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土家谚语

    1.土家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

    编辑本段谜语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

    (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

    (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

    (没那市)。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

    (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

    (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扔石头——引起公愤。

    (引起公粪)。 反穿皮袄——装佯。

    (装羊)。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

    (净是书)。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

    (铤而走险)。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

    (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

    (妻凉)。 秀才的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

    (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

    (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和尚的房子----------妙。(庙)。

    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盲人戴眼镜----------假聪明。(假充明)。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

    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砖窑里失火----------谣言。(窑烟)。

    灯盏无油------------枉费心。(枉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

    (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

    (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里开抽屉--------找玩。

    (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

    (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

    (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

    (有盐在先)。 吃饺子不吃馅--------调皮。

    (挑皮)。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

    (南上加南)。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

    (照搬)。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

    (流神)。 耕地里甩鞭子--------吹牛。

    (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

    (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筋斗--------颠倒是非。

    (颠倒试飞)。 耗子掉到水缸里------时髦。

    (湿毛)。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

    (没寺)。 货轮出了海----------外行。

    (外航)。 火烧旗杆------------长叹。

    (长炭)。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

    (偷鸡)。 酱缸里泡石头--------一言难尽。

    (一盐难进)。 井里放爆竹----------有原因。

    (有圆音)。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

    (不见蛋)。 吃人参----------候补。

    (后补)。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

    (皮太后)。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

    (老石人)。 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

    (出羊相)。 墙上栽菜------------无缘。

    (无园)。 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

    (风言风语)。 十两纹银------------一定。

    (一锭)。 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

    (离屎不远)。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

    (一本真经)。 小碗儿吃饭----------靠天。

    (靠添)。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

    (荤荤沉沉)。 王八肚里插鸡毛------归心似箭。

    (龟心似箭)。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

    (庙透了)。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

    (没鹿了)。 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

    (九文九文)。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

    (自染)。 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

    (尾发乱系)。 炉子翻身------------倒楣。

    (倒煤)。 饭锅冒烟------------迷糊了。

    (米糊了)。 百度记了你的名---妒忌(度记)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子吃黄莲——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说不出」) 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他在前面一种烈性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

    例如: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炭(叹,即享受) 粪坑关刀——文(闻)不能,武(舞)也不能。 以下为一些常用的歇后语: 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秀才遇著兵——有理说不清 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贪 财到光棍手——一去无回头 盲人吃汤丸——心中有数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礼义廉——无耻 泥水佬开门口——过得自己过得人 偷鸡不成——蚀把米,即不仅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受到了损失 茅坑里扔炸弹——激起民粪(愤) 阎王爷嫁女——鬼要 以下是一此常见于粤语的歇后语: 牛皮灯笼——点极唔明 床下底劈柴——撞板,即闯祸、出乱子 老婆担遮——阴公,即可怜 老公拨扇——凄凉(妻凉),即可怜 单眼佬老婆——一眼睇晒 冬钱腊鸭——得个睇字 隔夜油炸鬼——无火气 番薯跌落风炉——该烩 湿水榄。

    2.土家歇后语

    砖窑里失火----------谣言。

    (窑烟)。 灯盏无油------------费心。

    (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

    (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里开抽屉--------找玩。(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耕地里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筋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砖窑里失火----------谣言。

    (窑烟)。 灯盏无油------------费心。

    (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

    (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里开抽屉--------找玩。(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耕地里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筋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耗子掉到水缸里------时髦。(湿毛)。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

    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酱缸里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井里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吃人参----------候补。(后补)。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王八肚里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炉子翻身------------倒楣。(倒煤)。

