”指“君主及官吏之忠于民”。孔子讲君臣关系的侧重点,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此处“忠”指臣忠于君,而在后世帝王时代,这种含义几乎演变为“忠”的唯一含义。
孙中山曾说:“古时所讲的‘忠’,是忠于皇帝。我们在民国之内,照道理上说,还是要尽忠,不忠于君,要忠于国,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要高尚得多。”
《左昭西元年》:“临患不忘国,忠也。”柳诒徵:忠,本指人与人忠,孔子言“近人而忠”、“忠利之教”,孟子言“教人以善谓之忠”,故忠“非专指臣民尽心事上,更非专指见危授命,第谓居职任事者,当尽心竭力求利于人而已”。
2. 忠孝节义 指的是
忠孝节义 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忠孝节义
zhōng xiào jié yì
【解释】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回:“民知有忠孝节义,不知妄作邪为。”
【结构】联合式成语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封建道德准则
【近义词】忠孝节烈
【例句】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那些充满了忠孝节义、悲欢离合的故事曾迷惑了他。”
3. 形容忠孝的成语
忠心耿耿 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忠孝节义 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执鞭随蹬 手里拿着马鞭,跟在马镫旁边。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
忠肝义胆 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指天誓日 誓:发誓。指着天对着太阳发誓。表示意志坚决或对人表示忠诚。
忠心赤胆 形容十分忠诚。
忠贞不渝 贞:意志或操守坚定不移;渝:改变,违背。忠诚坚定,永不改变。
直言极谏 ①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②直言极谏科的省称。
忠孝两全 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双全”。
正言直谏 以正义之语,规劝皇帝、上级、长辈或朋友。
一寸丹心 丹心:赤心,忠贞的心。一片赤诚的心。
一寸赤心 同“一寸丹心”。
以身殉国 忠于自己的国家而献出生命。
先驱蝼蚁 蝼蚁:蝼蛄和蚂蚁。自己先死埋葬地下,为别人驱除蝼蚁。比喻效命于人,不惜先死。
万死不辞 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为国捐躯 捐:献;躯: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
三贞九烈 贞:贞操;烈:节烈。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
誓死不二 誓死:立下志愿,至死不变。至死也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守身如玉 保持节操,象玉一样洁白无瑕。也泛指爱护自己的身体。
生死不渝 渝:改变。无论活着还是死去都不会改变。形容对理想、信念、友谊、盟约等忠贞不移。
矢志不移 发誓立志,决不改变。
输肝沥胆 见“输肝剖胆”。
输肝剖胆 比喻对人极为忠诚。
犬马之劳 愿象犬马那样为君主奔走效力。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犬马之力 犹犬马之劳。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披肝沥胆 披:披露;沥: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
披肝沥血 比喻竭尽忠诚。
4. 带"忠"字的成语 谚语 歇后语 格言 或是诗句
成语 解释
尽忠报国 为国家竭尽忠贞,不惜牺牲一切报效国家
精忠报国 精心忠诚,报效祖国
赤胆忠心 赤:比喻真纯。形容十分忠诚。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辞官隐退时,就反省自己,以弥补过失。
忠心耿耿 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忠孝节义 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忠肝义胆 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忠心赤胆 形容十分忠诚。
忠贞不渝 贞:意志或操守坚定不移;渝:改变,违背。忠诚坚定,永不改变。
忠言逆耳 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公忠体国 谓尽忠为国。
竭智尽忠 竭:尽。用尽智力,竭尽忠诚。
尽忠竭力 竭:尽。用尽气力,竭尽忠诚。
求忠出孝 谓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语本《后汉书·韦彪传》:“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矢忠不二 立誓忠心到底决不改变。
效死输忠 指竭尽忠诚。
孝悌忠信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此指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标准。
宅心忠厚 宅心:居心。忠心而纯厚。亦作“宅心仁厚”。
忠不避危 忠:忠于。避:回避。忠于职守,不回避危险,
忠贯白日 贯:贯通。忠诚之心可以贯通白日。形容忠诚无比。亦作“忠心贯日”。
忠驱义感 谓为忠心所驱使,为正义所感召。
