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洛阳谚语

    1.有谁知道关于洛阳的名言名句诗词吗

    关于洛阳的名言名句诗词吗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始上龙门望洛川,洛阳桃李艳阳天。最好当年二三月,

    上阳宫树千花发。疏家父子错挂冠,梁鸿夫妻虚适越。

    浮世若浮云,千回故复新。旋添青草冢,更有白头人。

    岁暮客将老,雪晴山欲春。行行车与马,不尽洛阳尘。

    洛阳宫中花柳春,洛阳道上无行人。皮裘毡帐不相识,

    万户千门闭春色。春色深,春色深,君王一去何时寻。

    春雨洒,春雨洒,周南一望堪泪下。蓬莱殿中寝胡人,

    鳷鹊楼前放胡马。闻君欲行西入秦,君行不用过天津。

    天津桥上多胡尘,洛阳道上愁杀人。

    客亭门外路东西,多少喧腾事不齐。杨柳惹鞭公子醉,

    纻麻掩泪鲁人迷。通宵尘土飞山月,是处经营夹御堤。

    顷刻知音几存殁,半回依约认轮蹄。

    2.洛阳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有关洛阳的十大成语典故 1、定鼎中原 大禹治理了洪水,接着又铸造了九个大鼎,到了商周时九鼎成为传国之宝,谁想统治天下,就要先夺取九鼎。

    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周武王举兵讨伐,灭了商朝。灭商后,周武王的第一件事就是准备把九鼎搬运到周朝的国都镐京(今西安市西南)。

    谁知那九尊大鼎个个象小铁山,既难搬又难运。武王组织了大批人马,据说一尊鼎就动用了八九万人,花了几个月的功夫,才拉到洛阳。

    当他们准备再向西拉时,不管用什么办法,大鼎象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巍然不动。武王闻知此事,感叹地说:“九鼎是镇国之宝,它们到了洛阳不往西走,定有缘故。

    夏朝国都在洛阳,洛阳又位于天下之中,上天莫不是要我把国都迁到洛阳不成?如果是这样,就把九鼎安放在洛阳吧。”不料正当武王准备奉行安放九鼎的典礼时,却不幸病故了。

    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继了位,在周公旦的辅佐和帮助下,在太庙里建成了一座宏伟壮丽的大殿,选择了良辰吉日,召集文武百官,四方诸侯,举行了隆重的定鼎大典,表示周朝已完成了灭商的大业,取得了天下。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定鼎洛阳”的功劳,就兴建了一座殿宇辉煌的周公庙,庙里的大殿被叫做“定鼎堂”。

    至今,周公庙仍坐落在洛阳老城的西关外供人们浏缆凭吊。周公庙前的道路则取名为定鼎路。

    2、前倨后恭苏秦,字季子,东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阳轩里人。他出身农民,少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游说多年。

    后辞别老师,下山求取功名。苏秦先回到洛阳家中,变卖家产,然后周游列国,向各国国君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但无一个国君欣赏他,苏秦只好垂头丧气,穿着旧衣破鞋回到洛阳。洛阳的家人见他如此般落魄,都不给他好脸色,连苏秦央求嫂子做顿饭,嫂子都不给做,还狠狠训斥了他一顿。

    苏秦从此振作精神,苦心攻读。他把头发束住吊在房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腿,“头悬梁,锥刺股”便由此而来。

    一年后,苏秦掌握了当时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35303530的政治形势,开始二次周游列国。这回终于说服了当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合纵抗秦,并被封为纵约长,做了六国的丞相。

    当此时的苏秦衣锦还乡后,他的亲人一改往日的态度,都“四拜自跪而谢”。苏秦不由叹息:“人生在世,地位财富,真不可忽视啊!”这即是“前倨后恭”的典故。

    今人多用此形容那些先前傲慢而后来谦恭,以及见风使舵,见机行事的人。3、挑肥拣瘦远在东汉刘秀时期,光武帝刘秀曾在都城建立了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这座太学即位于洛阳开阳门南5里远的地方。

    当时,在太学里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挑肥拣瘦”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太学里,有位教学博士,姓甄名字,很有学问。

