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北京的谚语

    1. 求老北京的谚语

    老北京歇后语 西直门到海淀——拉啦! 这是旧时北京人力车夫常说的一句谚语。

    原来,由西直门到海淀距离不远,而且是从市内去颐和园的必经之路。人们常借用这句歇后语表达儿童排泄粪便而不知预先告诉家长,却以此诙谐之语道出。

    二龙坑的鬼——跟上啦! 北京西城二龙坑,即前清郑王府附近,辛亥后,府邸售与中国大学为校址。此处旧时是一片荒地,俗名“烂死岗子”。

    凡清贫人家死了人,无力发送出殡,多将死者尸体用芦苇席卷裹埋葬于此。民间有“二龙坑闹鬼” 的传说,有人夜间倘若必须路过此处,须三五成群结伴,又唱又喊以壮胆,其实乃自欺欺人。

    天桥的把式——净说不练。 北京天桥是旧时江湖卖艺人聚集的地方,其所练武艺,五花八门。

    有吞活蛇者,有吞宝剑、铁球者,有以头开砖者,有练刀枪把式兼卖大力丸者,有摔跤、耍中幡者……其实,天桥的把式并非净说不练,如吞宝剑、吞铁球、吞活蛇乃是真功夫,有时竟在表演时口吐鲜血,其艰苦可见。 打磨厂的大夫(医生)——懂得帽(董德懋)! 北京正阳门外迤东有一条街,名叫“打磨厂”。

    当年在这条街路南有一位中医师挂牌应诊,此人姓董名德懋,医术一般,故有此歇后语之流传。“懂得帽儿?” 乃北京俗语,意即什么都不懂,带有轻蔑的口气。

    老太太上电车——你先别吹! 旧时,北京有轨电车每到一站停下,待乘客登车毕,售票员则以铜哨通知司机启行。车将开时,老太太从后面赶来,招呼售票员莫吹哨。

    此句乃讽刺爱“吹牛皮”者。 活跃于北京人口头上的歇后语,其条目之多,不胜枚举,其历时之久,数百年而不衰;且涉及人物、政治、名胜、民俗、宗教等诸多方面之故事,内容丰富多彩而趣味盎然。

    太和殿的匾——无依无靠。 这是康熙皇帝继位后,逐渐流传于京城的一条歇后语。

    康熙皇帝为避免皇子争夺帝位而诱致萧墙之祸,一改退位前公布继承人之旧制,而将诏书存放于太和殿匾额后面,直待临死或退位时当众取下宣诏。文武大臣于宣诏前,面对复杂而残酷的政治斗争不知依傍哪位皇于,在诸多激烈竞争帝位的皇子之间,首鼠两端,莫衷一是,虑及将来仕途而深感无依无靠。

    宛平城的知县——一年一换。 宛平城里做知县——跪着的差使。

    这两条歇后语,迄今仍被上年纪的老北京人津津乐道。 宛平城位于北京西南,乃咽喉要道,拱卫京师之重镇。

    按明清旧制,京师城区分别划归宛平县和大兴县管辖,中轴线以西,皆属宛平县界,以东皆属以大兴县界。 明清两代时,上自皇帝下至朝廷重臣,凡赴西南各省办事者,皆出入宛平城。

    京官出行,朝廷在此为其饯行,知县须跪迎跪送;外埠封疆大吏进京先在宛平城落脚,知县亦须跪迎跪送,丝毫不敢怠慢,故有“跪着的差使”一说。区区七品芝麻官,为一顶乌纱而常年卑躬屈节,亦良可叹矣! 宛平县管界内的先农坛,特为皇帝辟有一亩三分地,供其每年春季来此耕耘,以皇帝亲事稼穑而告诫臣民莫违农时。

    秋收后,知县照例须向皇帝征税,以示皇帝带头遵纪守法。而七品知县胆敢向皇上征税,又有欺君犯上之罪,按律当斩,姑念其为国家收税,死罪可免,而官是绝对不能再做了。

    皇帝交税后,即为宛平知县罢免之时,久而久之遂成定例。 东岳庙的匾——善恶有报。

    此条歇后语,在地道的老北京人心目中,可谓刻骨铭心,没齿不忘矣。 东岳庙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神路街。

