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梅雨季谚语

    1.梅雨的有关谚语

    中国长江中下游流传着许多与梅雨有关的民间谚语,我们收集了其中的一部分以飨读者。

    三九欠东风,黄梅无大雨,三九是指阳历1月9-17日,黄梅是指芒种节气(6月6-20日)。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三九期间如没刮过东风,或东风很少,则芒种节气雨量也将偏少。三九的第一天与芒种节气第一天相隔约150天左右。按150天的韵律,三九期间刮东风,隔150天左右将有一次类似的重复过程。所以三九期间刮东风与芒种节气的降水有对应关系。

    用冬季天气特点来预报梅雨的谚语还有许多。例如腊月里多雪,水黄梅,就是指腊月雪和梅雨存在着正相关。

    寒水枯,夏水枯,枯指雨水偏少。谚语说,如果冬季雨水偏少,则梅雨也偏少。这是因为天气往往有阶段性。天气持续干旱,常常是某一种有利于干旱的天气形势相对稳定所造成的。但由于大气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上述相对稳定状态总是要被破坏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向着反面转化。

    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桃花水指清明节气或四月份桃花开放期间的降水。旱黄梅指芒种节气梅雨偏少或梅雨开始偏迟。在长江下游地区,如果清明节或四月份桃花开放期间雨水增多,俗称发尽桃花水,则芒种节气梅雨将偏少,或梅雨开始偏迟。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蓬尘里;桃花落在蓬尘里,打麦打在泥浆里,与此意思相似。桃花水偏多,常常标志着春季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比常年强盛,暖湿空气活跃,在桃花开放的清明节气里,就常在江南和上海地区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对峙,以致形成桃花水偏多。到了六月份芒种节气时,副高势力又往往更新相对减弱,或北跳慢,致使梅雨偏少或开始较晚,造成两个时段雨量的反相关。

    春水铺,夏水枯,铺是指雨水较常年偏多。谚语说明,如果春季雨水偏多,到了夏季、梅雨量少了,易出现干旱。它和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一样,都是用春季的雨水来预测梅雨的。

    行得春风,必有夏雨,春风,是指偏东方向的风(东南风居多),夏雨是指梅雨。谚语意思是说,春季偏东风较多的年份,则夏季梅雨一般也较多。

    小满不满,黄梅不管,它指明小满与芒种节气之间,雨水存在着正相关,即如果小满节气雨水偏少,则意味着芒种节气雨水也将偏少,或黄梅偏迟。这是因为小满节气正值春夏之交,如果这个时期雨水偏少,反映了副高势力较弱,位置偏南,到了芒种节气,副高势力一般也不会很快增强,即使有一定强度,它北缘的西南气流也不会伸向长江下游-带,所以芒种节气长江下游地区雨水也将偏少。长江下游一带也把小满节气里的降水称旱黄梅,芒种节气的降水称正黄梅,夏至节气的降水称为甜黄梅。因此,芒种雨水偏少或梅雨开始偏晚(到夏至节气才开始),都称为黄梅不管。

    以上这些群众看天经验,经当地气象资料验认,准确率均有70%到80%。换句话说,预报十次,将有七、八次正确。这说明,关于梅雨的谚语是可信的。

    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在中国史籍中记载较多。如《初学记》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曰梅雨”。唐柳宗元《梅雨》:“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等。中国历书上向有霉雨始、终日的记载:开始之日称为“入霉”,结束之日称为“出霉”。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霉,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霉。入霉总在6月6~15日之间,出霉总在7月8~19日之间,中国东部有一个雨期较长、雨量比较集中的明显雨季,由大体上呈东西向的主要雨带南北位移所造成,是东亚大气环流在春夏之交季节转变其间的特有现象。6月中旬以后,雨带维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2.什么是梅雨季

    梅雨是初夏时期,从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经黄海直到日本南部雨期较长的连阴雨。梅雨是东亚特有的一种气候现象。