    有一年腊月三十,光武帝刘秀下诏赏赐太学里的教学博士们每人一只羊,让太学高高兴兴地欢度春节,可当羊赶到太学大院后,却出现了问题。原来这每只羊大小不等、肥瘦不一,如何分配才合理呢?教学博士们七嘴八舌,吵嚷了半天,也没有商量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这时,甄宇站起来说道:“我们都是教学博士,为人师表,不能斤斤计较,挑肥拣瘦!”说罢,他便从羊群中挑出那只最小最瘦的来,径直牵了去。这下,大家不再争论,你谦我让,很快就分完了这群羊,各自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

    这段让羊的佳话传了出去,洛阳城里的人无不赞扬甄宇,还给他起了个带有敬意的别号“瘦羊博士”。从此,“挑肥拣瘦”这个成语也就传开来了。

    4、洛阳纸贵 人们常说:自古洛阳出才子。西晋时著名的文学家左思,就是古代文坛上灿若群星的洛阳才子之一。

    左思从小出身贫寒,且相貌丑陋,但他视荣辱如浮云,看名利为粪土,把精力都用在学习和文学创作上,写出了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诗佳作。其中,《三都赋》问世后,受到朝野各界热烈赞颂,一时风行洛阳,豪贵之家争相传抄,洛阳市场上的纸价也因而昂贵起来。

    以后,“洛阳纸贵”便成了著名典故,常用来称誉某些作品迅速而广泛地传播流行。 5、程门立雪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6、乐。

    3.出自洛阳的成语

    5、程门立雪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6、乐不思蜀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

    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涌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

    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

    他的旧臣谷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

    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谷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道:“咦,这话怎么像是谷正说的?” 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

    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7、马革裹尸 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

    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出处范晔 《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就是说,东汉有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叫马援。

    有一次,他从南方打了胜仗回来,朋友们纷纷前去迎接、祝贺。以有计谋著称的孟冀也向他表示祝贺。

    马援说:“你怎么也同一般人一样呢?现在匈奴、乌桓正在侵扰北边,我正想主动请命前去攻打他们。男子汉大丈夫当然要战死沙场,以马皮裹着尸体回来安葬,怎么能躺床上安然死在妻子儿女的身边中呢?” 8、小时了了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出处是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这个故事说的是东汉末年的才子孔融。

    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经在社会上享有盛名。

    他十岁时,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膺。

    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不是他的亲戚,就是当时很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人照例是不通报的。

    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

    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 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

    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后人便引用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小时了了”引成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9、鸡口牛后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出处 《战国策.韩策》:“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苏秦的洛阳人,连续十次上书秦王,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纵横学”。

    鼓动秦国与其他六国建立友好“联盟”,然后再各个击破,但是秦惠文王没理他。苏秦垂头丧气的回到家乡。

    家里人看见他狼狈的样子,都不愿和他说话。后来苏秦改变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决定采用“合纵”的方法,让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

    还有一个叫张仪的人四处游说“连横”学说,鼓动六国聚集在秦国的周围。在韩国,张仪向韩王施压,说“事秦。

    4.收集出自洛阳的成语典故

    程门立雪①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②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③。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④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⑤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⑥,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

    〔注释〕①选自《宋史·杨时传》。②属(zhǔ):撰写。

    ③进士第: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进士第,既考取进士,又叫进士及第。④翕(xī)然:形容一致,翕,也可以讲聚集。⑤南:方位词做动词用,意思是向南。⑥瞑(míng)坐:闭着眼睛坐着。

    〔译文〕 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年稍大一点既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本文赞扬了杨时尊师重道的品质

    5.带洛阳字的成语

    洛阳纸贵

    发音 luò yáng zhǐ guì

    释义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出处 《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洛阳纸贵的故事

    示例 人说“洛阳纸贵”,谁知今日闹到“长安扇贵”。此时画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七回)

    近义词 有口皆碑 交口称誉 有目共赏

    纸贵洛阳

    发音 zhǐ guì luò yáng

    释义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出处 《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洛阳才子

    发音 luò yáng cái zǐ

    释义 本指西汉贾谊。泛指有文学才华的人。

    出处 晋·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示例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前蜀·韦庄《菩萨蛮》)

    6.洛阳组成语除洛阳纸贵外还有什么

    洛阳才子 luò yáng cái zǐ

    成语解释 本指西汉贾谊。泛指有文学才华的人

    成语出处 晋 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成语繁体 洛阳才子

    成语简拼 lycz

    成语注音 ㄌㄨㄛˋ ㄧㄤˊ ㄘㄞˊ ㄗㄧˇ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指有文学才华的人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例子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前蜀·韦庄《菩萨蛮》

    洛阳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