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戏的谚语

    1. 有关戏曲的谚语有哪些

    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南昆(昆山腔)、北弋(弋阳腔)、东柳(柳子腔)、西梆(梆子腔)。

    男怕夜奔,女怕思凡 南麒北马关外唐 不疯魔不成活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救场如救火。 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艺不离手曲不离口。 一清二混三不见(无根底对付的结果是:第一次尚可,第二次模糊,第三次忘没了)。

    饱打(吹)饿唱。 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 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名师出高徒。 艺多不压身。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

    (春:指行话) 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

    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 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拳不离手,唱不离口。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

    打你今朝有过,为你将来成人。 要想学好艺,先得做好人。

    南京到北京,人生活不生。 生意不得地,当时就受气。

    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只许人家不听,不许自己不行。

    指任何事情都得下一番苦工夫,方能做出好的成就。 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私下练,台上见。

    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

    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腔好唱,味儿难磨。

    字不清,唱不明。 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一我一站,一动一转,一走一看,一扭一翻,一抬一闪,一 坐一窜,照顾四面八方,要叫人人看见。

    眼大无神,庙里泥人。 笑不露齿,行不动裙。

    神不到,戏不妙。 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唱戏不动情,看戏不同情。

    欲前先后,欲进先退,欲左先右,欲上先下。 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手到眼到,眼到手到。 站有站相,坐有坐样。

    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难分。 忙而不乱,慢而不断。

    百艺不如一精。 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闲着练,忙着用。 艺要会,得挨累。

    台上一现,台下十年. 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力不磨得锈,腿不练得皱, 有状元徒弟,没状元师傅。 慢功出巧匠。

    念书要讲,种地要耪,学艺要想。 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后台象绵羊,前台如猛虎。 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见山如山在,看水如水流。

    心跟神合,神跟貌合,貌跟形合。 先看一步走,后听一张口。

    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神在两眼,情在脸面。 站如亭亭玉树,行如风送落叶。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2. 戏剧的谚语

    戏上有,世上有。

    六 画 【老丑老鹅,有无】 〔释义〕 在戏剧里,男、女丑角,多以诙谐打诨吸引观众。“老鹅”(义)即“女丑”。

    【老丑白话】 〔释义〕 潮剧中丑角的口白多用方言土语。引申坦然直说。

    〔溯源〕 源出潮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南宋时期,“南戏”向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流传,形成了泉潮腔等声腔剧种。

    到明代泉潮腔在闽南和粤东演变成“泉腔”、“潮腔”不同的剧种。“潮腔”就是早期的潮剧。

    潮剧在形成的过程中,原以中州官话或“正音”为规范的演出,逐渐地方方言化了。首先是丑角的谐趣语言,往往采用当地方音和词语,以增强表演效果。

    这就是“老丑呾白话”。 【老正顺,无看心头混】 〔释义〕 没看老正顺班演出的潮剧,便觉得心绪紊乱。

    〔溯源〕 昔年的“老正顺”是潮剧名班,有“四生八旦十一丑”之说。这是指该班拥有四名小生,八名旦角,又有“十一指丑”郭石梅。

    建国初期,老正顺列潮剧六大班之一,名老生吴林荣、名旦姚璇秋和萧南英均出自该班。 【老爷姓雷,戏仔着捶】 〔释义〕 在旧社会,戏班童伶常遭打骂。

    〔溯源〕 “老爷姓雷”,潮剧以田元帅为戏神,一说元帅姓雷,是唐代名鼓师雷海青之兄雷万春,为张巡、许远部将,“安史之乱”时,死守睢阳尽节牺牲。 在旧社会,戏班童伶的生活十分悲惨(见“上棚戏仔,落猪仔”)。

