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谚语
1.关中人物最韩城的含义、来历
陕西有句谚语,叫做“关中人物最韩城”,韩城这座位于陕、晋、豫三省交界处,比邻黄河的小城,出过的最有名的人物当算是司马迁。
直到今天,韩城内外依然矗立着太史公的祠墓,吸引后人们凭吊。但若要论起这里最受欢迎的古迹,却是韩城东北角的一座古村。
这座古村叫党家村,与太史公的显赫地位相比,这里的住户只是下里巴人。但是当韩城县内已是一片繁华时,党家村内却依然保留着最传统的民居。
目前,这里存留有始建于明清时期的“四合院”一百余套,并配有城堡、暗道、风水塔、贞节牌坊、家祠及哨楼等其他建筑,无怪乎有考察者称,这里是“东方人类传统民居的活化石”。 从韩城火车站前的广场转车,大约20分钟后,我便来到了党家村境内。
下车后,周围是一片高耸的土塬,土塬的下方是沁水河谷,党家村,就坐落在河谷的中央。从党家村外的停车场上一路步行,沿着山间小道慢慢向下,三绕两绕之后,党家村忽然出现在眼前。
这是一个典型的北方村落,整个村庄青砖灰瓦,规矩齐整,风格古朴而简洁。 为了与周围的地形相契合,村中的大巷、主街多为东西走向,这样既能适应河谷空气的流动方向,又能满足村庄的排水需要,并有利于居民行走。
据当地的村民讲,党家村的风水极好,周围的土塬有40余米高,这使得村子冬暖夏凉,且免于大风的侵袭。 由于四周的土质皆是黏土,加之常年有沁水绕行,因此相比于陕西的其他地区,这里的沙尘要小得多。
有传言说党家村的老宅数百年来一尘不染,可见在修建民居时,当地人深得“因地制宜”的精要。 党家村能有今天的规模,是几代人共同修建的结果。
按照当地的习俗,即使有哪一家家道败落,也不准私自拆毁房屋,他们可以把自己的宅子卖给其他族人,长此以往,整个村子便渐成规模。 党家村虽以“党姓”命名,但实际上,这里自古有党、贾两个家族。
元至顺二年,有个叫党恕轩的年轻人逃荒到此地,见此处依山傍水,适合耕种,于是在土塬上挖了个窑洞,从此定居下来。几年过后,又有一支贾姓人家从山西洪洞迁来,他们与党家逐渐联姻,遂成为村中的第二大姓。
今天的党家村里,两家宗祠比邻而坐,彼此间相距不过百余米。村子中央还残留着一个井台的底座,它寓意着党、贾两姓共饮一口井水,共同建设这座村庄。
党家村内最有名的古迹,要算是明清四合院建筑。与传统的北京四合院不同,这里的院落大多是狭长的,厢房配有门窗,宅子也并非单层的平房,而是二层小楼,楼上用来放杂物。
在保留下来的四合院中,几乎每个院落门前,都有高大气派的门楼,上面的匾额写着“登科”、“经明”等字样,体现出这里的传统。 由于建筑布局与京城颇为相仿,乾隆年间,在当时的状元王杰的力荐下,乾隆帝曾御批韩城为“小北京”。
而从明清起,党家村就一直是韩城县的重镇,在历史上曾有过“小韩城”的说法。 据当地的村民讲,自1987年以来,先后有日本、美国、法国、新加坡、香港等地的数十名专家前来考察,并对这里的古建筑赞不绝口,日本学者清木正夫甚至认为,至少在他经历过的对17个文明古国的古民居调查中,还从未发现过如此典型的古民建村落。
如此精妙的村落,在修建时必然耗费了大量的财力。 实际上,党家村人也确有过经商的传统,而且在当时曾富甲一方。
明、清两朝,党家村人主要集中在河南的驻马店一带经商,先后创立了“合兴发”、“玉龙协”等商号。据村史记载,那时他们的货船直抵汉口、佛山,在鼎盛时期“日进镖银千两”,而在今天的村落里,还能看到当时留下的“分银院”。
伴随着河南生意的发迹,党家村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虽然全村不过百余户,但是这里却设有酒肆、药铺、染房和银饰店等设施,与韩城县城分庭抗礼。平日里,河南商号会经常带些新鲜玩意儿回来,不管是煤气灯、留声机或是西洋的各种物件,党家村人都比韩城县城要早用个一二十年。
正是这样,村里人逐渐陷入了对舒适生活的享受,享乐的日子久了,整个村庄也失去了活力。 后来,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彻底改变了党家村的命运。
1906年,京汉铁路与陇海铁路的相继竣工,使原本的水路运输遭到了致命的打击,河南一带原有的港口丧失了过去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郑州和汉口,它们成为新近崛起的两个陆运商埠。 面对着经济格局的改变,以及现代工商业的不断冲击,党家村人的生意终于走向衰败。
或许这个内陆村庄太过沉湎于自己的过去,小富即安,最终只留下了今天这座古代民居的活化石。 。
2.陕西韩城
韩城:龙门,是韩城最早的代称。
史载,大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民间传说“鳃鱼跳龙门”的故事亦由此引发。
西周武王伐其子于韩,建韩国。韩城属韩侯国封地。
秦时设夏阳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正式更名为韩城县。
E学地带Q"y2]。B7m%dob 西汉之际,锦城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他就是司马迁。
司马迁因著《史记》被后世尊为“史圣”和“传记文学的开山鼻祖”。从此,韩城被称为“文史之乡”。
明清之际(1368-1911年),特别是清朝乾隆年间,因韩城在京城做官的人太多,而出现了“朝半陕、陕半韩”之说。明清之际(1368-1911年),该地科举中试者达到了1396人之多,其中,进士119人。
夺魁者仅清朝就有状元l人,会元3人,解元11人。因此,韩城又被誉为“解状盛区”。
R1Y;[s p+b0 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针对韩城独特的风情,下旨三道:其一,韩城百姓结婚可用龙袍凤冠;其二,民宅可仿北京贵族“四合院”修建:其三,人死后可沿袭北京贵族之制。 一时间,韩城大兴土木。
目前仍留有将近1。5万所四合院,因此,韩城有“小北京”之美誉。
3.收集关于诺言的成语谚语和名言
1. 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法)巴尔扎克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俗语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中)冯玉祥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日)松下幸之助 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
——(英)毛姆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谚语 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苏)高尔基 不要说谎,不要害怕真理。 ——(俄)列夫.托尔斯泰 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
——(美)马克.吐温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美)富兰克林 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
——(法)莫里哀 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英)莎士比亚 信用难得易失。
费10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会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日)池田大作 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
