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中国俗语谚语

    1. 中国谚语俗语大全

    【俗语】1、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2、邻居好,赛金宝。3、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4、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5、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交情。

    6、宁喝朋友的白水,不吃敌人的蜂蜜。7、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8、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9、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10、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1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12、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13、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14、水深难见底,虎死不倒威。

    15、事莫做绝,话莫说尽。16、走路怕暴雨,说话怕输理。

    17、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18、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

    19、水不平要流,理不平要说。20、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

    21.吃八分饱,保证肠胃好。22.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23.贪吃贪睡,添病减岁。24.久住坡,不嫌陡。

    25.华山自古一条道。26.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27.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28.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29.挨金似金,挨玉似玉。30.病从口入,寒从脚起。

    3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32.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33.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3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35.不会烧香得罪神,不会讲话得罪人。36.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37.无事不登三宝殿。38.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39.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40.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

    41.麻雀虽小,五脏俱全。42.磨刀不误砍柴工。

    43.头回上当,二回新亮。44.经的短,吃的多。

    45.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2. 俗语中国谚语俗语大全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谚语第二缉 ◆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 ◆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一理通,百理融。

    ◆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人怕理,马怕鞭。

    ◆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 ◆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不看人亲不亲,要看理顺不顺。 ◆天上无云不下雨,世间无理事不成。

    ◆天下的弓都是弯的,世上的理都是直的。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 ◆无理心慌,有理胆壮。

    ◆牛无力拖横耙,人无理说横话。 ◆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

    ◆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

    ◆水不平要流,理不平要说。 ◆水退石头在,好人说不坏。

    ◆以势服人口,以理服人心。 ◆让人一寸,得理一尺。

    ◆有理说实话,没理说蛮话。 ◆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

    ◆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有理不在言高,有话说在面前。

    ◆有理不可丢,无理不可争。 ◆有理赢,无理输。

    ◆有理摆到事上,好钢使到刃上。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有斧砍得树倒,有理说的不倒。 ◆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

    ◆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吃人的嘴软,论人的理短。

    ◆吃要吃有味的,说要说有理的。 ◆会走走不过影,会说说不过理。

    ◆舌头是肉长的,事实是铁打的。 ◆灯不亮,要人拨;事不明,要人说。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好人争理,坏人争嘴。

    ◆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 ◆好酒不怕酿,好人不怕讲。

    ◆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走路怕暴雨,说话怕输理。

    ◆坛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 ◆理不短,嘴不软。

    ◆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 ◆脚跑不过雨,嘴强不过理。

    ◆做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 ◆船稳不怕风大,有理通行天下。

    ◆煮饭要放米,讲话要讲理。 ◆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 ◆路是弯的,理是直的。

    ◆路不平,众人踩;事不平,大家管。 ◆路有千条,理只一条。

    ◆碾谷要碾出米来,说话要说出理来。 ◆稻多打出米,人多讲出理。

    ◆劈柴看纹理,说话凭道理。 谚语第三缉 ◆人有志,竹有节。

    ◆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 ◆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往大处看,鸟往高处飞。

    ◆人争气,火争焰,佛争一炷香。 ◆人老心不老,身穷志不穷。

    ◆人要心强,树要皮硬。 ◆人凭志气,虎凭威势。

    ◆人怕没志,树怕没皮。 ◆人起心发,树起根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

    ◆山高流水长,志大精神旺。 ◆小人记仇,君子长志。

    ◆不怕路长,只怕志短。 ◆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

    ◆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不磨不炼,不成好汉。 ◆木尺虽短,能量千丈。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 ◆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

