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谚语
1.中医的有什么名句
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清 王清任《医林改错》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 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岳美中 风为百病之长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 ——程杏轩《医述??药略》 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气聚则塞,气散则通 是痛之休作由气聚散也 故治疝必先治气 --金翼匮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 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 ,久卧伤气。
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朱丹溪〈格致余论〉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 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 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十问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清??陈修园《医生实在易??问证诗》 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 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清??徐灵胎《慎疾刍言??用药》 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土虚木必摇(尤在泾"静香楼医案") 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 痰浊弥漫于中宫,多因脾弱.(王旭高"王旭高医案")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内经"至真要大论") 无虚不能作眩(张介宾"景岳全书") 无痰则不作眩("丹溪心法")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天人和一。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 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 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
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 ——明??周慎斋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清??喻嘉言《寓意草??先议病后议药》 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素问??至真要大论》 张景岳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
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 ——清??周杓元《温证指归??望色论》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张仲景 舌以候元气之盛衰,苔以察病症之浅深。
——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脉舌》 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总论》 观舌本,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也 ——清??章虚谷《医门棒喝》 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素问??标本病传论》 张景岳注云:“病浅者可以兼治,故曰并行。病甚者难容杂乱,故曰独行。”
寸尺弱,勿汗 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 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汗法》 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 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汗论》 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 ——《景岳全书??寒热》 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医学心悟??三消》 内之证或不及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 ——现代??明坚《医林掇英??外病求内在之根源》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杂说??治病法论》 治外感如将,贵在猛峻;治内伤如相,贵在圆通 症者征也,瘕者假也。 征者成形而坚定不移者是也; 作者: 82年的酒 2007-7-5 09:14 回复此发言 -------------------------------------------------------------------------------- 2 中医名言名句 假者无形而可聚可散者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症瘕类》 症瘕与积聚异名同病。 症者,有形可征,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 瘕者,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积??