    气候统计表明,梅雨大约在6月上中旬开始,7月上旬结束。梅雨每年的开始日期称为“入梅”或“主梅”,结束日期叫做“出梅”或“断梅”。入梅和出梅时间随气候情况而有所不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20世纪50年代平均入梅日期为6月10日,出梅日期为7月12日,梅雨期33天;60年代以后平均入梅日期在6月17日,出梅日期在7月6~7日,梅雨期为20天左右,与50年代相比,入梅晚,出梅早,且梅雨期短。如此看来,2003年的入梅时间比平均年份偏晚5天左右。

    每年梅雨时期的平均总降水量约为300毫米。我国气候学家根据每年梅雨期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多少,将梅雨强度分为3个等级。

    1.丰梅:阴雨日数多、降水量大的年份称为“丰梅”。丰梅年梅雨期间降水量有时可达400毫米以上,约占全年降水总数的1/3~1/2;1954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自6月初到8月初,历时2个月,降水量达1000毫米左右,使江淮流域出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2.“枯梅”或“旱梅”:降水日期和降水量比较少的年份称为“枯梅”或“旱梅”。

    3.“空梅”:少数年份,雨带从华南迅速跃过长江、淮河,进入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一带不出现梅雨,或者只有很少几天降水,降水量也寥寥无几,这种年份叫做“空梅”。

    梅雨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梅雨锋面中。梅雨锋面从长江中下游延伸到日本南部,形成多云、多雨、多雾、多雷暴天气,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和特大暴雨相间出现,在东海、黄海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带上,海面能见度极低,常常出现锋面气旋,加大海面风力。

    梅雨锋能维持稳定多长时间,梅雨就能持续多久。当副热带高压再次北抬,脊线移到北纬25度附近时,暖湿空气越过江淮一带,北方冷空气也开始北退,梅雨期结束。待到冷暖空气再次相持在黄河流域时,北方雨季开始。

    正常的梅雨降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畜的正常生活,但若降水时间过长或出现暴雨,则容易造成水灾。梅雨期间空气的温度高、湿度大,易造成霉菌大量繁殖,危害人畜健康。海面梅雨锋附近的海雾和大风,对海上航运和渔业生产也极为不利。

    梅和梅雨的含意

    历书上的入梅、出梅是一种节令的含意。它不管是下雨或不下雨,总是把入梅定在芒种节气后的第一个丙日;将小暑节气后的第一个未日称出梅。所以历书上的入梅总是6月6日至6月15日之间;出梅日期在7月8日至19日之间。它不分是江南、江北、或淮河流域、一律统用。

    气象上的入梅、出梅侧重一种雨季的含意,它是指在由初夏至盛夏的季节过渡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不断增强中,其西北边缘的暧湿气流与北方的弱冷空气在江淮一带交锋对峙所形成的雨带。故气象上的入梅、出梅则需根据大气环流形势背景、天气系统以及雨带地理位置来划定。

    苏南民间把芒种节气称黄梅;夏至节气称时梅,芒种--夏至之间的阴雨称梅雨;夏至--小暑之间的连阴雨称时雨。又将芒种到小暑间的降水通称梅雨。

    3.梅雨季诗词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还有很著名的贺铸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过是词.