    ◆见强不怕,遇弱不欺。 ◆月缺不改光,箭折不改钢。

    ◆水深难见底,虎死不倒威。 ◆水往X L,人争上游。

    ◆只要自己上进,不怕人家看轻。 ◆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山。

    ◆只怕不勤,不怕不精;只怕无恒,不怕无成。 ◆只给君子看门,不给小人当家。

    ◆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鸟往明处飞,人往高处去。

    ◆生人不生胆,力大也枉然。 ◆宁可身冷,不可心冷;宁可人穷,不可志穷。

    ◆宁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 ◆宁做蚂蚁腿,不学麻雀嘴。

    ◆宁做穷人脚下土,不做财。

    3. 谚语与俗语的区别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有的文章中偶尔也把俗语称作成语.俗语和成语都是汉语中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二者关系密切.“约定俗成”这一成语,就包含着俗、成二字.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它们还是各有特点的.试比较下列例句:甲、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乙、弱肉强食甲、多年的老歪树,直不起来了乙、积重难返甲、后长的牛角,比先长的耳朵长乙、后来居上甲、捡了芝麻,丢掉西瓜乙、因小失大甲、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乙、分道扬镳甲、前怕狼,后怕虎乙、畏首畏尾甲、打破砂锅问到底乙、刨根问底甲、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乙、一见锺情以上各组例句,甲、乙意思相同,甲为俗语,乙为成语.俗语以形象为主体;成语以精练为特色.俗语多为完整的句子,长短不一,运用时可以变通;成语多为四个字的稳定结构,形式整齐.俗语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文字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多用作书面语,文字上趋向典雅.从这一比较中,可以从主要方面作出界定:俗语是以形象为主体的通俗的口语,它的结构形式相对稳定,而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灵活变通.这是俗语的主要内涵,就外延来说,它跟成语难免有交错的情况.俗语虽然以形象为主体,但也不排除精练;成语虽然以精练为特色,但也不排除形象.成语虽然绝大多数是四字结构,但也有一些是由四个以上的字组成的;俗语句式虽然长短不齐,但也有少量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俗语虽然多为口语,但已广泛进入文学作品,甚至哲学、科技图书中也经常用到;而随着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成语在口语中也经常使用.这样,俗语跟成语,就可能互相渗透,存在着交错现象.如: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③雪上加霜(形象,四字,俗语→成语)④习惯成自然(精练,五字,俗语→成语)⑤不敢越雷池一步(形象,精练,七字,俗语← →成语)俗语是口语型的,成语是书面语型的.这些语例,兼有俗语和成语的某些特点,看来俗语辞典、成语辞典都可以收录,好在这种情况并不算多.俗语和成语,有时候也可能互相转化,并同时存在.例如:①板凳没焐热← →席不暇暖②打老鼠又怕碰破玉瓶儿← →投鼠忌器③火烧眉毛顾眼前← →燃眉之急④鸡蛋碰石头← →以卵击石⑤鸡飞蛋打一场空← →鸡飞蛋打⑥拉完磨杀驴← →卸磨杀驴⑦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⑧没喝过墨水← →胸无点墨⑨怕噎了嗓子不吃饭← →因噎废食⑩什么病吃什么药← →对症下药①①一网打尽满河鱼← → 一网打尽俗语语句结构如果趋向整齐,就有可能转化为成语;成语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转化为俗语.俗语转化为成语,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语转化为俗语,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补充,往往转化为歇后语.(参见下文歇后语)俗语与成语,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俗语有俗语的优点;成语有成语的长处.俗语使得描写生动活泼,成语使得论述铿锵有力,都值得很好学习.二,谚语和格言有些图书把俗语、谚语并称为俗谚,把它们汇编在一起.汇编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二者并不相等.谚语只是俗语的一部分,它是一些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的俗语.如:①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③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⑥金子碎了分量在⑦靠山山倒,靠水水流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⑨墨是可以磨浓的⑩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①①人心齐,泰山移①②咬人的狗是不露牙的①③只要功夫深,铁尺磨成针格言也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但仔细区分,仍稍有不同.格言所总结的知识经验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多属逻辑思维,是哲理性的语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谚语总结的知识经验不限于社会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如农谚),它出自人民群众之口,多属形象思维,是文学性的语言.这种区别,应该把格言归入书面语一类,把谚语归入口语一类.但是,也难免有交错的情况.甲,满招损,谦受益(书面语)乙,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口语)甲,有志者事竟成(书面语)乙,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口语)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书面语)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口语)以上三组,严格地说,甲为格言,乙为谚语.但是,由于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格言也进入了口语.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加以区分,而不得不承认,实际上存在一些交错现象俗语中一部分为谚语,另一部分是描述性的语句,它们并没有总结知识经验,而只是表述一种情态.如:①不认这壶酒钱②不知道哪头炕热③蝉曳残声过别枝④横挑鼻子竖挑眼⑤眉毛胡子一把抓⑥起大早,赶晚集⑦求爷爷,告奶奶⑧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⑨摇头不算点头算⑩中看不中吃①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①②走了穿红的,来了穿绿的这一部分语句是描述性的,跟总结知识经验的谚语不同,而又无确定的术语,现在只是笼统地称为俗语,实在。

