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久见人心谚语
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是谚语吗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是谚语, 这个谚语,源于一感人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下邳境内,黄河南岸,有一马家庄,庄上有一老员外,姓马名源字景德。
为人诚厚,乐善好施,是当地一个土财主。 一日黄昏,马老员外下地看庄稼回来,见一贫妇,病倒在村头土地庙前,两眼紧闭,面如金纸,昏昏沉若死人一般。
一孩童伏在她身上,连哭带喊甚是可怜。侧隐之心,人皆有之,何况马老员外是个大善人,焉能见死不救。
叫家人将其抬回,延医调治,煎汤熬药。数日后贫妇病愈,携子来向马老员外叩谢救命之恩。
马老员外见那妇人,三十开外年纪,虽是贪妇衣着,但面目清爽,体态利落。不似疏懒之人,特别那孩子,生得眉清目秀,天庭饱满,骨骼清奇,吐言举止,没半点乞儿的龌龊。
不由暗生怜爱之心,问:“你母子姓甚名谁,家住哪里?因何流落乞讨?” 贫妇打个唉声,道:“回恩公的话,贫妇夫家姓路,丈夫路天成,这孩子名叫路长,家住河南商丘路家湾。和公婆一家五口,靠种几亩薄地生活,日子过得虽寒苦点,但一家人相亲相近,和睦乐处,却也安泰幸福。
哪知,丧门星照户,一天,拙夫在地劳作,突遭暴雨淋击,回到家就病了,这一病就是两年,乡下人称这病为水沽,又名黄病。医药无效,撒手人寰。
可怜白发人送黑发人,二老公婆身体本就不好,加上年事已高,如何禁得这丧子之痛,也先后病倒,相继辞世。可怜就撇下俺母子二人,孤寡无靠,几亩薄地,又为丈夫,公婆治病,料理后事卖了,俺母子在家无以为生,故而流落乞讨。
哪知,老天不佑命薄人,却又病倒在道旁,若非恩公相救,恐怕已是两世为人,异地作鬼了。员外大恩,俺母子终生难忘,怎奈贫难之人,无以回报,只能铭感肺腑,有待来生了!” 马老员外道:“大嫂言重了,济难扶危,义不容辞,你也不要太往心里去,不知你母子,以后作何打算?” 路氏道:“有何打算,可怜俺母子,连个栖身之所都没有,又无亲戚可投,除流落乞讨还有何法,听天由命,走哪算哪吧!” 马老员外道:“像你这孤儿寡母的,长期漂泊在外也不是事,何时是个头?你若愿意,就留在敝府帮做些家务,至于孩子,我见他天资聪明,是个读书的好材料,我也有个儿子,和他年龄相仿,已到了读书的年龄,正要请位先生,来家坐馆,教孩子读书,到时叫他伴读如何?” 世上哪找这好事去,这分明是在帮她母子,忙叫儿子叩谢收留之恩,马老员外也不客气,受了四拜。
从此,路长母子就留在马家,路氏为人朴实,又勤快能干,马家上下都喜欢她。 数日后,马老员外果然请位饱学之士,来家坐馆,教孩子读书,马老员外的儿子名叫马壮,时年八岁,和路长同庚略长,两个孩子甚是投缘,白天同窗肄读,晚上共榻而眠。
街头巷尾,形影不离,相处得如亲兄弟一般。马老员外看在眼里,喜在心中,叫二人结为兄弟,从此患难相扶,祸福共之。
光阴易过,斗转星移,不觉过了十多年,两兄弟经过十年寒窗苦读,都是满腹经纶,特别路长,更是博学强记,才思敏捷,下笔千言,倚马以待。看看到了大比这年,马老员外备下盘缠,叫两兄弟进京赴考,求取功名。
两兄弟进京赴考,三场下来,路长金榜题名,中了第三名进士,马壮却名落孙山,马壮是个豁达之人,也不在乎,打道先回报信,路长留京候缺,喜讯传到马家庄,路长虽是下人之子,尔今金榜题名,身价百倍。提亲说媒的踏破门坎,马老员外和路夫人商议,作主给订了门亲,并下了聘金,只待路长回来,便行合卺大礼。
路长留京候缺,数日后吏部行文批下,放任山西太原知府,给假三月回家省亲,三月后赴任。随从飞马报到马家庄,说路老爷已在路上,本月十八日前便可到家。
马老员外和路夫人商议,等路长一到,就把喜事给办了,来个双喜临门。一查历书,本月十八就是“黄道吉日”,如若错过还得再等一年,时间是紧点,但只要有钱就好办。
婚事都由马老员外操办,办得又体面又热闹,哪知到了正日,吹吹打打都把新娘子娶到了家,还未见路长回来。这可急坏了马老员外和路氏夫人,因按当地的迷信说法,洞房花烛头三晚是不能空房的,否则,大不吉利。
路氏夫人焦躁道:“这将如何是好,新婚之夜,没新郎怎行?若到晚常儿还回不来,可否委屈他壮哥,代长儿入洞房呢?” 马老员外沉吟道:“这怕不妥吧,他是兄长,如何进得弟媳妇的房?” 路夫人道:“有何不妥,逢场作戏而已,对他壮哥你还不放心?再说,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若不如此,日后万一有个什么磕巴,岂不后悔嫌迟!” 马老员外心想也是,凡事得分个轻重缓急,和马壮一商量,马壮虽有点难为情,但为兄弟也没办法。哪知这一代就是三夜,路长直到第四晚才赶到家。
路氏夫人埋怨道:“你怎么这时才回来,不说十八日前就能到家吗?媳妇都给你娶到了家,你却迟迟不到,差点没把娘给急死。” 路长道:“本来十八日前便可到家,因中途遭雨给耽搁了。”
马老员外道:“伯父冒失,没和你商量,便作主给定了门亲,你不见怪吧?” 路长道:“老伯说哪里话来,路长能有今天,都是老伯所赐,您老对俺恩同父母,这婚姻大事,本来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