    浪淘沙 白居易

    青草湖中万里程,

    黄梅雨里一人行。

    愁见滩头夜泊处,

    风翻暗浪打船声。

    鹧鸪天 晏几道

    陌上蒙蒙残絮飞,

    杜鹃花里杜鹃啼。

    年年底事不归去,

    怨月愁烟长为谁。

    梅雨细,晓风微,

    倚楼人听欲沾衣。

    故园三度群花谢,

    曼倩天涯犹未归。

    鹤冲天 周邦彦

    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

    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

    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

    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定风波 辛弃疾

    野草闲花不当春,杜鹃却是旧知闻。

    谩道不如归去住,梅雨,石榴花又是离魂。

    前殿群臣深殿女,赭袍一点万红巾。

    莫问兴亡今几主。听取,花前毛羽已羞人。

    桃话冷落 明无名氏

    桃花冷落被风飘,飘落残花过小桥。

    桥下金鱼双戏水,水边小鸟理新毛。

    毛衣未湿黄梅雨,雨滴江梨分外娇。

    娇姿常伴垂杨柳,柳外双飞紫燕高。

    高阁佳人吹玉笛,笛边鸾线挂丝绦。

    绦丝玲珑香佛手,手中有扇望河潮。

    潮平两岸风帆稳,稳坐舟中且慢摇。

    摇入西河天将晚,晚窗寂寞叹无聊。

    聊推纱窗观冷落,落云渺渺被水敲,

    敲门借问天台路,路过小桥有断桥,桥边种碧桃。

    江楼曲 李贺

    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

    晓钗催鬓语南风,抽帆归来一日功。

    鼍吟浦口飞梅雨,竿头酒旗换青苎。

    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

    新槽酒声苦无力,南湖一顷菱花白。

    眼前便有千里愁,小玉开屏见山色。

    感情 白居易

    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

    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

    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

    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

    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

    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

    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

    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

    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

    况经梅雨来,色暗花草死。

    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 白居易

    来书子细说通州,州在山根峡岸头。

    四面千重火云合,中心一道瘴江流。

    虫蛇白昼拦官道,蚊蚋黄昏扑郡楼。

    何罪遣君居此地?天高无处问来由。

    匼匝巅山万仞余,人家应似甑中居。

    寅年篱下多逢虎,亥日沙头始卖鱼。

    衣斑梅雨长须熨,米涩畲田不解锄。

    努力安心过三考,已曾愁杀李尚书。

    [李实尚书先贬此州,身殁于彼处。]

    人稀地僻医巫少,夏旱秋霖瘴疟多。

    老去一身须爱惜,别来四体得如何?

    侏儒饱笑东方朔,薏苡谗忧马伏波。

    莫遣沉愁结成病,时时一唱濯缨歌。

    通州海内恓惶地,司马人间冗长官。

    伤鸟有弦惊不定,卧龙无水动应难。

    剑埋狱底谁深掘?松偃霜中尽冷看。

    举目争能不惆怅,高车大马满长安。

    送客之湖南 白居易

    年年渐见南方物,事事堪伤北客情。

    山鬼趫跳唯一足,峡猿哀怨过三声。

    帆开青草湖中去,衣湿黄梅雨里行。

    别后双鱼难定寄,近来潮不到湓城。

    九江北岸遇风雨 白居易

    黄梅县边黄梅雨,白头浪里白头翁。

    九江阔处不见岸,五月尽时多恶风。

    人间隐路应无限,何事抛身在此中?

    4.梅雨季节优美句子

    1、对树和木本植物来说,这是一个滋润的季节。挺拔的身躯,翠绿的茂叶,在雨中轻舞缠绵、招摇作秀。嫩枝抓住充沛的雨水,疯狂的伸长。尽管缺少阳光,有些先天不足,也还是娇稚可爱。苦的是那些草本植物们,过度的雨水,已把它们浸的弱不禁风,底下的叶子已枯黄谢世了。藤科似乎在进行着一场比赛,大家都伸长着脖子,想要与天比个高低,遗憾的是它永远先天缺钙。

    2、这些天来,天气变化无常,时晴时阴,像猴子的脸说变就变。这不,刚刚还是烈日当空,一会儿就变成了大雨滂沱,下雨时天上还有太阳呢。

    3、云变化多端。眼前的云刚刚还是芝麻大小,霎时间,又变成了泰山一样的巨山;明明是一只快乐的小羊羔,转眼间,就变成了白衣仙女的缎带。有时团成一团,有时弥漫开来,罩住日月星辰……但不管怎样,它永远嬉戏在那辽阔的天空里。

    4、梅季的江南,丝雨绵绵,雾霭重重。滴滴答答的水珠可以从玻璃、柜子、甚至电器上滚落下来。这时候那怕是有洁癖的人家也会闻到梅雨时节特有气息。木门变紧了,声音也不再清脆,就连铁门也被湿气浸泡的不再那么刚强,变得温顺柔和起来。

    5、梅雨,又叫黄梅天。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这时正是梅子的成熟的日子,所以称为“梅雨”。梅雨季节中,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6、讨厌的梅雨断断续续,时大时小地下个不停,一连从6月25日下到7月1日,整整下了七田七夜,真让人十分厌烦。