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 ——(中)三毛 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
——(瑞士)阿米尔 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英)莎士比亚 守信用胜过有名气。
——(美)罗斯福 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德)康德 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
——(英)哈伯特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卢照龄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创业不像读书,一天可以过好多年,创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周晋峰 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同仁堂"里看诚信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一个企业要永续经营,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用户的承认。
企业对用户真诚到永远,才有用户、社会对企业的回报,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张瑞敏 真诚到永远——海尔著名广告语 信用是一种现代社会无法或缺的个人无形资产。诚信的约束不仅来自外界,更来自我们的自律心态和自身的道德力量。
——何智勇 走上社会后,我们深感信用危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但埋怨没有用,更不能等待。
重树社会信用必须靠每个人的努力,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郭辉 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
——林达生 品牌包含了公司多年来积累的诚信声誉,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英国商人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塞罗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德莱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池田大作 ●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 ——裴多菲 ●诚实的人从来讨厌虚伪的人,而虚伪的人却常常以诚实的面目出现。
——斯宾诺莎 ●没有诚信,何来尊严? ——西塞罗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季布一诺 季布:人名,很讲信用,从不食言。
季.. 《史记·季布栾列传》:“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 慨然允诺 慨然:慷慨、爽快。形容豪不犹豫地答..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二十七回:“令婆召孟良入与言其事.. 诺诺连声 一声接一声地答应。
形容十分恭顺的样..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闪的我孤孤另另,说的话诞诞邓.. 轻诺寡信 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老子》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堂上一呼,阶下百诺 诺:答应。堂上一声呼唤,阶下齐声答.. 《吕氏春秋·过理》:“宋王大悦,饮酒室中。
有呼万岁者,堂上.. 唯唯诺诺 诺诺:答应的声音。形容自己没有主意.. 《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 一呼百诺 一人呼唤,百人应答。
形容有钱有势,..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五卷:“当前快意,一呼再诺者,人隶也.. 一诺千金 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不轻然诺 轻:轻易;然诺:许诺。不随便许诺什.. 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中:“如严某者,其亦浊世之铮铮.. 寡信轻诺 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老子》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指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 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韩城田益,字迁之。
黄庭坚以谓不.. 千金一诺 诺:许诺。一个诺言价值千金。
指守信.. 《史记·季布栾布。
4.有一句给高四的励志名言,前半句记不得了,后半句好像是什么梧桐树
找到一首类似的励志当代大家名句,供参考:
鲤
文/李者也
万物虽异却可比,世间之事皆同理。
黄河之畔有龙门,跃则为龙否为鲤。
门里飞黄腾云达,门外心忧忡忡悝。
请君莫叹鱼之命,只因未在门之里。
【注】鲤鱼跳龙门,一部分位于陕西省韩城市。韩城至河津之间的晋陕黄河峡谷段,古代传说中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龙门一带适合鱼类产卵,每年春天,鲤鱼、鲟鱼云集于此,争相跳跃,充血发红的鱼鳍露出水面,一时间成千上万条大鱼在河面翻动,远望一片红光,长达数里,持续数日,形成“龙门赤河”特异现象。古人不解这一科学原理,认为鲤鱼不停地跳跃是为了“一跃成龙”,于是有了“鲤鱼跃龙门”的说法。
5."桃李不言,自下成蹊"司马迁称赞飞将军的什么话
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在行军征战中,李广治军有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次,在行军途中,天气非常寒冷,李广发现身边有一个腿部负伤的士卒,冻得全身直打颤,行走起来一跛一跛的,十分艰难。于是他立即跳下马背,毫不犹豫地牵着缰绳来到这个士卒跟前,亲切地对他说:“你行动如此不便,就暂时骑我的马吧!”说完李广便小心翼翼地把他扶上马背,并且亲自为他牵马,同时,轻声地和他交谈。负伤的士卒受到将军如此的呵护,不由得感激涕零。当军队终于到达宿营地点时,又发现军中粮食缺乏,李广为了让负伤的士卒吃的好些,就将自己那份饭菜也给他送去,自己却是空着肚子挨了一夜。
李广为人真诚和善,行事磊落,关心部下,虽然不自我张扬,但也使许多人深受感动。士卒们因受到将军的关怀,便全力以赴地杀敌打仗,来回报他,致使军队捷报频传,所向无敌。因此,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李广称赞有嘉。
6.司马迁为什么用桃李不言,自下成蹊来赞颂李广麻烦详细