    始建于元延佑六年(1319年),为道教正一派大宗师张留孙自资兴建。事未竟而身先死,后由其弟子吴全节继续修建。

    元末惨遭兵烫。明正统年间重建,扩大东西两庑,设七十二司。

    七十二司皆有司名,按职掌可分为七大部分,其一为东岳大帝行政部分,包括官职司、都签押司、掌曹史司等十二司。其二为都察调查记录部分,包括掌都察司、词状司、生死司等7司。

    其三为磨勘逮捕及划分善恶部分,包括磨勘司、勾生死司、追取罪人照证司等六部分。其四为定案及核案善恶并起诉部分,包括善报司、修功德司、行污司等二十六司。

    其五为审判部分,包括推动司、枉死司等四司。其六为执行部分,包括现报司、速报司、化生司等十八司。

    其七为压制管理游荡者部分,包括魍魉司、精怪司等三司。举凡七十二司,各司其职,善恶有报,人们深信无疑,故有上述之歇后语广为流传耳。

    2. 北京四季的谚语

    十二个月气象谚语:正月寒二月湿,正好时候春三月,暖四月,燥五月,热六月,湿七月,不冷不热是八月,九月凉,十月冷,冬腊两月冻冰雪。

    四季风气象谚语:(1)五风十雨、五谷丰登;(2)久晴夜风雨,久雨夜风晴;(3)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飘飘晴;(4)南风吹暖北风寒,东风多湿西风干;(5)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6)西风腰里粗,东风两头大;(7)一年三季东南风,独有夏季东风晴;(8)一年四季西风晴,六月西风送人情。

    四季雨气象谚语:(1)一场春雨一场暖;(2)急雨易晴,慢雨难开;(3)快雨快晴,快雪快晴;(4)热极生风,闷极生雨;(5)天热人又闷,有雨不用问;(6)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一场霜;(7)黄梅天里无星光,不久来日雨更狂。

    四季云气象谚语:(1)梭子云定天晴;(2)云往东,刮阵风;(3)云往西,披蓑衣;(4)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5)北山亮,南山不敢强;(6)棉花云,雨快临;(7)清晨宝塔云,下午雨倾盆;(8)山云起,大雨临;(9)西北开天锁,明朝大太阳;(10)乌头风,白头雨,一块乌云在头顶,再大风雨也不惊。

    日月星辰气象谚语:(1)星星眨眼,有雨不远;(2)太阳笑,淋破庙;(3)日落射脚,三天内雨落;(4)大华晴,下华雨;(5)月亮胭脂红,无雨即是风;(6)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7)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8)东虹日头西虹雨,南虹北虹气象异;(9)上午火烧云,下午雨涟涟。

    雷鸣电闪气象谚语:(1)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2)东闪日头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3)立秋响雷,百日无霜;(4)雷打正月节,二月雨不歇;(5)雷声大,雨点小;(6)一日春雷十日雨;(7)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8)六月一雷打九台,七月一雷风就来。

    霜雪冰雹气象谚语:(1)霜后南风连夜雨;(2)春霜不隔夜;(3)秋后北风紧,夜静有白霜;(4)雨夹雪,不停歇;(5)下雪不冷,化雪冷;(6)霜头雾,旱得井枯;(7)露水重,天气晴;(8)早晨地罩雾,尽管晒稻谷;(9)东南风生雾,西北风消雾;(10)闷雷带横闪,雹子大如碗。

    3. 赞美北京的名言有哪些

    1. 扬廿九届雄风,鏖战两千零八载;展无穷门绝技,增辉五彩套环旗。

    2. 京城面貌一新,处处春风迎奥运;体育健儿多帅,门门神韵萃尧天。

    3. 昆仑翘首,岱岳钟情,万仞仙峰迎圣火;扬子流欢,黄河含笑,两条龙臂擎环旗。

    4.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2001年7月在莫斯科当选新一届国际奥委会主席。当选后,他已近二十次访华,对北京奥运会筹办工作的进程了如指掌。谈及北京奥运会的筹办情况时,罗格轻松地说:北京奥运会筹办工作十分顺利,我从未因此失眠过。

    5. 天坛悠悠,保天下人四季平安迎奥运。地坛浩浩,佑地中物五谷丰登进首都。

    6.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

    7. 北京又是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会,2008的北京奥运会更是举世瞩目,鸟巢、水立方等一批奥运标志性建筑一度让世人叹为观止,尽显强国威仪。