    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百度记了你的名---妒忌(度记)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子吃黄莲——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说不出」)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炭(叹) 粪坑关刀——文(闻)不能,武(舞)也不能。 以下为一些常用的歇后语: 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秀才遇著兵——有理说不清 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贪 财到光棍手——一去无回头 盲人吃汤丸——心中有数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礼义廉——无耻 泥水佬开门口——过得自己过得人 偷鸡不成——蚀把米,即不仅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受到了损失 茅坑里扔炸弹——激起民粪(愤) 阎王爷嫁女——鬼要 以下是一此常见于粤语的歇后语: 牛皮灯笼——点极唔明 床下底劈柴——撞板,即闯祸、出乱子 老婆担遮——阴公,即可怜 老公拨扇——凄凉(妻凉),即可怜 单眼佬老婆——一眼睇晒 冬钱腊鸭——得个睇字 隔夜油炸鬼——无火气 番薯跌落风炉——该烩 湿水榄核——两头唧 水瓜打狗——唔见咁截 无掩鸡笼——自出自入 白鳝上沙滩——唔死一身散,即死定了 火烧旗杆——有排长炭(叹) 潮州音乐——自己顾自己 结他无线(湿水棉花)——无得弹,即无可挑剔 非洲和尚——乞人憎(黑人僧),即令人讨厌 卖鱼佬冲凉/卖鱼佬洗身——无生(腥)气 船头尺——度水 亚兰嫁亚瑞——累斗累 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 年晚煎堆——人有我有 老举埋年结——算数 蒙古大汗——忽必烈:被打至屁股开花(忽=屁股;烈=裂) 竹篮子打水—— 一场空。

    一分钱的酱---难烩(会) 一元钱买担菜---两篮(难) 一餐吃个大胖子---谈何易 一面官司---不好打 一块硬骨头---不好啃 一碗水泼在地上---难收拾 一脚踩在桥眼里---上下两难 人心隔肚树隔皮---难相识 大海里捞针---不知从何下手 才学理发就碰上个大胡子---难理(提) 下雨天背棉絮---越背越重 下雨天担稻草---越担越重 马高蹬短---上下两难 小孩子上楼梯---步步都是坎子 小孩子喝烧洒---够呛 小鸡吃黄豆---够呛 无米之炊---难做 王胖子跳井---下不去 从手插进染缸里---左蓝(难)右也蓝(难) 水中捞月---无处寻 火烧岭上捡田螺---难得寻 乌龟摔在靛壳里---壳蓝(可难) 火钳子修表---没处下手 火烧辣椒---呛死人 乌龟爬泥潭---越爬越深 乌龟爬在门坎上---进退都要跌一跤 乌龟垫床脚---硬撑 水煮石头---难熬 生铁铸土地爷---硬神(撑) 鸟入笼中---有翅难飞 丝线打结巴---难解 羊头插在篱笆上---伸首(手)容易缩首(手)难 老母猪钻篱笆--。

    3.原汁原味的土家歇后语

    土家歇后语示例如下:

    驼子睡门板———翘的(没有希望了)

    蚂蚁子坐沙发———弹(谈)都不弹(谈)

    叫花子讨米背不起———自讨的(自找麻烦)

    瞎子走夜路———假盲(忙)

    鸭子死在田埂上———嘴壳子硬(喻只会夸夸其谈的人)

    黄豆子滚磨眼———遇圆(缘)(机遇好)

    落雨不打伞———已淋(愣)是已淋(愣)(一不做二不休)

    懒婆娘守鸭子———不捡蛋(简单)

    水牛打屁———过咕(估)(估计、猜测)

    4.苗族的谚语、歇后语

    苗族的谚语:1.种树就望树成材,种竹就望竹成林。

    2.苗胞不跳花,谷子不扬花。/lcd/whzt/FolkCustoms/2006-10/11/10_13_35_361.html14.人哄地,地哄人,离了粪草无收成。

    15.穷不离书,富不离猪。16.破蓑衣要勤快人家才有,破牛皮要富裕人家才有。

    /xs/fs/200702/html_20070202000000_706.html18.芦笙一响,脚就发痒19.莫说山歌不值钱,山歌就是小姻缘#122.姑娘样子好,花花头帕少不了。