忠孝两全 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双全”。
竭忠尽智 〖解释〗毫无保留地献出一片忠诚和所有才智。
移孝为忠 〖解释〗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
移孝作忠 〖解释〗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同“移孝为忠”。
义胆忠肝 〖解释〗指为人正直忠贞。
忠贯日月 〖解释〗忠诚之心可以贯通日月。形容忠诚至极。
忠心贯日 〖解释〗贯:贯通。忠诚之心可以贯通日月。形容忠诚至极。同“忠贯白日”。
5. 什么叫忠孝节义,礼仪廉耻
忠孝节义,中华传统美德,四字美德:忠、孝、节、义 。 忠、孝是中国社会基础性的道德价值观。《孝经》中,子曰:“夫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本也”,“夫孝,德之本也”,“孝慈,则忠”。曾子:“夫子之道,忠恕而已”。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第十三章:忠孝之兴”:忠、孝兴于夏,“夏道尚忠,复尚孝”。 词典 【解释】: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出自】: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回:“民知有忠孝节义,不知妄作邪为。”
礼义廉耻,中国成语。 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出自《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愈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6. 什么叫忠孝节义,礼仪廉耻
忠,主要的意思是诚心尽力。主要是为别人为公共事情,与私相对。对别人不忠就是奸。对皇帝不忠就是奸臣。不守信用的人,就是奸人。
孝,主要的意思是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这个字是专门用来说父母和祖先的,与血缘有关。
节,查来查去,没个准确的含义。什么志气节操什么的,越看越糊涂。我感觉,气节是骨气。为了自己的主张和尊严,不向压力屈服,不被物质诱惑。
义,主要是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简单说,就是公正的道理。
礼,主要是与人交往时尊重对方的行为规范。核心是尊重他人。当然了,里面也包含着尊重自己。
廉,本意是刚正。我们一般用来说廉洁,就是不贪污,不苟取不应该自己得到的利益。
耻,主要意思是羞愧。当想了或者做了不应该的事情时,感觉羞愧。这里包括对别人和自己。要人守道德。
这些道德规范,我们总以为是封建的东西,其实不然。如果撇开封建的因素,专制和等级的因素,我们如果赋予其现代的含义,那么这些东西都是社会人必须的素质。
综合起来说,做人要做到以下几点才好,社会才要好:
守信用,爱人,对别人要尽力诚心。这是忠。
对父母要好。这是孝。但是不能无原则的顺从。
自己要有骨气,要有尊严,这是节。
要主持社会的平等和正义,这是义。
要尊重自己并且尊重别人,不仅是心里而且是行为上。这是礼。
要刚正,干净,不求意外之利,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这是廉。
违背了道德,错了要有羞愧心,这是耻。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共赢和分享。在考虑自己的时候,也考虑到别人与公共利益和秩序。这样社会才能竞争中有合作从而达到和谐。
7. 忠孝节义是什么意思
忠孝节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zhōng xiào jié yì,意思是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解释:中国传统四字道德准则。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中华传统美德,四字美德:忠、孝、节、义 。 忠、孝是中国社会基础性的道德价值观。
《孝经》中,子曰:“夫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本也”,“夫孝,德之本也”,“孝慈,则忠”。曾子:“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第十三章:忠孝之兴”:忠、孝兴于夏,“夏道尚忠,复尚孝”。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回:“民知有忠孝节义,不知妄作邪为。”
扩展资料 《说文解字》:“忠,敬也,尽心曰忠。”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礼记·表记》中载孔子言:“君天下,生无私,死不厚其子,子民如父母,有憯怛之爱,有忠利之教。耻费轻实,忠而不犯”, 《左传·桓公六年》:“上思利民,忠也”,其中“忠”指“君主及官吏之忠于民”。
孔子讲君臣关系的侧重点,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此处“忠”指臣忠于君,而在后世帝王时代,这种含义几乎演变为“忠”的唯一含义。 孙中山曾说:“古时所讲的‘忠’,是忠于皇帝。
我们在民国之内,照道理上说,还是要尽忠,不忠于君,要忠于国,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要高尚得多。”
《左昭西元年》:“临患不忘国,忠也。”柳诒徵:忠,本指人与人忠,孔子言“近人而忠”、“忠利之教”,孟子言“教人以善谓之忠”,故忠“非专指臣民尽心事上,更非专指见危授命,第谓居职任事者,当尽心竭力求利于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