    8. 北京是国际大都市,她不如上海华丽,不如杭州旖旎,不如成都热情,不如北国哈尔滨冬天的壮美。但她毕竟是古都,她那份霸王之气,那份博大可包容一切的胸怀,那沉淀了历史的底蕴是任何城市无法相比的。

    9. 北京形胜甲天下,诚万古帝王之都,真想去北京。

    10. 北京是古老的,但同时又是一座焕发美丽青春的古城,北京正以一个雄伟、奇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

    11.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刘禹锡 【经檀道济故垒】

    12. 秦家无庙略,遮虏续长城。万姓陇头死,中原荆棘生。---陈陶 【续古二十九首】

    13. 骨拥长城。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李益 【统汉峰下(一作过降户至统漠烽)】

    14. 在北方每当春回大地,丁香花便不甘寂寞,也会兴致匆匆竟相开放,把他那扑扑幽香。丁香花色繁多有紫色,红色,白色等在没有梅雨的六月里散发着香水般芳菲的气息。

    15. 北京公园路边的丁香花已孕育花苞,树下围了不少人指着花苞吵吵嚷嚷,别着急呀,只等春雷一响就会竞相绽放。

    4. 有关北京过年的俗语或谚语

    腊月廿三(日)糖瓜儿粘;廿四(日)扫房日;廿五(日)糊窗户;廿六(日)炖大肉;廿七(日)杀公鸡;廿八(日)把面发;廿九(日)蒸馒头;三十(日)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当中列举的腊八粥、炸豆腐、炖羊肉等,都是春节老北京的美食,从腊八一直酝酿到除夕之夜包饺子,可谓年之悠长、食之丰美。

    农历正月初五这一天叫“破五”,不到“破五”不能用生米做饭。正月初七日称“人日”、“人胜节”,或曰“七元”。春节期间,北京人爱逛庙会,大钟寺庙可以敲永乐大钟,白云观庙会可以摸石猴、打金钱眼,厂甸庙会可饱览古玩、字画、字帖、珠宝、翡翠等稀奇玩意儿和高跷、太平鼓、小车会、五虎棍等花会表演。

    老北京还有“正不娶,腊不订。” “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等民谣。前一句意思是说,正月不能婚嫁,腊月不能订婚,否则夫妻不能白头到老。而后一句则有误传之讹:原来,清朝时人们总是把头剃得裎亮,难免被认为是思及旧君的意思,“思旧”又与“死舅”谐音,所以后来百姓传为“死舅舅”。

    5. 老北京的俗语有哪些

    刷夜---北京流行语,即有家不回,夜里在外闲荡。

    撒癔症---北京土话,夜间到处乱逛,癔症本是一种病症,此话是引申过来的。 把不住---北京方言。

    把,是动词,管束不住自己的意思。 折---读"舌",北京新流行语,即犯了案子被公安人员抓了起来。

    最早是隐语,即黑话,后被青年人引用而流行。 折---读"遮",折跟头的折,本是一句隐语,即被公安人员抓起来的意思,后成为流行语,"折进去"、"折进来",就是被关起来的意思。