聚 积者积垒之谓,由渐而成者也; 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者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积聚》 积血聚气 积者,推之不移,成于五脏,多属血病; 聚者,推之则移,成于六腑,多属气病。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积聚》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心肾??虚寒虚热 取心者不必齐以热, 取肾者不必齐以寒; 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 强肾之阴,热之犹可。 ——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文 表??里 病在于表,毋攻于里,恐表邪乘虚陷入于里也; 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辨治***论》 外感法仲景, 内伤法东垣; 热病用河间, 杂病用丹溪。 ——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 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呕吐》 胆热移脑为鼻渊; 肝热转肺为鼻痔。 ——清??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诸窍门》 心肾??虚寒虚热 取心者不必齐以热, 取肾者不必齐以寒; 但益心之阳,。
2.关于养生的谚语,谢谢大家
“今年笋子明年竹,少年体壮老年福”。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旺盛期,营养得当,身体强壮,则为一生的健康打下了基础。一杯牛奶壮大一个民族就是这个道理。常见同龄的中老年人有的健康活泼,有的多病多灾,特别是骨质疏松,稍微磕碰就会骨折。躺在床上自己受苦受累还拖累了家人,哪里还谈得上什么生活质量?
“半饥半饱桃花色,死吃猛涨菊花黄”;“暴食暴饮易生病,定时定量保康令”。人不食不行,但人的消化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暴食暴饮则增加肠胃的负担,进出不平衡当然就不会安宁了。现在有不少人由于交际的需要,或是连年过节,总喜欢狂饮暴食,弄得终日腹胀胃满。由于进食过量的荤腥食物,促使胆汁、胰液大量分泌,就有发生胆道疾患和急性胰腺炎的可能。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高,也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同时暴食暴饮还会引起严重的消化不良和胃肠疾病。因此,人们在全面摄取营养的同时,更应注意饮食有度有节。1700年前西晋张华在《博物志》中说:“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现代研究认为,节食不仅能减轻胃肠负担,而且由于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植物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受到良性刺激,增强人体的调节功能,提高抗病力,延缓衰老过程。故民间还有:“七分饱,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之民谣。但一些小姑娘为了追求苗条而盲目节食是有害健康的。
“感冒不用药,喝茶加洗脚”。风寒引起的感冒不管用药否,一般要一个星期才能好。喝茶,特别是绿茶,茶叶中含有茶碱、茶多酚,都具有杀菌消炎作用。此外茶叶中所含的维生素C、E、B可减缓感冒症状。中医认为“感冒是四肢烦,百节不舒,就是被风侵入了。喝茶方能轻汗发而肌骨清”。洗脚,脚板的汗腺较为发达,热水泡脚,会使脚部毛孔扩张,热量通过血管传至全身驱赶风寒。
“补药一堆不如豆浆一杯”、“进补如用兵,乱补会损身”。补品是要因人而宜的,补之不当则适得其反。而豆浆是大众化饮品,价廉,所含植物蛋白易于人体消化吸收,豆浆之中还含有钙、磷、铁等人体所需之元素,男女老少皆宜饮用。经常饮用当然就不需要补药了。
“春天多吃蒜,神爽体质健。”春天气温回升,细菌也在苏醒繁殖,而大蒜对肠胃中多种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或杀灭作用。我国古代中医学就认为大蒜有“去寒湿、辟邪恶、消痛肿、化淤积”之功效。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还把大蒜作为运动员的保健食品。可见大蒜的保健作用是历史悠久的。
“萝卜进城,药铺关门”。这一说法带有普遍性,萝卜古称莱菔,是我国传统的大众化蔬菜,也是防病保健之佳品。《奉草纲目》中记载:“莱菔,根、叶同功,生食升气,熟食降气,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散淤血,甚效。”现代营养分析,新鲜的萝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和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还含有氨基酸和其它蔬菜营养成分中所没有的淀粉酶、芥辣油等特殊成分。因此萝卜具有健胃、消食、通气、解滞、止咳化痰之功效。人们还常说“萝卜青菜保平安”、“上床萝卜下床姜,不劳医生开处方”,“秋天萝卜寒人参”。可见萝卜的功效非同一般。
养生保健民谚还有不少,如:“找个医生不如交个朋友”;“热饭冷茶淘,娘做郎中医不好”;“五谷杂粮多进口,大夫改行拿锄头”;“吃馍和凉水,瘦成干棒槌”;“穿衣要穿布,吃饭要吃素”等等都是百姓在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遵循其道,受益无穷。
3.中药谚语与歇后语
一、中药谚语
1、采集与来源
“采药贵时节,根薯应入冬;果实应初熟,种子老熟用;茎叶宜在夏;花采舍苞中;采集要合理,资源永利用”;“解表草药路边坡,利湿草药湿地多,清补中药深山谷,通络藤本密林窝”。这两首谚语总结了各种中药采集的最佳时间与最佳地域。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指出茵陈采集的最佳时间是农历三月,过时不但功效迥异,甚至完全失去药用价值。
“知母好刨,就怕拔毛。”指出了采收知母时应注意的问题。
“黄牛有病有牛黄,”指出了只有生病的牛才可能生有牛黄。
2、识别、炮制与用量
“粗皮横纹菊花心,不问就是西洋参。”简明扼要地道出了西洋参的特征。