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述汉代名将李广[1]
的生平事迹。李广是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他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避之数岁”。
作者介绍
编辑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该书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原文
编辑
《传》②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恂恂③如鄙人④,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⑦,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⑨信⑤于士大夫也⑧。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⑥”。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注释
编辑
①选自《史记》。
②传(zhuan):指《论语》,下面的引语出自《论语·子路》。
③恂(xùn)恂:诚恳谨慎的样子。
④鄙人:乡野的人。
⑤信:同“伸”,这里有取信、使……相信的意思。
⑥“桃李”二句:桃李并不说话,但是由于花朵美丽,果实甘香,人们自然会接踵而至,在树下踏出一条路来。蹊(xī):小路。
⑦知:熟知。
⑧信于士大夫也:被士大夫们信赖。
⑨诚:确实
译文
编辑
《论语》讲:“(一个在上位的人),他自己行为正直,不下命令,教化也能推行;他自己行为不正,即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听从。”这正好用来说明李将军。我看李将军诚诚恳恳严肃认真,像一个质朴的乡下人,不善于讲漂亮话。但是当他死的时候,普天下的人,不论是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全都沉痛地哀悼他。这是因为他那忠诚朴实的品德,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士大夫面前啊。谚语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话讲的虽是平常小事,却说明了一个大道理。
相关问答
文中李广的特点:
正直,老实,不善言辞却深得人心。
文末运用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作用:
运用比喻,将不言的桃李却用鲜花、甘果吸引游人在面前踩出一条小路,比喻不善言辞的李广用美德深得人心,受到众人的爱戴。
特殊句式
其李将军之谓也:“之”字提宾,为宾语前置句,同时也是判断句。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被动句
写作手法
珠联璧合。这段评语仅80来字,然而写作手法灵活多变。前有名言开导,后有谚语呼应,可谓雅俗兼之。中间两句叙述,以对比突出李将军的为人。前一句紧扣:“其身正,不令而行”,后一句引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又可谓珠联璧合。司马迁是名不虚传的史记大家、文学巨匠。
7.什么代有这样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出处】:汉·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原文: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
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
若仆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上雍,恐卒然不可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请略陈固陋。阙然不报,幸勿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
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爰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忼慨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隽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闒茸之中,乃欲昂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
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伎,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
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
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壹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
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昂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
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沫血饮泣,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
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
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
身虽陷败彼,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
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
未能尽明,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
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壹言。
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此正少卿所亲见,仆行事岂不然邪?李陵既生降,颓其家声,而仆又茸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 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棰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可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
及已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乡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