    师父对徒弟稍感不如意都可打骂。童伶不能偷看师父们演戏,有些好的动作也只能偷学,如被发觉,也要挨骂挨打。

    童伶就是在打骂中学会各门表演艺术。 【老怡梨,无看心唔闲】 〔释义〕 没有看老怡梨班演出的潮剧心便不安。

    〔溯源〕 老怡梨是新中国成立初年潮剧六大班之一。早在20世纪40年代老怡梨就是潮汕地区有名的潮剧团。

    1940年该班赴泰国演出轰动一时,获得旅泰华侨的空前好评,故有此俗谚流传。 【老源正,无看心头疼】 〔释义〕 没有看老源正班演出的潮剧是会深感惋惜的。

    也作“老源正,无看卡着疼”。 〔溯源〕 老源正是新中国成立初年潮剧六大班之一。

    著名演员洪妙、吴丽君、陈丽华、叶清发、朱楚珍、陈少玲、陈楚钿、赵秀娟等均出自该班。 【在棚顶做六国丞相,落棚下无钱买豆酱】 〔释义〕 指旧时潮剧演员生活艰苦。

    【戏无小生】 〔释义〕 旧戏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没有把小生处死,因为男主角一死便没有戏了。 【戏布袋】 〔释义〕 指戏路宽,什么角色都能胜任。

    【戏令如军令】 〔释义〕 指舞台也像战场一样,要统一部署、指挥。 【戏园养菜秧】 〔释义〕 指旧时私人教授童伶的机构,即“菜园”,培养的是经习艺后可卖给戏班的艺苗。

    【戏角十三,戏囊三脚,花旦三十三,小生五十三,扮仙衬长衫,相出平担】 〔释义〕 喻昔年的穷戏班。“衬”(音)清7(义)穿。

    “刣”(音)台(义)杀。 〔溯源〕 昔年也有潮汕歌谣云:“好戏梅来兴,戏爹阿金升,大薄金石宫。

    铜锣拍到雕窗,副镲拍存二个盅,哲鼓哩无拍,无囊叠落筐,知禾哩无盘,符堆橱贴草纸。小生七十七,花旦八十三,红面曲手,乌面拐脚。

    做文戏哩衬热衫,做武戏哩平担。戏仔十三,戏囊二脚。

    衬到袍无龙,战到枪无缨。顿破二脚戏囊做二只筐。”

    【师父名,朋友成】 〔释义〕 旧时童伶卖身期满后总要另拜师父,但有的只是空有其名。真正成名的还要靠艺友之间互相学习切磋提高演技。

    【吐血“的禾”致症箫】 〔释义〕 吹唢呐和笛子,容易得职业病。“的禾”(义)唢呐。

    〔溯源〕 各地通用谚语有“断肠笛子送命箫”。 【色水大光灯,好戏“双棚窗”】 〔释义〕 昔年戏院里的“大光灯”很时髦,“双棚窗”的演出很精彩。

    〔溯源〕 “大光灯”是昔年夜里演潮剧时,在戏台上照明的一种汽灯,汽灯四周悬挂着玻璃饰串,光芒四射,煞是好看。那时的潮剧根据剧情需要,有同台分两摊演唱同时进行,叫“双棚窗”。

    【好戏在棚内】 〔释义〕 指好的戏不仅在前台演出,还要后台各部门配合得好。 【好戏好皮猴】 〔释义〕 好的戏要有好的戏装。

    “皮猴”(义)即皮影戏的皮傀儡。 【好角目活】 〔释义〕 以眼传神是一个好演员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好深波会压棚,好老丑在下半夜】 〔释义〕 敲得好的深波能静场;精彩的丑戏在下半夜演出。 “压”(音)刀楹4(义)压着。

    “深波”(义)一种浅沿的大锣。 七 画 【沤戏诙谐】 〔释义〕 不精彩的、唱工差、做工低劣的戏剧多利用插科打诨来吸引观众,哗众取宠。

    也作“臭戏多诙谐”。“沤”(音)欧3(义)坏的、不好的;“”(音)之挨7(义)多。

    【补箩惜竹,花旦惜曲】 〔释义〕 1.演花旦的要珍惜曲子和嗓子; 2.花旦重在唱工。引申要珍惜自己的本行。

    【花旦三分丑】 〔释义〕 彩罗衣旦称花旦,扮演活泼、机灵的女婢、村姑,是喜剧人物,所以要略带丑角的表演技巧。 【花旦平肚脐,小生平胸前,老生平下颏,乌面平目眉,老丑四散来】 〔释义〕 指戏班各行当手部动作的基本部位。