    描写梅雨季节的好句好段欣赏描写梅雨季节的好句好段欣赏

    7、梅雨,在古代称为黄梅雨。早在汉代,就有不少关于黄梅雨的谚语。晋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的记载。唐宋以来,对梅雨更有许多妙趣横生的描述。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过一首咏《梅雨》诗:“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其中的”梅实迎时雨”,指梅子熟了以后,迎来的便是“夏至”后“三时”的“时雨”。

    8、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迥然不同,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研究发现,欧亚大陆在20N至40N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带。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南压东侧下沉气流控制,天气晴朗少云,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在西风带影响下,从大西洋带来暖湿空气,形成较多的降水,使气候变得温和多雨。即表现为副热带夏干冬湿的地中海式气候。

    9、江南的梅雨仿佛是最有特点的,大概是在我初入社会的时候有关梅雨的词汇就从江南而来。伴着鱼米之乡,伴着小桥流水,伴着臆想中的细雨蒙蒙,不觉的就产生了无数遐想。古镇老街,绿瓦新柳,小弄石墙都透着一股浓的化不开的文人情节。乾隆下江南许是也在梅雨时节,不然那些****韵事怎么能够远远流传呢?对江南,对梅雨印象里总是氤氲多愁的。

    10、梅雨时节的雨更是变化多端,一开始是豆大的雨珠,太热烈了,噼里啪啦地把世界都给吵醒了;后来又转成为绵绵细雨,如银针般洒落人间;再后来雨停了,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还没过多长时间,梅雨竟然又来捣乱,一场太阳雨开始在天空中上演……

    5.“梅雨季”.是什么意思

    梅雨是初夏时期,从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经黄海直到日本南部雨期较长的连阴雨。

    梅雨是东亚特有的一种气候现象。 气候统计表明,梅雨大约在6月上中旬开始,7月上旬结束。

    梅雨每年的开始日期称为“入梅”或“主梅”,结束日期叫做“出梅”或“断梅”。入梅和出梅时间随气候情况而有所不同。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20世纪50年代平均入梅日期为6月10日,出梅日期为7月12日,梅雨期33天;60年代以后平均入梅日期在6月17日,出梅日期在7月6~7日,梅雨期为20天左右,与50年代相比,入梅晚,出梅早,且梅雨期短。如此看来,2003年的入梅时间比平均年份偏晚5天左右。

    每年梅雨时期的平均总降水量约为300毫米。我国气候学家根据每年梅雨期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多少,将梅雨强度分为3个等级。

    1.丰梅:阴雨日数多、降水量大的年份称为“丰梅”。丰梅年梅雨期间降水量有时可达400毫米以上,约占全年降水总数的1/3~1/2;1954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自6月初到8月初,历时2个月,降水量达1000毫米左右,使江淮流域出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2.“枯梅”或“旱梅”:降水日期和降水量比较少的年份称为“枯梅”或“旱梅”。 3.“空梅”:少数年份,雨带从华南迅速跃过长江、淮河,进入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一带不出现梅雨,或者只有很少几天降水,降水量也寥寥无几,这种年份叫做“空梅”。

    梅雨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梅雨锋面中。梅雨锋面从长江中下游延伸到日本南部,形成多云、多雨、多雾、多雷暴天气,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和特大暴雨相间出现,在东海、黄海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带上,海面能见度极低,常常出现锋面气旋,加大海面风力。

    梅雨锋能维持稳定多长时间,梅雨就能持续多久。当副热带高压再次北抬,脊线移到北纬25度附近时,暖湿空气越过江淮一带,北方冷空气也开始北退,梅雨期结束。

    待到冷暖空气再次相持在黄河流域时,北方雨季开始。 正常的梅雨降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畜的正常生活,但若降水时间过长或出现暴雨,则容易造成水灾。

    梅雨期间空气的温度高、湿度大,易造成霉菌大量繁殖,危害人畜健康。海面梅雨锋附近的海雾和大风,对海上航运和渔业生产也极为不利。

    梅和梅雨的含意 历书上的入梅、出梅是一种节令的含意。它不管是下雨或不下雨,总是把入梅定在芒种节气后的第一个丙日;将小暑节气后的第一个未日称出梅。

    所以历书上的入梅总是6月6日至6月15日之间;出梅日期在7月8日至19日之间。它不分是江南、江北、或淮河流域、一律统用。

    气象上的入梅、出梅侧重一种雨季的含意,它是指在由初夏至盛夏的季节过渡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不断增强中,其西北边缘的暧湿气流与北方的弱冷空气在江淮一带交锋对峙所形成的雨带。故气象上的入梅、出梅则需根据大气环流形势背景、天气系统以及雨带地理位置来划定。