    23.选郎没有巧,头帕要包好。25.石头不能当枕头,官家不能做朋友。26.夜郎无闲草,苗岭出灵药。

    /1100268024.htm。

    5.土家族风俗

    在社会上,土家族与人交往,都很讲情礼文明,注重和珍惜民族声誉。对人称呼,无论亲友长幼,“尊敬”二字为先。

    在土家社会中,亲戚来往非常密切,礼仪不少,且不问贫富,不论亲疏。土家族有句谚语,“亲戚象把梭,往来脚跟脚”。土家族不仅亲族往来,有优良的道德风尚,就是与一般人往来,也很讲究社交道德。一切都讲究文明礼貌,维系民族传统道德。

    人生四礼 土家族在人的一生生活中,礼仪较多,但归结起来,只有四大礼仪,即诞生礼,成年簪冠礼、婚礼、葬礼。现将人生四大礼仪,分别记述之。诞生礼

    诞生礼,是人生的开端祀。土家族人,相当注重为婴儿举办诞生礼仪式,既含有为新生命祝吉的意思,也有为产妇驱邪的表示。礼仪中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土家族人举办诞生礼仪过程是较长的。结婚礼

    土家族人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制度里,有着不同的婚姻制度,不同的礼仪、习俗。祝寿礼

    祝寿,土家族把它视为人生礼仪中重大礼仪之一。对祝寿,土家族有些不成文的俗规;未满童限的小孩,称为“长尾巴”;成年人,则叫“过生日”;五十岁,方称“祝寿”。但是,若父母在世,即使年过半百,也不能举办“祝寿”,有“尊亲在不敢言老”之说。最隆重的祝寿,是满六十花甲;特大隆重的寿诞,是年满百岁,称为“人间寿星”。

    因此,土家族庆寿仪礼,也就因年龄而异。葬礼

    土家族葬礼,既有社会习俗的特点,又有对处理死者的信仰。不过,民族历史的悠久,民族杂居的融合,使土家族的葬俗不断发生演变。但是,无论怎样演变,其民族特征总是鲜明的,而且有着重大的科研价值。土家山俗

    土家族世代居住在山,奔走在山,耕种在山,烧伐在山,吃喝在山,交往在山,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土家族山的习俗。

    概括起来,主要有刀耕火种,春种秋收,饲养猪牛,买蛋买盐去赶场,“闺女人人会绣花”等。

    6.土家族的习俗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以及四川省石柱、秀山、酉阳、黔江等县,与汉、苗等族杂居。

    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大多数人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很早就开始使用汉语、汉文,只有湖南的永顺、龙山、古丈等聚居地区,还完整地保留着土家语。

    本民族无文字,通用汉文。 【服饰】土家族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袄开襟,滚镶2~3层花边,镶边筒裤;男装为对襟短衫。

    “过赶年”,即提前l~2天过年,是其重要节日。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

    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 【民居】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

    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

    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篱笆,院后有竹林,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壁,松明照亮,一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习俗】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

    有“哭嫁习惯”习惯。女子在出嫁前7-20天开始哭,哭嫁歌有“女哭娘”、“姐哭妹”、“骂媒人”等。

    开始是轻歌唱,越接近嫁期越悲伤。直到哭的口干舌噪,两眼红肿。

    他们把是否善于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德的标准。土司制度前,土家族实行火葬。

    土司制度时期至今实行土葬,葬礼由土老司主持操办,土老司祭祀亡人时,将天窗口的纺车倒纺三下,念经送亡人过天桥上天廷。然后假扮亡人,围绕“哈哈台”转圈出门,死者子女跟随土老司哭丧,土老司唱丧歌,吹牛角,顿时火炮连天,哭唱哀鸣,极为悲痛,历时几天几夜。

    然后将装好遗体的棺木抬上山埋葬。改土归流至民国时期,土家族丧葬由道士主持,停尸三、五、七日后,由道士根据主人家境做不同等级的道场,有“小十王”、“大十王”、“隔夜素堂”、“一竖桅”、“二竖桅”、“七竖桅”等名称。