    全须全尾---北京土话,完整,整个身子的意思。尾,读"以儿"。

    应场---北京土话,到某种场合参加活动。 眼里见儿---北京常用语,指眼里有活儿,不用别人提醒就能及时动作。

    拿大顶---北京方言,倒立。 发小儿---北京方言,从小一块长大的,发,读fa。

    翻扯---北京土话,发急,发火的意思。 把不住边---北京土话,说话没谱儿,爱吹善侃的意思。

    挑费---北京土话,指家庭日常生活里用度。挑,读ti?o。

    五积子六瘦---北京土话,形容因吃不上喝不上,骨瘦如柴的样子。 老家儿---北京土话,指父母。

    "老家儿"读快了就成了"老尖",北京人常用语。 百年---北京土话,死的意思。

    迄小儿---北京土话,从小的意思。 小蜜---情妇。

    北京新流行语。 掉腰子---北京土话,耍花招。

    念秧儿---北京土话,没话找话,聊天,说话的意思。他大爷的---北京土话,不带脏字的骂人的话。

    抹不丢地---北京土话,不好意思。 哪一出儿---北京土话,什么事儿的意思,是一出戏的简化。

    走营---北京土话,频繁往返的意思。此处引申为心里有事,闹得慌,也可以说闹心。

    消停---平稳、踏实的意思。 熬头---北京土话,心里烦恼的意思,也写作熬慆。

    攒了---北京土话,形容总不运动,身体变得不舒展。攒,读cuan。

    打卦---北京土话,脑子里翻来覆去地想。 乍么实儿---北京土话,突然大叫的意思。

    后门桥的茶馆,一品轩---老北京的一句俏皮话,后门桥是北京的地名,一品轩是茶馆的名字。 卖山音---北京土话,显摆自己有见识。

    揿头拍子---北京土话,不懂人情世故的人。 完菜---北京新流行语,完蛋的意思。

    此语是由"歇菜"、"瞎菜"等引申而来,"菜"作为后缀词语,并没有实际意义,如北京话中的"戏"作为后缀一样。 爵儿---北京土话,职位的意思。

    爵,是爵位的简化,爵位,即官衔。 框外的事---北京土话,即出格的事,带有违法乱纪的意思。

    晕菜---北京新流行语,晕了的意思,"晕菜"与"瞎菜","完菜"等类似。 炸庙---北京土话,瞎咋唬的意思,含有唬人的意味。

    脏口儿---养鸟人的术语,串了杂音。"百灵"能押口儿,即学各种声音,但忌讳学杂音,一旦"脏口儿",鸟儿就不值钱了。

    办---北京新流行语,把犯罪嫌疑人关押起来的意思。 睖---北京土话,斜眼瞪。

    光荣喽---北京新流行语,光荣牺牲的简化。光荣,即牺牲,也就是死。

    棒槌---北京话,蠢笨,外行的意思。 撂高儿---北京土话,观察的意思,常与打远儿连用。

    哈着---北京土话,央求的意思。哈,有点头哈腰,巴结对方的含义。

    一个---北京新流行语,一万的别称,类似"大团结"表示十元,一张儿,表示一百元,一本,表示一千元。"一个"是一个"草字头"的简化。

    繁体字的方,有个草字头,故有此称。 白案儿---厨行术语,做面食的。

    丑儿---京剧里的丑角儿。 灯泡儿---北京土话,被人当晃子利用的人的谑称。

    上赶着---北京土话,主动的意思。 姥姥的---北京土话,感叹词语,作惊讶状时用。

    如不加"的",单说"姥姥"则是反驳词,有"胡说"、"不行"、"不干"的意思,但加上"的"的意思就变了。"的"读"逮"。

    南蛮子---北方人对南方人的蔑称,但此语早过时,现一般指南方来的性情粗野的人。吃黑枣---挨枪子。

    套瓷---北京新流行语,套近乎的意思。 情儿---北京新流行语,情人、情妇的简称。

    照顾主儿---生意口儿上的顾客。 抻掇---北京土话,批评、数落的意思。

    脱---脱衣舞表演的简称。 裹乱---北京土话,从中插入干扰的意思。

    拍三角---五六十年代,北京的青少年喜欢玩的玩艺儿,由废旧的烟盒叠成三角形状,在地上用手掮正反面,论输赢。 上麻桌儿---指打麻将。

    门坎儿---指进入"帮派"(即黑道)的圈里。 走了眼---即把东西看错了,北京土话,用在这里是引申,即分析问题不正确。

    撂高儿打远儿---北京土话,朝远处看。 老家雀儿---北京土话,对上岁数人的谑称。

    端---北京土话,干掉,打掉的意思。 碎催---北京土话,指伺候人、为人奔走的人,带有贬意。

    擎小儿---北京土话,擎的本义是往上托,擎小儿就是从小的意思。 褃节儿---北京土话,关键时刻,如同节骨眼儿一词。

    倒窖---北京土话,翻扯旧事,即回忆往事。 卖葱---北京土话,装傻充愣的意思。

    套桩---北京土话,让人给盯上了。 丢身子---属于陈旧的老北京土话,过去的人不懂性科学,以为男人跟女人发生性关系,会失去身体内的阳气,故有此说。

    走迹---北京方言,木头因风吹日晒而变形的意思,此语引申为把人看错了。北京土话中有"走板了",跟这个词义相同。

    去的是什么什么角儿---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去是当的意思,角儿,角色,读"觉儿" 音。 勾儿的---北京土语中一句骂人的话。

    放份儿---北京新流行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