    “颏”(音)孩(义)“下颏”即“下巴”。 【花旦目箭,小生擎白扇,乌衫目汁滴,乌面比架势】 〔释义〕 指戏班各行当的基本功。

    “”(音)干8(义)丢过去;“擎”(音)骑(义)拿;乌衫(义)青衣旦;乌面(义)净。

    3. 戏曲的谚语有哪些

    生意不得地。

    神在两眼,情在脸面,云霞帐。

    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 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声小也能听得清、念。

    欲前先后,欲进先退,前台如猛虎。 拳不离手,唱不离口,古今人俱是角色。

    慢功出巧匠。 后台象绵羊。

    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不养艺人。 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只许人家不听。

    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腔好唱,紧要绷。 台上无大小,看戏不同情。

    七分念白三分唱。 师父领进门。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第二次模糊。 台下动。

    只有状元徒弟。 艺术是件宝,没有状元师父。

    无祖不立,学艺要想。 一天不练就回、打? 一台无二戏,照顾四面八方,要叫人人看见,外练筋骨皮. 。

    胆大人艺高。 艺高人胆大,没状元师傅,不传一句春。

    日月灯,不紧不慢才算功。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四。 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净行要撑,旦行要松,全靠幼时功 不练三冬两夏,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救场如救火。 唱戏的是“疯子”,不许自己不行。

    指任何事情都得下一番苦工夫,方能做出好的成就,戏不妙,腿不练得皱。 台上一张口,台下立规矩。

    艺多不压身。 台下静。

    内练一口气。 站如亭亭玉树,行如风送落叶, 有状元徒弟。

    (春:指行话) 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味儿难磨。

    字不清,唱不明。 字不正听不清,假中有真,真假难分,晚扮(戏)三慌。

    学到知羞处。 百艺不如一精。

    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闲着练,忙着用。

    艺要会,得挨累。 台上一现,腔不回不中听。

    要想艺深,方知艺不高。 手到眼到,眼到手到。

    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唱戏不动情。 神不到。

    慢要松。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欲左先右,欲上先下。

    演员上了台,便知有没有,苦练出真功。 打你今朝有过,为你将来成人。

    饱打(吹)饿唱,先得做好人。 南京到北京。

    站有站相,坐有坐样。 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没有君子。 勤学通百艺。

    眼大无神,庙里泥人。 宁赠一锭金,当时就受气,戏无绝不惊人. 见山如山在,看水如水流。

    心跟神合,一走一看,一扭一翻,就得用心。 慢板要紧。

    一我一站,一动一转,声音再大也没用 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宁输后台不输前台,一抬一闪,一 坐一窜。

    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哪能学会唱,快板要稳,散板要准,不学得不了. 嘴上没有功,女怕思凡 南麒北马关外唐 不疯魔不成活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神跟貌合,貌跟形合,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真中有假,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南昆(昆山腔)、北弋(弋阳腔)、东柳(柳子腔)、西梆(梆子腔)。

    男怕夜奔,没板没眼叫屁。 艺不离手曲不离口,人生活不生,看戏的是“傻子”。

    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有板有眼叫戏,以巧为妙。

    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要想学好艺,吐字听不清:第一次尚可,修行在个人,后听一张口、做,一步值千金。

    先看一步走。 忙而不乱,慢而不断。

    笑不露齿,行不动裙,第三次忘没了)。 念书要讲,种地要耪,艺高人胆大 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若要戏路通、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私下练,台上见。 以熟为巧,台下十年. 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力不磨得锈,救场如救火。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一清二混三不见(无根底对付的结果是。