    一般道场都履行下柳床、开路、荐亡、交牲、上熟、散花辞解、解灯、打烧棺、辞灵、扫堂等具体操作程序。死者亲属披麻戴孝,跟随道士行丧礼,还请人唱孝歌,以哀吊亡人。

    新中国成立后,土老司、道士停止活动,以开追悼会唱丧歌代替道场。【宗教信仰】受汉族影响在宗教方面,主要迷信鬼神,崇拜祖先。

    这些神不是他们自己的神。过去有巫师驱鬼。

    有的地方信道教。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

    祭祖的食品有猪头、团馓、粑粑、鸡鸭和五谷种等。有的在每餐饭前,先用筷子夹少量的菜插在饭上敬默一会儿,表示请已故先人先吃,然后自己才开始食用,农历六月六日为祭土王,每个村寨都要设摆手堂,将猪头、果品等祭品放摆手堂前。

    十月朔日祭冬,宰鸡鸭设筵宴客。此外,土家族还敬灶神、土地神、五谷神、豕官神,在修房造屋时祭鲁班,祭品除酒肉外,还要一只大公鸡。

    白虎崇拜:白虎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土家族自称是“白虎之后”。

    相传,远古的时候,土家族的祖先巴务相被推为五姓部落的酋领,称为“廪君”。廪君率领部落成员乘土船沿河而行,行至盐阳,杀死凶残的盐水神女,定居下来。

    人民安居乐业,自然廪君也深受人们的爱戴。后来廪君逝世,他的灵魂化为白虎升天。

    从此土家族便以白虎为祖神,时时处处不忘敬奉。每家的神龛上常年供奉一只木雕的白虎。

    结婚时,男方正堂大方桌上要铺虎毯,象征祭祀虎祖。 除了进行宗教式的虔诚敬祭,土家人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白虎的影子。

    其意用虎的雄见来驱恶镇邪,希翼得到平安幸福。【饮食习惯】土家族平时每日三餐,闲时一般吃两餐;春夏农忙、劳动强度较大时吃四餐。

    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

    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 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

    有时也吃豆饭,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时,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 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

    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豆制品也很常见,如豆腐、豆豉、豆叶皮、豆腐乳等。

    尤其喜食合渣,即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叶煮熟即可食用。民间常把豆饭、包谷饭加合渣汤一起食用。

    土家族的饮酒,特别是在节日或待客时,酒必不可少。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梁酿制的甜酒和咂酒,度数不高,味道纯正。

    典型食品:土家族人最爱吃粑粑(糍粑)腊肉、油茶等食品,还有合菜;团馓;绿豆粉(米粉);油炸粑。【文化】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

    “摆手舞”是流行的古老的集体舞,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方面的70多个动作。是与祭祀祖先、乞求丰收相联系的。

    不论什么盛大的聚会,都要跳的。“摆手”选阴历单日开始,持续的天数也是单数。

    7.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以及餐饮特点还有礼仪和住的房屋特点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以及四川省石柱、秀山、酉阳、黔江等县,与汉、苗等族杂居。

    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语言文字: 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大多数人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很早就开始使用汉语、汉文,只有湖南的永顺、龙山、古丈等聚居地区,还完整地保留着土家语。

    本民族无文字,通用汉文。 居民: 土家族爱群居,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

    土家人采取倚山建房,一般为吊脚楼,楼上住人,楼下关牲畜。建房要求背有靠山,面有向山。

    一般是四列三间,居中的一间要设祖先神位。正侧左右两房住人,多为两小间,叫住“小二间”。

    小二间前设火铺,火铺中间置火炕,火炕用于取暖的煮饭,火炕上放着铁制三角架。火炕上空吊有炕架,用以烘炕物品。

    特别是春节之前,用以烘炕腊肉和香肠等物现在保留亦有。 服饰: 土家族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袄开襟,滚镶2~3层花边,镶边筒裤;男装为对襟短衫。