    苏南民间把芒种节气称黄梅;夏至节气称时梅,芒种--夏至之间的阴雨称梅雨;夏至--小暑之间的连阴雨称时雨。又将芒种到小暑间的降水通称梅雨。

    6.为什么每年都有梅雨季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迥然不同,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研究发现,欧亚大陆在20N至40N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带。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南压东侧下沉气流控制,天气晴朗少云,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在西风带影响下,从大西洋带来暖湿空气,形成较多的降水,使气候变得温和多雨。即表现为副热带夏干冬湿的地中海式气候。

    大陆东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西侧控制,下沉空气原来也较干,但从暖湿海面吸收大量水汽,因而带来丰沛的降水,产生了副热带湿润气候。这里由于海陆对比十分强烈,形成了独特的季风气候,其显著特点是夏雨冬干,雨量集中在夏季,恰与地中海式气候相反。

    如果和同纬度的英国东岸比,也是截然不同。美国东岸中纬地带夏季风来临前后就不会出现长时期的阴雨天气,人们从未有长期天气闷热之感,发霉现象难以出现。可见,在同一纬度上降水季节迥然不同。所以,在世界上,只有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大致起自宜昌以东、北纬29度至33度的地区,以及日本东南部和朝鲜半岛最南部有黄梅出现。也就是说,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在我国则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形成梅雨锋暴雨的大气环流条件一般包括:

    ①在亚洲的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部有阻塞高压或稳定的高压脊,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少变;

    ②中纬度地区西风环流平直,频繁的短波活动为江淮地区提供冷空气条件;

    ③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一次明显西伸北跳过程,500hPa副高脊线稳定在北纬20度至25度之间,暖湿气流从副高边缘输送到江淮流域。在这种环流条件下,梅雨锋徘徊于江淮流域,并常常伴有西南涡和切变线,在梅雨锋上中尺度系统活跃。不仅维持了梅雨期连续性降水,而且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气。

    梅雨锋暴雨是不同尺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定地区的特殊天气,大气环流的变异性,导致各年梅雨期开始有迟有早,梅雨持续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年份,梅雨锋特别活跃,暴雨频繁,造成洪涝灾害。有的年份,梅雨锋不明显,出现“空梅”,形成干旱天气。有的年份,会出现梅雨带北移后又返回江淮流域再度维持相对稳定的现象,习惯上称“倒黄梅”。江淮流域梅雨结束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天气。

    2.雨带

    虽然梅雨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但它的出现却不是孤立的,是和大范围雨带南北位移紧紧相连的。

    在110E以东的我国东部地区,在汛期从5月中旬起到6月上旬,主要雨带摆动在南岭山脉和南岭以南地区。在个别年份,虽然在某一段时间内移到南岭以北地区,但是从一个候(五天为一候)或一个旬的多年平均情况来看,它往往是维持在28N,29N以南。这个时期就称为"江南雨季"或"华南前汛期"。

    6月中下旬,主要雨带北移到29N-33N范围内(即西自我国宜昌,东经长江口,然后越海到日本;南起我国两湖盆地北至淮河南岸),稳定少动。这时南岭以南地区已处在雨带之外,阴雨天气结束;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告别了风和日丽的初夏,迎来了阴雨绵绵的季节,大雨、暴雨时而出现,一直维持到7月上旬,这就是长江中下游著名的梅雨季节。

    7月中旬开始,雨带再次北移,到了33N以北地区。先后在黄河、淮河流域以及华北、东北等地停滞、徘徊,造成一次又一次强降雨过程,分别称为"黄淮雨季"、"华北雨季"此时,长江中下游梅雨结束,骄阳高挂,进入了炎热的盛夏季节。这种天气一直要维持到8月下旬,然后雨带才随着冷空气的逐渐活跃而快速南撤,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使雨带一直退到华南沿海地区。雨带的这种规律性变化,说明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并不是孤立的、局部的天气气候现象,而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季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主要雨带向北移动过程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滞的反映。