“雄黄见火毒如砒。”指出了炮制雄黄时切忌火煅,煅烧则会分解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有剧毒。 “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提示我们临证不可贸然大量应用细辛,一般不宜超过1钱(即3.125克左右)。
3、功用与主治
“有毛能止血(如紫珠草),有刺善驱风(如钩藤),肿节治跌打(如九节茶),粘潺拔毒功(如木芙蓉),藤茎黏风湿(如海风藤、络石藤),中空消水肿(如通草、木通),花叶能升散(如桑叶、菊花),子实专下行(如苏子、枳实),麻辣治蛇咬(如两面针、九里香),芳香功止痛(木香、沉香、香附),酸涩可收敛(如五倍子),甘味补气雄(如黄芪、甘草),苦寒泻火热(如黄连、大黄),辛辣善温中(如干姜、胡椒),咸味能软坚(如海藻、昆布),质重能镇静(如珍珠母、龙骨)”;“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这两段谚语指出了中药形状、性,味与治疗作用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
二、中药歇后语
口吃青果——先苦后甜。
花椒大料——两味。
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一根灯草点灯——无二心(芯)。
三钱的胡椒——一撮儿。
五月初六卖菖蒲——过时货。
六月吃薄荷——好良(凉)心。
九月的菊花——黄灿灿。
十月的鸡冠花——老来红。
药铺里的甘草——少不了的一位(味)。
没有根的浮萍——无依无靠。
惊蛰的蜈蚣——越来越毒。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蜜糖煮黄连——同甘共苦。
花粉飘香——春天到了。
天黄地黄——尘土飞扬。
西山一点红——日落。
握着蒺藜死不丢——不拍扎手。
百合田里栽甘蔗——苦根甜苗。
4.求中医养生谚语有哪些
娱乐有制,失制则精疲力竭。
快乐有度,失度则乐极生悲。 德靠自修,神靠自养。
乐靠自得,趣靠自寻。忧靠自排,怒靠自制。
喜靠自节,恐靠自息。 以财为草,以身为宝。
人生血脉似长江,一处不到一处伤。有病最怕乱投医。
针灸拔罐,病去一半。常用中医养生谚语:剃头常洗澡,身体自然好。
常洗衣,常洗澡,常晒被服疾病少。春不减衣,秋不加帽。
冬不蒙首,春不露背。情极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寡欲精神爽,思多血气伤。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不要虚胖,但求实壮。表壮不如里壮。
小孩不蹦,必定有病。有钱难买老来瘦。
百病从口入,病从虚处发。感冒是百病之母。
裤带越长,寿命越短。英雄只怕病来磨。
小病不治,大病难医。新病好医,旧病难治。
白露切勿露,免得着凉又泻肚。衣服常洗换,强如上医院。
牙不剔不稀,耳不掏不聋。苍蝇嗡嗡叫,疾病快来到。
遇事不恼,长生不老。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蔬菜是个宝,赛过灵芝草。能忍者长寿。
(常山)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机器不擦要生锈,卫生不讲要短寿。
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
出汗不迎风,跑步莫凹胸。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常常晒太阳,身体健如钢。常开窗,透阳光;通空气,保健康。
日光不照临,医生便上门。入厨先洗手,上灶莫多言。
饮前洗手,饭后漱口。 饭前一碗汤,气死好药方。
饭后一百步,强如上药铺。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人怕不动,脑怕不用。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
饭后散步,不进药铺。 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跑步走,药铺不用找。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
5.谁知道有关健康的民间谚语,如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养生谚语50条1、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
2、心血气不足,桂圆煨米粥。3、萝卜小人参,常吃有精神。
4、常吃萝卜和葱姜,不用医生开药方。5、常吃萝卜常喝茶,不用医生把药拿。
6、吃萝卜,喝热茶,郎中改行拿钉耙。7、九月九,大夫抄着手,家家吃萝卜病从哪里有?8、萝卜抗癌,降福消灾。
9、萝卜缨子不要钱,止泻止痢赛黄连。10、萝卜、干姜、梨,治咳有效又便宜。
11、多吃芹菜不用问,降低血压喊得应。12、黄瓜鲜脆甜,常吃美容颜。
13、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14、多吃紫茄煮米饭,黄疸肝炎好得快。
15、多吃番茄营养好,貌美年轻疾病少。16、胡萝卜,小人参,常吃长精神。
17、红萝卜,显神通,降压降脂有奇功。18、韭根韭叶,散瘀活血。
19、盐醋防毒消炎好,韭菜补肾暖膝腰。20、青龙白虎汤,喉病保安康。
(俗谓橄榄是治喉病的“青龙”,萝卜是治喉病的“白虎”)21、包饭用荷叶,清香又解热。22、鲜藕止血,熟藕补血。
23、女子三日不断藕,男子三日不断姜。24、羊肉补气血,肺虚最相宜。
25、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26、一香能驱百臭,一蒜能杀百菌。
27、只要三瓣蒜,痢疾好一半。28、大蒜不值钱,能防脑膜炎。
29、大蒜是个宝,抗癌效果好。30、一日不吃姜,身体不安康。
31、姜开胃,蒜败毒,常吃萝卜壮筋骨。32、冬天一碗姜糖汤,去风去寒赛仙方。
33、冬有生姜,不怕风霜。34、冬吃生姜夏吃蒜,不用医生开药方。
35、晨吃片姜,赛过人参鹿茸汤。36、鼻子不通,吃点大葱。
37、夏天一碗绿豆汤,解毒去暑赛仙方。38、平常绿豆芽,通便催奶下。
39、赤豆利脏腑,祛毒又滋补。40、热天一块瓜,强如把药抓。
41、一天吃点枣,气壮身体好。42、一天吃三枣,终生不显老。
43、红枣茵陈汤,肝病好单方。(红枣二百克与茵陈九十克共煎,食枣饮汤)44、红枣芹菜根,能降胆固醇。
45、红枣黄芪汤,补血养气好效方。46、酸枣加白糖,安眠帮大忙。
47、核桃山中宝,补肾又健脑。48、常把核桃吃,润肤黑发须。
49、早晨喝杯淡盐汤,胜过医生去洗肠。50、早喝盐水如参汤,晚喝盐水如砒霜。
51 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养生谚语366条340、延缓衰老,确有诀窍,四项措施,劝君做到。