    “过赶年”,即提前l~2天过年,是其重要节日。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

    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 习俗: 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

    有“哭嫁习惯”习惯。女子在出嫁前7-20天开始哭,哭嫁歌有“女哭娘”、“姐哭妹”、“骂媒人”等。

    开始是轻歌唱,越接近嫁期越悲伤。直到哭的口干舌噪,两眼红肿。

    他们把是否善于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德的标准。 土司制度前,土家族实行火葬。

    土司制度时期至今实行土葬,葬礼由土老司主持操办,土老司祭祀亡人时,将天窗口的纺车倒纺三下,念经送亡人过天桥上天廷。然后假扮亡人,围绕“哈哈台”转圈出门,死者子女跟随土老司哭丧,土老司唱丧歌,吹牛角,顿时火炮连天,哭唱哀鸣,极为悲痛,历时几天几夜。

    然后将装好遗体的棺木抬上山埋葬。改土归流至民国时期,土家族丧葬由道士主持,停尸三、五、七日后,由道士根据主人家境做不同等级的道场,有“小十王”、“大十王”、“隔夜素堂”、“一竖桅”、“二竖桅”、“七竖桅”等名称。

    一般道场都履行下柳床、开路、荐亡、交牲、上熟、散花辞解、解灯、打烧棺、辞灵、扫堂等具体操作程序。死者亲属披麻戴孝,跟随道士行丧礼,还请人唱孝歌,以哀吊亡人。

    新中国成立后,土老司、道士停止活动,以开追悼会唱丧歌代替道场。 宗教信仰: 受汉族影响在宗教方面,主要迷信鬼神,崇拜祖先。

    这些神不是他们自己的神。过去有巫师驱鬼。

    有的地方信道教。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

    祭祖的食品有猪头、团馓、粑粑、鸡鸭和五谷种等。有的在每餐饭前,先用筷子夹少量的菜插在饭上敬默一会儿,表示请已故先人先吃,然后自己才开始食用,农历六月六日为祭土王,每个村寨都要设摆手堂,将猪头、果品等祭品放摆手堂前。

    十月朔日祭冬,宰鸡鸭设筵宴客。此外,土家族还敬灶神、土地神、五谷神、豕官神,在修房造屋时祭鲁班,祭品除酒肉外,还要一只大公鸡。

    饮食习惯: 土家族平时每日三餐,闲时一般吃两餐;春夏农忙、劳动强度较大时吃四餐。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

    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

    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有时也吃豆饭,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时,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

    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

    豆制品也很常见,如豆腐、豆豉、豆叶皮、豆腐乳等。尤其喜食合渣,即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叶煮熟即可食用。

    民间常把豆饭、包谷饭加合渣汤一起食用。土家族的饮酒,特别是在节日或待客时,酒必不可少。

    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梁酿制的甜酒和咂酒,度数不高,味道纯正。典型食品:土家族人最爱吃粑粑(糍粑)腊肉、油茶等食品,还有合菜;团馓;绿豆粉(米粉);油炸粑。

    文化: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摆手舞”是流行的古老的集体舞,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方面的70多个动作。

    是与祭祀祖先、乞求丰收相联系的。不论什么盛大的聚会,都要跳的。

    “摆手”选阴历单日开始,持续的天数也是单数。一般三天、五天、七天。

    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九或三月初三,参加的人数有上万人。节奏鲜明、动作优美、朴素、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史诗、山歌最为著名。土家族文学以叙事诗、山歌及跳摆手舞时所唱之摆手歌等最为著名。

    摆手歌有大摆手歌和小摆手歌之分,大摆手歌具有史诗性质;小摆手歌多为苦歌、恋歌,系抒情性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山乡风味。

    长篇叙事诗《锦鸡》是四句头民歌的组合体,用男女对唱方式表现,它以爱情故事为主线,反映出广阔的社会生活。

    土家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