    早扮(戏)三光,无师不传。 名师出高徒。

    艺多不压身,白是骨头唱是肉。

    4. 有关戏剧的谚语

    潮音俗谚·戏剧谚语(一)一 画【一声二色】〔释义〕 指观众对演员的基本要求,一要有“声”,即嗓子和唱功好;二要有“色”,即长相和扮相好。

    二 画【七分锣鼓三分唱】〔释义〕 强调戏剧演出时伴乐是十分重要的。【人做戏,戏做人】〔释义〕 人演戏,而戏演的是人间世事。

    三 画【三下三下宽宽叩】〔释义〕 上棚锣鼓的缓点。引申做事慢吞吞。

    【三分戏品,七分人品】〔释义〕 演员要有高尚的品德,戏才能演得好。【三年能出一状元,十年难出一小生】〔释义〕 指好演员不容易培养。

    【口白好过清泉丑】〔释义〕 潮剧舞台上的清泉丑驰名海内外。引申说话诙谐有趣,善于随机应变。

    〔溯源〕 昔年的清泉丑10岁卖身戏班,先后学唱小生、老生,不久,转学丑角。他经多年刻苦磨练,善于猎“奇”取“趣”,博取众长,独树一格。

    20世纪40年代初,他已驰名海内外。曾先后受聘于“赛宝”、“玉梨”、“三正”、“源正”、“正顺”和“怡梨”等六大班。

    请戏者常要规定:如有清泉丑出台演出,每晚戏金国币180万圆,否则扣减5万圆。有一次下乡演出,当地乡绅专点清泉丑在《五福连》中扮演举伞的角色,并与班主约定:如清泉丑能逗人发笑,当晚戏金加倍;否则少付戏金。

    演出开始了,他动作滑稽,但乡绅有嘱咐在先,故无人发笑。他便在一旁打瞌睡。

    直到其他角色演毕都退场时,他才猛然“惊醒”,慌乱之际,帽子掉落,露出一个涂上颜色的光头,引得全场笑声不绝。【上棚戏仔,落猪仔】〔释义〕 在戏台演出的童伶,下台后过着猪一样的生活。

    “”(音)罗庵1(义)竹笼。〔溯源〕 旧社会,潮剧戏班实行童伶制。

    贫穷人家的小孩卖身做戏当伶童,受尽班主打骂责罚,苦不堪言。戏班的刑罚多,有“抄公堂”、“水鸡剥皮”、“火烧山”、“顶仙石”、“手指吊”、“烫灯罩”、“摸仙石”和“戮胸膛”等酷刑,稍犯戒律,动辄受刑。

    【上棚免喊】〔释义〕 指演员登台就有如上阵,各人自觉进入角色。【千斤白,四两曲】〔释义〕 指戏曲念白的难度比唱曲大。

    念白是格外重要的。【千日琵琶百日筝,半世三弦学唔成】〔释义〕 学会弹奏琵琶需千日的功夫,学古筝需百日的功夫,学三弦是半辈子的事。

    四 画【无丑唔成戏】〔释义〕 没有丑角演不成戏。〔溯源〕 在潮剧剧团里,生、旦、丑、末称“四柱”,丑是其中之一。

    名丑师傅叫“额头”,有较高的待遇。旧时通宵演出,深夜十二时至一时要安排丑戏,以激发观众们的兴趣。

    可见丑角、丑戏的重要。【无技不成丑】〔释义〕 没有真功夫当不成丑角。

    【无请老正兴,甜无欲舂】〔释义〕 请不到老正兴班来演戏谢神,就无心做年糕。“老正兴”(义)是建国前的潮剧名班,后来去了海外;“粿”(音)哥锅2(义)用米、面粉制成的一种食品。

    【乌衫出棚目汁流】〔释义〕 指戏台上的青衣扮的是悲剧人物。【乌面净,人人恨】〔释义〕 戏台上的净(即“乌面”)多是扮观众痛恨的反面人物。

    “恨”(音)幸(义)痛恨。【乌面画崎眉;小生、老生刁刀眉;花旦、乌衫柳叶眉;老丑、小丑怨鬼眉】〔释义〕 指潮剧各类行当脸谱的画眉程式。

    【父母无修世,卖仔去做戏】〔释义〕 父母前世欠修,今世贫穷,才致卖儿女到戏班做戏。也作“父母无修领,生仔做戏仔”。

    〔溯源〕 俗语指的是在旧社会贫穷人家卖子当童伶的惨况(见“上棚戏仔,落猪仔”)。有潮汕歌谣云“父母无志气,送仔去学戏,鼓槌一挈起,目汁答答滴。”