凉爽----身常三分凉,长寿又健康,常洗冷水浴,益寿壮身体;静心-----心静自然凉,不急不慌张,处事要稳当,身心不受伤;饥饿-----吃饭七成饱,终生疾病少,傻吃会吃傻,体胖增血压;爱心-----拥有慈爱心,人生常青春,爱人受人爱,心情常愉快。 341、保健养生,八项措施:理血调气,食养药饵,气功固精,静神动形。
342、拥有十伴,寿域百年。 一曰德伴:助人为乐,忠厚仁慈,乐善好施,心旷神怡。
二曰动伴:动则不衰,用则不退,坚持锻炼,永不颓废。 三曰友伴:人以群聚,物以爽分,广交挚友,倾吐交流。
四曰艺伴:人生朝露,艺术千秋,书画琴棋,性怡情趣。 五曰说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实话实说,心里快活。
六曰乐伴:听听音乐,哼哼曲调,天天欢笑,容颜变俏。 七曰游伴:青山绿水,大自然美,返璞归真,振奋精神。
八曰书伴:天天用脑,精神不老,博览群书,益智健脑。 九曰爱伴:爱老爱幼,热爱家乡,一片爱心,万缕阳光。
十曰素伴:衣着朴素,三餐食素,生活简朴,节欲添寿。 343、药王(孙思邈)养生,六种方法 心态平静:六欲不纵,七情节制,心态安逸,自然欢愉; 抑情节欲,上士别睡,中士异被,服药百裹,不如独卧; 常务小劳:养生之道,辛勤操劳,按摩四肢,活动身体; 强调食养: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五谷皆食,营养均衡。
重视药饵:不知药性,不能祛病,有病先食医,不愈再药饵。 居住环境:山青水秀,草茂树绿,鸟语花卉,返璞归真。
做到六条,长命百岁。 344、膳食纤维,八大好处,吸水通便,防癌排毒,减肥充饥,降糖降脂。
养生保健,宜于多食。 345、多素多鱼,少肉杂食,类多种多,瓜菜水果,五谷杂粮,什么都尝。
膳食清淡,少食多餐。五味不亢,不甜不咸,健康之本,益寿之源。
346、养生三结合,膳食八搭配 劳逸结合,动静结合,修炼结合,长寿康乐;粗细搭配,荤素搭配,海陆搭配,养野搭配,浓淡搭配,冷热搭配,生熟搭配,酸碱搭配,食不厌杂,营养齐备。 347、食能养生,也能丧生,把握均衡,健康长生。
烟熏火燎,不吃为妙,油炸腌泡,少吃为好。 说明:这类食品均含致癌毒素。
348、睡眠八忌。 一是睡姿勿仰俯;二忌睡前勿多虑;三是睡前勿恼怒;四是睡前勿进食;五是睡前勿张口;六是睡前勿多语;七是睡前勿饮茶;八是睡前不过喜。
349、养生十六宜(中国古代长寿秘方) 发宜常梳,面宜常擦,目宜常运,耳宜常弹,舌宜舔腭,齿宜常叩,津宜数咽,浊宜常呵,背宜常暖,胸宜常护,腹宜常摩,谷道宜常撮,肢节宜常摇,皮肤宜常干,便溺宜禁口,足心宜常擦。 350、食疗歌 只要对症用得着,各类食品都是药:梨汁饮后化痰瘀,苹果消食营养高。
木耳抗癌素中荤,黄瓜减肥美容俏。紫茄祛风通脉络,莲藕除烦解酒妙。
海带含碘消瘀结,香菇存酶肿瘤消。胡椒驱寒又除湿,大葱姜汤防感冒。
大蒜抑制肠胃炎,菜花常吃。
6.有关中医养生的常识,俗语,谚语
谚语多为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虽简洁通俗,但其中的道理非常深刻,现代人若从中吸取营养,将大有益处。
在谚语中关于运动养生的比比皆是。如“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健身走在先,百练不如一走”,“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千步走,药铺不用找”,“寒从脚下起”。从这些谚语中透出一个道理就是,人老腿先老,养成健身走路的生活习惯,多走路,能强化体能,促进心肺肠胃和四肢活动,使人呼吸加深,肺活量增大,从而激发人体内脏器官功能的活动。
而关于四季调理养生的谚语也有不少。仅就穿衣来讲,就有“冬不蒙首,春不露背”,“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日光不照临,医生便上门”,“冬练日出最佳时,雾中锻炼身受伤”。这些谚语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及穿着中要注意些什么,才有利健康。尤其是老年人,要注意头部保暖,因为“头是诸阳之会”,阳气最容易从头部走散掉,如同热水瓶不盖塞子一样。所以老人冬天戴一顶合适的帽子是必不可少的。
谚语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此谓人生的真实写照,关键是看自己怎样去对待。在我国的谚语中:“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心宽才能体胖”,“笑口常开,青春常在”,“时常开口笑,寿比南山高”,“遇事不恼,长生不老”,“不气不愁,活到白头”。放眼古今长寿者,多为乐观处世人,这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启迪。
7.急用
一、天人合一 1.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2.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3.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4.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5.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宝命全形论》) 二、养生保健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素问·上古天真论》) 3.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 4.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5.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 6.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三、防病治未病1.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汉·张机《金匮要略》) 3.上工治未病。(《难经·七十七难》) 4.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 5.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6.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刺法论》) 四、医德医风 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5.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6.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7.医,仁术也。
