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谚语科学

    1. 谚语的科学根据

    气象谚语

    看云测天谚语

    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

    3、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4、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

    5、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

    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

    6、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

    7、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

    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8、乌龙打坝,不阴就下。

    9、云在东,雨不凶;

    云在南,河水满

    10、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11、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

    12、天上堡塔云,地下雨淋淋

    13、云交云雨淋淋

    14、西北黄云现,冰雹到跟前

    15、屏山出云,不用问神

    16、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

    晚若西北明,来日天气晴

    17、鱼鳞云,不雨也风颠

    18、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下雹

    19、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

    20、云结亲,雨更猛

    雷电声光测天谚语

    1、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

    2、雷打天顶不雨不大,雷打云边大雨降

    3、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

    4、急雷快晴,闷雷难晴,

    5、昙天西北闪,有雨没多远

    6、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

    7、春雷十日阴,春雷十日寒

    8、露水闪,来日晴

    9、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

    观风测天谚语

    1、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

    2、春东夏西秋不论

    3、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

    秋起东风马牛不相及 秋不论,冬起东风雪边天

    4、开门风,闭门雨

    5、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

    6、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

    7、东风急,雨打壁

    8、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

    9、早刮东风不雨,涝刮西风不晴

    10、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

    11、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

    12、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

    13、西风随日落止,不止刮倒树

    14、西北风开天锁

    15、西南转西北,还得半个月

    16、南风不过三,过三不雨就阴天

    17、风乱转,不用算

    18、东风湿,西风十,北风寒,南风暖

    19、顶风上云,不雨就阴

    谚语来自古老的农民的民间流传,是根据一年一年的气候变化得到的规律性俗话。

    2. 关于科学的谚语

    1)燕雀高飞晴天告,低飞雨天到.

    (2)鸡回笼早,天气晴好;鸡回笼迟,大雨将至.

    (3)蚂蚁迁居,天将雨.

    1.雨天的时候空气中水汽含量丰富,湿度大,于是小虫子的翅膀上面就有小水滴,比一般时候重,飞得就不一般时候低了,燕雀也不例外.而捕食小虫子的燕雀也就飞低下来.相反地,晴天是就飞得高了.

    2.家鸡宿迟,主阴雨。(《田家五行》)

    * 鸡回笼早,天气晴好;鸡回笼迟,大雨将至。(广东)

    家鸡性喜干燥,雨前水汽浓重,鸡笼里特别湿闷,所以它不愿意早进笼去。

    3.蚂蚁感受到空气中相对湿度较大,就搬家到较高的地方以免被水淹,预示天要下雨。

    每次天气变坏的时候,空中水蒸汽增加,同时气压变低。水蒸汽多了,泥土返潮,所以蚂蚁巢里特别潮湿。又因为气压降低,泥土里原来尘积着的肮脏气体逸出,所以蚂蚁在巢里就难得安居。其中黄丝蚁则忙忙碌碌地搬家。还有-种黑色的长脚蚁就会由洞内向地面搬土,在洞口周围垒窝,这种窝垒得越高,雨将下得越大。

    3. 谚语的科学解释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科学解释看不懂,谚语解释道是简单,你看看吧:他们俩是连起来的,两天的天气有呼应关系八月十五夜若乌云满天,往往正月十五日就会出现雪花飘飘的现象.于是人们总结出:“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天气谚语,被广泛流传下来.科学原因(搜的,我看不懂!):“云遮月”和“雪打灯”,表面看是云和雪的呼应现象,实质上是两次冷空气活动的呼应关系,也就是说,中秋节前后如果有冷空气活动,造成了“云遮月”的现象.那么,元宵节前后,又会有冷空气入侵,形成“雪打灯”的局面.因此,“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条谚语,正是入侵我国的冷空气存在5个月左右韵律活动的反映.不少气象台站根据这条谚语,研究了冷空气活动的5个月左右的韵律关系,把它用于长期天气预报,取得了良好结果;其它日子间的天气,也有这种韵律关系,只是未被人们普遍注意罢了.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是大气韵律活动的一种表现.相距150天的两个节日天气间,为什么会有相互关系呢?原来,这是大气韵律活动的一种表现.地球的大气,好比一个大型的乐队,风、云、雨、雪、雷、电、雾、霜,就好像这个乐队演奏出音色丰富的乐章.许多研究工作表明,在各种物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气演奏的这部大型乐章,也表现出有一定的“节奏感”.就是说,某种天气过程,某个时刻表现得比较明显,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重新明显起来,或因季节不同而以其它形式表现出来,就像乐曲里的节拍一样,表面上看不出它们之间直接的演变关系,实际上却是有一定的联系.气候学中把这种大气中存在的内在的联系就叫大气的韵律活动.。