    4. 中国谚语俗语大全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谚语第二缉 ◆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

    ◆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一理通,百理融。 ◆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人怕理,马怕鞭。 ◆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

    ◆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不看人亲不亲,要看理顺不顺。

    ◆天上无云不下雨,世间无理事不成。 ◆天下的弓都是弯的,世上的理都是直的。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

    ◆无理心慌,有理胆壮。 ◆牛无力拖横耙,人无理说横话。

    ◆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 ◆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

    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 ◆水不平要流,理不平要说。

    ◆水退石头在,好人说不坏。 ◆以势服人口,以理服人心。

    ◆让人一寸,得理一尺。 ◆有理说实话,没理说蛮话。

    ◆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 ◆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有理不在言高,有话说在面前。 ◆有理不可丢,无理不可争。

    ◆有理赢,无理输。 ◆有理摆到事上,好钢使到刃上。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有斧砍得树倒,有理说的不倒。

    ◆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 ◆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吃人的嘴软,论人的理短。 ◆吃要吃有味的,说要说有理的。

    ◆会走走不过影,会说说不过理。 ◆舌头是肉长的,事实是铁打的。

    ◆灯不亮,要人拨;事不明,要人说。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好人争理,坏人争嘴。 ◆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

    ◆好酒不怕酿,好人不怕讲。 ◆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走路怕暴雨,说话怕输理。 ◆坛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

    ◆理不短,嘴不软。 ◆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

    ◆脚跑不过雨,嘴强不过理。 ◆做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

    ◆船稳不怕风大,有理通行天下。 ◆煮饭要放米,讲话要讲理。

    ◆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

    ◆路是弯的,理是直的。 ◆路不平,众人踩;事不平,大家管。

    ◆路有千条,理只一条。 ◆碾谷要碾出米来,说话要说出理来。

    ◆稻多打出米,人多讲出理。 ◆劈柴看纹理,说话凭道理。

    谚语第三缉 ◆人有志,竹有节。 ◆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

    ◆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往大处看,鸟往高处飞。 ◆人争气,火争焰,佛争一炷香。

    ◆人老心不老,身穷志不穷。 ◆人要心强,树要皮硬。

    ◆人凭志气,虎凭威势。 ◆人怕没志,树怕没皮。

    ◆人起心发,树起根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 ◆山高流水长,志大精神旺。

    ◆小人记仇,君子长志。 ◆不怕路长,只怕志短。

    ◆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 ◆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不磨不炼,不成好汉。

    ◆木尺虽短,能量千丈。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

    ◆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 ◆见强不怕,遇弱不欺。

    ◆月缺不改光,箭折不改钢。 ◆水深难见底,虎死不倒威。

    ◆水往下流,人争上游。 ◆只要自己上进,不怕人家看轻。

    ◆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山。 ◆只怕不勤,不怕不精;只怕无恒,不怕无成。

    ◆只给君子看门,不给小人当家。 ◆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鸟往明处飞,人往高处去。 ◆生人不生胆,力大也枉然。

    ◆宁可身冷,不可心冷;宁可人穷,不可志穷。 ◆宁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

    ◆宁做蚂蚁腿,不学麻雀嘴。 ◆宁做穷人脚下土,不做财主席上珍。

    ◆宁愿折断骨头,不愿低头受辱。 ◆宁给好汉拉马,不给懒汉作爷。

    ◆宁给穷人一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