    7.梅雨季是什么

    梅雨大约在6月上中旬开始,7月上旬结束。梅雨每年的开始日期称为“入梅”或“主梅”,结束日期叫做“出梅”或“断梅”。入梅和出梅时间随气候情况而有所不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20世纪50年代平均入梅日期为6月10日,出梅日期为7月12日,梅雨期33天;60年代以后平均入梅日期在6月17日,出梅日期在7月6~7日,梅雨期为20天左右,与50年代相比,入梅晚,出梅早,且梅雨期短。如此看来,2003年的入梅时间比平均年份偏晚5天左右。

    每年梅雨时期的平均总降水量约为300毫米。我国气候学家根据每年梅雨期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多少,将梅雨强度分为3个等级。

    1.丰梅:阴雨日数多、降水量大的年份称为“丰梅”。丰梅年梅雨期间降水量有时可达400毫米以上,约占全年降水总数的1/3~1/2;1954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自6月初到8月初,历时2个月,降水量达1000毫米左右,使江淮流域出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2.“枯梅”或“旱梅”:降水日期和降水量比较少的年份称为“枯梅”或“旱梅”。

    3.“空梅”:少数年份,雨带从华南迅速跃过长江、淮河,进入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一带不出现梅雨,或者只有很少几天降水,降水量也寥寥无几,这种年份叫做“空梅”。

    梅雨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梅雨锋面中。梅雨锋面从长江中下游延伸到日本南部,形成多云、多雨、多雾、多雷暴天气,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和特大暴雨相间出现,在东海、黄海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带上,海面能见度极低,常常出现锋面气旋,加大海面风力。

    梅雨锋能维持稳定多长时间,梅雨就能持续多久。当副热带高压再次北抬,脊线移到北纬25度附近时,暖湿空气越过江淮一带,北方冷空气也开始北退,梅雨期结束。待到冷暖空气再次相持在黄河流域时,北方雨季开始。

    正常的梅雨降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畜的正常生活,但若降水时间过长或出现暴雨,则容易造成水灾。梅雨期间空气的温度高、湿度大,易造成霉菌大量繁殖,危害人畜健康。海面梅雨锋附近的海雾和大风,对海上航运和渔业生产也极为不利。

    梅和梅雨的含意

    历书上的入梅、出梅是一种节令的含意。它不管是下雨或不下雨,总是把入梅定在芒种节气后的第一个丙日;将小暑节气后的第一个未日称出梅。所以历书上的入梅总是6月6日至6月15日之间;出梅日期在7月8日至19日之间。它不分是江南、江北、或淮河流域、一律统用。

    气象上的入梅、出梅侧重一种雨季的含意,它是指在由初夏至盛夏的季节过渡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不断增强中,其西北边缘的暧湿气流与北方的弱冷空气在江淮一带交锋对峙所形成的雨带。故气象上的入梅、出梅则需根据大气环流形势背景、天气系统以及雨带地理位置来划定。

    苏南民间把芒种节气称黄梅;夏至节气称时梅,芒种--夏至之间的阴雨称梅雨;夏至--小暑之间的连阴雨称时雨。又将芒种到小暑间的降水通称梅雨。

    8.形容梅雨季节的句子有哪些

    形容梅雨季节的句子有以下:1、梅季的江南,丝雨绵绵,雾霭重重。

    滴滴答答的水珠可以从玻璃、柜子、甚至电器上滚落下来。这时候那怕是有洁癖的人家也会闻到梅雨时节特有气息。

    木门变紧了,声音也不再清脆,就连铁门也被湿气浸泡的不再那么刚强,变得温顺柔和起来。2、梅雨,又叫黄梅天。

    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这时正是梅子的成熟的日子,所以称为“梅雨”。梅雨季节中,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3、梅雨,在古代称为黄梅雨。

    早在汉代,就有不少关于黄梅雨的谚语。晋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的记载。

    唐宋以来,对梅雨更有许多妙趣横生的描述。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过一首咏《梅雨》诗:“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其中的”梅实迎时雨”,指梅子熟了以后,迎来的便是“夏至”后“三时”的“时雨”。