    4. 瑞雪兆丰年这句谚语的科学依据有两个,分别是:

    这句话的全部是麦盖三层被,瑞雪兆丰年所以原因 1 保暖土壤,积水利田.冬季天气冷,下的雪往往不易融化,盖在土壤上的雪是比较松软的,里面藏了许多不流动的空气,空气是不传热的,这样就像给庄稼盖了一条棉被,外面天气再冷,下面的温度也不会降得很低.等到寒潮过去以后,天气渐渐回暖,雪慢慢融化,这样,非但保住了庄稼不受冻害,而且雪融下去的水留在土壤里,给庄稼积蓄了很多水,对春耕播种以及庄稼的生长发育都很有利. 2 是为土壤增添肥料.雪中含有很多氮化物3 是冻死害虫.雪盖在土壤上起了保温作用,这对钻到地下过冬的害虫暂时有利.但化雪的时候,要从土壤中吸收许多热量,这时土壤会突然变得非常寒冷,温度降低许多,害虫就会冻死.。

    5. 关于农业的谚语还要有科学说明,不少于5句

    农业谚语 本乡人民勇敢勤劳,天资聪颖,在长期的农业劳动中不断创造大量的气象谚语,同时产生大量的农业谚语,有力的推动了农业生产,这些谚语是本乡人在农业劳动中不懂创造大量的气象谚语,同时产生大量的农业语,有力的推动了农业生产,这些语是本乡人民的精神财富,它激发着人民创造出大量的物质财富,它将更加发扬光大,其具体的通俗语如下:春天捅一棍,秋天吃一顿.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冬耕深一寸,强似多上粪.种地不使粪,尽是瞎胡混.有钱买种,无钱买苗.口粮不佳,多栽地瓜.人糊弄地,地糊弄人.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春干干不死,秋干一刀刮.过了芒种,不能强种.春争日夏争时.处署三日没青参.有关小麦的谚语:白露早、寒露迟、秋分播种最合适.收割时又说:初头夏至十头割,十头夏至两头割,两头夏至骑拉着割.有关地瓜谚语:宁栽霜打头,不栽立夏后.修锄花生拢的谚语:小署早,立秋迟,大署培垅最合适.有关农村的九九歌谚语: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发沿河看柳,七九冰开,八九燕来,九九遍地耕牛走.。

    6. 关于 科学的谚语

    名人科学格言 科学是讲求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

    ——郭沫若,诗人、历史学家

    科学成就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唯有长时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

    ——华罗庚,数学家

    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

    ——华罗庚,数学家

    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真正科学家的任务就是丰富这个全人类都能受益的知识宝库。

    ——科尔莫戈罗夫,俄国历史学家

    简单的事情考虑得很复杂,可以发现新领域;把复杂的现象看得很简单,可以发现新定律。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有两种人是在白白地劳动和无谓地努力:一种是积累了财富而不去使用的人,另一种是学会了科学而不去应用的人。

    ——萨迪,波斯诗人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达尔文

    科学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

    ——布鲁诺

    人借助于科学,就可纠正自然界的缺陷。

    ——梅契尼科夫

    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

    ——巴甫洛夫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想喝水时,仿佛能喝下整个海洋似的——这是信仰;等到真的喝起来,一共也只能喝两杯罢了——这是科学。

    ——契柯夫

    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

    ——萧伯纳

    优秀的科学家必定是某种程度的狂人。

    ——卡皮察

    科学不能或者不愿影响到自己民族以外,是不配称作科学的。

    ——普朗克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属于祖国。

    ——巴斯德

    科学总是革命的、非正统的;这是它的本性;只有科学在睡大觉时才不如此。

    ——萨尔顿

    科学的永恒性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寻求之中,科学就其容量而言,是不枯竭的,就其目标而言,是永远不可企及的。

    ——卡·冯·伯尔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