    五 画【正字母生白字仔】〔释义〕 现在海陆丰一带流行的白字戏和潮剧是从正字戏中融合演变出来的。〔溯源〕 正字戏,又称正音戏,是元明南戏的一支,用中州官话演唱。

    白字戏,它是正字戏传入闽南、粤东之后,与当地的潮调、泉调和民间艺术相结合而形成的声腔剧种,用地方方言演唱。从广义上来说,潮剧也是白字戏的一种,叫潮州白字戏。

    “正字母生白字仔”,它反映了历史上粤东诸剧种融合发展的一个侧面。潮剧历来尊正字戏为师,称正字戏为大戏。

    旧时,潮剧戏班路上与正字班相遇,需侧立路旁,目送正字班通过。若与正字班同地作场,必往正字班住处拜谒师父。

    若比邻搭台,正字班必居中,每次演出由其先行起鼓。【未学锯弦,先念诗弦】〔释义〕 “诗弦”是潮州音乐中弦索乐曲。

    昔时学拉弦者必先熟念弦诗。【四生、八旦、十一丑】〔释义〕 指昔年老正顺潮剧名班演员阵容之强盛。

    该班拥有四名小生,八名旦角,又有“十一指丑”郭石梅。〔溯源〕 见“老正顺无看心头混”。

    【四生、八旦、十六老阿兄】〔释义〕 指潮剧剧团演员阵容齐全。〔溯源〕 四生:小生、老生、花(丑)生、武生;八旦:乌衫旦、闺门旦、彩罗衣旦、武旦、刀马旦、老旦、丑旦(女丑)。

    “老阿兄”是指在剧中扮演各种杂角。【四脚落涂便是熊】〔释义〕 指学演戏只要掌握基本功,并非太难。

    5. 关于戏曲的谚语

    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

    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2: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3: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名师出高徒。 艺多不压身。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春:指行话)

    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拳不离手,唱不离口。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 打你今朝有过,为你将来成人。

    要想学好艺,先得做好人。 南京到北京,人生活不生。 生意不得地,当时就受气。

    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只许人家不听,不许自己不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指任何事情都得下一番苦工夫,方能做出好的成就。

    师父领进们,修行靠个人

    指旁人对你的辅助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学本领在乎自身的努力与提高。

    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艺多不压身:意即手艺人有一技之长,社会存活能力强。高人胆大:它鼓励人们好好的磨练技艺,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到那时,就可以毫无畏惧了:另一方面就是要勇于冒险。当有了顶尖的技艺,可以凭借高超的技艺在江湖上行走,就可以无往而不胜了。

    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表现练习乐器的甘苦精神,学艺就得有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要学好本领,必须从小就下苦功.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名师出高徒。 艺多不压身。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春:指行话)

    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拳不离手,唱不离口。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 打你今朝有过,为你将来成人。

    要想学好艺,先得做好人。 南京到北京,人生活不生。 生意不得地,当时就受气。

    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

    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私下练,台上见。

    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

    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腔好唱,味儿难磨。

    6. 关于戏曲的谚语有哪些

    关于戏曲的谚语有:

    1、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

    意思是:要常练才能保持和提高,学习是要温故方能知新

    2、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意思是: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3、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意思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练。所谓百日,千日,皆为虚数,不能理解为一百天就能学会,

    一千日才能吹好箫,而胡琴,学起来是最难的。其实不然。只是各乐器的特点不同,难易程度大体

    上有些区别而已。

    4、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意思是:如果想要练成让大家都佩服的技艺,就要舍得花很多时间,吃很多苦。

    5、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意思是:要学好本领,必须从小就下苦功

    6、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意思是:在台上表演的时间只有三分钟,但为了台上这三分钟的表演,需要付出十年的努力,用来

    形容只有刻苦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7、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意思是:师傅不可能手把手教徒弟,唯有靠自己的灵性,去模仿、去揣摩师傅的意图,才能把技术

    学到手。如果什么都要师傅去解决,自己不动手,是学不到技术的。

    7. 请解释一些戏曲有关的谚语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指任何事情都得下一番苦工夫,方能做出好的成就.师父领进们,修行靠个人指旁人对你的辅助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学本领在乎自身的努力与提高.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艺多不压身:意即手艺人有一技之长,社会存活能力强.高人胆大:它鼓励人们好好的磨练技艺,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到那时,就可以毫无畏惧了:另一方面就是要勇于冒险.当有了顶尖的技艺,可以凭借高超的技艺在江湖上行走,就可以无往而不胜了.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表现练习乐器的甘苦精神,学艺就得有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要学好本领,必须从小就下苦功.。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