    4、梅雨时节的雨更是变化多端,一开始是豆大的雨珠,太热烈了,噼里啪啦地把世界都给吵醒了;后来又转成为绵绵细雨,如银针般洒落人间;再后来雨停了,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还没过多长时间,梅雨竟然又来捣乱,一场太阳雨开始在天空中上演„„5、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它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这种季节的转变以及雨带随季节的移动,年年大致如此,已形成一定的气候规律性。

    但是,每年的梅雨并不完全一致,存在很大的年际变化。6、讨厌的梅雨断断续续,时大时小地下个不停,一连从6月25日下到7月1日,整整下了七田七夜,真让人十分厌烦。

    7、同早梅雨相反的是姗姗来迟的梅雨,在气象上通常把6月下旬以后开始的梅雨称为迟梅雨。迟梅雨的出现机会比早梅雨多。

    由于迟梅雨开始时节气已经比较晚,暖湿空气一旦北上,其势力很强,同时,太阳辐射也比较强,空气受热后,容易出现激烈的对流,因而迟梅雨常常多雷雨阵雨天气。人们也把这种黄梅雨称为"阵头黄梅"。

    迟梅雨的持续时间一般不长,平均只有半个月左右。不过,这种梅雨的降雨量有时却相当集中。

    8、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

    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9、一年一度芳菲尽,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秋水随鸿雁北去,时间在笔端飞逝,悄然无声。啊!六月,又是一个六月,一个杨梅漫山红透的季节。

    梅雨纷纷,似乎没有这梅雨的欢庆锣鼓,杨梅不登场似的,重彩浓墨,杨梅浓妆艳,显然登场。10、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迥然不同,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

    研究发现,欧亚大陆在20N 至40N 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带。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南压东侧下沉气流控制,天气晴朗少云,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在西风带影响下,从大西洋带来暖湿空气,形成较多的降水,使气候变得温和多雨。

    即表现为副热带夏干冬湿的地中海式气候。11、云变化多端。

    眼前的云刚刚还是芝麻大小,霎时间,又变成了泰山一样的巨山;明明是一只快乐的小羊羔,转眼间,就变成了白衣仙女的缎带。有时团成一团,有时弥漫开来,罩住日月星辰„„但不管怎样,它永远嬉戏在那辽阔的天空里。

    12、这些天来,天气变化无常,时晴时阴,像猴子的脸说变就变。这不,刚刚还是烈日当空,一会儿就变成了大雨滂沱,下雨时天上还有太阳呢。

    13、正是梅雨季节,昨天下午下了一阵暴雨, 所以今天大地还是湿漉漉的。中午,天公渐渐开了眼,从云朵边上露出几片阳光,扫视着地上一切。

    满天发黑的云朵,一簇挨着一簇,在快速地运动,黑云使人们难见天日。微微的风,倒也凉爽。

    路上满是人们踩出的脚印,一个挨着一个,显出夏日的繁忙。14、最近,天一直在下雨。

    嘿!云可能做了好几天的遮阳工作,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这时,云出的汗从天空中高高地落下,便下起了倾盆大雨,让大地生机勃勃。

    15、江南的梅雨仿佛是最有特点的,大概是在我初入社会的时候有关梅雨的词汇就从江南而来。伴着鱼米之乡,伴着小桥流水,伴着臆想中的细雨蒙蒙,不觉的就产生了无数遐想。

    古镇老街,绿瓦新柳,小弄石墙都透着一股浓的化不开的文人情节。乾隆下江南许是也在梅雨时节,不然那些****韵事怎么能够远远流传呢?对江南,对梅雨印象里总是氤氲多愁的。

    16、对树和木本植物来说,这是一个滋润的季节。挺拔的身躯,翠绿的茂叶,在雨中轻舞缠绵、招摇作秀。

    嫩枝抓住充沛的雨水,疯狂的伸长。尽管缺少阳光,有些先天不足,也还是娇稚可爱。

    苦的是那些草本植物们,过度的雨水,已把它们浸的弱不禁风,底下的叶子已枯黄谢世了。藤科似乎在进行着。

    梅雨季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