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五、医术学习 1.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汉·张机《伤寒杂病论序》) 2.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汉·张机《金匮要略》) 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序》) 4. 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痈疽治法论第二》) 5. 至重惟人命,最难确是医。
(明·龚信《古今医鉴·謦医箴》) 6. 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清·刘一仁《医学传心录·病因赋》) 7. 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清·吴塘《温病条辨·自序》) 8.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矣。(清·赵濂《医门补要·自序》) 9. 医之良,在工巧神圣;医之功,在望闻问切;医之学,在脉药方症。
(清·陈清淳《蜀中医纂·习医规格》) 10.《素问》,载道之书也,词简而义深。(元·朱震亨《格致余论》) 11. 不通仲景之书,不足以言医。
(舒诏《伤寒集注》自序) 12.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礼记》) 13. 脾胃为病,最详东垣(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 14. 不为良相,必为良医。
(邵登瀛《四时病机》绍諴序) 15. 医之为书,非《素问》无以立论,非《本草》无以主方。(元·朱震亨《格至余论》自序) 六、阴阳五行 1.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 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 6.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7.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8.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9. 孤阴不长,独阳不成。
(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火集》) 10.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元·朱震亨《局方发挥》) 11.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2. 阴中有阴,阳中有阴。
(《素问·金匮真言论》) 13.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 七、藏象学说 1.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清·黄元御《素灵微蕴·原胃解》) 2.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脾胃》) 3. 脾胃为水谷之海。
(明·龚信《古今医鉴·泄泻》)。 4.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喘促》)。 5.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6. 头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中之府,腰者肾之府,膝者筋之府,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
8.关于疾病、治病的谚语
卫生搞得好,疾病不缠绕。
不干不净,吃了生病。
卫生好,病人少;饮食净,少生病。
预防肠胃病,饮食要干净。
卫生搞得好,疾病不来找。
丰收要靠劳动,强身要靠卫生。
防病无别窍,卫生要搞好。
机器不擦要生锈,人不卫生要短寿。(壮族)
勤穿勤脱,胜过吃药。
新生孩儿无六月。
春捂秋冻,少生杂病。
即脱即着,胜过服药。
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帽。
热不马上脱衣,冷不马上穿棉。
多衣多寒,少衣少寒。
白露切勿露,免得着凉又泻肚。
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汗水没有落,莫浇冷水澡。
出汗不迎,跑步莫凹胸。
大汗后,莫当风,当风容易得伤风。
预防伤风和感冒,增强体质最重要。
预防伤风和感冒,当心着凉最重要。
只忙治病不忙防,没有忙到点子上。
大病要养,小病要抗,无病要防。
与其病后去求医,不如病前早预防。
百病不如一防。 —— 谚语
一份预防方,胜过百份药。
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
大水不到先垒坝,疾病没来早预防。语
有病早治,无病早心。
害胆病的,连海螺也看成黄色的。(藏族)
干痨、气鼓、噎,阎王下请帖。
穷勿信命,病勿信鬼。(壮族)
炕上有病人,地上有愁人。
得病想亲人。
病来如箭,病去如线。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阴来阴去阴下雨,病来病去病倒身。
小孩不蹦,必定有病。
小孩无假病。
杨柳发青,百疾皆生。
眼睛害病是手上得的,肚子害病是嘴里得的。(哈萨克族)
男怕脚肿,女怕头肿。
积劳成疾。
天黄有雨脚,人黄有病魔。
天黄有雨,人黄有病。
人生血脉似长江,一处不到一处伤。
一脉不和,周身不适。
疮不过百水。
背无好疮。
伤风是百病之母。
小伤风三天,大伤风七日。
病怕没名,疮怕有名。
病从虚处发。百病乘虚而入。
寒从脚下起,病从口中入。(蒙古族)
百病从口入。
天怕乌云地怕荒,人怕疾病草怕霜。
英雄只怕病来磨。
什么风都下雨,什么病都死人。
好话怕的冷水浇,好汉怕的病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